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三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点:溶液概念的形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起点分析: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如果问起学生什么是溶液,学生可能会列举见到的种种液体,可能对溶液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材直接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首先形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教师也应该从溶解入手,使学生轻松得出溶液概念,并通过糖水甜、淡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海水、河水、地下水即使清澈见底,也还不是纯净的水,这是为什么?
举例,讨论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天地: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50毫升水,用药匙将食盐一点一点洒落水中,仔细观察食盐的变化,直至食盐在水中消失,用手轻摸烧杯壁的凉热。
认真操作,体会实验中蕴涵的道理。在操作中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讨论课本提出的3个问题。
这个实验看似平常,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盐水放置久了会怎样,学生很少主动去思考,抓住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实验:
出示:食盐水、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
教师再列举以下事例:糖水、医用碘酒、汽水等,引导学生认识溶液。
比较三种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状态,对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形成感性的认识。
不过早的让学生对溶质、溶剂等一般概念进行辨析,只要能将食盐水中的溶质、溶剂的关系理顺即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了解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观念。
认真阅读,体会,交流、归纳。
学生不可形成只有大颗粒才受重力和浮力的影响的片面认识。
促进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能力培养。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交代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假设并自行设计实验步骤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在分析食盐的溶解过程时,要,明确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的作用。
分组认真研究,讨论,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要注意在充分的讨论后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使学生体会溶解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这一事实,要注意限制物质的用量,所以水的温度,质量以及所用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的质量都应有所限制,逐步使学生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乳化作用:
活动天地:向一只试管中加入1/3的水,然后再加入两滴食用油,再加几滴洗洁净;在另一只试管中先加1/3的汽油,然后再加入两滴食用油,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试管中的现象,联系生活中的经验,解释其中的道理。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实验天地:
1、称取8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4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2、称取10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5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做实验并讨论下列问题:
1、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2、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3、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4、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从活动入手,使学生首先感知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溶剂的量来表示。
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并不困难,这些有意识训练对学生学习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非常有帮助的。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例题: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首先明确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是溶质质量分数。
将公式应掌握清楚,但不能死扣概念。
启发学生讨论,运用小学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概念的理解应到位,学会知识的举一反三。还可适当介绍体积分数的表示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与同学合作,配制150克16%的氯化钠溶液。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特别是通过正反两个方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讨论实验步骤,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1、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2、称量和量取所需的溶质和溶剂;
3、把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4、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签。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量的准确性。
注意计算过程的规范。
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规格的量筒量取125毫升的水为宜?
回顾与反思:
通过以上的探索,请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总结出来,
通过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挑战自我:
完成课后练习,检查课堂效率。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
教后记:
溶解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本节系统的学习对学生来讲还是很有新意的,并且这是学生第一次定量配置溶液,学生有成就感。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与实验探究,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通过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可能因素等实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溶液溶解的现象。
【学习难点】溶液的特征的微观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纯净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2、高锰酸钾溶液呈______色,硫酸铜溶液呈______色,硫酸亚铁溶液呈现______色
氯化铁溶液呈色,氯化钠溶液呈色,碘酒溶液呈色
【新知导学】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到下表中
实例应用
洗衣粉分散到水中洗涤衣服
2、物质以______或______的形式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在溶解过程中,除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外,还伴随着______的变化
3、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其阳离子为Cu2+阴离子为SO42-,下列物质也是由离子构成的,试写出其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物质名称氯化钠硝酸银氯化铁硫酸亚铁氢氧化钙
阳离子
阴离子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物质在水中分散
实验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放到试管架上静置,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①味精加入水中,振荡
②食盐加入水中,振荡
③蔗糖加入水中,振荡
④食用油(2-3滴)加入水中,振荡
⑤粉笔灰加入水中,振荡
小组合作:
1、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消失的原因吗?
2、食用油和粉笔灰能溶解在水中吗?为什么?
3、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怎样分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完成下表明白其中的道理。
实验序号分散微粒特征共同点
4、你看到或用到过哪些溶液?联系生活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活动二、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学生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方案,小组交流并发言
实验一实验二
1
2
3
知道设计对比实验对探究相似问题的重要性。
总结: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活动三、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设计实验:现有试管、玻璃棒、温度计,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t的变化(与水相比)注意
水/固体用量:约一药匙,
水的体积:约15ml。
溶解硝酸铵
溶解氯化钠
溶解氢氧化钠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如何将一大块冰糖,平均分给全班的每位同学?你有哪些方法?
设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设想?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某溶液的上层的密度为ag/cm3,下层的密度为bg/cm3,则a和b的关系()
A、a=bB、a﹥bC、a﹤bD、无法确定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NaCl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NaCl将()
A、会沉降下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不能确定
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食盐D、硝酸铵
4、向右图U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蔗糖
C.硝酸铵D.食盐
5、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用洗涤剂清理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使啤酒冰镇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无色、均匀、稳定、透明的液体B、物质只有分散于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多种物质不能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
【课后训练】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醋C.啤酒D.汽水
2、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石灰乳B.生理盐水C.泥水D.墙体涂料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4、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碘I2
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
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A.水B.酒精C.汽油D.苯
5、把下列物质:①面粉②面碱③植物油④蔗糖⑤高锰酸钾⑥酒精⑦细沙⑧汽油
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乳浊液的有。
6、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B.将蔗糖溶于水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D.加热高锰酸钾
7、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其中,能证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8、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
溶解乳化过滤煮沸缓慢氧化结晶吸附
(1)降低水硬度的方法;(2)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
(3)用活性炭除去毒气;(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9、今年世界各国地震频发.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
(1)采取的净水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B.④②③①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2)一般在过滤前还可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日常生活中通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若要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应该进行操作。
(4)再将得到的水蒸馏就可得到蒸馏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填序号).
A.粉笔灰B.硫酸铜C.蔗糖D.食用油.
(5)现在用于自来水消毒的物质有很多,ClO2就是其中一种,Cl的化合价是,
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化合价是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物质的溶解”,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单元3物质的溶解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2.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学习用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结晶现象
【学习难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结晶现象
【教学手段】探究实验,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
1.将50g食盐放入100g水中,请问,溶质、溶剂各是多少?理由是什么?
2.为了加深对溶液饱和性的学习,你试一试,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说明。自学课本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实验,讨论后,再回答问题。通过自学,学习溶液的饱和性,亲自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问题,然后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实验成为探究的一部分,而不是验证式的实验。
通过自学、探究、解决问题1,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精髓,加于运用到问题2中,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学成果。用时约5分钟。
教师讲解
注意定义中的两个“物质”代表的含义及条件。
关注定义要点。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教师讲解
3.展示图表: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
(20℃)/g>101~100.01~1<0.01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填写:20℃时几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性
物质蔗糖食盐硝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钙碳酸钙
C12H22O11NaClKNO3Na2CO3Ca(OH)2CaCO3
溶解度/g204.036.031.621.50.1650.0013
溶解性
4.人们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试解释其原因。
自学课本,讨论填表后,提升对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理解。
用时约15分钟。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教师讲解
5.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
学习下表,分析数字的变化情况,从中选取三种特殊物质,将其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对每一种物质选择至少三个特殊点,进行三点间的变化分析。
物质0℃20℃40℃70℃100℃
KNO312g35g65g136g250g
NaNO376g88g106g134g176g
NaCl36g36.1g36.2g36.8g40g
CuSO412g20g30g48g78g
蔗糖176g200g300g360g380g
Ca(OH)20.17g0.16g0.13g0.11g0.06g
坐标图分析结果:
6.从上题中选取一种物质,对其10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你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习过程中,注重先自学,再讨论。
通过自己分析数据来理解概念。
用时约10分钟。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
用时约5分钟。
【板书设计】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性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三、溶解曲线图
溶解曲线图:用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82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