88教案网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
2、了解神州五号的有关情况。
3.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二、重难点点拨
1、文题理解: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既交代了人物,又交待了涉及的对象,出征记点明了事件的内容。题目简明概括地交待了消息的主要事实,体现了新闻标题的特征。
2、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三、1、导、学、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绥()中县问鼎苍穹()浩瀚()
横空出世()载人飞船()朝夕相处()
瞩目()蕴含()瞬间()
翟()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的飞船是,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世界第一位宇航员是的,世界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国的。
2、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是。“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了圈,共飞行了小时。
3、凭你的初步阅读,你认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你对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怀有什么感情呢?你是否羡慕杨利伟、希望长大后和他一样成为一个航天员?通过预习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为一个宇航员要具备那些条件?
《神州五号飞船出征记》课堂作业
练练你的阅读力
(一)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
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2、“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你怎么理解“千年”的意思?
3、第4段用排比句写人们送行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这是一次“英雄出征”“伟大的出征”?说说你的理解。
(二)
今天,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塔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行。
1、“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你知道世界这个俱乐部的三个成员是哪三个国家?
2、杨利伟是一个综合素质完备的航天员,结合有关语句说说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仿照句子,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句: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仿写句:,瞬间定格在,定格在
,定格在。
4、假如你就在送行的人群里,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神舟六号飞船的构成
新华社记者黄明、田兆运
①据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舟六号构型与神舟五号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构成。由于这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飞船取消了附加舱段。
②按照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状态,3个舱段由前到后的安装次序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③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④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⑤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的电能。
⑥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的舒适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驾驶飞船。
①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我国神舟飞船1号至神舟飞船4号都是由、
、和四部分组成。
②试分析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③用简要文字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④文章前五个自然段对神舟飞船已经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还需要第⑥自然段吗?说说你的理解。
可以是记叙类文章,这样的文章,常常给人情感的熏陶和震撼,赞扬航天人品格、意志、奉献精神,也可以写神舟六号胜利返回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如: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神舟六号巡天归来记
谢波杨冰齐彬
二00五年十月十七日凌晨,月光如水洒落,北京航天城一夜无眠,人们正在守候着巡天归来的英雄们凯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楼第一指挥厅内,一百多台终端计算机,整齐地排成五个阵列。注视着内容各异的显示屏幕、变化莫测的数字、眼花缭乱的图案,专家、指挥员、操作手,各系统参试人员等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控制准备工作进入最后时刻,大厅一片沉寂。三时四十三分,随着一声宏亮的口令声在大厅回响,第一次调姿指令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锚泊在好望角西北大西洋海域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向飞船发出,大厅前方右侧大屏幕上的三维动画显示,飞船缓缓转动,第一次调姿到位,左侧大屏幕清晰地显示着飞船返回舱内图像,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整装待命……
随后,一道电波负载着轨道舱分离指令飞向太空,一分钟后,飞船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默默地告别,悄然离开原轨道游弋而去。两分钟后,飞船按照指令再次调整姿态,三维动画显示,返回舱和推进舱联合体尾部朝向飞行方向,制动点火姿态准确建立。
凌晨四时许,飞船由南向北穿越赤道上空,开始了第七十七圈也是神舟六号飞船环绕地球的最后一圈飞行。大屏幕上两位航天员平静的表情,表明他们和飞船各项指数正常,已经做好了返回的一切准备。
决胜时刻终于到来。
“神舟六号,返回制动开始!”
四时零七分,制动发动机点火指令发出,只见一团红色的火焰从飞船尾部喷出,点火指令成功执行。几分钟后,巨大的飞船推进舱和返回舱恋恋不舍地分手,返回舱按照飞控专家的意愿,开始向着祖国的版图疾速飞行。 大屏幕上,只见飞船着陆场地面搜索雷达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牵引下张开天网,八架搜索救援、搜索救护、搜索摄录的直升飞机升空待命,地面回收人员严阵以待,一切按计划进行。
各测控点此起彼伏向北京测控中心的报告声充斥着整个大厅。四时零八分,返回舱刚刚飞临中巴边境上空,布阵在西北某地的雷达便发现了其神秘的踪影。在雷达的严密监视下,返回舱继续向东北方向飞行,然后洞穿浓厚的大气层,直奔预设的着陆场。
离最后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飞控大厅内,一双双眼睛,注视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标示飞船飞行轨迹的红色曲线,等待着那企盼已久时刻的到来!
四时十二分,大厅右侧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卫星拍摄的神舟六号,刚开始是一个飘忽的红点,随后红点越来越亮,热烈的掌声忽然响起。
四时十四分,“回收四号发现目标!”,宏亮的报告声掩饰不住激动的心。
四时十八分,大厅里传来航天员费俊龙激动的声音:“神舟六号报告,各项身体指数正常,感觉良好。完毕!”飞船返回舱按预设程序在预定高度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巡天游弋了五天的神舟六号飞船,乘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飘然降落,于四时三十三分安全着陆,五时三十八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健康出舱,回归华夏故园。
内蒙古美丽的阿木古郎(蒙古语“平安”的意思)大草原上,此刻成了欢乐的海洋,掌声雷鸣,经久不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工作人员们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巨幅标语,五彩礼花,在大厅前方的大屏幕上闪烁……
(2005年10月17日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①解释词语。
A凯旋:B游弋
②“飞船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默默地告别,悄然离开原轨道游弋而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文章结尾一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返回舱刚刚飞临中巴边境上空,布阵在西北某地的雷达便发现了其神秘的踪影”一句说明了什么?
⑤在这万分激动、世人瞩目的时刻,你一定有许多话儿要说,请你用诗意的语言写在下面。
⑥相关链接:
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阅读并参照下列颁奖词,请你也为两位“英雄航天员”写一段颁奖词(100字以内)。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
梁万俊: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象彩虹一样辉煌。生死八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材料链接
杨利伟: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贾永、曹智、奚启新)随着“长征”二号F型火箭把“神舟”五号飞船推向200公里之外的空间,38岁的杨利伟成了第一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北京时间15日9时,杨利伟乘坐乳白色的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按计划,他将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在这次约60万公里的旅行完成后,他将成为中国日行最远的人。
飞船准确入轨后,地面指挥中心收到了杨利伟从太空传来的“一切正常”的消息……
笼罩在中国航天员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是杨利伟出征前才揭开的。此时的他与另外两位航天员一起,在高清洁度的玻璃房中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闪光灯不时打在他们的脸上,杨利伟神情平静。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介绍说,杨利伟头脑冷静,有着过人的心理素质。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他幸运地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他的家乡辽宁绥中县,早年的伙伴还清楚地记得他儿时的梦想就是飞行。
1983年9月,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空军某部飞行员。直至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身高1.68米,大学文化,中校军衔。他有一个8岁的男孩,爱人张玉梅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员。
“通过5年的学习和身体、心理、技术训练,这些航天员均已具备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宿双宁介绍说,“杨利伟的学习和训练都是最好的之一。”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员们掌握了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宇宙航行学,火箭与飞船的设计原理、结构、导航控制、通信、设备检测以及航天医学方面的知识,并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按照航天飞行程序进行无数次从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到返回、着陆的模拟飞行。
 25天前,中国航天员大队开赴发射现场进行船、箭、人合练。第一次登上飞船,杨利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他说,从那时起就做好了首飞的准备。正因如此,他在今天的出征仪式上显得轻松而又自信。
朝阳映照着耸入云天的发射架,全长58.3米的运载火箭紧紧依偎着发射架。1999年11月至2002年的最后一天,先后有4次飞船在这里发射成功。
6时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在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返回舱内的一切,此刻都清楚地显示在发射中心的屏幕上。
9时整,倒计时数达到零位。火箭腾空而起,载着杨利伟开始了预计21个小时的太空之行。

参考答案:
预习作业
1、略
2、神舟五号杨利伟苏联加加林美国阿姆斯特朗2003年10月15日9时
3、略
课堂作业
(一)1、人们为航天英雄杨利伟送行
2、从宋朝的万户幻想飞天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
3、生动的描绘送行的热烈场面,表达人们无比喜悦和激动之情。
4、此次出征将面临从没有遇到过的困难,将可能为之殉职,所以说是英雄的出征;此次出征意义重大,关系到民族的巨大声誉,所以说是伟大的出征。
(二)1、俄罗斯美国中国
2、沉着爱国热情等
3、4、略
课后练习
一、略
(二)1、通讯
2、为当地的落后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而流泪;为艰苦而孤独的生活而流泪。
3、放弃深造,甘于请苦,不怕困难指出贫困地区的教育
现代文阅读:
(一)
①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附加舱。
②统领下文。
③轨道舱的形状及功能。
④这一自然段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让我们对神舟六号飞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二)
①A胜利归来。B巡逻。
②拟人,句中“默默地告别”“悄然离开”等短语被赋予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③阿木古郎大草原上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人们欢庆胜利的情景。
④说明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水平高。
⑤略
⑥略

相关推荐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经过。
2.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结合。
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章结构层次的巧妙安排。
2.通讯语言表达的灵活丰富。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影视资料;投影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直观形象观看、阅读影视片段播放“飞船”测控回收资料
2.概括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概括、整理、组织交流、评价
3.本通讯是如何记录整个测控回收过程的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此通讯的层次布置任务,引导思路
4.结构层次的巧妙安排表现在哪里观看投影仪,谈体会展示投影资料,引导讨论
5.科技通讯的语言准确严密找例句,加以分析引导点拨,组织交流
6.研读飞船返回部分,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默读、感知、发言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7.拓展写作“探究练习三”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小论文布置任务,组织写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观看影视资料片段:“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
二、学生概述测控回收过程。
三、学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从结构上分析本文内容如何展开
参考: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点明本通讯所要着重报道的主要内容,领起下文。
回收过程:
第一阶段:飞船变轨
第二阶段:轨道维持
第三阶段:返回控制
第四阶段:飞船返回
四、出示投影资料:
大标题:决战太空
小标题:
1.10日21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飞船变轨
2.12日20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轨道维持
3.16日18时南大西洋“远望三号”船返回控制
4.16日19时内蒙古中部地区飞船返回
思考:这样组织材料有什么妙处?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
时空巧妙结合。总体以时间为序,按照飞船返回的操作过程报道事件,又突出写几个关键的阶段,把一个复杂的过程写得完整清楚,也突出了“决战”的几个主要方面。作者在按时间顺序、事件过程组织材料的同时,又极为自然地变换着空间,使时间、空间和谐自然的结合,这是本通讯在结构安排上最显著的特点。
五、分析下列例句加点词语的作用:
不久,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表明,飞船以按照指令成功进行了轨道调整。
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参考:
1.“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说明后边结论的依据来源,既更准确,又更可靠。
2.“按预定计划”,说明飞船的飞行是正常的,是计划之中的。
小结: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应用,体现了科技通讯语言的精确严密。很好地体现了本通讯科学性、严肃性。
试从文中找出其他的句子加以分析。
六、研读“飞船返回”部分文字,本部分文字用到哪些表达方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参考:
叙述、说明、议论和描写自然结合,效果理想,增强感染力。如对蒙古大草原夜景的描写,对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的原因的说明,最后一句的议论等,浑然一体,和谐自然。
七、拓展写作训练:探究联系三,自行搜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教学点评: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结构特点与语言特点,语言上既抓住科技通讯准确严肃的特点,又抓住本通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这两方面找突破口,既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教材内容,又能从实际写作上给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授课方式上,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能动性,既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述能力。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较好地体现。
课堂延伸与课内实践紧密结合,没有脱节。课内实践注重能力意识的培养,课外延伸在检验课内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学习习惯,任务有针对性,培养目标、方式正确,思路清晰。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3.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学习理解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课前准备
收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有关资料;扫清文字障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畅谈飞天感受
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实况录像,注意如下画面:
1.发射场的壮观场面
2.杨利伟出征的装束
3.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的画面
2003年10月17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举世瞩目。请看西方媒体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出示材料)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完后请大家即兴用一句话说出你此时的感想。
二、激情朗诵,感受现场气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者廖文根撰写的通讯《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重温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前的场景。我们先来把这篇通讯朗读一遍。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朗读时声音应该稍微高昂一些,语速要稍微快一些,但要保证吐字清晰,不浑浊,感情充沛,能感染人。男女以小节为单位轮流播音,女同学先播,男同学随后,轮流播出。)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2.课文记叙过程主要由几个场面构成,还插入了什么内容?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四、了解常识,初步明确通讯特点
读完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与其它通讯、消息比,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采用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自主合作探究质疑
用鉴赏的眼光谈谈本文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本文从细微之处入手写大场面的写法,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组讨论
结合课文谈谈作为一名宇航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板书: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强健的体魄爱国的情怀从容的心理果敢的作风
(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回答)
七、体验反思
完成中国首次载人太空人物的杨利伟,在从内蒙古乘坐专机返回北京途中,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记者曾问起他在飞船上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回答?(在同学们的设想表达完成之后,找来相关报导比较一下,看谁的设想最合理?)
八、布置作业
谈谈文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并写成一篇200左右的鉴赏短文。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七下)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七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导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绥宁瞩目苍穹瞬间问鼎浩瀚
要求: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文章记述了人们为英雄杨利伟进行首次航天载人飞行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义:此事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3.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明确:引导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赏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4.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明确:(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关词语是: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5时30分。)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杨利伟和送行的人们;人们为英雄杨利伟送行。
②“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作用: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思对即可。)
③排比。)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伸延”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475.html

更多
上一篇:陈奂生上城教案 下一篇:夏感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