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拟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感受下列现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后提问: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⑵、哥白尼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板书:1、自转运动的规律
①概念绕地轴旋转
②方向自西向东
③周期一天(大约24小时)
(承转)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学生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小结:板书3、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
②产生地方时差
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部分内容。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两部分。
2、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地球,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4、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自转的全部内容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内容;第二课时重点解决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等内容。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5、具体内容分析
6、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的能力。
(3)、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4)、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具准备:
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多媒体CAI课件等。
二、学法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并借助地球仪,通过分组活动,动手演示、亲身体验、观察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来学习地球的公转。
三、教法
1、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要做到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读地理。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分组演示、观察讨论、读图分析,配合课件的播放和老师的点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全文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地球的运动教案(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地球的运动学案(三课时)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二地球的运动学案(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学案(第一课时)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1课时)地球的运动导学案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地球的运动教案14地球的运动教案13地球的运动教案12地球的运动教案11地球的运动教学案例地球的运动2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大,冬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小;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四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我们先请一名同学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产生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8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