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礼物》说课材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礼物》说课材料”,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说教材:

《礼物》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五小节。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亲人们在去年和今年送我的礼物,以及我通过这些礼物懂得了什么。全诗表达了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和殷切的期望。诗歌的前4小节在结构上很相似,分别写了去年今年春天,爷爷、奶奶、妈妈、爸爸送给我不同的礼物,有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从中我懂得了自然、生命、时间、世界的博大和精彩。最后一小节点明了礼物虽小,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就是在浓浓的亲情中成长的。全诗构成如下思路:

生活层面写作思路情感表达

亲人送礼物感受亲情浓浓的亲情

我有收获抒发亲情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水平,在理解种子与自然,小鸡与生命,手表与时间,少儿百科全书与世界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学会10个生字,会认读3个生字。

2、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感受到亲人对我的爱,体验到亲情的伟大,使学生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

3、能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会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意与殷切期望,教育学生不辜负亲人的期望。

教学重点:学生能感受到亲人对我的爱,体验到亲情的伟大,使学生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采用了情趣教学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

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教学《礼物》我在一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前我与学生交流春节亲人送的礼物。运用可见创设家的氛围,唤起学生对家的向往,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在理解种子与自然,播放种子发芽生根及春天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从而理解种子与自然的关系,当学生有了收获有了体验,对送礼物的人的情感就自然而发了。

2、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以趣激情。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读通课文。学生读通后进行激励,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情趣。

(2)表情朗读,体验真情。

一首诗歌就是作者一生的体验、积淀。品读诗歌,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指导,配乐朗读,鼓励学生有个性朗读。

学法指导: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反复朗读,读有层次。

这首诗,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读的正确流利。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后,有感情朗读。通过反复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授之以渔,教其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理解诗意:读文章想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悟,联系上下文理解。

学诗的方法:朗读读通理解悟情品读背诵(仿写)。

教学过程:

本课的特点有叙事抒情说理的特点,教学过程如下:

初读感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掌握方法熟读成诵仿写诗歌

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三、再读课文,表达亲情。

四、仿写诗歌,传递亲情。

扩展阅读

《夹竹桃》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来体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一至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夹竹桃那可贵的韧性。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体现如下三个理念:

二、说教法学法: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语文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读而不厌,读中理解,达到古人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不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食而不知其味,如此这般,不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因此精思,是多读中的操作要求。有口无心,呆读死念,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未必自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教师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探究主题1、教者打破按课文自然段来教学,而是从第三自然段入手,先欣赏作者由复习以填空形式导入:夹竹桃不是的花,也不是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最值得的花。我爱上了夹竹桃,因为它有,又能引起我。

2、揭示探究主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它有什么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二)自主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的韧性?(4)

2、请同学们拿起笔,再细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把它画出来。

3、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都画好了,老师再给你们提个要求,因为每个同学画的句子可能不一样,你画的他没画,他画的你没画,我就要请同学们来进行一次小老师挑战大赛,把你画的句子解说给没画这句句子的同学听,让他听了你的解说会觉得,诶!这句话确实也能体会到它的韧性。愿意接受挑战吗?祝你们挑战成功!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积极动脑,拓展思维。]

4、学生准备。

5、集体交流,随机出示句子圈画,朗读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由衷赞美。板书:无不无不穿插理解:一嘟噜造句训练:无不无不6、齐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情感。

四、了解引起的幻想及其原因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5)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2、交流板书:地图、荇藻、墨竹

3、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反复地读读,在脑袋里放放电影,然后把你喜欢的原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同时我们认为,没有选择性就没有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4、学生自读准备。

5、汇报展示朗读。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有何感受?

6、齐读介绍三种幻想:我们连起来把三种幻想介绍给客人老师听,好吗?

7、想象训练: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们都陶醉了,沉浸在幻想之中,觉得还不过瘾,想请你们也幻想几种,让他们过过瘾。(板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英国诗人雪莱也说:想象是创造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学生领略了介绍的三种幻想后,不急于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说说其他的幻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8、作者的幻想是怎么引起的?交流句子: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唉呀!作者的文学水平太高了,黄老师看不懂,谁愿意结合自己曾看到的这种景象来介绍介绍。(意在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些什么?(香)你能把它的香读出来吗?

9、让我们跟着作者,再一次到月光下的夹竹桃下,进入幻境,好吗?

四、总结,激趣引导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完全明白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了吧?谁愿意来说说?2、其实,夹竹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爱的原因呢!看,黄老师就找到了一些?老师还有呢,想看吗?有志者不食喈来之食。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不吃别人送到嘴边的食物,想吃自己去获取。你们有志气吗?那还想看吗?那咱们比比谁搜集得多![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引向课外。]

《最佳路径》说课材料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佳路径》说课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佳路径》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买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课文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本课内容与前一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有联系,包含着一定的创新思想,估计学生对此比较容易体会。但是,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所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径的设计策略中闪耀着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我认为这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这将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并能用钢笔规范地书写,理解漫山遍野、微不足道、绵延、任其选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感悟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

其中目标1、3是教学重点,目标3也是教学的难点。

以上目标准备在两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有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构建阅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后提问:径是什么意思,最佳又指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学生自学时我巡视,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第三环节:交流学习情况

首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催、择、窄等字,尤其是窄吴方言区等孩子容易读错。接着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并结合课文相机理解微不足道、漫山遍野、绵延、任其选择等词。其中微不足道估计学生不知其确切含义,要逐字讲解一下。

第四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课文脉络。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格罗培斯确定路径设计方案等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自学和交流,学生应该都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环节:指导写字。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要求一看结构,二找主笔,三看笔画。切切实实写好每个字。

以上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策略是紧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具体的过程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首先有选择地出示部分词语:格罗培斯、微不足道、焦躁、海滨、漫山遍野、任其选择。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路径奖应该颁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第二板块,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一般来说,刚才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问题的引领下,先让学生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在组织交流中,出示重点语句,抓住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然后回到切入点:你觉得格罗培斯称得上大师吗?为什么?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感受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先让学生像学习第二段一样,先研读3-8自然段,讨论格罗培斯是否称得上大师。交流中,若学生谈到格罗培思的创新思维,则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这种设计策略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学生不大能注意到,或者体会不深。为此,设计了3个层层深入的问题:1、老奶奶和格罗培斯都采用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但他们的出发点也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4自然段,抓住老太太年迈无力、还担心,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立即返回等词,通过比较发现,老太太是无奈之举,而格罗培斯是自觉地为人着想!2、最佳就是最好的意思,现在你认为这些最佳路径好在哪里?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若学生理解不到位,可以扣住有宽有窄组织教学,有宽有窄正显示了游客的意愿,路也好在尊重了游客的意愿。3、接下来,再一次回到中心问题:你觉得格罗培斯是大师吗?并进一步引申:格罗培斯的大师之大,大在何处?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还在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他尊重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从而深化认识。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文。

第四板块:拓展迁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想成为一名大师,那么你想成为什么大师呢?怎样才能成为你心中的大师呢?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有所启发吧!请写成一段话。依我的经验,这一设计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本课获得的思想认识。

最后的作业是上网查看一下格罗培斯其人其事和其设计的建筑的精美图片。

以上就是我对《最佳路径》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设想。总的来说,教学紧紧围绕课文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自主研读,深入体会,理解课文思想内涵。当然,在上课时,还要根据课堂的情况随机应变,适当调整。

《生日礼物》说课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日礼物》说课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解读

1、内容概述:

《生日礼物》是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短小活泼,意思简明。课文写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而我却把自己十分喜欢的小鸟放回了大自然。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感知特征,更有利于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和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课设计了11个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其中8个要求会写。为了突出生字,课文中每个生字的拼音都用红色标出,起到加强和提示的作用。

2、地位作用

本单元有六篇课文,通过爱护动物、种草植树、绿化荒山、节约用水等内容,树立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本篇课文以生日那天为特殊的时间情景;以妈妈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小鸟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以我放飞小鸟这一行动,引导儿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加深儿童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爱护环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清新、鲜明的图片刺激孩子们的视觉,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三维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使孩子们能够把爱鸟与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增强环保意识。本课的重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特别是我想了想,打开鸟笼,放出小鸟。这一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课后题充分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说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周围有哪些鸟,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四、说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困难,只要能拼读拼音,就可以读懂课文。但是,课文最后说这是我送给大自然的礼物比较难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前后联系体会:妈妈爱我送小鸟给我,我爱大自然和小鸟,才把小鸟放回大自然,这是我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见证。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所以,我的教法设计以引导为主,适当穿插谈话法。学生的学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兼顾对行为习惯地培养,如学会合作、交流、倾听,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读书方法等。

六、说教学流程

这首儿歌短小精悍,蕴涵感情丰富深厚,我打算以自主识字---合作交流----拓展延伸为主线设计教学,按照这一思路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三、再读课文,合作交流。四、深读课文,理解品味。五、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低年级孩子的无意注意效果较好,为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打算创设一个过生日的情景。课始,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并显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告诉同学们今天是图中小朋友的生日,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下来。播放小朋友们熟悉的歌曲旋律,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感知课文,让他们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来。等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再提出现在,你对这两幅图有什么小问号吗?初步激起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然后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为了培养孩子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教学的第二环节,我要用识字宝贝的游戏,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自渎课文,画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从而扫清阅读障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要学习的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换一换和编字谜等。学生充分学习后,课件出示小鸟生字图,每一只小鸟的嘴里都叼着一张带有生字的卡片。第一次逐一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告诉学生喜欢哪个字就读得响亮些;第二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示意学生只要会读就站起来抢读;第三次出示所有的生字,先让男、女同学轮读,再比赛读,看看谁站得端,读得准,声音更自信。然后是自我评价,能全部认读下来的同学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宝贝,在认读生字时,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和享受参与的机会。我的醉翁之意在于让孩子们不再机械的张口,而是兴味盎然地读和记忆。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第三个环节,我打算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懂的地方画上笑脸娃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因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不尽相同,这样设计,可以让他们各尽其才,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把问题拿到小组内解决,经过讨论,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倾听和交流的习惯。扬长避短,避免出现弱的吃不了,强的吃不饱,或者吃了不消化的课堂顽疾。活动结束,哪个小组对自己的交流满意,就可以在课文里面画一颗阅读合作星。通过自评和互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进入到下面的学习当中。

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所以,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按照课文顺序在班内交流他们自己对文本的思考。重点是通过最后一段,我想了想,打开鸟笼,放出小鸟让学生充分想象我可能想了什么?想的结果会怎样?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课件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小朋友们感知小鸟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和欢乐。从而鼓励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学生,深入体会我之所以放飞小鸟,是因为爱护小鸟,更体现了我对大自然的爱,揭示课文的德育意义所在。

有人说好的语言是98℅的文字+1℅的声音+1℅的形。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教师不但要用极富感情的文字和声音,还要利用自己积极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提出拓展话题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可能会飞到哪里?你想对我说些什么?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精神说成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这朵美丽的花怎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展开而至绚丽多彩。设计这样的拓展题,不但可以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而且让他们利用角色互换,从内心体会对小鸟的关心和爱所带来的浓浓深情。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已结而情尤在的良好效果。

七、说板书设计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板书不仅要体现课文内涵,更要适合儿童特点。因此,我的板书以简明、活泼为主。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妈妈送给我一只小鸟和我把小鸟放回大自然这两句,先板书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妈妈、我,再板书两个关键词送和放,然后围绕这四个字画出小鸟的翅膀。此时教师总结,我有了妈妈的爱可以茁壮的成长,小鸟有了我的爱能够自由的飞翔,趁机板书爱和大自然,然后画成一只小鸟。整个板书是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不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提示学生,大自然有了小鸟的身影才会更加美丽,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根植于孩子们稚嫩的心田,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八、说后反思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可以指导出什么样的课堂。但是,再好的理论不付诸实践,可能会成为空谈。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把课改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伴随着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要下雨了》说课材料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下雨了》说课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教材特点分析

本单元以“快乐的夏天”为主题,在学生感受了夏天的欢乐情趣和美景后,又安排了《要下雨了》这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全文共9个自然段,4幅插图,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告诉了孩子们夏天生活中的一些气象常识。虽然这是一篇老教材,但安排在这个单元里,更能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童话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体,下雨前的这些自然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观察。在童话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将学习课文和了解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更能激发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目标: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和方法:能利用形声字的规律、熟字换偏旁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动物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的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的欲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运用

1、情境教学法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大自然的声音再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如新课伊始,可以播放下雨的声音,问学生“听到这声音你知道了什么?”“那下雨前,自然界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更多的夏天的奥秘。”从而将学生兴趣盎然的引入新课。

2、朗读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儿童有与生惧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认识本课生字,书写其中三个生字。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了解“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写三个双人旁的生字。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复习检查

1、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2、看图猜一猜:要下雨了,小白兔、燕子、小鱼还有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巩固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为他们学习新课做准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感情朗读,感悟体验

1、课文里出现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然后把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2、交流汇报,读中点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学生在自由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汇报。学生要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的读,要么和喜欢同一个小动物的同学一起读,要么分角色朗读、赛读、表演读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在老师、学习伙伴相互评价中,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师可以出示动物头饰,让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创设情境引导: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角色,你会怎么说,怎么做?燕子告诉小白兔快点回家,小心淋着雨,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你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如果你觉得他读的不够好,你想怎样读?教师还可以评选今天的最佳小演员,请各组派代表参与评选等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不是单纯的在读书技巧上加以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悟和体验。

(2)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点拨。可以联系语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灵活指导。如,文中的“闷”,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天太热了,憋得人都透不过气,这种感觉就是闷。并凭借这种感觉来观察字形,心被放在那么小的一个门里,当然会感到闷了,从而使读文和识字,字形和字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又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所在。

(3)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同语言训练相结合。如指导蚂蚁说的话,“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就可以相机进行语言训练,“老师正忙着……”“……正……呢!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课文内容的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角色扮演的选择等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可以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本环节还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书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想: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想好了,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请你和老师同学一起来交流。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适合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开展阅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探究的快乐,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可以继续去生活中寻找答案,还可以去课外书中找答案。看谁的发现最多。(安排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索新知的兴趣。)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本课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比较喜欢,适合学生积累背诵,所以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把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五)写字指导

重点知道书写三个双人旁的字,注意写的左窄右宽。

(六)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实践性作业: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预报下雨:还可观察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动手实践,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课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实现课内外的有效沟通,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因此,对于本课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本课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来进行。但对于学生的能力,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习惯、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因为他具有不可测性,只能通过观察,学生的自评,生生间的互评来完成,为此,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语言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重学习的过程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漂浮的山》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漂浮的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第一,说教材

《漂浮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点。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有关知识;2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南北极冰山的特点。更重要的还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第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以分组讨论法为辅,师生在讨论中解疑。师生站在对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的解读,尊重学生情感和认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

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入,揭出课题。首先做自我介绍,出示字谜说山不是山,此山最奇妙,无土也无石,常在海上漂。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知道了将要学习的是哪一课,教师相机板书漂浮的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冰山的兴趣,产生了解冰山的欲望。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然后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冰山。得到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看看答案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也可以辨论一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并随机板书:冰山的危害,身高,外形,漂流。

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学会聆听和欣赏别人的精彩之处,取长补短,真正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3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A因为冰山对我们的生活是很远的,所以我先介绍冰山的知识:海上漂浮的冰山其实是南极或北冰洋上冰盖破裂后,进入海洋的巨大冰块。尤其是南极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像一个盾。数万年不化的积雪在它上面覆盖了数千米厚的冰盖。冰盖自身的巨大压力使它们不断地向四周的大陆边缘运动。在海边,这些冰渐渐伸入水中,叫作陆缘冰。当它们伸入水中过多时,由于水的浮力,它们会折断,成为一块漂浮在海上的巨冰。这就形成了冰山。让孩子带着好奇,走进冰山。

对于冰山漂浮的部分,课文安排在了最后一段,我觉得首先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起源,在逻辑上也更能让孩子们接受。所以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们读后找出来冰山漂浮的句子。在这段描写中,拟人化的语言是重要的特征,在这里,还很有必要重温一下,让学生找出来,读读,并仿写,加深对拟人句的印像。在这段文字的学习中,还有另一个特点,冰山的数量,可以通过寻找具体的词来说明。比如,多得惊人,成千上万等。

B学习了冰山漂浮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转入对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的危害进行学习了,在学生默读之前,我仍然要出示问题,冰山怎样漂浮的?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对这一段的学习,方法也同上,按照带着问题读---在读中解决---解决后再讨论这个过程。

这一段的文字中,抓住随波逐流这个重点词,来理解冰山漂浮的状态。可以让学生们说说随波逐流的意思,即随着波涛起伏,跟着海水漂荡。

关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里举了一个例子。教师作相应的补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叹冰山的顽皮的一面。

C课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重点段,这是这样导入的,这些冰山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却又非常顽皮,总是突然出现,制造悲剧。不过,现在人们利用雷达,可以对他们进行探测,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只有了解冰山,认识冰山,人们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那么,人们对冰山的大小和形状还有哪些了解?默读第四,五两段,思考并讨论,选择你感兴趣的部分给大家介绍。

学生们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适当提问,提示重点。比如,学生读到,北冰洋己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教师插问,就这么高吗?学生接着读,下同。这一特点的介绍中,出示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

在学习冰山的外貌特征的时候,我采取了动笔画的方法。这样,手脑并用,加深了对南北极冰山特点记忆。

这一部分,作者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南北极冰山的大小和特征。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如果你们就是南北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冰山,面对走近你们,想了解你们的科考人员们,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呢?这样做,是通过对比,为了把课文两段的内容综合起来理解,对南北两极冰山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利用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旺盛的求知欲,通过自学,讨论,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冰山的认识。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会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学习完冰山的特点后,让学生扮演冰山来做个自述,介绍冰山的特点,让学生在介绍中就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真正实现语言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4到这儿,这节课基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学生们认识了冰山,学会了说明文的方法,不过,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应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于是,我又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两个作业,可以选择一个来完成。神奇的大自然,可爱而又顽皮的冰山,我们只有理解它们,认识它们,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找更多冰山的知识吧,来和大家分享。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东西,如文具盒,钢笔,玩具,使用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这样布置作业,即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四,说板书设计

我对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要。中间书写课文的题目,下面部分,左边写出冰山的几个特点,右边写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漂浮的山》进行的说课,当然,和每个课堂一样,只是精心设计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生成,我也会随之调整,让它更适合教学要求的需要。谢谢大家。

《黄河的主人》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

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基本理念

强化理念淡化理论,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作为一名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跌打滚爬了十八年的教坛老兵,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我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融合教与学的长期实践经验,概括提炼的具有浓郁个人风格的东西,它们贯穿于我的每一节课堂教学。可能有失偏颇,就教于在座的诸位专家。

1、语文观: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质量观: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

3、角色观:蹲下来看孩子;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让师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鼓足教育期待的风帆(它是催化剂,催化创新的意识;它是播种机,播种的希望越大,收获的果实越多;它是童话的圣殿,将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4、教学观: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方法、重情趣。

5、设计观:目标与智能的多元化,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化,结构的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节奏的弹性化(与学生的学习情绪谐振)。

6、评价观:评价是激励的艺术。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强力思维场,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

三、教学设计

共分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块: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用朗读来表现黄河的气势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现呢?

3、多媒体出示巨石被推入黄河中,推出几十米远的动画演示。

4、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看后再次感情朗读。

第三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

体会以上两项之间的联系。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美丽的彩虹》说课材料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儿童诗歌。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易懂。彩虹是学生熟悉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说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三个环节,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己,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彩虹的资料,并教学生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庐山的云雾》说课材料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的云雾》说课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

3.师小结。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

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

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

(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

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

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

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

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

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

11.出示语句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导并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

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

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

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15.生自学第4小节。

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

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

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17.指导背诵。

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

18.试背。

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

20.生按学习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

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

A.云海的特点是()。

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

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

波涛起伏()青峰秀岭()

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

1.师根据板书,小结学习内容。

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词句连接起课文的内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3.师小结,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家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

(四)作业。

1.片断练习:《家乡的晨雾》。

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

附板书设计

庐山云雾

登山路上

浓雾

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

雾来时雾云时

雾浓时雾稀时

山镇牯岭

雾气

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

云海

壮观绚丽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

云絮翻飞,色彩斑斓

本课时采用这种对应式的板书:一、便于体现出庐山云雾的特点;二、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三、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金蝉脱壳》说课材料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金蝉脱壳》说课材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想象。

教学重点:

学生刚生入五年级,对于默读,谈感受的学习方法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方面都不是特别的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之一确定为教学目标中的过程方法目标.即: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第二自段的教学,尤其是四、五两个生点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

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的另一个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深刻之处,谈谈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是个体,是充满情感、充满灵性的人。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后则,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也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时、脱壳中、脱壳后),理清文章的顺序。

2、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让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再与同桌讨论讨论,让学生在读、画、说中感受,抓住金蝉脱壳时描写动作及颜色的词,引导学生读书、联想,想想此时的蝉虫像什么。

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预习,它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很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前一天晚上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课后第四题,课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预习成果,而后在小组进行交流,谈感受,随后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设计,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让个人收获融入集体,形成集体智慧,尤其是让学困生得到同伴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倾听能力.

3、接着我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他正高兴地嬉戏呢!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他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潇洒、协调。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通过老师激情导读,学生边读边想象。

4、我朗读上述三句话,学生闭目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想象力能力,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5、金蝉脱壳前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读第3、5自然段,再次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在全班交流时,我遵循读句子-----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尤其重视学生在学读中读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对话.

在这一环节中,我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完成了课后习题的处理,一举两得.

在研读感悟的环节中,学生已感受到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作者精彩描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此时摘抄积累已水到渠成,同时也落实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多积累的目标训练.i]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再一次仔细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默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

3、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安排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谈到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和学本课的写作方法仔细观察.有顺序,有耐心.善于观察.叙述时写清楚,有顺序等在谈收获的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统一标准,只要做到有理有拘就表示认可和赞同.

(四)总结课文

1、再次读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探索、观察事物的兴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用大语文观关照生活,用语文的视角看生活,将校本资源与课本资源有机结合。把身边的例子带到学生的学习中,他们会觉得更加亲切,觉得学习观察、学习表达并不是难事,从而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特点准确生动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五)、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则日记.目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说教学板书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永不凋谢的玫瑰》说课材料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不凋谢的玫瑰》说课材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不凋谢的玫瑰》是西师版三年级(上)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祥和人生,祥和的人生既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充满着美好的情怀与浓浓的爱,充满着真,善,美.它如醇香的美酒,如芬芳的玫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摘下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指责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奖给了小女孩及其母亲.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能让我们体会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可爱及洋溢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

三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可塑性强,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再加上这篇课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能感染,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根据课标精神和年级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过程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联系上下文,明白小女孩摘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的美好,善良的心灵.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34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端正,美观地书写生字.

三年级孩子毕竟年龄较小,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不深.所以,我把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名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验与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做好如下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自制幻灯片;2,师生共同搜集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了解苏霍姆林斯基.

这篇课文预计教学时间为2课时,下面我只具体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沟通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一束玫瑰花)聪明的孩子们,看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呀

(玫瑰花)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

启发学生看样子,闻花香)你们喜欢吗

(喜欢)红艳艳的花儿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果我们的校园里盛开着这么美的玫瑰花,你想怎么做

(生说)有一个小女孩却把这么美的花儿摘下来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去认识这个小女孩吧!

2,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提示学生书空写课题,特别注意凋的写法.

3,读文题,质疑.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草木花叶凋谢是自然规律,从而对课题质疑.(为什么玫瑰永远不会凋谢呢

)

二,自主读文,识记生字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同桌合作读等通读全文.勾画生字词,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请工具书帮忙.

2,小组合作互相认识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抽读新词.(玫瑰

婴儿

气愤

观赏

制止

甚至

奖励

凋谢

纯洁)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结合玫瑰,气愤,奖励几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适时板书.

板书:小女孩

摘花

校长

奖励

3,结合板书,引导质疑

问题预设:1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

2小女孩为什么要摘玫瑰花

3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她两朵玫瑰花呢

把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梳理,排序,出示在课件上.

四,感悟文本,探究问题

过渡谈话:孩子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我们通过读书解决吧!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相应的段落,圈圈画画,同桌的小伙伴还可以讨论讨论.

(一),以读代讲,探究问题,口味语言.

1,小女孩摘下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这些玫瑰花怎么样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玫瑰花的美丽娇艳.

过渡谈话:如果你们看见这么美的一朵玫瑰花,会怎么做呢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赞不绝口的意思.读描写小女孩动作的句子,用动作表演的形式,理解径直的含义.

4,模拟情境:这么美的玫瑰被小女孩摘了,如果你就是在旁边观赏的同学,会想什么

做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过渡谈话:是啊,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怎不令人心疼,怎不令人气愤呢

可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没有批评小女孩呢

5,(课件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学生扮校长,老师演小女孩,让学生问,看能不能问出其中的原因.提示学生问的语气,揣摩校长当时的想法,并注意观察老师的表情,揣摩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的关爱,尊重,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善良.

过渡谈话:听了小女孩的回答,同学们不语,校长的心颤动了.他就(学生读校长的动作,语言的句子)

7,小组讨论: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奖励了她,想想这是为什么

8,讨论,交流.

9,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全文和题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感受.

10,总结:是啊,小女孩送的玫瑰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校长对小女孩的奖励也一样纯洁,善良.只要我们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就会像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爱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纯真的字眼,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爱永驻你,我,他的心间,让爱洒满人间.(出示图片,静静欣赏,体会.下课.)

板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活课堂,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让学生迸发一种向外生长的内驱力.玫瑰花是贯穿整个课文的主线,教师导问并通过实物激发了学生,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愿学,乐学.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启发,老师一笔一画端正板书课题,并让学生书空,做到了教育的无痕.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则不进,引导学生的这个问题,是本课探究的重点,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课标要求34年级学生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采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了解课文大意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探究,讨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议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以读为本,凸显语文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感悟,现时通过师生对话,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会物至真至纯的情感,体会到课文丰富的内涵.学生的心灵能自然而然受到感染与熏陶.

一组感人至深的图片,一首《爱的奉献》的歌曲直抵我们的心灵,不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寥寥十余字,尽显主题,一颗红心,饱含真爱.爱人世间最纯真的字眼,将永远铭记于学生心田.

《南海上的明珠》说课材料


全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双主教学应运而生。学生带有主体意识主动地去发展是双主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根据双主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南海上的明珠》这一课的。

一、说教材

《南海上的明珠》一文是西师版第7册四单元中的一篇批注文章。作者林惠琼,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景物聚焦,《南海上的明珠》这篇课文,让学生继续陶醉在风格各异的景色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初步懂得景物的写作方法,感悟美的意境。文章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作者从丰富的物产、风景优美、揶林风光、听浪观日这4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丽富饶。表达出作者对海南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在阅读分析理解文章中归纳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领悟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但对远离大海的内地孩子许多植物和水产也都没有见过,还有那迷人的海滩和椰林秀丽的风光缺乏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理解上就有困难一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能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语言通畅易懂,描写细腻贴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海南岛景色迷人及丰富的物产,对于远离海域的大海的孩子来说,都缺乏对海南岛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安排为两课时。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理念,我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以读代讲的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配合演示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到美的意境。

六、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去感知语言材料,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让学生通过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来感受内容、体会情感,实现目标的达成。

七、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课件

2师谈话揭题: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地方海南岛上。要体验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当然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一下海南岛的风光吗?让我们一起踏上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吧!

(二)、自读品味,感悟富饶美丽

首先,我以抓住作者形象地将海南岛比喻成南海上的一颗明珠一题为主线,让学生自由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富饶美丽的总写的句子。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教师在引导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后,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教师随机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从不同季节不计其数来说明物产、水产、矿产种类多、数量多,我们从中来体味海南岛的物产丰富。这样,图文对照,让学生形象的看见海南岛物产丰富,寓美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最后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诵读美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以读感悟,熟读精思,读出情感,达到增强理解,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体会风景优美、椰林风光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我将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读悟结合,精读第3、4段

1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课件展示理解

(1)

、可用读读、勾勾、悟悟的方法学习,说说本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理解

郁郁葱葱、滔滔奔流一望无际水天一色嬉戏追逐

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花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这个段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诵读第3段,小结:这个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2、同样用读读、勾勾、悟悟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那些词句来描写景物的?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感受文中的语言美。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第4段。

(1)分组学习,讨论交流

(2)全班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如教学句子: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课件出示椰子林的画面,让学生在看看议议中体会屏障。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惹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a、想一想:一片片、一道道、屏障、棵棵、大伞这些词语用词作用?

(描绘出海南岛椰林的茂密与挺拔)。

勾一勾

椰树的外形特点

b.

让学生自己说说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c.

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4)找出这个段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自主学习第5段。

朗读第5段,领略海南岛清晨和傍晚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海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分小组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是读中感悟。教师在巡视中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质疑,解疑;如何归纳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家乡。最后,全班交流。

本环节的教学,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诵读美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以读感悟,熟读精思,读出情感,达到增强理解,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教学上,教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逐句的讲解,而是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讲为主线,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教师相机出示的重点句子,都非常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示,内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愿意读。

我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四)、抓住重点,升华情感

课件提示,板书

在学生感悟了海南物产丰富后,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以优美的语句向我们描述海南岛优美的风景和迷人的椰林风光,体会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再次感知,教师总结:

最后,全班交流。

此环节的教学,我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九、设计特色

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体现了以下二个特色:

1、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抛弃传统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训练为主线,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小发明家》说课材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小发明家》说课材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小发明家》说课材料

说课材料

黑教院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第九册第七课《小小发明家》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小记者对杨洋、方芳的采访,反映了小发明家学科学

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创造性。揭示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一观点。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所

发明、有所创造。

过程与方法:阅读,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学科学、爱科学,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做个小小发明家。

三、

教学重点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要善于观察,勤于动

脑。

四、

教学流程

(一)、设问置疑

揭示课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谈话,给学生设置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阅读讨论

激情明理

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读文后讨论。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发明创造的课题,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制作活动,多读课外科技书刊,使自己见多识广,小发明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三)、补充故事

深化明理

明理后补充故事,强化观点,使学生认识认真学好功课、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勤于动手,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是小发明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而进一步深化明理。

(四)、联系实际

已知导行

让学生谈自己或同学参加科技小制作,搞创造的事例,对获得成功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

(五)、延伸

课后组织一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向小发明家学习,调动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发明的自觉性,使教育观点落到实处。

爱为快乐之源——《灰雀》说课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为快乐之源——《灰雀》说课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湖北省麻城博达学校项洪涛
说教材
《灰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单元要求: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场景:声色俱厉地怒喝:“那只灰雀是不是你抓走的?快点交出来!”“再不交出来小心我打你。”哇哇的几声大哭,伴随着鸡飞狗跳。倘若真是如此,那真是教育的悲哀。幸亏这个围绕灰雀展开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粗暴的教育方法伴随的时常是训斥和责骂,列宁并不是一个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作为闹革命的活跃分子,我们称之为的粗人,如此心细如发,在和风细雨的浸润下充分照顾到了小男孩脆弱的自尊。我是一名教师,专门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得不承认,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怀,教育更是如此。若能让他们改正错误,方法又具有艺术性,才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该怎么形容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呢?字里行间融入的浓请厚谊让人在浏览之际禁不住驻足观望理解、宽容,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在经历了善与恶的心理交织后,欣赏所带来的愉悦代替了邪恶的占有。人都有难以预料的一面,而一旦归复理智,人格、人性不自觉地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为小男孩的聪明懂事深感欣慰,同时也为列宁的良苦用心击节叫好。
在这个故事中,灰雀、列宁、小男孩,从一开始到故事结束,都是快乐的,只是中间稍有波折,探寻一下,不难发现一条快乐足迹。
灰雀自由自在
列宁欣赏美
小男孩可以占有
灰雀失去自由
列宁失去欣赏美的机会
小男孩良心上受到谴责
灰雀重归自由
列宁重又看到美好事物
小男孩明白美好事物应由大家一起共享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历过煎熬的快乐要来得更为炙烈。灰雀对生命生生不息的眷恋,列宁对孩子的宽容,孩子对美的理解,以及他诚实的行为,让我们顿悟:
有了爱,所以快乐着。
说教法(贯穿整堂课的教育理念)
1、大刀阔斧辟新路。
教学方式的改革,其根本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我在这堂课中尝试使用的方法。传统教法有其优势,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重知识掌握而轻视学生能力提高,重灌输而轻学生主动探索。教学过程中只要探索的过程和动机明确,最后探究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尝试在以下方面作以下改观:
在这堂课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自己指出来,全班一起讨论交流,以自己的视角和文化程度选取不理解的词语,取消了老师的包办代替,照顾了每个不同程度的学生。他们不再是听众,而是亲身参与其中,找差距,找不足。全班一起讨论交流的好处在于:让他们以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增强合作意识,培养群体观念,同时使他们确信,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一些难题,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热情一下被点燃。
(2)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疑问,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上面提的都是他对课文内容的疑问,我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而是任期发挥,多种多样的疑问都可以,越多越好。问的问题越多,说明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越透彻。预习工作做得越充分,在具体操作的时候,选取一部分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这一环节同样学生的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3)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根据自身喜好选取,对于美的认识,每个人角度不同,学生也应有个性化的选择。这一决定的作出当然也离不开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抑扬顿挫读练诵。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读是理应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一篇人文性
很强的课文,贴近生活。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陶冶。
增强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削弱讲解的份量。有时侯我们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想方设法地讲解得细些,还要反反复复地搞上几遍,其实大可不必。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弄懂这些浅显的内容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对头。众多繁琐隐晦的讲解只会抹杀了孩子们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了几十年来的汉语还读不好文章写不好字,这确实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只灌输,不管学生是否乐意,别指望有好的效果。
读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只要学生喜欢,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并且力争精益求精。首先让他们参与进来,再提高质量。朗读训练,中年段的学生不强调运用多少技能,最主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倾情演绎,凸现作品的基本轮廓,如果能熟读成诵,则效果更佳。
培养兴趣的另一个大胆尝试是让学生读、听相结合,让听的学生来给读的同学提意见,学生畅所欲言,意见中肯,气氛热烈。你来我去之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转换角度导入语,不拘一格写板书。
A、导入对于“自由”的阐述,以“鸟眼看人心”,运用别出心裁的视觉转换,以传统的第三着眼光,转变为参与者之一的第二只眼看世界。之所以称为第三者眼光,是因为传统的观察是除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外的一个虚无观测点,相对而言只是旁观者,若能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之与参与者的境地,应有更深刻的内涵。概而言之,选取角度不同,感受也肯定不一样。
B、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容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小学语文的板书设计,理所当然的要走形象直观之路,形象鲜明的板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我个人的观点,小学语文板书应尽量淡化文字,增强形象感,并且要有冲击力,看着舒服,过目不忘。
4、重视情感互动,重视语言的积累。
正确解读文本,需要深入领悟,反复揣摩,方能明其意,知其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需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以体现。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说不写,光说不练,流于口头表达,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将积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读写来熟悉这些优美的词句,由情感认识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财富,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标,小学生认知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有限,必须把语言积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附教案:
3、灰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热爱动物、热爱美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心理微妙变化。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1、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1、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2、通过自读感悟,分角色读,齐读,学习作者描写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读为主线,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谈话:鸟是人类朋友,它们美丽的外形,动听的声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述一下你见过的鸟好吗?
(交流创设轻松氛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出示要求:
(1)三只灰雀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他们?
(2)品味对话内容,体会人物感情。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领悟,潜心品读。
1、交流,提示:抓住一些重要词句,体现灰雀的可爱。
2、配乐朗读,充满喜爱之情。
3、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品析、诵读,注意通过语气体现人物的心理微妙变化。
4、分角色读、背、表演。
(四)、揭旨升华,倾情对话。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归纳:文中出现的三个角色:“列宁、小男孩、灰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任意一个都可以,三个都说就更好了)有了你我的快乐,一切源于爱。
(五)、词句积累,提升能力。
摘录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抄写在语言积累本上。
(六)、快乐习作,拓展延伸。
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
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3.灰雀

《《礼物》说课材料》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说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2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