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设计理念〗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③运用实物展示激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
②通过学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1、重点
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准备〗
1、实物资源
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③清朝铜钱若干。
2、小黑板-----《预习提纲》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56----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还未发明呢?(放映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商品种类增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
师: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现请看课本第125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
----57-----
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丝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来,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用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哪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是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
(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统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可能)
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联想一下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
------58------
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看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师:正是由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勇敢的加入了世界竞争的行列中,你们应该不忘过去,好好学习,面对未来。
三、课堂小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四、自由空间
请学生就今天所学的知识谈谈感想,提提问题。
五、练习:材料“机房之内,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材料中“机房”、“机户”、“机工”实质上各指什么?
2)“机工”是怎样获取报酬的?
3)“机户”与“机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这种现象出现于何朝何地?
六、作业:简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意义。
附:板书设计
一、清朝对外交往采取闭关政策,理解其作用
A进步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B消极方面:阻碍手工业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的交流,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16世纪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
三、松江是棉纺织中心,杭州、湖州也是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四、明朝制瓷业以青花瓷为主。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二十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分析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让学生明白明清为什么闭关锁国。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理解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教材分析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是中国紧跟世界潮流的有利契机,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导致中国在世界发展中之间落伍掉队,这是使中国在近代遭受百年屈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课的学习具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与强大,也为学生学习近代历史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读史料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启发式教学和提问讨论法。
2.分组讨论,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感知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1)明清经济的发展(2)“闭关锁国”政策
重点解读:(1)明清的商品经济相比前几朝得到空前发展,并且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及后果,对我们中国近代的影响深远处理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
2.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难点解读:明清时期在东南沿海出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学生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及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理解
课时1课时(共计总课时:二十八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5分钟
设计:课件展示烤红薯、烤玉米、酸辣土豆丝等这些学生经常看到的食物,询问学生是否吃过,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食物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食品,而是外来食品,那么什么时候传播到我们国家来的呢?借此引入本课
由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食物导入本课,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历史设计意图:
与现实的距离。
讲授新课30-35分钟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然后请学生回答明清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课件展示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2.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
3.商业:商业城市商人
4.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归纳出来之后,在逐个突破,先来看农业。
问题1: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农作物?并且指出哪些是高产农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指导学生在书中找寻相关农作物,分组回答: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教师课件展示这些农作物的图片,并且展示这些农作物从国外传播到我们中国的路径:从美洲逐渐引进到我国、
问题2:为什么统治者会大力推广这些外来作物?这些新作物的引进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会带来粮食危机。外来作物的引进,一方面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了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而花生、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接下来再来看明清手工业的发展,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并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棉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2.丝织业中心:明代苏州;清代南京。
3.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教师多媒体展示明代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绸,景德镇的四大名窑: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色釉瓷。并请学生回忆唐宋时期还有哪些有名的瓷器(唐:青瓷、白瓷、唐三彩;宋:哥窑冰裂纹瓷器)
教师过渡: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很多物品在满足了自身消费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就被投入到市场中去买卖,这就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明清商业的发展,首先课件展示两幅图片给学生,一幅是南都繁会图(南京)南都:注解:今南京。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东西。另一幅是《皇都积胜图卷》局部(北京)注解: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教师总结出,出示这两幅图的含义是大家通过这两幅画卷可以清楚了解到众多商业城市的空前繁荣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一个突出表现,而商人数量增多,则是另一突出表现。
接下来课件展示晋商和徽商,这两大商帮在明清时期赫赫有名。
课件展示晋商的代表:乔致庸及其住宅乔家大院,课件展示其生平简介: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电视剧中的陆玉菡是虚构的,6妻中没有陆氏,6妻留下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徽商的代表:胡雪岩历史上被称作红顶商人。课件展示其生平简介: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再接下来介绍资本主义萌芽;先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则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得绸缎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钱,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种生产的
基本特征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基本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实质(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教师过渡:14~1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请阅读教材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
二、闭关锁国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具体表现有哪些?
3.“闭关锁国”的影响。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
1.(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2)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3)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2)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3)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接着展示相关示意图。
3.利:一定的自卫作用。弊: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师顺着学生思路,课件展示与现实相关的题目:我们在理解清朝的闭关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基础上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2)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重点主要是学习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中“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散失与世界共同进步的机会,之后的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耻辱史,所以我们今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板书设计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2.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
3.商业:商业城市商人
4.资本主义萌芽
二、闭关锁国
评价方案
针对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谈谈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很好的给学生解决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等问题,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精选学案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知识链接: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二、新课导学
(5分钟)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农业:引进作物_
2.手工业:
(1)棉纺织业:从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推进。
(2)丝织业:_______、_______。
(3)制瓷业:以_______为中心。
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_______、_______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时间:_______
(2)地区:_______、_______等江南地区
(3)领域:_______部门
(4)特征:以生产______为目的;“_______出资、_______出力”。
(5)实质:机户是_______,机工是_______;他们之间是_______与_______的关系,是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6)发展:清代具有_______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__政策;统一台湾后,实行__通商;后来只开放______一口通商,由“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积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分钟)
材料1:明朝中后期,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一些行业稀疏低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2:清朝前期,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制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矿业,都出现了雇佣生产关系。
材料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
请回答:①材料3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
②材料1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清朝前期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哪些发展?
④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历时近二百年,这种生产关系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阻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10分钟)
1.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这种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
六、(5分钟)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假如你是明清时期一位精明的商人,那时你最有可能去经商的城市是()
(1)苏州(2)北京(3)松江(4)南京
A.(1)(3)B.(2)(3)C.(2)(4)D.(3)(4)
3.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
C.明初经济兴盛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D.维护清朝的统治
6.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三、
1.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涉及的地区越来越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
4.腐朽的封建制度
四、
1.(1).郑和下西洋: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物质交流,并发展了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闭关锁国有正反两方面影响:
正面的: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是沿海获得了暂时的稳定。
反面的:阻碍了中外联系,严重阻碍中国的科技、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直接导致中国后来被列强侵略!
2.(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2)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3)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利:一定的自卫作用弊: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2)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3)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五、
农业: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手工业::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机户和机工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六、
1.C2、C3.A4.D5.D
6.(1)闭关锁国政策
(2)广州,十三行
(3)近200年,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1.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2.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1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