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语文S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同学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俺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俺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俺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同学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俺们介绍了什么?(同学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同学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标明他也不是很有掌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同学发言)
“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的需要,会咬自身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同学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俺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身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
⑷眼睛
(同学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板书:眼睛)
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不计其数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俺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
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比方说俺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局部)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俺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
⑵合作批注。
下面俺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一起商讨你划出的资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资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确定发言人。)
同学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同学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效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同学)。
俺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同学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俺们这一小组——”介绍;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齐读。
同学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出示捕获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获蜻蜓的同学,你想对俺说什么?
(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俺知道蜻蜓是益虫,可俺并不想伤害它,俺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俺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俺吗?
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俺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俺吗?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俺们的朋友……小朋友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
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小朋友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朋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朋友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朋友啊,处处为小朋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朋友、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俺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捞铁牛
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水冲断浮桥
潜水找牛
重修浮桥备船装沙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准备工作拴船搭桥聪明智慧
拴牛连架
打捞铁牛
11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教学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向学生提出的要求: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3)学生学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二、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学习收获,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受,指导要围绕课文内容重点和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导朗读。
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
鼓励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讲读课文。
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1、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2、注意课文里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二、引导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2)布斯在研制扫地机的教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3)布斯的母亲给予他哪些帮助?母亲的什么话启发了布斯?
引导讨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检查对生字词的认读,巩固积累词汇。
A.补充词语花篮
B.抽卡读词语
板书设计: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布斯发现……
母亲的话启发……
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
4、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本中的多音字。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5、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6、(1)出示“喜欢和厌恶”
(2)学生读这组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二、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
1、出示文中带读读背背《劝说》。
2、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名言。
三、阅读平台——毕升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毕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喜欢毕升和他发明的印刷术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劝学》
二、能说会道——我的奇思妙想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代表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三、笔下生辉——我的小发明。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13山村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晨字的写法,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写这个字。
2.齐读课题。
3.在你的心目中,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简要说自己心中对早晨的印象)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山村的早晨。(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山村画面。)
5.山村的早晨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题。
6.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邵雍曾经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山村》,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山村的早晨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的、宁静的、睡眼惺忪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4.你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体会,真了不起!还想读吗?(想)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们真爱读书!读书就像品茶一样,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品,越品越有味道。待会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采用这样一种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当你读课文的时候,在你的眼前出现画面,还可以让这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动起来。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再试着读读课文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
2.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抓住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谈谈你在读的过程中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小溪带走夜的鼾声,
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山村从甜梦中醒来,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重点体会: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晶莹的露珠,感受一下那温柔的晨风。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这里的黎明是美丽的,是宁静的,露珠落在花瓣上、落在小草上、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摇摇欲坠。谁还想再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看到了露珠滚落;我感觉到了微风拂面;我看到了露珠正在花瓣上跳跃。)
(2)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
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
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
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
彩蝶舞姿轻盈,
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
小河舒展着腰肢,
炊烟袅袅地上升。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缤纷、歌声嘤嘤、欢快、轻巧
(4)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诗中的句子这么好,那你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吧!(当学生读不出来时,教师可以对比读,或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小结:同学们,你们读的各不相同,这就是读书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早晨像刚睡醒的女孩儿,
美丽、宁静、睡眼惺忪(xīngsōng);
噢(ō),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
描绘(miáohuì)出这幅水墨mò丹青。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水墨丹青”是什么意思?“这幅水墨mo丹青”指的是哪一幅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的内容展现出来。(大自然给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小节。
(6)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展现的水墨丹青仅仅是这些内容吗?画里面还有什么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绘这幅水墨丹青的?
(7)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几小节,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内容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有表情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等,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读,我要读你们,我要从你们的表情上,甚至动作上来分享你们读书的喜悦。
(8)展示汇报。
师:大自然为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吗?让我们通过读来体现一下她的美丽!(师生合作读课文。)
3.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1)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不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村的早晨,边听边想象大自然到还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音乐,想象。在听的过程中,心中的喜悦可以通过表情展现给大家。
(2)请同学们从美丽的山村早晨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谁能当一次小诗人,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写成诗句。(每人发一张小纸片)
(3)出示句式,学生练写:
(4)交流展示,品味评议。
例:美丽的小鸟飞进画里来了,
欢快的歌声在树梢上荡漾。
柔嫩的小草钻进画里来了,
大地捧出一块块碧绿的毛毯。
勤劳的农民伯伯走进画里来了,
他们扛着锄头去开垦希望的土地。
(5)同学们,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作家,小诗人。山村的早晨是美丽宁静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抓紧时间,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6)学生背课文。
4.拓展知识,回归整体。
(1)山村的早晨是令人陶醉的,让人留恋忘返的。其他地方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呢?
(2)同学们,不同的地方,早晨的景象各不相同。但是,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同之计在于晨。早晨永远是美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去拥抱早晨,拥抱自然,拥抱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美丽
山村的早晨宁静水墨丹青
生机勃勃
14登上企鹅岛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企鹅的可爱。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查找图片资料,结合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企鹅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去探索神奇的地球。
重点、难道关键
1、了解企鹅,感受企鹅的可爱。
2、激发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老师出示南极的挂图。
2、学生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3、出示企鹅岛的图片。
4、学生看图感受岛上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壮观景象。
5、激趣:大家想不想也去企鹅岛上看一看?
6、板书课题。
7、学生认读生字:“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企鹅岛的数量与个头大小。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同桌合作学习。
(1)认读课文1~3自然段。
(2)、找出介绍南极气候特点的句子,画上“——”。
(3)找出介绍企鹅数量的句子画上“~~~”。
(4)想一想这些句子中那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结束课堂。
1、老师导言:企鹅岛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小巧可爱的企鹅,那里是否所有的企鹅都长得一样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查查资料,我们等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2、学习本课的生字。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企鹅大陆尽管厘米有趣颈部帽子
嘴里毛驴捕食所以鱼鳞状
学生以各种形式地读生字。
说说这些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老师小结,强调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结束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老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3、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企鹅岛上企鹅的数量。(成千上万)
4、老师导言:这成千上万只企鹅都一样吗?
5、出示图片,指名发言,评议。
6、老师小结;是的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这些企鹅的样子不一样,因为企鹅也有好几种。那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种类、体会可爱。
1、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各是什么样的?
3、指名反馈,评议,并朗读句子。
4、引导概括: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三种企鹅的特点。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6、谈话,引导体会企鹅的可爱:这三种企鹅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企鹅。
7、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齐读文中2~6句。
8、老师导言:在这段课文中,除了介绍三种企鹅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9、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换毛,感受有趣
1、你知道小裙鹅是怎样长大的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企鹅换毛长大,感受企鹅成长的有趣。
4、齐读课文的5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的6自然段,总结拓展
1、看到这些可爱的企鹅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畅所欲言,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3、总结拓展:南极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地方,在那冰天雪地的地方居然还生活着这么多可爱的企鹅,除了企鹅,大家对南极还了解些什么?赶快来介绍。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评。激发学生对南极的向往。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金企鹅(最漂亮)
登上企鹅岛帽带儿企鹅(彬彬有礼)
阿德雷企鹅(最凶猛)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嚼醉蝇膜”会写“园棚碰摘剥”等13个字。学习“奇异、花棚、艳丽、醉意、清脆”等词语。
2、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所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分析:从课题你能知道课文写的对象是什么吗?从哪个讲习班你还能看出课文要写的重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3、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课文,教给方法。
4、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
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3)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写植物有什么关系?
二、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1、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练读。
教师范读,并指导。
三、梳理全文,体会写法。
围绕课后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引导思考: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
板书设计: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带电植物
蜡烛树
奇异的植物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16*鸟儿的侦察报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侦蚊毒悲”。学习“信息、加急电报、侦察、哭泣、悲剧、威胁”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分析: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几种报告?这几份报告是怎样的?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教师范读课文。
b)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鸟儿们都怎么了?
c)引导学生学习燕子为什么哭泣,海鸥为什么再也飞不起来了,“我”的鸟儿为什么迷失了方向?教给方法。
d)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
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二、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口不动,不指读,要有一定速度。
教师范读,并指导。
三、梳理全文,体会思想。
1、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当地的污染情况资料。
板书设计:
燕子在哭泣
16、鸟儿的侦察报告海鸥再也飞不起来
“我”的鸟儿迷失方向
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感受汉字的有趣。
2、改写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3、背诵古诗,增加语言积累,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音律美。
4、阅读短文《葡萄沟》,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5、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6、初步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一件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交际能力,学习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继续一件事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语文百花园,这里有有趣的汉字,春天的古诗,迷人的葡萄沟,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当一位绿色小卫士,开展绿色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畅游语海,体验趣味
(一)汉字真有趣yàn(吞咽)
1、出示第一个多音字:咽
yè(呜咽)
自己读一读这个字及其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在我们的汉字中,有一部分字一字多音,读音不同,导致它的意思也不一样,让学生体会到多音字的有趣)
2、像这样的汉字在我们的汉字中还有很多,例如,种、恶、干(依次出示这三个字的读音)
3、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的括号中根据不同的读音组出词语。
4、引导交流评议,订正错误。
5、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出更多的词语,并互相评价,纠正错误。
例如:种:zhònɡ种地、种植、种花、耕种
zhǒnɡ种类、种子、播种、选种
6、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引导学生进行多音字的拓展复习,对以前学习过的多音字进行复习总结。
(二)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1、教师引入:在我们的汉语中,不光汉字有这么多的趣味,就连句子也很有意思。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例: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羽毛。
海鸥的羽毛被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
2、学生读句子后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从而体会到在汉语中,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3、学生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大风刮断了树枝。
4、补充练习。
(1)春风吹绿了小草。
(2)妈妈做好了晚饭。
三、读背古诗,积少成多。
1、自由读古诗,认识字词,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2、充分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及时进行纠正。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描写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山野遍绿,杜鹃声声,细雨蒙蒙。第三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最后一句集中写了农家紧张的劳动。全诗大
全诗大意是:山野里到处绿油油的,涨满的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的一片,杜鹃声声啼叫,细雨像雾一样;乡村的四月已经进入农忙时节,闲人很少,农妇刚采罢桑叶,又去插秧种田。
4、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熟读成诵。
5、学生试着根据诗意画一幅雨中采桑插秧的图画,全班交流展示。
四、阅读短文,提高能力。
1、自由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你通过自己读书认识了哪些字,理解了哪些词语。
3、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感悟。)
4、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课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和葡萄干特别有名,葡萄沟的老乡也特别热情好客。)
5、自由练习朗读,读出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开展朗读比赛,读出自己的感情。
7、把课文中好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描述。(描述的内容是:社区、校园中飘动的纸片和塑料袋,田野、村庄乱倒的垃圾等被破坏的环境。)
教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描述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学生自由来谈自己的感受。)
2、那么,当我们走进社区、校园、村庄、田野、公园来欣赏美丽的风景的时候,还应该做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建议。)
3、教师: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当一名光荣的绿色小卫士,开展保护家园的活动。
二、引导学生选择开展适合的活动。
1、小组交流讨论:你们打算开展什么样的活动?
2、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教师结合书中的泡泡图,引导学生确定好自己小组的活动内容。
(1)给花草浇水
(2)每人负责管理一棵小树
(3)做几块保护环境的宣传牌
(4)编写一些生动活泼的环保提示语
三、交流自己参加绿色行动的经过和体会。
1、小组内交流经过和体会。
要求:
(1)声音不要太大,让本小组的人听清楚,又不影响其它的小组。
(2)要把自己参加活动的经过和体会说清楚。
2、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要求:
(1)声音要洪亮,让同学们听清楚。
(2)交流时,要把自己参加活动的经过和体会说清楚,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3)全班评议:谁是最优秀的绿色小卫士。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讲了自己参加绿色环保活动的经过和体会,讲得很好,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尽兴。不过没有关系,除了说以外,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你们有兴趣吗?
二、引导学生读书,明确写作的基本要求。
1、自由读书中的要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1)在参加“绿色行动”的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2)在当时的情景中,人物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语言?
(3)你准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
三、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上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在作文的过程中应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来写,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写,同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四、学生自由完成习作。
五、小组内互相交流、评改。
方法:四人为一个小组,互读、互评、互改。(每人要读三篇,改三篇)
六、把自己改后的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欣赏评价。
17难忘的八个字
知识能力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能联系上下理解“气恼”、“讥笑”“畸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
4、了解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人文目标:
学会关爱他人,要有爱心。
重点、难点:体会老师对我的爱和这八个字给我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准备:观察身边有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你帮助过他们吗?
(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交流,互相释疑。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会伦纳德夫人的美丽和因我的相貌而自卑的心理)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a)指导书写个别生字如:
“龄试幼鼻摔”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三、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
1、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可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回更加嘲笑我”
(练读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由相貌引起的自卑,体会“我”的心情)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中体会描写“我”自卑、喜爱、激动等感受的句子。
三、拓展活动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词语。
再读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八个字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18心中那盏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出示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2.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A、“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B、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C、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
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要纸糊的
心中那盏灯没有玻璃罩的最美的灯
能透出亮的
19十二次微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疏谅询”等6个字,会写“项药稳”等15个字,学习“小心翼翼、热情洋溢”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空姐的真诚服务。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和《心中那盏灯》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十二次微笑》,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真诚相待换来理解与信任的。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深思: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十二次微笑”找出课文中具体写“微笑”的地方。
2、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逆向阅读,共同探究。
1、课文使用的一些动词,如:急步来到客舱、小心翼翼、面带微笑中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情是因失误而不安歉疚的;。
2、从那位乘客按响铃抬起右手,指着手表的行为表现和短促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冷静,情绪十分冲动。
三、指导朗读。
1、要抓住描写空姐说话时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
2、要读出乘客的质问和怒气,要读得急而短促
板书设计:
19十二次微笑
空姐乘客
急步来到客舱怎么回事?
小心翼翼不合作的样子
微笑服务不理睬
递了过去真诚的话语
20*救命骨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b)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
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三、指导朗读。
1、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2、要读出丰富的情感。读出事情的紧迫
板书设计:
20救命骨髓
人物:中年夫妇、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
经过:少年发病----检查确诊---别无疗法---求救台湾---找到骨髓---一位小伙子---专家护送---少年得救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组词、选词填空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中表示“深情”的成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书信的格式以及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关心。
4通过“爱心小组在行动”活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阅读平台和语文大课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以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己做练习。
4、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二、“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表示“深情”的成语。
2、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的自己收集的关于“深情”的成语。
4、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成语最好。
三、阅读平台。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
2、作者在这封信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巴金爷爷和他写的信吗?
5、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进行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上节课学的表示“深情”的成语,
二、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制定的方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三、写一封感谢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写感谢信,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给在远方的亲人写一封感谢信。
21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教育捉
陶行知——孩子说蜻蜓保护益虫
放
22在金色的沙滩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情,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想:课文中主要写的是谁?看图说话(在金色的沙滩上,画家遇到了一位拾贝壳的小姑娘。)
三、读这篇课文要带着什么问题呢1.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2.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四、带着问题再次读书分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认准以下这些词语的音(见板书。)
六、齐读课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词或句子。)
八、作业:读书,想一想,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第二课时
导言:
你到过海边吗?你喜欢海滩上那些奇形怪状、五光十色的贝壳吗?但是在海滩上还有比贝壳更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一、读全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生在金色的海滩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读一大段。
二、深入理解内容
(一)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主要内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
(二)当小姑娘捧着贝壳让画家看时,画家“笑了笑”,画家心里可能想什么?(画家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给她捡点漂亮的贝壳。)
(三)画家游向礁石,是给谁拾贝壳去了?小姑娘知道吗?她怎样做的?(画家是给小姑娘拾贝壳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给画家看着衣服。)
(四)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五)总结学法。
1.读文知内容。
2.抓重点词句。
3.分析与概括。
(六)用上述方法学习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讲什么?(主要讲小姑娘给画家看衣服的经过。)要抓的词语是“焦急”、“紧紧地”。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课文通过天热,时间长,老伯伯的劝说,体现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好品质。)小姑娘开始是焦急,当海水轻轻地漫上海滩时,她为什么要紧紧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两件事来。(分成两层。)画家捡来的贝壳怎么样?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词语“灿烂夺目”什么意思?(她给画家看衣服,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画家感动之极,他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故意丢壳,回报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被小姑娘淳朴、诚实的行为所感动。)
三、总结全文说说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四、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一)文中有几个角色?
(二)分角色朗读。
(三)读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浓,使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去领会那美好的心灵。
板书设计:
22在金色的沙滩上
看到信守诺言
画家小姑娘纯朴可爱品质
不贪便宜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
“嗵——嗵——嗵!”“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淅沥
嘀嗒
声音哗啦
啪啦
春雨演奏
播种
2瀑布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准备: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2、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了生字、生词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瀑布的。)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节给我们的感觉是瀑布的声音很大,瀑布很壮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响亮。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叠叠)
(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
(在理解到“叠叠”和“阵阵”这两个重点词语时,播放瀑布落下进的声音的录音,帮助学生理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3.指导朗读
(1)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5.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
(三)总结学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一小节的学法:
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自学第二、三小节。
(四)自学二、三小节
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
(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
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
(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
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
说明:学生理解到哪,教师就随着学生指导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学生就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
(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4)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得非常好。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出这样写更加形象,具体,使瀑布的样子更雄伟,美丽。
(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
(五)录音播放整首诗。让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总结。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
板书:2瀑布
叠叠
声音阵阵
雄伟壮丽
珍珠的屏
样子白银
如烟如雾如尘
3、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
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自由朗读全诗
引导读后评价
三、理解诗意。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是说什么?
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喜爱之情
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怜苍苔
扫兴
久不开
一枝红杏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欣慰
满园春色
4*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句子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4*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春的赞歌
孩子乐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花的图片、花名、花的用途等资料。并提前布置下面内容:
1、要求学生观察家里、公园、街道上的花。完成表格的填写。
观察记录
花名
观察顺序总体印象局部印象
(样子、颜色、姿态、气味)赞美
(用途)
2、查找有关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预习内容: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
樱花玉兰花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片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
(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片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
(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月季:
(1)出示文字。读一读例段。
(2)这段话与刚才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例段要求:是从赞美花的精神、作用的角度写的。)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片,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例段一
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套话,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
例段二
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
五、写一段话
1、围绕“花”写一段话。
2、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3、班级评价。
六、修改后抄写在本上。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第一笔为撇“”,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爪子红色
头羽鲜艳
外形特点背羽浅绿
腹羽赤褐
眼睛透亮,灵活
可爱(保护动物)
翠鸟鸣声清脆
蹬
飞
捕食敏捷叼
贴
6飞吧,海鸥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
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淡水、喂
食、斩钉截铁、属于”等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鸥的课文。(出示海鸥图片。)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
①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截、属
”等。
②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③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讲出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
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
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
①学生汇报。
②读句子,评议。
③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2.小组合作学习。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
②学生汇报。
③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
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
①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
下文等。
②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
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
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
5.组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
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
关爱他人等。)
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6飞吧,海鸥
海鸥深情厚意友人
跳自鸣喂眺兴
跃由叫食望奋
动物和平相处人类
7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⑤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3、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起因:蚂蚁遇难
经过:相互救助
蚂蚁的救助结果:脱离危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点明文章的主题
8*大象保姆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平音、翘音以及同偏旁的字的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查字典、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体会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了解鲤鱼溪得名的原由以及这儿的鲤鱼不怕人的原因。
4、通过“动物明星会评选会”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本中的平、翘音
2、认真读以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4、出示“悦、忆、惧”等竖心旁的字字以及“思、悲、怨”等心字旁的字
(1)口头组词
(2)说说你发现什么规律?
(3)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5、一字多义的训练。
(1)学生查字典,并选择正确的解释。
(2)反馈学习情况
(3)全班齐读泡泡里面的话。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清明》。
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
3、交流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三、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4、你喜欢鲤鱼溪的鲤鱼吗?
5、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能说会道:动物明星评选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要有条理,说话要具体。
3、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搜集有关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教师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录象片段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翠鸟,海鸥,蚂蚁,大象。
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与人类和睦相处,帮助人类做事的动物明星。(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并用一两句话从外形、生活习性、特有技能几方面加以介绍。)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动物明星评选会。通过你们的介绍要评出全班的十大动物明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力求使你介绍的动物成为“明星。”
2、介绍方法:
(1)要想介绍这些动物,你想从几方面介绍。
(2)归纳小结:可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体态、叫声等)
可介绍生活习性(吃、住、玩、喜好、性格等)
可介绍特有技能
可介绍有关它的传说。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1、公布评议条件:
说话清楚、有条理、介绍的具体、内容比较丰富,有意思。
2、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推选组内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评选明星。
1、推选主持人。
2、分组交流。
3、全班评议。
4、投票选举明星。
5、宣布评选结果。
笔下生辉:制作动物档案卡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建立档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归纳整理资料。
教学准备:
1、进一步丰富补充口语交际时准备的材料。
2、再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或评选的班上十大动物明星的资料。)
3、教师提供部分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上节的口语交际课上,评选出了班上的十大动物明星。这节课我们准备给这些明星建立一份档案。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动物小档案的图表
我们怎么填写好这份档案呢?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每组选择一位动物明星,大家试着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
(1)评议要求:
填写清楚;能通过档案看出这种动物的特点,使人了解这种动物;语言清楚明白;内容比较具体。
(2)各组通过屏幕展示明星资料图表,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大胆创新,发展思维。
1、还有么形式可为动物建立档案?
建立档案袋
(1)把同种动物当案卡片放到一个袋里。(了解这类动物的特点。)
(2)把有关一种动物的文字材料、图片等资料放到档案袋中,外面贴上这种动物的档案卡片。(了解这一种动物各方面的信息。)
制作不同形式的档案卡片,如:
名称类别出生地帮助人们的故事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其它
2、你准备采取哪种形式做?
第一种:把班里十大动物明星做成档案卡片放入档案袋中。
第二种:为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动物制作档案。(把有关图片、文字等放入袋中,袋外贴档案卡片。)
第三种: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类建档案卡片。
如:飞禽:鸽子、黄雀、黄鹂、麻雀
走兽:虎、狮、豹
家禽:鸡、鸭、猪、牛等
昆虫:蝴蝶、蜻蜓、蜜蜂
宠物:猫、狗等
四、布置制作,评选最佳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2、全班展示
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
4、分小组出一期小报“我喜欢的动物。”
9张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2)说一说课文大意。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地动仪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板书:
发明地动仪
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预测地震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
如果——————(9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
(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
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
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发明地动仪最早
张衡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造型美观
卓越准确地预测地震
【内容简析】
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臽”。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3)学习第3自然段。
着重理解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朗读时,抓住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这些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4)学习5、6自然段。
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五、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
2.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懂得了什么?
二、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6.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四、积累词语
1.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用“”标出来读读,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齐读。
2.组词比赛,评选组词高手。
3.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现代打捞水底沉物有什么方法?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父爱,体会父爱。
2、抓重点句,在多层次的感悟中唤起学生对父亲爱。
3、通过拓展激起学生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难点:
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情感,体会父爱。
教学方法:引读法,感悟法,质疑法,情境法,表演法,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忆快乐。
1、(播放课件)师:请看大屏幕,人们是在庆祝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孩子们可以放鞭炮、穿新衣、吃团圆饭。北方的春节还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的习俗。有一位叫马德的人,最难忘八岁那年的春节。因为那一年,他的心中也一直留着父亲做灯的那一幕。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心中那盏灯》
二、读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的提问,重点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1)心中那盏灯指的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
3、过渡: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默读课文,找一找父亲做冰灯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父亲的动作
1、指名汇报所画的句子。
2、课件出示: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象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3、指名读这几句话,其他学生思考:哪些词语描写了父亲做冰灯时的动作?(托着、打磨、擦、捂)
4、(师边演示动作边问):你见过别人打磨东西吗?什么叫打磨?
5、父亲打磨这块冰用的是什么?(手)
用手打磨这块冰会有什么感觉?
这样寒冷,为什么用手来打磨呢?
6、难怪,父亲每打磨一阵,(引读):就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7、想象父亲做冰灯的那一幕,并请一生来演一演。
评一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8、小结:作者就是抓住这些动作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写得多传神呀!
9、齐读这几句话。
10、(解决问题,体验快乐)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心中的一个疑问,大家高兴吗?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吧!
(二)品读父亲的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父子间的三次对话,并与同桌分角色练读。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请两生读。
(2)、体会父亲为什么答非所问。
3、学习第二次对话。
(1)、请两生读。
(2)、比较两次“爹,你干啥呢?”的语气有何不同,并练习朗读。
4、理解“尴尬”,并说说从父亲“尴尬”的样子,我看出了什么?
理解“寻思”,你看出这是个怎样的父亲?
5、学习第三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
(2)、问:父亲真的不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四、体会父爱,深化主题。
1、创设情境,多次引读“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2、谈谈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
3、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
五、课外拓展、快乐练笔。
1、齐读马德在另一篇文章中赞美父亲的一段话。
2、欣赏《父与子》,练写“父爱就是-----------------------------------------”。
3、小结:孩子们,父爱如山,父爱如水。从你们稚嫩的笔迹中,我看到了浓浓的亲情。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3和时间赛跑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小黑板出示)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板书设计:
太阳落山明白要珍惜时间
和时间赛跑
下决心,一直和时间赛跑
24*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计算机吗?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要求:全班同学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帮助解决。个人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
(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六)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板书设计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书
世界最薄的书充满想象力
阿兰。图灵思维经常跳跃计算机之父
做些奇怪的事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成语,读准字音;把字写好,熟练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格言,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知道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时代天才的原因,并学习他从小树立坚定决心的好品质。
4通过“有趣的发现”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文中的成语。
2、认真读课本中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个成语的意思。
4、指名进行成语的朗读,注意每个字的发音。
5、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6、小组讨论各个成语的意思。
7(1)板书“临、坚、紧、帅、师、归”
(2)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组词。
(3)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4)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5)学生做书面组词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
1、出示文中珍惜时间的格言。
2、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3、小组内交流对这些珍惜时间的格言的理解。
4、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时间的格言。
5、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
三、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大器只材》,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5、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
二、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在小组内归纳,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小组进行评价。
三、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
四、总结
五、写一写你的新发现。
25我不能忘记祖国
内容简析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本设计力求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
3、揭示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资、索、谓、洲、淘、雅、虑。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
1、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2)宋庆龄当时是怎样说这两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含义。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25我不能忘记祖国
热爱
宋庆龄中国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6卢沟桥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26卢沟桥
设计科学
造型美观
完好无损独一无二
闻名世界姿态各异
石狮子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27古诗两首
内容简析
本课两首古诗均为唐代边塞诗。《从军行》描绘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戍边的胸怀,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教师则从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使学生自主、主动、生动地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1、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塞下曲》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乌云遮暗
从军行战士遥望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百战
草惊
打猎情景引弓
塞下曲寻白羽箭
寻找猎物在棱角中
28*民族英雄戚继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2、认识“盗、浙、廷、腐、训、律、谋、趁、患”9个生字,理解“民族英雄、海盗、倭寇、朝廷、腐败、训练、身先士卒、趁机、智谋、倭患”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英雄?我国明朝,就有一位抗日的民族英雄(生:戚继光)。[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自学思考。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题目为什么写“民族英雄”?戚继光为什么组建、训练“戚家军”?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他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哪个小组想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为何题目用“民族英雄”。
(2)戚继光为什么组建、训练“戚家军”?
(3)从哪儿看出他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五)复习巩固,拓展知识。
1.复习巩固生字。生当小老师,把自己认为难读、难写、难记的字词提问,指名让其他学生回答。
2.交流课外资料。
板书设计:
作战勇敢
28*民族英雄戚继光
抗击倭寇很有智谋
语文百花园七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七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了两项,一是“汉字真有趣”,二是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爱国名言和积累带有“国”字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小英雄于连》,讲的是在敌人的炸药即将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的时候,小男孩于连急中生智,撒尿浇灭导火索,保住了布鲁塞尔城的感人故事。“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的话题。“笔下生辉”安排了“写想象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理解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出示同音形近字“宵”与“霄”,说说两个字的异同。(音相同,形相近,意不同。)
(2)组词,在词语中发现两个字在使用上的不同,交流区别两个字的有效方法。
(3)读《辨字歌》,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2、学习第二题(补充句子)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读、思、议:每个句子分别讲了几层意思?用什么词语把这几层意思连在了一起?几层意思之间产生了怎样的联系?(如第一句话讲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和“戚继光很有智谋”两层意思,用上了“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2)学生在补充完整课本上句子的基础上,用带点的词语口头造句。
二、“积少成多”
1、学习第一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课本上的爱国名言,指名读,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
(2)交流自己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三位名人的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句名言的感受和理解。
(3)熟读成诵。
2、学习第二题(我的采集本)
(1)读课本上的六个带有“国”字的成语,查阅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写出带有“国”字的成语最多?
(3)交流对所写成语的理解。
(4)把带有“国”字的成语抄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三、“阅读平台”——阅读短《小英雄于连》
(1)自由轻声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了一座铜像?于连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3)再读短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几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故事,做好在班级里讲故事的准备。)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试着轻声讲一讲。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要求:
1、讲故事时要用普通话把故事讲清楚,注意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讲具体些;
2、听讲故事时要认真,注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补充提出来,与别人交流;
3、在每一个组员都讲完的基础上,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他(她)出谋献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比赛。
三、举办班级故事会: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听、评;
2、全班议论,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写想像作文
一、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1、读课本上的提示语,说说什么是“梦想”。(自己渴望实现的愿望)
2、自己有什么梦想?最渴望实现的是什么?
3、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最大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假如梦想成真,后果会是怎样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梦想说具体、清楚。
二、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大胆想像,把你的最大梦想及梦想的由来,梦想成真后的奇迹等表达出来;
(2)写得新奇、生动、有趣,让别人喜欢看;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动手办墙报展,互相交流美好的梦想。
29清明节的由来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课文配有二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节这一天,晋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场景。这二幅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老师板书课题。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四、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不居功劳
清明节的由来由来不图富贵崇高品质
不愿做官
赤子之心
30雪顿节上看赛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雪顿节”是什么节?赛牛是怎样的场面?)
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生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字中复杂的字形,易错的字音,难理解的字义。
测查
读音:崭惨豁
笔顺:砸骨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五)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3.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
板书: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节日盛装惊险壮观满意而归
31*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这篇课文是把寓言故事改编为了剧本。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交流成果。
(1)学生先汇报自己找出的字音重点;读书时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最后,学生把自己找出的字形、字义难点,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最佳“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3)全班交流,并评议。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全班评议。
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回家为家长表演。
板书设计:
东郭先生和狼
知书达礼受伤
积德行善装可怜
救求救
躲避要吃先生
决不能可怜像狼一样凶残的恶人
32*快乐国奇遇记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木偶――皮诺曹与一群不爱学习,十分贪玩的孩子,被诱骗到快乐国,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尽情玩耍、由人变驴、被卖、挨打、摔瘸、惨遭淹溺、险些丧命的磨难,最后跳水逃走的奇异遭遇,说明皮诺曹是一个没有主见,非常贪玩,但决心改正错误的孩子。
课文选自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语言朴实、故事性强,适宜儿童独立阅读。
文中有二幅插图。一幅画着皮诺曹骑在惊恐万分的毛驴上,高兴地赶往快乐国的情景;一幅画的是皮诺曹长出驴耳朵、驴尾巴时痛苦、绝望的情景。这二幅图,有利于学生理出文章线索,深入地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力求引导学生读、思、议结合,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曲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童话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从中认识主人公的道德品质。
3、辅导学生认识课后的7个生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重点难点:
了解皮诺曹的奇异遭遇,认识他的品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名著《木偶奇遇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板书:奇遇)请谈谈对“奇遇”的理解。
2、说说你们经历的或听说的、你认为最能表现“奇遇”的事。
3、你们说的奇遇,与我推荐你们读的“奇遇”相比,太平常了。你们要读的奇遇,是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怎样幻想都不为过的“奇遇”,你们愿意读吗?
4、板书课题。
5、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介绍作品想象丰富,故事奇特、曲折、有趣。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吸引了几代儿童的目光,使人爱不释手的特点。)
二、理解课题,猜想内容。
1、“记”是什么意思?文章中指什么?(引导查字典,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理解“快乐国”。
①在神话或童话故事中,你知道有哪些虚拟的国?(如《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等)
②这些国名与他们国家的社会生活是什么关系?
3、猜想皮诺曹在“快乐国”的生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自学生字、新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与词语。(相机讨论、理解词语:愿望、盼望、嘱咐、爽快、乐不可支、斩钉截铁、九霄云外、兴高采烈、绝望、懊悔、一五一十、诚恳)
②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找出故事中的人物,用图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边读边想。
①皮诺曹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快乐国的?从这点上看,皮诺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②从皮诺曹与”小灯芯”的对话中,你看出他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用笔画出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读读说说。
①皮诺曹在快乐国里生活怎样?把写他思想变化的词语画出来?说说这些说明什么?
②皮诺曹是怎样脱险的?从皮诺曹脱险与决心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说说皮诺曹的经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找《木偶奇遇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课文。
二、小组讨论。
皮诺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只要有道理就行。如:皮诺曹是一个聪明善良、没有主见、没有恒心的孩子;他是一个天真纯洁、贪玩的孩子;他不爱学习,不识好坏人的孩子;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三、读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活动.
讲一讲,你还知道的木偶奇遇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木偶奇遇记》全书,举办一次故事会。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小伙伴们听。
六、按皮诺曹的遭遇,重新排列句子,并用序号(123.....)表示。
()皮诺曹变成了驴。()被卖到马戏班。()他跳水逃走了。()在快乐国里,他没完没了的玩乐。()皮诺曹被推下海,险些淹死。()经常挨打,腿摔瘸了。()皮诺曹在“小灯芯”的劝说下去了快乐国。
板书设计:
变成真孩子高兴
去快乐国去了快乐国贪玩
快乐国奇遇记变成驴受尽折磨
奇异遭遇当木头烤火
语文百花园八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安排了成语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背关于学习、积累方面的古人名言)“阅读平台”(安排阅读古代神话《精卫填海》)“能说会道”(安排了以“我的藏书角”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和书的故事。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学生了解到,有的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的构词现象,积累了词语,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了、交际的能力、表达的能力。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达到逐步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成语,说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构词的奥妙,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及产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交际的活动中,提高对应、交流、说话的能力。
5、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有关自己与书的故事。
教学准备:
1、多种藏书角展示图片。
2、收集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今天我们在百花园里将享受发现的惊奇;学习后的满足;交流时的喜悦;我们还能阅读古代神话故事;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习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读成语,说特点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查字典自行解决。
2、指导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与书上的学习伙伴一起发现这八个成语的特点。(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
4、画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此起彼伏左躲右闪大惊小怪明察暗访
前因后果争先恐后将功补过大公无私
5、读一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6、照样子,再说出几个有如此特点的词语。
七上八下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大材小用
阳奉阴违左右为难口是心非一张一弛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读古人名言。不会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第一句意思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句意思是说学习要时常进行温习。
第三句意思是: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的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3简单介绍《论语》《荀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影响深远。它是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纂辑,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荀子》先秦论说散文集,荀卿著。荀卿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孔、孟的学说有继承和发展。《荀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成熟阶段,其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辟,极富说服力。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妙趣横生,文中还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间杂韵语,参差错落,铿锵悦耳,摇曳多姿。许多语句后世流传,被现代人引用。
4、辅导学生读熟、背会。
5、把这些古人的名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四、阅读神话故事。
1、默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讨论词语的意思。(炎帝、波涛、礁石、盘旋、留意、炙热、掠过、挟着、铺天盖地、袭、竭尽全力、恢复、残酷、哀怨、昼夜、衔、碧波万顷、宏大、毅力、钦佩)
3、边读边想。
①这个故事是怎样展开的,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事?
先写女娃到海边玩耍,观望大海美丽的景象;再写女娃被大海吞掉,妈妈呼叫无应;最后写女娃的精灵化作一只精卫鸟要填平大海。
②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③从哪里看出精卫鸟宏伟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
4、读一读,议一议。
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什么?
你读后有哪些收获?
5、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6、交流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交流展示。
交流收集的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二、谈话导入新课。
书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思索,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是我们要好的朋友。我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三、欣赏“藏书角”的图片,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引导学生看书、读题。
把握这次说话的主题与基本要求。
五、自己准备、练说。
先对照提示一道题一道题地说,再把三道题连起来说一说。
六、小组交流介绍。
要求:1、说的同学要使用普通话,说的内容要有条理。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想边记,想象他介绍的藏书角的样子,记下他介绍时,使用的好语句。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一问。
3、先自己准备以下四方面的谈话内容,再说给全组同学听。
①你有多少图书?你怎样保存这些图书?
②你的藏书角是怎样布置的,藏书角里都有哪些书,这些图书怎样分类?
③你的藏书是怎么慢慢积累起来的?在藏书的过程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在你的藏书中,你最喜欢哪些书?说说理由。
五、评一评,谁说的最好,谁的藏书角布置的最有新意。
六、组织活动,进行交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昂,讨论激烈。有的同学没机会说;有的同学说的不够尽兴;有的同学在别人的启发下又有新的想法想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很遗憾。现在你们还有向别人介绍展示的愿望吗?
我们可以写出来,写一写可以梳理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深入的思考,及时归纳我们的体会与收获。我们的习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与同伴交流与欣赏,它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记录。今天我们一起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
二、引导读书,明确目标
1、自由读书,明确“写什么”的问题。
2、与同桌交流自己与书的故事。(如:购书、借书、读书、包装书、抄书、修补书时所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和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的对话。还可以夸夸自己的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也可以写读书活动中的见闻)
三、自读“观察与思考”,
四、明确习作的要求。
1、如果选择写一件自己和书之间发生的事,要注意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2、如果是选择写小书架,就要先观察自己的小书架,看看它的样子、结构、有多少书,都是些什么书,然后在动手写,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你对它的赞美与喜爱。
五、学生自由习作。
六、同桌互相交流、欣赏。(读一读,改一改。)
七、把自己的习作推荐给父母看,请他们欣赏评价。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下册《张衡》教案语文S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张衡》教案语文S版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材解析: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s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s版)
9电脑棋手
设计思路:
[《电脑棋手》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写“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电脑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本设计一开始就出示“电脑”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了课题——电脑棋手。再据题质疑:“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文,画出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课后作业中摘抄喜欢的成语,有梯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积累好词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认“棋、技、局、艺、莫、择、予、例、虚、排”等字;会写“棋、参、技、通、礼、答、艺、莫、按、违、规、予、虚、排、度”等生字;掌握“棋手、科技、通过、回答、棋艺、望尘莫及、予以、常规、虚虚实实、一排、风度”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展示课件第三屏)这是什么?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电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这位特殊的棋手——电脑棋手。
(二)板题,读题。
(三)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电脑棋手怎样下棋?
(2)他的棋艺高不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2、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3、(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识记字形。形近字比较:
棋()技()礼()
期()枝()扎()
答()予()度()
搭()矛()渡()]
5、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参、礼、规、予、度”几字)
6、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感觉怎样?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解成语
[1、多种形式轮流读课文,边听边用方框画出成语。
2.同桌交流所画出的成语。]
3.(展示课件第五屏)多种形式检查成语读音。
4.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多指对自己的缺点很清楚。
[电脑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教师巧妙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这一步骤的设计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又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
望尘莫及: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的灰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无力追上。
毫不谦让:一点都不礼让。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办法。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
四、解读据题质疑的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
[1.自己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一小组交流看法,相互补充。
3.小组汇报。
4.师生评议,梳理答案。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
[(二)小组轮读本课出现的成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8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六屏)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思考:下棋前,“我”与电脑棋手进行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下棋前,“我”与电脑棋手进行了“人机对话”。
[3.通过“人机对话”,“我”对电脑棋手有什么感觉?(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
4.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人机对话”内容,感受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
[5.创设情境,现场利用多媒体当众与电脑完成“人机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七屏)分组朗读第9—12自然段。思考: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和胜利时,它又怎样?
(1)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及时在书中画出写“我”与电脑各自表现的语句。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取长补短。
(3)小组汇报,师生互评,不断完善。
[(4)分组分角色朗读写“我”与电脑各自温故才能知新,复习生字词有助于接下来的对课文的精读。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我”与电脑下棋的情趣。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与电脑完成“人机对话”的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与电脑下棋的情趣,激起学习下文的兴趣。提出具体要求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保证阅读的效果。]
2.(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第12自然段。
(1)齐读。
(2)探究:“我”为什么想到使用“怪棋”来取胜?
[①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②同桌探究。
③四人小组交流看法。]
(3)深入探究:“我”怎么知道人们在编制电脑象棋的程序时,没有输入这样的“先例”?
[①四人小组探究交流。
②小组汇报,师生互评,明确答案。
③指名回答:你受到什么启发?]
(4)创设情境,现场利用多媒体让有一定棋艺的学生当众与电脑下棋,打破常规,出些“怪棋”模拟反败为胜情境。
四、拓展延伸
(一)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找好朋友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个别汇报。
(3)师生评议,共同梳理,点出中心: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
(二)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
[(一)从文中摘抄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读一读有关电脑方面的故事书,和父母或同学交流一下用电脑的乐趣,把最有趣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9电脑棋手
小心翼翼遵照老路——败下阵来
突破常规虚虚实实——反败为胜
(认真观察动脑思考)
[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电脑”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了课题——电脑棋手。再据题质疑:“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文,画出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课后作业中摘抄喜欢的成语,有梯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积累好词的习惯。
10走马灯的奥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谈话激趣导入、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等环节的设计,力求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2.会认“宵、盏、悬、旋、蜡、烛、串、幼”等生字;会写“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等生字;能认识多音字“转”;能掌握“奥秘、堂屋、吸引、目不转睛、旋转、插着、蜡烛、投在、一连串、幼小”等词语。
3.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敢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学难点: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课前准备:“棱柱形”物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谈谈你看见过的花灯!欣赏花灯图片(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7岁时对走马灯可感兴趣了,他还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奥秘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
(三)、板题,读题。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给多音字“转”组词。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奥、秘、转、旋、插”等字)
[(六)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
[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你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课文中做好记录。]
(一)自读课文。
(二)同桌交流。
(三)汇报。
(四)师生评议。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多种形式复习生字词。
(二)简要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后点评该生朗读情况。
[2.问: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形状?(棱柱形)
3.师出示棱柱形物体帮助学生理解“棱柱形”。]
4.(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请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泡泡图:“我知道‘悬’和‘挂’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1)学生查字典理解“悬”和“挂”的意思。
[(2)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二)品读第2~5自然段。
1.请四个组的同学各读第2~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第六屏)
(1)自己思考: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说一说走马灯的构造。]
3.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4.指名回答。(相机展示课件第七屏)
(1)齐读。
(2)(展示课件第八屏)同桌共同完成学习卡,感悟茅以升对走马灯产生浓厚的兴趣。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5.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6.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复习生字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具体物体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悬”和“挂”的品味,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彩。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朗读的厌烦感,提高学习兴趣。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体会。]
孩子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茅以升发现了什么问题。
(1)读中思考,在书中标好记号。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明确茅以升提出的问题,在书中标好序号。
①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②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③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4)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指名回答。(展示课件第九屏)
②品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的好处。(“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③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7.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关键的动词,在文中做好记号。
(2)同桌交流。
(3)个别汇报,明确:“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这些动词。
(4)讨论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勇于探索)]
8.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9.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屏),指导朗读。
[2.质疑:为什么说“虽然他没有完全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小组交流后汇报。]
五、作业布置
(一)搜集一些有关茅以升的故事看一看,做一些读书笔记。
[(二)认真观察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谈话打开学生已有素材,花灯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刺激,再以七岁同龄人的视觉探究走马灯究竟有什么奥秘,激起学习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1孩子考科学家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教学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兄弟俩酷爱虫子和天真可爱、达尔文的幽默风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读通课文,认识“考、兄、钩、胶、粘、标、鬼、揭、忍”9个生字,会写“考、兄、弟、捉、抓、糖、著、眨、须、粘、标、鬼、盖、装、忍”15个字,掌握“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10个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尔文的。
[教学难点:1.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叫虫”。2.理解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做“我说你猜”的游戏,根据老师出示的资料判断是哪位科学家。(板书:科学家)
2、提问:你还认识哪些科学家呢?
[3、小结:他们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有权威的人。你们敢考科学家吗?可是,英国有一对小兄弟,他们就敢向科学家发出挑战,要出个难题考考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孩子考科学家》。(板书:孩子考)]
4、齐读课题,认识生字。
5、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孩子”是谁?“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要考科学家?怎样考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同桌互学生字。
2.四人小组再互帮互学生字。
3.(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识记字形。
5.指导书写。
6.抄写生字词。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别点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一)分组读第1至第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二)(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
1.齐读一遍问题。
[2.带着问题再默读一遍第1至第4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答案。
4.汇报、评议。(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三)假如,现在你们就是这对兄弟的爸爸,你会讲关于达尔文的什么故事呢?拿出你们所搜集的资料,在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吧!
(四)听爸爸说了这么多关于达尔文的故事,兄弟俩想做什么呢?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尔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读课文,查资料。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利用生字卡)。
[(二)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5至7自然段),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教师导语: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1.指名反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三)哪个自然段写到了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展示课件第六屏)有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2.怪虫子是由哪些昆虫粘成的?]
3.指名反馈、评议。(展示课件第七屏)。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来了,兄弟俩是怎么考达尔文的?
[(二)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三)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句,引导体会。]
(四)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住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4人小组讨论。
2.汇报反馈。
(五)(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1.齐读。
温故才能知新,这一步的重温有助于防止割裂课文的整体性。多媒体课件显示“怪虫子”能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更好地理解课文。问题的提出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读下文、探索下文的欲望。
[这一环节通过有梯度的设计,使学生对本课“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这一难点迎刃而解。先让学生弄明白两个“怪虫”的不同含义,然后理解难点就容易。]
2.想一想(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3.讨论明确(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三)。
[4.说一说:达尔文称兄弟俩为两只有趣的小“叫虫”说明了什么?]
5.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却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兄弟俩酷爱虫子和天真可爱、达尔文的幽默风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12*空气在哪里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课件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
[2.四人小组交流。
3.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6.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课件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课件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做文中有关内容的实验。
12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每天都呼吸空气
空气无时无刻不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黄()黑()白()
4.交流,评改。
[5.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形近字●●读书的名言:
需静领红红彤彤其义自见(xiàn)
须净岭黑黑洞洞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文章,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说清请假的原因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请假
利普希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说明意图)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2至4页“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根据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的散文改编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春雨,学生并不陌生,它是春天的使者,学生喜欢春雨,对春雨充满了好奇。作者大量运用了贴切的象声词,模拟声音,使文章读来极富韵律,同时也能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教学本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体会春雨的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阅读和创作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会写“铁、沟、推、脉、滑、跌、敲、密、撒、演、播、尝、乳”等13个生字,会认“淅、沥、篷、叮、沟、蹄、乳”等7个生字,掌握“铁皮、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敲响”等13个词语。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生字卡片。
3.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
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地引出春雨这个话题。充分体现语文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搜集关于春雨的资料,汇报交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和自然段,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在互相评价中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
三、学习生字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纠正生字读音。
2.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或者认识起来有困难?指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3.组词。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篷”和“蓬”、“啼”和“蹄”等。(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课文题目上用“滴”字为什么不用“嘀”?为什么说“整片树木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等。教师归纳、整理,梳理出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五、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13个字,指名读。
2.观察: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滑、敲、播等字的笔顺和与其它形近字的区别)
3.师范写比较难写的字,学生练写,每个字写三个。
【设计意图】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春雨的歌声吗?你能学一下春雨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板书课题)就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春天的小雨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的歌声吧!(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新课开始,通过春雨的声音引入话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探讨交流理解感悟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课文,说说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可以边读边想边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自读自悟,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汇报交流:
(一)春雨的声音美。
提问: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1.屋前听雨(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哗啦”。
(3)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这两个用得好的词,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的不同声音,知道因为这些物体本身的质地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作者的象声词运用得非常准确。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林中听雨(3-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a.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体会使用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b.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c.练习朗读,体会“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这些词的读法,欣赏春雨的声音美。
(2)课件出示句子:
●嗵——嗵——嗵!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a,对比这两句中表示声音的词的读法有什么不同,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b.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c.多种方法练习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3)为什么说“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a.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b.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c.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3.课件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边欣赏春雨,边练习朗读,感受春雨之美。
4.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抓住重点词句教学,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春雨的声音多而且富于变化,很好听,所以说它美。它有时调皮,有时舒缓,有时急促,有时像快慢不同的鼓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感受。
(二)春雨的形象美。
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继续汇报。
“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春雨很好看,所以说它美。
(三)春雨的精神美
1.课件出示: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结合课文想想句子的意思.
●下了春雨,春天就来了。我喜欢春雨,它在树林里演奏,在大地上播种。
●所有的种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让母亲抱它亲它教它发芽。
让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带点的词一般都用于哪些事物,这样拟人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2.小结:春雨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催发春芽,给树木花草浇水,壮大河流,滋润万物,所以说春雨无私,品质美好。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教学目标中“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个教学重点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学习最后一段
读了这节,你能体会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说说你怎么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配乐朗读全文,享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明选择本段背诵的理由,能向大家展示。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四、扩展学习实践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者描绘一下自己见到的春雨。把自己收集到的春天美景的照片或图片,选一幅配上文字,在教室里举办一个“美丽的春天”的展览,也可以联系实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大语文观的理念,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课内与课外是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它们相辅相成,无主次之分。应充分利用各种“阵地”使语文活动大有天地,大有作为。
五、总结全文总结写法
1.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多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在写了春雨的声音美的同时,还写出了春雨的形象之美、精神之美,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呢?读一读课后的“指南针”,你会有更多的收获。(提示以后写文时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六、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声音美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热爱春雨
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热爱春天
形象美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热爱大自然
精神美催发春芽滋润万物品质美好。
【整体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春雨美吗?美在哪里?”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归纳出春雨美在声音,美在形象、美在精神。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教学中始终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坚持以读为本,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促进了语言的积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积累来交流感悟,理解认识,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爱美,为创造美奠定基础;也让学生知道人和自然是一体的,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爱环境,从而更加美好地生活。
【教学评析】这是一节很亲切的课。《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本身就是一篇意象丰富,语言极为优美的小文,文章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充满了灵动之美。这篇教学设计和文章的风格很协调,无论是导入还是过渡的语言都很优美,让人觉得亲切舒服,注重了孩子们的心理感受。
这是一节很简约的课。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春雨美吗?美在哪里?”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这样简约型的课堂,老师往往能更加关注动态的生成,细细挖掘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师生、生生的互动对话,让碰撞之花开得更加娇艳。而这样清晰明了的设计也会让学生在学的时候能抓住主线,学的“清晰明了”。
这是一节很扎实的课。整堂课教学一直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整节课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作者单位:绥中县实验小学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从军行”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刘萍评析:杨筱立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六单元第27课古诗两首中的《从军行》。
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军行》这首边塞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此诗以边塞的景物,思乡的情感,以及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反衬出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诗人视野开阔,青海,甘肃,新疆,边塞战场尽收笔底,气势博大,悲壮高亢。
依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渲染情境,真正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在读懂诗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孤”、“遥”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介绍边塞诗。
告诉学生“边塞”指“边关”“边界”,而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军事生活的诗。诗中有的展示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有的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2.解释“从军行”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
3.简介作者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白,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称,被称为“七绝圣手”。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导入新课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真正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二、品诗句,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
(1)指名读,教师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3.研读,读懂诗意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而把诗初步读懂是这一切的前提,此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情感。并注重了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逐步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同学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出哪些词?
(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你是那个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在想些什么?
(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去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3.感受此诗的艺术技巧。
(1).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疆将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4.配乐朗诵,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的用词极其精妙,所以这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雄浑开阔的边塞诗让我们透过历史再次走进了那些弃家入塞,许身报国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简介其他的边塞诗人,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收集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此类资料的兴趣。
【设计意图】本环节与新课开始时首尾呼应,以简介边塞诗开头,以继续了解边塞诗结束,前后照应,并自然而然地把对古诗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展示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仅是在丰富学生的积累,也是希望学生在大量的搜集与阅读中对边塞诗有更多的了解,对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有更深入的感悟。
【整体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教师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了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了艺术想象力。
【教学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好地创设了古诗的教学情境。古诗的意境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对于《从军行》这首诗来说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的意境更是很不容易,因为这首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非常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感其境,才能激其情。这个教学设计中教者先借助简介边塞诗特点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而在学生读古诗时,教者又很好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去想象一个一个与诗情相符合的场面。把这些雄伟苍茫的图景联成一体,这首诗的意境就跃然纸上了。再加上教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解说,点评,完全能把学生带入到这首诗特有的悲壮与苍凉中。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自然就读出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作者单位:绥中县逸夫学校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翠鸟”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语文出版社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翠鸟》。
教材与学情分析:
《翠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我班学生由于在县城里生活,他们居住的周围,偶尔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教学目标:
1、会认10各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苇杆、颜色”等词语。
2、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养成自觉保护它们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4个字。把词语读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翠鸟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黄鹂、画眉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鸟。
(课件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翠鸟的外形、活动及对翠鸟的喜爱)
(二)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组内自学并交流。
2、集体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式读、齐读。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的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4)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同学之间做简单地评价。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1、默读课文。
2、提出不懂得问题。
【设计意图】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节课在读字、读词、读文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掌握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四)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颜、绣、脆、箭、溪”五个字。
2、注意写字姿势的要求。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写字为教学的重点,每堂课都应该有写字任务,而且应有重点的指导。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大家都很喜欢它,对吗?那你们最喜欢它什么呢?(自由交流)(外形、活动)
二、新授课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喜欢翠鸟外形部分的,画一画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捕小鱼的,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由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1、喜欢翠鸟外形的同学,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描写画图画。
2、喜欢翠鸟捕小鱼的,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教学,目的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汇报交流随机教学
1、展示图画,体会描写顺序。
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展示同学送来的画)
(1)生描述画,其他学生品评。
(2)师课件展示没涂色的翠鸟,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
A、生练习说。
B、指名到前面指图说。
C、品味好词佳句。(哪写得美?)
D、交流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3)美美地把这一部分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的顺序。学生越是兴趣盎然,越是全神贯注,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其实就是在指导学生背诵。这种指导背诵的方法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朗读比赛感受翠鸟机灵
谁喜欢翠鸟捉小鱼这部分?能说说为什么吗?(机灵、擅长捕鱼)那我们来比赛,读出翠鸟的机灵吧!
A、师读。
B、各小组选代表读。
C、学生评价。(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赏析,哪读得好,读出了什么?)
D、课件出示:(翠鸟蹬开苇杆,、、、、、、水波还在荡漾。)
指名读,注意带点的词语,看出了什么?
学生交流回报。
小结: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设计意图】以师生竞读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3、善待翠鸟保护动物
看到翠鸟这么漂亮可爱,你有什么想法吗?
A、指名读第三部分。
B、同学谈自己的认识。(要保护翠鸟)
C、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翠鸟。使学生大开眼界。
小结: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精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热爱动物的意识。
(二)拓展延伸自留作业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
你想完成怎样的作业呢?(学生交流)
小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些收获和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自己留作业,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激励了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从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整体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本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努力突现一个“趣”字。本文以“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展示学生绘画翠鸟图”激趣,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尤其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次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评析】本课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读议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学中既有自读自悟,又有合作探究,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情感。注重课内外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作者单位:绥中县实验小学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翠鸟”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语文出版社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翠鸟”。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文笔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年级学生习作训练刚刚起步,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时往往抓不住主要特点;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仅凭文字介绍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头脑中鲜活起来。针对这一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明确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自觉养成爱护鸟儿的习惯。
2.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本课“苇、秆、绣”等10个生字;会写“泛、待、脱”等14个字;掌握“苇秆、颜色、衬衫、清脆、疾飞、泛着、等待、逃脱、饲养、渔翁、小溪。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鸟儿鸣叫的录音,钢琴曲,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鸟儿鸣叫的录音资料)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知道哪些鸟儿呢?说一说你喜欢的鸟儿吧。
2、老师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鸟儿,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去结识一位非常可爱的鸟儿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3、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4、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梳理学生问题并总结出三点: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⑶翠鸟的家在哪里?(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没见过翠鸟,对翠鸟的知识了解甚少,在上课伊始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有关翠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5、本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着解答第一个问题,了解翠鸟外形特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3.检查自读效果。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②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纠正生字读音。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或者认识起来有困难?指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③组词。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秆”和“杆”、“鱼”和“渔”等。(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记忆)
④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与理解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简单的当时解决。(如:理解“橄榄”可出示实物;理解“苇秆”可依图介绍:苇秆就是芦苇的茎,很细,很光滑,中间是空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理清顺序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
2、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3、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画翠鸟各部分的轮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教师依次给翠鸟各部分涂色。)
4、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具体,学生饶有兴趣而又轻松地把握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二)抓住特点
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翠鸟全身形状的特点吗?引导理解“小巧玲珑”(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小巧玲珑的东西吗?
2、哪些语句是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读一读。
3、多媒体出示文字及问题: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这段话共有()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
②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各部分羽毛怎样鲜艳的?认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多媒体出示翠鸟图)什么是“鲜艳”?你能说句话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师生对背、填空背、指名背等多种形式。)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四、欣赏总结迁移延伸
1、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认真观察;②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喜欢翠鸟。)
2、你能像作者这样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下来吗?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多媒体出示翠鸟图)谁能介绍一下翠鸟的样子?
2、这是上节课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还记得是哪两个吗?(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的家在哪里?)
3、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继续学习第5课《翠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图介绍翠鸟的外形,不仅巩固学习了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还考查了学生对文字的背诵。
二、合作学习理解感悟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敏捷)
2、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活动时和捕鱼时)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理解“清脆”“疾飞”)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学习)
5、组织交流:
①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③多媒体出示文字及问题: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括号里面的词都是()词,说明翠鸟捕鱼时()。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极其细致认真,用生动准确的语句把翠鸟捕鱼的瞬间动作描写的活灵活现,受到情感的熏陶。
④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
(2)翠鸟能发现“机灵”的小鱼是因为它有()。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
(4)翠鸟能贴着水面低飞是因为它有()。
(5)翠鸟的羽毛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
6、小结: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7、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为什么?
理解“陡峭”。
3、所以,我们只能“在翠鸟飞来的时候”引读……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么美丽的翠鸟你喜欢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回读全文。
2、(多媒体出示)课文先写了翠鸟的(),再写翠鸟的(),最后写翠鸟的(),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
3、我们还可以在结尾再加上一段保护翠鸟的话。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4、孩子们,世界上有90多种翠鸟,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风采。(多媒体课件)关于它们还有许多的故事,课后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他们丰富的世界吧!并以“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为题办一期手抄报。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办。要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整体设计意图】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不但要积累,还要学转化,学表达。所以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还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静态与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课件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同时通过自读欣赏、朗读内化、用眼观察、身心一体的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想象等要素结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表达语言,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轻【教学评析】教者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创设了切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兴趣,丰富其感知,启发其思维,引发其想象。教者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习作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124至127页“清明节的由来”。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介子推的好处,封他做个大官,介子推不肯做官,背着老母亲躲到了山里。晋文公找不到他,就用烧山的办法使他走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后来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死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于是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位寒食节,规定要在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用烟火烧饭,以表示对戒子推地悼念。第二年晋文公又把那棵死而复生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表达了介子推的爱国思想,晋文公的勤政廉明和对介子推的怀念。本课地着力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体会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插图、对话框,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感悟,认识到介子推对晋文公地希望,希望他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清明的国君。本篇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个情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和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阅读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读课文时,注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义。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昏、臣、邦、熄、葬、袖、坟、鞭;要求会写的字有:族、昏、臣、偷、割、狼、咽、治、邦、君、派、荒、熄、坟;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头昏眼花、随臣、偷偷的、割下、狼吞虎咽、治国安邦、国君、荒山野岭、熄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古诗,导入新课。
1、提问:有一首诗寄托了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哀思,谁能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2、揭示课题:那么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板书:清明节的由来
3、谁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与清明节有关的习俗和体育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和体育活动。)
【设计意图】由一首诗引发学生以往的生活积累,既温故又引新知,何乐而不为?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好奇,这样一堂好课就有了好的开端,让学生搜集关于清明节的习俗资料,将课内与课外融合,然后汇报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将其读熟。
2、标清自然段,读通读顺读熟每一句话,了解课文大意。
3、用波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弄懂其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借助屏幕出示没有拼音的字,指名读。
2、借助卡片认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读每一自然段。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粗略知晓课文大意。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中体会汉字特有的节奏美,在交流中体会如何成长,互相取长补短,学会如何正确评价他人。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此段内容浅显,学生可以自己读一读,读完之后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读后将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解决。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清明节是4月5日。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有“感人肺腑”“传统”等。
【设计意图】此段为文章的略写部分,大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而明其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思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疑中思,疑中品,疑中学,疑中乐,培养学生的善疑善思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重温旧知。
指名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读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既锻炼了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两得。
提问: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那看出来的?从而体会“清明”的涵义,理解清明节为何而来。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引用介子推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话来说一说。让学生理解介子推说这一番话的真正用意,从而进一步理解“清明”的内涵)
【设计意图】抓住课后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介子推和晋文公生活的年代,可出示春秋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粗略地知晓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让时先预习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介子推和晋文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抓住重点词句教学,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知识的来源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该走出课本,开拓视野,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是有帮助的。而这种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一致。
2、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狼吞虎咽”和“语重心长”“治国安邦”“贤明”的意思,从而理解介子推希望重耳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国君,国家安定兴盛,百姓安居乐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君臣对话的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认真体会介子推和重耳对话时的语气。
【设计意图】朗读的训练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分角色朗读是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此可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将情融于人物,与人物同欢共喜,读的到位,对于更好的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指名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体会介子推回绝了重耳的中用和感谢,可以从中看出介子推的高贵品质。(不图回报、不被利益所动,关心国家兴盛,理解百姓疾苦)。
5、介子推宁死不当官,却留下血书的真正用意,更深一步体会介子推这么做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重点理解“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句话。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读一读。体会介子推的人品和这句话对重耳的影响至深。理解为什么重耳将介子推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从而理解清明柳所代表的真正的意思。
(春天万物复苏,杨柳返青,暗含对介子推的深切怀念,加深对清明内涵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文的内容暗含的东西较多,课文的难点也在这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将难点分化,化难为易。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正是将难点化解,取众人之长。议后再读,读中细品,更好地理解课文。对于诗句的理解不可逐字逐句地细究,做到知大概就可,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要让学生多读,熟读成诵,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中始终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6、晋文公做到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说说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晋文公用实际行动回报了介子推的用心良苦,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如果没有介子推用生命来激励他,晋文公就没有后来的功绩,所以介子推是晋文公成为明君的重要因素。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局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这一自然段难理解的词语较多,如“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高”等,这些词语可以在理解课文时加以理解。)
7、回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介子推和晋文公的品质。再一次理解清明节的由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的训练尤为重要,说好说不好都要说,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表达的训练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活动:学习清明节由来的另一个说法。(即学习连接)
四、巩固字词
1、分析字形。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2、把字写好看。
①“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②“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3、学生书写练习。;
五、填写花篮。(课后练习题)
六、总结全文。
【整体设计意图】
整篇课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清明节怎么来的”展开,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紧紧围绕着课后习题来展开思索,由疑入手。人们常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其次,教学中,让读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课后的问题顺利解决,从而理解清明节缘何而来,进一步地认识中国传统民俗,对晋文公和重耳的高尚品格有所了解。让学生在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帮助理解整篇课文。教学中,师生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学
习课文带给人的美好享受。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附板书:清明节的由来
晋文公勤政清明
介子推不被利益所动不图回报
【评析】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涵,让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了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绥中县实验小学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次能说会道的话题是“人间处处有真情”,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有关爱心真情的一件事讲述给大家听。要求有:(1)必须是真人真事;(2)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讲具体;(3)在讲述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并不缺少爱,但他们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因此老师就要用智慧之睛引导孩子们去发现、体会、感悟。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亲人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和来自陌生人的爱,感悟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具体、有条理。
3、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具体,有条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深受感动的一件事(必须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真人真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激情入题
1、导言:同学们,让我们回顾这一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谈谈哪篇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学生谈、老师配合出示相应的课文插图)
2、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感受。
3、这几篇课文令你感动,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爱)
4、这四篇课文,“爱”是它们共同的主题,你能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课文中的爱吗?
《难忘的八个字》──老师短短的一句话,抚慰了学生受伤的心灵;
《心中的那盏灯》──父亲用爱心制作的冰灯,给儿子留下了幸福的回忆;
《十二次微笑》──空姐的十二次微笑,换来了乘客的理解与信任;
《救命骨髓》──救命的骨髓,包含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
5、教师小结:这四篇课文无论是反映师爱、父爱,还是陌生人之间的爱,都令我们十分感动。是的,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今天,就让我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关爱心真情的一件事讲述给大家听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来引情入境,教育孩子们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同时很自然地引入口语交际的主题。
二、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试着轻声讲一讲。
要讲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深受感动的一件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在小组里讲自己准备的故事,要求:
1、讲故事时要用普通话把故事讲清楚,注意把令人感动的地方讲具体些;
2、听讲故事时要认真,想一想:这个故事哪儿最令你感动?
3、在每一个组员都讲完的基础上,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他(她)出谋献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小组内练习交际,提供时空让成员参与、交流、表达,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发言机会,互帮互助,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合作性。
四、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倾听,提出听讲的要求;
2、评议:这个故事哪儿最令你感动?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小组代表讲述故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点评,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同时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五、升华情感,感悟“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内涵。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教师在歌声中总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设计意图】一曲《爱的奉献》,曾打动无数人的心,在课堂结束之时播放乐曲,使学生在歌声中升华情感,感悟“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内涵;在歌声中倾情付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将自己的大爱内化到具体的行动中。
【总体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所需要的情境,体现听与说的多边和谐互动,让生活体验与口语实践同构共生。
【评析】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真情,教者从课文入手,启发学生情感,感受爱的真谛。再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关爱心真情的一件事,先小组交流,为每位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再选择一些最让人感动的事全班交流,评议,既能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又能让每位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作者单位:绥中县逸夫学校绥中教师进修学校)
“山村的早晨”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13课《山村的早晨》
教材与学情分析
《山村的早晨》(语文S版三下)是一首值得好好体味的儿童诗歌。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全文紧紧围绕“山村的早晨”这个特定的地域和时间,用7节28行诗句,具体描绘了山村早晨的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活动。仔细品读文本,觉得语言有特色鲜明,描绘农村画面栩栩如生,让人觉得清新鲜亮。如何让学生体味这种语言美和画面美呢?只有以读为突破口,在读中积累,读中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细细地赏读,反复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三者合一。我所面临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郊区,平时耳濡目染,对农村的生活和农村的景物不是很陌生,这为我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打下一个绝好的现实基础。本文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力求以读促情,读中感悟,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的朗读,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书,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情感得到升华。另外将语言文字的知识性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前三节抓重点词语训练,后四节仿写句子,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⒉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⒊培养学生热爱山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⒈出示挂图,看图说话,引出并板书课题。
⒉你想不想知道诗人盖尚铎怎么描写山村景象的?用你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了解文章意思。
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文章,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直观看图,训练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自由读课文,读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
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⒉同桌协作,互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⒊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不会的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⒋指导朗读文章,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学好字词是语文的基本功,词语积累有利于理解文本,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指导写字。
⒈引导学生按字形结构分类,注意不同结构字的特点,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揉、缤、幅、裙、梳”,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舞、盈、拳、羞”。
⒉先示范书写,再主学生练习写。(注意笔画正确,注意各部分的搭配)
⒊组织交流学习生字的记忆方法。
⒋练习用生字扩词。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大量积累词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⒉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的意境,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⒊培养学生热爱山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村早晨什么样?(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
⒉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诗人盖尚铎家乡山村的早晨。
(放课件:欣赏山村早晨)能说说你看完画面的感受吗?
想不想品味现代诗人盖尚铎是怎样描写家乡山村的早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美丽,然后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渲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朗读文本的欲望,同时对山村早晨的景物整体的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多读2遍。
⒉指名交流读完诗歌后的初步感受。
⒊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山村的早晨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的、宁静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到山村早晨的特点,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同时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⒈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初读课文我们就被山村早晨的独特美景所吸引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会在详细品读课文中领悟到本文的独特魅力的。
老师告诉大家朗读景色优美的篇章最好的办法是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想象山村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
⒉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刚才你在读前三节的时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小节
(1)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小溪带走夜的鼾声”小溪带走了谁的鼾声?“露珠打湿美的黎明”露珠会打湿什么?(花瓣上、小草上、庄稼……)作者把山村和晨风当作了什么?
(3)谁还想再读读这段话。
(4)这里的黎明是那么美丽宁静,我看到了露珠如晶莹的珍珠在花瓣上跳跃;我感觉到了微风拂面,神清气爽。让我们用优美的读书声来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景吧。
过渡:美丽、宁静的山村热闹起来了。看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
(1)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体会: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跳舞,那舞姿那么优美,那么轻快。采花的蜜蜂还在嘤嘤地唱歌呢!欢快的小河哗哗地向前流着。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老奶奶老爷爷正要做早饭呢,那饭香喷喷,肯定很好吃。)
(2)“舞姿轻盈、歌声嘤嘤、舒展着腰肢、袅袅地上升”这几个词好在哪里?
过渡:同学们说的这么好,那你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吧!
第三小节
(1)这么美的山村,这么美的早晨。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水墨丹青”,“水墨丹青”是什么意思?
(2)“这幅水墨丹青”指的是哪一幅呢?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把大自然给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展现出来。指导朗读前三节
【设计意图】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象,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比,体会,欣赏画面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读书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这样既提供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又给每个孩子留出表现自己独立理解文本的天地,同时,又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创造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过渡: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展现的水墨丹青仅仅是这些吗?这幅画里面还有什么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几小节,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内容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有表情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
第四——第七小节
(1)展示汇报。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后四节,同学间评价。
(2)大自然为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吗?让我们共同来体现一下她的美丽!(师生合作读课文。)
(3)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A、听音想象: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不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村的早晨,边听边想象大自然到还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音乐,想象。
B、同学们已经陶醉在美丽的山村早晨。谁能当一次小诗人,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也写成诗句。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写成诗句。(每人发一张小纸片)
C、出示句式,学生练写:
——的————进画里来了,
————————————。
D、交流展示,共同评议。
过渡:同学们,大自然的灵性让你们也成为了小作家,小诗人。山村的早晨是美丽宁静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抓紧时间,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总结课文:山村的早晨不但景美,人更美!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永远是美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去拥抱早晨,拥抱自然,拥抱美好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体会和感悟,读出了诗歌的内在魅力,也会产生无限的遐想的空间。学生跟随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美丽的图片再一次走进文本。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描述自己想像的景象,防写句子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布置作业
学完这首小诗,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并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强化了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拓展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
板书设计
山村的早晨
美丽宁静
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体设计意图】力求以读促情,读中感悟《山村的早晨》这首诗歌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宁静.本文语言美、节奏美,所以我设想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想象.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复体会,欣赏画面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文本,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力求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的朗读,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书,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将语言文字的知识性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评析】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儿童诗,非常适合朗读。设计者抓住这个突破点,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第一课时,在扎实字词教学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山村的宁静与美丽。第二课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想象,想象山村的美丽,感受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整节课,紧抓重难点,以点带面,教法灵活。真正做到了有情,有读,有感,有悟。
(作者单位:绥中县逸夫学校绥中教师进修学校)
“揠苗助长”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揠苗助长》。
教材与学情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注意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但以他们的认知水平,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需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词语“盼望、精疲力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篇寓言故事。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11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能说说“揠”是什么意思?“助”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梳理出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问,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思考,你们提的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就会弄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宝宝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焦急喘气一大截巴望自言自语白费总算筋疲力尽
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4.指名回答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学生汇报找到“盼望”、“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几个词语,并从中体会出农夫心急如焚。并理解“盼望”
指导朗读:你试着读一读,好吗?谁再来读?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了什么?谁愿意把这个人的心急如焚的样子演一演?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尽量上得有意思一些,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此环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领悟和理解。
2.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读一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他是怎么做的?
(2)情境体验: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参加大扫除,使学校的教室更整洁、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是啊,你们干了那么多的活,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精疲力竭)"精疲力竭"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指导朗读:怎么读“精疲力竭”呢?你为什么这样精疲力竭呀?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虽然拔苗很累,农夫的心情怎样?怎么体会到的?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大扫除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精疲力竭”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景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3)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说说你的看法。
(4)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3.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兴奋得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从他说的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总算”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读?
4.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结果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5.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会说些什么?回去会怎么开导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象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6.学生表演。
7.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像“拔苗助长”这样的现象?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想说的话,既是一次说话训练,又是对文本思想的升华。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想、说说、演演,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是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要从小培养。让同桌合作,读演结合,既互帮互学,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共同享受读书表演带来的乐趣。
三、回归整体,练习复述。
农夫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可不要像他那样做傻事。
【设计意图】复述是一个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再一次走进了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四、推荐读物,指导写字。
1.寓言虽然短小,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推荐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等书)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长期坚持下去,将使学生受益无穷。此环节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2.指导写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写字时,提醒学生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
(起因)——(经过)——(结果)
盼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力气
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整体设计意图】寓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虽然短小精悍,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揭示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力求借助适宜的教学手段,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客观场景,让文字动态化,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让领会寓意水到渠成。同时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寓言的特点有更充分的认识,对寓言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通过再现当时的场景,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生活的感悟。
“有趣的发现”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4页第六单元“笔下生辉”——《有趣的发现》。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自己发现的有趣的事情,是在“能说会道”栏目里“有趣的发现”基础上进行的。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孩子们已经能够说出自己的有趣发现,对写作的材料有了一定得把握,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教会写具体的办法。习作的时候,要把发现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来。写完之后读一读,改一改。
教学目标:
1.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题目可以用“我发现……”、“有趣的发现”,也可以自主拟题。
2.学会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
3.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乐于把观察到的内容与他人分享。
教学重点:把怎样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发现”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2.师讲故事:《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课件:放欢快的音乐)
3.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呢?学生谈感受。
4.教师引入发现: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今天的习作就是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板书: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用故事导入,既能能够激发写作兴趣,又能是起到初步感知范文的作用。)
二、开阔思路,说“发现”
1.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怎样才能发现得更多呢?(引导学生理解观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动脑想)
2.观看录像片《炒菜》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从看、听、闻、尝、嗅、摸、想等角度引导提示)
3.在生活中,你有什么独特有趣的发现吗?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发现的?你有什么感受呢?在小组内说给你的同伴听。
4.全班交流。
小结: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处处有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片,教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事物,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引导学生要细心观察事物,还要动脑思考,为习作做准备)
三、教给方法,写“发现”
怎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呢?
1.出示范文《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先写发现了什么,在写怎样发现,最后写自己的感受。理清思路)
板书:按顺序
3.你最喜欢哪个段落、哪句话?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用上修辞方法和细致描写的好处)
板:写具体——用修辞,细描写。
小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这样的文章就会思路清晰,内容生动有趣。
4.学生动手写文,自己起个题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范文,从正面具体感知按顺序,写具体的好处,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按顺序、写具体”)
四、心灵碰撞评“发现”、
1.班级交流习作《有趣的发现》。要求:大胆读习作、认真听优点、说说闪光点。
2.学生评,教师评。
3.文章病院,教师出示一段不具体的文章《炖鸡》,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再出示改后的《炖鸡》,让学生感悟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意图】(评学生习作只说优点,有利于调动孩子们习作的积极性。出示病文,是从反面具体感知写不具体的坏处,使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写具体”的方法。出示修改后的作文,起到示范修改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修改习作打基础。)
五、取长补短改“发现”
1.你的作文描写细致吗?你的作文用上修辞方法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自己的作文,让自己的发现更生动,更有趣!(学生修改习作)
2.指名读作文。
3.师:你们还有哪些建议?(学生再改)
4.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敢说,敢写,定能让每一个读者感受到我们笔下五彩缤纷的世界。
【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习作,体现了学习自主性,可以自己修改,可以请伙伴修改,也可以请老师修改。通过自己修改和和他人修改,能够取长补短,提高习作能力。)
六、作业:绘声绘色讲“发现”
把今天的作文内容转化为故事语言,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请它们给你打打分吧。
【设计意图】(书面语言,再次外化为口头语言,是习作能力的又一次升华。同时也能激发孩子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板书设计:
有趣的发现
按顺序
细描写:动作心理语言神态
写具体:
用修辞:对比比喻拟人夸张
【总体设计意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引起兴趣,导“发现;开阔思路,说“发现”;教给方法,写“发现”;心灵碰撞,评“发现”;取长补短,改“发现”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首先用儿童喜欢的动物趣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说发现既是口语交际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也为写发现打基础。通过范文演示,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然后再让学生实际操作,把不具体的文章改具体,相信这样反复,学生定能掌握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也得到落实。
【评析】这节习作课的内容是写自己发现的有趣的事情,是在“能说会道”栏目里“有趣的发现”基础上进行的。教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从兴趣入手,通过对范文的观察分析,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绥中县逸夫学校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附文: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前几天,我发现了蚂蚁的力气很大,能够搬起比它自己还要重几十倍的东西!
那天,我正在家里忙家务,忽然发现一队蚂蚁大军浩浩荡荡从阳台向厨房爬来.我很奇怪,这队蚂蚁大军要干什么呢?好奇心促使我蹲下来仔仔细细观察它们。这队蚂蚁大军在厨房里绕了好几个弯,终于在一堆熟米饭面前停了下来。哦,我明白了,这队蚂蚁大军要来搬食物啊。可是想到这儿,另一个问题又让我疑惑不解:这些熟米粒硕大而饱满,有的还是粘在一起的,这小小的蚂蚁怎么能搬的动呢?正当我困惑不解的时候,蚂蚁大军已经忙开了,它们一个个陆续搬起米饭,恢复了队形,又浩浩荡荡地往远处走去,丝毫看不出费力的样子。蚂蚁大军的这一举动,确实让我惊讶不已,这些连放在手上都掂量不出分量的小小蚂蚁,竟然能够搬起这么重的东西!我还是不相信,就又做了一次实验。我从柜子里取出一颗最大的黄豆,放在蚂蚁大军面前,挡住了它们的路.这时,又爬出一只蚂蚁,只见他毫不费力地把这颗黄豆背了起来,继续往前走去。这时我相信了:蚂蚁真是个大力士,能够搬起比它自己还要重几十倍的东西!
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就能发现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附:文章医院。
《炖鸡》
早上,妈妈说晚上要炖鸡。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菜了。
晚上,我放学回到家,赶忙跑到厨房看妈妈炖鸡。妈妈先把鸡块洗干净,放到油锅里,又放了大葱,姜片,花椒面,然后放了很多热水做汤。不一会,鸡汤煮沸了,妈妈又取来几块桔子皮放了进去,还滴了几滴醋和酒。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鸡就炖好了,可真香啊。
改后《炖鸡》
早上,妈妈说晚上要炖鸡。我一听,高兴极了,因为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菜了。
晚上放学,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扔下书包,跑到厨房看妈妈炖鸡。只见妈妈扎着白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着,她一会儿剥,一会儿洗,一会儿刷,一会儿切、我站在旁边,插不上手。妈妈麻利地把鸡块洗干净,放到炸好的油锅里,只听“吱拉”一声,鸡块在锅里翻了个个,妈妈熟练地用铲刀翻动着鸡块,过了一小会儿,鸡肉变色了,妈妈又抓了一把葱花,几片姜片扔进锅里,还撒了一些花椒面,顿时锅里可热闹了,红的,绿的,紫的,黄的,褐色的,棕色的,这些颜色在锅里上下翻动着,诱人的香味也随之飘满了厨房,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时,妈妈往锅里倒了很多热水做汤。我心想,哈哈,再过一会儿,我就能喝到鲜美的鸡汤了。不一会,鸡汤煮沸了,咕嘟咕嘟地响。妈妈又取来几块桔子皮放了进去,还滴了几滴醋和酒。炖鸡还要放桔子皮?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妈妈。妈妈笑着说:“橘子皮是一味中药,不但能祛病,而且味道清新,让鸡汤喝起来更鲜美。”哇,原来炖鸡有这么大的学问呢?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鸡就炖好了。全家人围坐,喝着鸡汤,啊,加了桔子皮的鸡汤真鲜啊!
课题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课时1累计课时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掌握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
分钟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
分钟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运用
拓展
()
分钟1.比一比,再组词。
推()撒()脉()密()常()沟()
堆()散()泳()蜜()尝()钩()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
一()春雨一()清泉一()花伞一()音乐厅一()水沟
一()鼓一()树林一()微风一()水珠厅一()水沟
()的花伞()的泉水()的声音()的乳汁
3.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咚咚咚()()
淅淅沥沥()()哗啦哗啦()()
六、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板书
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美丽的鲜花蒙蒙的细雨路边的小草
教学反思:
课题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课时2累计课时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能联系课文说说春雨美在哪里。
教材分析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能联系课文说说春雨美在哪里,背诵课文。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
分钟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4、朗读声音美部分。(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
分钟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
分钟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
设计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声音淅沥嘀嗒哗啦啪啦
春雨演奏
播种
(春天到了)
教学反思:
课题2.瀑布课时1累计课时3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掌握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
分钟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
分钟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运用
拓展
()
分钟:1.比一比,再组词。
瀑()涌()难()愉()输()村()屏()
暴()勇()滩()喻()愉()村()并()
2.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忽然——()仰望——()
反义词:仰望——()伟大——()
3.照样子,写一些。
例:一朵一朵朵一朵朵白云一叠()()一道()()
一座()()一片()()一条()()
六、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板书
设计
2.瀑布
样子声音
教学反思:
课题2.瀑布课时2累计课时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背诵默写诗歌。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
分钟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质疑
再探
()
分钟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运用
拓展
()
分钟1.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瀑布的声音像()
2.瀑布的全身像()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好像()
4.时时来一阵风,瀑布被吹得像()
5.《瀑布》这首诗是分()节来写瀑布的。第一节些瀑布的();第二节写()瀑布的();第三节写()看瀑布的()。
板书
设计2.瀑布
声音浪涌岸滩风吹松林
颜色白银珍珠屏雄伟壮丽(由远及近)
形状如烟如雾如尘
教学反思:
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1累计课时5
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材分析重点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掌握课文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事诗情。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
分钟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
分钟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师补充的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解释字义。
晓:知:
正:欲: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首诗是()朝()写的。描写的是()季的景物,其中重点描写的景物是()。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板书
设计《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
春江暖水——鸭先知(喜爱之情)
河豚——欲上时
教学反思:
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1累计课时6
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材分析重点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掌握课文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事诗情。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
分钟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
分钟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作者游园时的心情怎样?(失望——欣慰)又会想到什么?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给下面字注音。
慧()崇()扣()欲()扉()印()
二.辨字组词。
晓()欲()齿()扣()豚()值()
浇()浴()止()叫()逐()植()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应{苔{正{
——()——()——()
板书
设计游园不值
怜苍苔一枝红杏
久不开(扫兴)满园春色(欣慰)
(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反思:
课题4.柳笛和榆钱课时1累计课时7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掌握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实物导入
导语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展现柳笛、榆钱实物)
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展示课件第二屏)
导语2: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
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明确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
分钟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榆钱()沐浴()拧开()
混合()遮蔽()奉献()
二.辨字组词。
略()呈()浴()榆()混()
格()程()欲()偷()昆()
三.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呈现—()奉献—()温驯——()
反义词:奉献—()遮蔽—()仔细——()
四.词语模仿秀。
自由自在
亮晶晶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柳枝()的榆钱()的芬芳()的玉荚
()的树皮()的歌声()的露珠()的滋味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板书
设计4.柳笛和榆钱
(北方的春天)
教学反思:
课题4.柳笛和榆钱课时1累计课时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材分析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思考: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
分钟二、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读
出示组内学习方法:(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相机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步骤二)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一做这些动作!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三)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展示课件第五屏)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
分钟三、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1.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2、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一)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有哪些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二)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运用
拓展
()分钟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把柳枝做成柳笛。(改为被字句)
()
2.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仿写拟人句)
()
3.榆钱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仿写比喻句)
()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榆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又自在地沐浴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柳树的长发”是指();“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中“探”字的作用是()。
板书
设计4.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春的赞歌)
孩子——乐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百花园一课时1累计课时9
教学目标1.认识形近字。2.认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完成读读背背。
教材分析重点认识形近字。完成读读背背。
难点.认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语海畅游。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
分钟二、积少成多。
1、读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
分钟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分别写出三个带有以下部件的字。
月()()()且()()()
走()()()天()()()
二.组词。
瓶()密()常()晓()
屏()秘()尝()浇()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春回()()()()明媚春()花()
春()化()春色()()春满()()
四.造句。
……仿佛……
……如……如……如……
板书
设计语文百花园一
比喻拟人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百花园一课时2累计课时10
教学目标1.完成阅读平台——假如风有颜色。
2.能说会道——花的世界。
教材分析重点朗读短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
难点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教师谈话: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
分钟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樱花玉兰花等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开头:什么花?生长地重点:花的特点,形,色,味。
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对花的赞美。
()
分钟四、写作要求:
围绕“花”写一段话,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修改。
()
分钟
五、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品,抄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
设计我喜欢的XXX花
形状
颜色
气味
生长地
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练习课时1累计课时
11
练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内容分析重点
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练习形式自主练习
练习过程
一、练习内容。
1.给词语注拼音。
铁皮()叶脉()敲鼓()跌倒()播撒()
演奏()乳汁()瀑布()比喻()衬衣()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答佛应苔吱正
3.课后重点词语理解。
你推我挤播种沐浴奉献飘洒
二、练习方式:
自主练习后,小组检查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三、预设需要讲解的练习中出现的重难点内容。
1——4课字词语听写。
练习课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练习课时2累计课时12
练习目标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捉住问题要点。
内容分析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问题回答完整。
难点抓住要点,有条理回答。
练习形式自主练习
练习过程
一、练习内容:
1.你听到过春雨的声音吗?练习课文内容,说说春雨美在哪里?
2.朗读《瀑布》,说说瀑布美在哪里?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些快乐?
二、练习方式:
自主练习后,小组检查讨论,最后教师点拨总结。
三、预设需要讲解的练习中出现的重难点内容。
1.你听到过春雨的声音吗?练习课文内容,说说春雨美在哪里?
2.朗读《瀑布》,说说瀑布美在哪里?
4.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些快乐?
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1.识字与写字
(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内容写清楚写明白。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教学活动时数备注
1导言——1、大海的歌
22、帽子和鸟窝——4、沙滩上的童话
3语文百花园一——6、蜗牛
47、寓言两则中秋节
58、好伙伴——语文百花园二运动会
6语文百花园二国庆节
79、电脑棋手——10、走马灯的奥秘
810、走马灯的奥秘——语文百花园三
913、古诗两首——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0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1117、七颗钻石——19、倾斜的伞
1220、一颗豌豆——语文百花园五
1321、群众也在淋雨——23、“神童”的秘诀
1424、说话算数——语文百花园六
1525、古诗两首——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628、南极,一片净土——语文百花园七
1729、炎帝创市——31、阿凡提的故事
1832、哪吒闹海——语文百花园八元旦节
19复习
20复习
21复习
22期考
教案
课名导言课新授课1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本册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本册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提出本册学习要求,并规范课前预习和课前五分钟要求。
3、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已经是哥哥和姐姐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教案
课题1大海的歌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2课时
教
学
目
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
学
重
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
学
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手段、方法谈话、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个人修改
计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课件出示填空: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3.检查背诵情况。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3、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4、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2、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并会组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重点理解“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的意思。.
2、初读课文,画出句子,并在旁边适当的做批注。
①、画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用“——”画出)
②、画出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用“”画出)
③、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用“”画出)
3、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题目上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与人,人与动物都是如此。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学生一起朗读。
二、新课导学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然后对个别词语进行讲解,如褪色、撮(cuō)、抑扬顿挫、滇池、守灵、旋涡等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6.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小结
1.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照顾时无微不至的,海鸥也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自由发表)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回顾内容
1、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用“忘不了……忘不了……”的句式来回顾上节课所了解的课文内容。
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二、读句品词,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的1——13小节。边读边体会,课文的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用横线画出来。
(2)多读几遍这个句子,圈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交流。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4、品读三处重点句子:
A、出示: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感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读一读,边读边想,从“只为了”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
(3)教师反复引读: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4)齐读。
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有声有色”什么意思?
(2)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而后说说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读出不同感受。
(4)教师小结:老人与海欧之间的亲情在作者的笔墨里被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美丽和谐。这多像一幅灵动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呀。
C、出示:“海鸥最重情义……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1)齐读
(2)在老人眼中海鸥是什么样的?
(3)谈到海鸥的重情、心细。老人的眼中有什么样的神情?
指导朗读。
小结:老人的思念、企盼、牵挂都包含在了这个省略号中。
(4)谈到海鸥的吉祥、幸福,老人的眼中又会是什么样的神情?
指名读,读出老人的兴奋与喜悦。
再读,可以把省略的内容读出来。
(5)教师小结:“生动”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像懂自己的儿女一样了解海鸥。老人那生动的眼睛无不在告诉我们: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样
三、读词品句,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留恋
1、出示词语: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急速扇动轮流飞到
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扑过来大声鸣叫
2、齐读。
3、从文中画出这些词语。
4、读读含有这些词语段落,按照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海鸥“翻飞盘旋,连声名叫”像是(。)
海鸥“急速扇动,轮流飞到”像是(。)
海鸥“站成两行,肃立不动”像是(。)
海鸥“扑过来,大声鸣叫”像是(。)
5、再次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读出海鸥对老人的留恋。
6、指导朗读:“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7、出示句子,齐读: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
(1)海鸥大声鸣叫在说着什么?他们翅膀扑得那样近想干什么?
(2)指导朗读
9、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海鸥送别老人的最后三个小节。
10、教师小结: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美丽的翠湖边,你想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些什么,对那群知恩图报的海鸥说些什么,又想对围观的群众和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说些什么呢?
11、出示练习:
对老人深情地说(。)
对海鸥深情地说(。)
对围观的群众深情地说(。)
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和动物深情地说(。)
学生配乐写下最想说的话。
12、学生深情地发言,和教师合作完成板书。
三、总结全文
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老人与海鸥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这不仅仅是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首感恩的歌。
板
书
设
计
老人与海鸥
爱
无私的照顾留恋与不舍
似亲人
《S版三年级下册《6、飞吧,海鸥》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11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