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新课标语文第四册:丑小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8课丑小鸭
学习目标:
1.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并能正确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烘”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认识“卧”“烘”等14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播入《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字。(易错的字:烘、亏)
3.同学之间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2.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四、课堂练习
1.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2.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并能正确认识自己。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生字词认读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2.第3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3.第4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4.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5.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6.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三、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
“姐姐“会说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2.注意区别“鹅”和“鸭”。
3.“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4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四册 找规律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鱼洞四小张莉13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把无影无踪的时间写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细细品读课文,不难发现,第四自然段爸爸说的那段话,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用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形象地说明时间是“一去不复返”。为此,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时间的宝贵,读中感受爸爸的表达方式。同时,课文中有许多词句非常恰当地表达了我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咀嚼那些格言和形象生动的词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感情变化,并且有感情地用朗读来表达。
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时间的宝贵,搜集并积累格言、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积累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说说对“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四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1、猜猜老师有几岁?老师非常羡慕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再也回不到像你们一样的年龄,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2、童年不能再回来了,真有点伤感。不光是老师,同样是孩子的你,学习这篇课文后,也会有同样的感触。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和时间赛跑)
3、学习“赛”,赛跑就是什么?你跟谁赛跑?结果怎样?当时心情怎样?
4、这篇课文说的是和什么赛跑呢?再读课题(重音落在“时间”这个词)。
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冒出什么问题呢?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比呢?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比赛结果怎样?……)
5、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抓紧时间打开课本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词语检查:
第一行,这些词语都在描写什么?
第二行,“光阴”指的是什么?这句格言告诉我们——
第三行,“梭”是什么呢?(看图理解)
这两个词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随机指导难读的句子;理解“忧伤”、“与其……还不如……)
4、同桌互读。
读了课文,说说你解决了刚才提出的哪几个问题?(初步了解:谁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初步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
1、至于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先读读爸爸对我说的那段话吧。(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①自由读读,爸爸要告诉我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先体会总起句,也可以先理解昨天、童年、外祖母永远不回来的几个分句。)
②“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的是哪些事物不会回来了呢?(质疑,引导读下面的句子)
③引导学生读懂,什么永远不会回来?(昨天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人长大了,童年永远不会回来了;外祖母去世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2、总结:怪不得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一去不复返”。(板书)
3、快乐的童年,最最疼爱我的外祖母永远不回来了,爸爸在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你体验到了吗?
(哀伤、悲伤、难过、伤心、无可奈何……)
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自由练习。
4、指名读
5、评议中体会每句话的句尾的“了”的作用。(你读得老师的心酸酸的,你能读得那么好,是因为捕捉到一个字,那是个什么字呢?每句话的句尾都有个“了”,“了”字含着爸爸的伤心、无奈、难过,把爸爸沉痛而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让我们带上这种心情一起再来读读爸爸的话。(有条件可以配乐读,读的声音轻一点,语速慢一点)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师生引读第5自然段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
这个谜比——
比——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夜如梭”都是在说时间很宝贵,可作者为什么要重复用?请你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觉?
3、说不出滋味,说的是什么滋味呢?你能说说吗?
4、齐读。(带着这种说不出的滋味来读读)
五、学习生字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关于时间的名言
3、《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3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交流抄写的名言
2、熟读课文
二、学习6、7两个自然段,再次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
1、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有没有明白爸爸说的话呢?有没有发现一些事物也永远不回来了呢?
2、出示6、7两个自然段,自由读读,指名回答。
文中的“一寸一寸”为什么不说“一寸寸”?
你眼巴巴地看着太阳一寸一寸沉进山头,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着急、多么舍不得、无可奈何……)
3、师生引读:
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是啊!到了第二天,新的一轮太阳升起来了,但昨天的太阳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同时,“我”也感悟到“飞翔的小鸟”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么美好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想留留不住,想挡挡不了,“我”是多么着急,多么不舍呀!(有条件的配乐读6、7自然段)
4、师再一次总结:在爸爸的启发下,我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现象,自己明白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怪不得爸爸曾对我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三、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1、师: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过得飞快,此时作者明白了爸爸的话——他要紧紧抓住眼前的时间,他要和时间赛跑。
2、课文中那些段落具体写我和时间赛跑呢?(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
3、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呢?跑赢了吗?自由朗读。
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小结)
——作者和快要落山的太阳赛跑;(在比赛中赢得时间。)
——和西北风比赛;(在比赛中赢得胜利。)
——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这样快速学习就是珍惜时间)
5、作者每一次比赛都胜过时间,心里肯定非常高兴,课文中是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6、你怎么来形容这份快乐?(心里美滋滋、乐得合不拢嘴巴、高呼万岁、欣喜若狂、做梦也带着笑……)
7、带着这份无法形容的快乐来读读。(齐读第8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下决心、狂奔、跳起来”)
8、回读6、7、8自然段,朗读中体会作者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着急,又因为跑赢时间而欣喜。
四、学习9、10自然段,理解“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1、作者跑赢了时间,又有什么样的深刻体会呢?默读9、10自然段,划句子。
2、交流后,课件出示作者体会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受益无穷”,“益”是什么意思?那么“受益无穷”呢?
作者到底受到了什么好处呢?
(补充出示林清玄的相关资料)
林清玄小时侯家里很穷,常跟着父亲下地种田。一次田间休息时,他对父亲说,我长大,就不需要你种田了,我天天呆在家里就能挣很多钱。果然如此,十几年后,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记者。为了实现作家梦,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点就起来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字,每年就是一百万字,就是好几本书,一本书就可以卖几十万册。他终于梦想成真,已经出了100多本书,成了台湾最优秀的散文家。
4、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结合名人和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例子。
5、师予以引导、归纳,引读作者体会深刻的句子
怪不得作者说——
怪不得作者说——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我想对好朋友说——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我想对小懒虫说——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师总结:人或许永远跑不过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跑快一些,甚至几步,这几步可能就会创造很多东西,就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可以让一个人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瞬间。
五、在练习本上写上对时间的思考
1、可以是课文中体会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2、指导抄写方法:先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再一个短句一个短句地抄写。
(切忌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和时间赛跑受益无穷
教学反思:
14检阅
教学分析
文章向我们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文章的行文线路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而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教学目标
1、会认文中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理解“检阅、鸦雀无声、”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做人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
课前准备
军队检阅时的图片(录像)、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基本操作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孩子们,你们见过检阅仪式吗?
2、出示军队检阅时的图片(录像),学生欣赏。
3、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在那一天,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今天,我们就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遇到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要反复读,一定要读通顺。
2、词语检查:
波兰华沙(地名)
博莱克拄拐截肢(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话)
(鸦)雀无声情不自(禁)(填字成词)
3、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就在写这次隆重的检阅呢?
三、学习十、十一自然段,感受检阅的隆重
1、指名读(读得正确)
2、读了之后,让你感受到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再指导朗读
3、出示课文图片,形象感受检阅的隆重,再次朗读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注意“席”和“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感情朗读10、11自然段
2、经过检阅台这么多的队伍中,赢得称赞最多、掌声最热烈的是
观众是怎样称赞的,指名说
3、质疑:听到观众们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个小伙子指谁?这些小伙子指谁?为什么观众会说这个小伙子真棒,究竟棒在哪儿?为什么观众后来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他们又棒在哪儿?
二、“这个小伙子真棒!”——走进博莱克
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段话,现在你知道他棒在何处了吗?学生交流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觉到的?(肯定、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
你能把他的自信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
3、拓展说话: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博莱克在练习中摔倒时,他——
当烈日高照,晒得博莱克满头大汗时,他——
当博莱克在练习中磨破衣服,队员劝他休息时,他——
…………
4、引读:
正是他平日的坚持不懈、努力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表现——
让我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三、“这些小伙子真棒!”——走进儿童队员
过渡: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与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的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吧!
1、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想:儿童队员们在讨论什么事?交流
2、他们觉得这件事——(非常难办)
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件事难办呢?
“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师:既然是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大家这个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棘手是什么意思?(很难办的事)这件棘手的、非常难办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博莱克左腿截肢了,怎么参加检阅?)如果让左脚截肢靠拄拐走路的博来克参加检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不让他参加,让他一个人在家休息,那又会怎样?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来克左脚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师:“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说,到底让不让他去?)
师:这个鸦雀无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大家心里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让我们发挥想象,让队员们说出“鸦雀无声”背后真正的想法吧!他们这个时候可能会在心里说什么,怎么说?(指名说)
师:是呀,队员们虽然鸦雀无声,但内心却有这么多的话,有这么多想法。出示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赶紧读一读吧。
师:这种为难不仅通过文字表达,还藏在一连串的问号中。这么多的问号说明了什么?(大家想了很多方法,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好,感到很为难)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指生读)矛盾的心情,想说又不能说,不好意思说却又不得不说——再指生读
师示范读——再指生读——齐读
我们从队员的表情、语言、内心活动中,感受到这件事是多么的棘手啊!
3、学习队长及队员的话
①该怎么办呢,既要使检阅时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博莱克。队长,队长在哪儿呀,你可是儿童队员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吗?
队长为什么决定让他参加,还要把他放在第一排?难道你不担心吗?(交流)
队长,你是这么想的吗?那就请你再一次大声地告诉队员们你的决定——(指生再读)体会“洪亮”,想象队长为什么要用“洪亮”的声音说,从而体会其内心的激动,为自己的大胆决定而自豪。
让他参加比赛,不把他放在中间,不把他放在队尾,还把他放在第一排,说明了他把博莱克当成一名正常的队员来看,这就是对残疾人而言最重要的尊重呀。还有谁想当这样的队长,来读一读这段话!再指名读——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队员们听了队长的话,他们同意吗?指名读并指导朗读
我感受到了你很高兴,你高兴什么?
我听出了你的自豪,你自豪什么?
③引读: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
其他的队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4、再次回读
正是这些小伙子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了检阅,并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博莱克——
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由衷地赞叹——
看着这整齐划一的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赞叹——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自由练笔,实现心灵对话交流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那么,就请你们任选一个内容,用你手中的笔,把你现在的想法写下来吧: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2)我想对队长和其他队员们说:……
(3)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教学反思
15争吵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因克莱谛的宽容,两人又和好这样一件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这是一篇叙事过程比较清晰的记叙文,尤其是对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尤为生动、细致。作者通过对“我”争吵后的不安、后悔,“我”知错但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态,以及“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和印象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将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对克莱谛的心理,作者只通过一个“瞟”的动作就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的。而“瞟、嫉妒、挨”等词语的意思则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而父亲说的三句话则可以让学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自己所领会到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熟字带生字等方法认识“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嫉妒、挨”等词语的意思。
2.创设情境,通过角色体验,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爱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师:看到课题“争吵”,你想了解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随机板书:谁和谁,为什么,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吧!看看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想
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反馈。
①出示词语
●正音:“哼、侍”
●利用熟字,记记“嫉、御、瞟”
●理解“胳膊肘”、“戒尺”的意思,。
②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③交流质疑提出的问题,梳理文章脉络。
师:把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回答,连在一起,那就是本文的主要意思了,谁来说说?
三、学习1-4自然段
1.课文写我和克莱谛争吵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2.课文是怎么写争吵的过程?请大家自己读读1至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我”的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3.交流。(随机指导句子的朗读)
●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
重点抓住:“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让学生感受到我与克莱谛发生争吵其实是因为嫉妒,而并不是像课文第一句所说的“并不是因为嫉妒。”
●描写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重点抓住:“我不是故意的。”“你这是故意的!”这两句话,让学生感受到克莱谛从微笑到气恼的变化。指导好朗读。
4.师:课文中只用了短短的四个自然段就把争吵的过程写清楚了,就是因为作者把“我”和克莱谛的各自表现写具体生动了。让我们男女同学把这四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吧!
四、巩固字词
1.指导“替、缘、愤、戒”等字的书写,认真完成其他生字词语抄写。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复述两人争吵的过程。
二、学习课文的5至8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课文5至8自然段,课文是如何描写争吵之后两人的表现?
2.发现了吗,这四个自然段主要都是在描写什么呢?(心理活动)
3.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觉得争吵之后我的内心是怎样的?(后悔)
4.课文是怎样把这种后悔的心情写清的呢?自个儿再去读读课文。
5.交流:
①出示: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是呀,听到克莱谛要在外面等我,我就想到他可能会——打我,能把那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②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出示:“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我还回忆往事,想起了他的好,谁来说说他的好?(“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③想到这儿我越想越觉得对不起他,甚至有点愧疚了——(引读)“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④“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谛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那就向他去向他认错吧?为什么?
6.指导朗读
师:作者在写“我”的心理活动时,从起初的不安到之后的后悔,还回忆了以前的生活,写了克莱蒂的好,让我慢慢地感觉到了一种愧疚,觉得对不起他,想先认错吧,可是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你瞧,那是多么矛盾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段话吧!(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师:而克莱谛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瞟”是怎样的看?做做动作。
“从他瞟我的眼神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照理说“我”故意弄脏他的本子,他应该愤怒,却为什么是“悲哀”?能给“悲哀”换个词语吗?(悲伤、难过)他感到悲哀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想想前面发生的事。)看来,当就那么不时地瞟我时,他的内心也在不停地变化,也有那种——不安、后悔、……
发现了吗,作者在描写“我”的心里活动时写了长长的一段,而在写克莱谛的内心活动时,就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动作“瞟”,就把内心描写得淋漓尽致,非常生动。
8.来,让我们带着各自的体会读读这两段话吧!
9、师:在这种心情下,克莱谛说——(引读)“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此时,我想到了什么?
出示: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yù)就是了。”
“防御”就是当别人打你时,自己不还手。
当我听到克莱谛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我怎么就想到了防御呢?
带着各自的感受,让我们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吧!
三、学习9至13自然段
1.毕竟是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种不安、后悔、矛盾的心情一直缠绕着我,课也听不进去,课堂上的等待也变得漫长起来,那种感受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那就是——挨。一起读读——“终于挨到了放学。”请大家自己读读9至13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2.读了课文后,你喜欢克莱谛吗?为什么?
3.那请你回头再去读读课文的6.7自然段,我们两都说“在外边等着你!”我心里想的是——防御,克莱谛心里想的则是什么?
4.难怪,当克莱谛用手拨开戒尺时,一直想着如何防御的我——愣住了,此时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没想到是和好;他会先主动认错。)
5.看来克莱谛是比我要——勇敢、高尚……
6.误会消除了,朋友之间的不愉快没有了,我们又回到了往日的友谊中,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让我们分角色读读吧!(分角色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现在你就是安利柯,这件事你打算怎么跟你的父亲说呢?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2.指名复述事情的经过,请学生评议是否说清事情的经过。
3.父亲在听了我的所说的这件事情后,是怎么说的?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4.课文中还有几句父亲的话,找出来。
出示“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5.读读父亲说的几句话,你都读懂了什么?以后,在与你的同学、朋友、家人等相处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6.看来,父亲的话对我们都有启迪,那就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认认真真地抄下来吧!牢牢地记在心里。
五、课外拓展
师:《争吵》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他写了一本脍炙人口的著作叫——《爱的教育》。本文也是选自那儿,建议大家去读读这本书,你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教学反思
资料袋: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全书共有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他的父母在他的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由于19世纪意大利实行的是男女分校制,所以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男性。
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16绝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两次比绝招的故事。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了3位主人公的形象。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篇略读课文,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可以抓住3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具体表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尴尬、下巴颏、蔫蔫地回了家”等词语。
2、抓住3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有条理、具体地表达。
3、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抓住3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有条理、具体地表达。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一、揭示、质疑课题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好比一条弯弯的小河,童年中的故事就好比是小河里翻腾的浪花。今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绝招》。
1、读课题
2、质疑课题
3、谈谈什么是绝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交流反馈。
A、哪些孩子在比绝招?
B、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2、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
挺着大肚子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嘴撇到下巴颏
一个空翻不靠树的倒立单臂倒立新鲜招儿
蔫蔫地回了家攥饺子露了馅蹲在炕上
尴尬羡慕
A、第一行边读边表演,理解下巴颏、腮帮子等词语。
B、第二行“新鲜招儿”解决儿化音,“胳膊”的“膊”读轻声。
C、第三行“攥”字解决字音和字形,“露了馅”露字读“lòu”,理解“蔫蔫地回了家”的意思。
D、读着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你的脑海里浮现出谁的形象?(三胖、二福、小柱子)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A、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两次比绝招的故事。)
B、交流反馈:第一次比绝招是第1至5自然段。第二次比绝招是第13至17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第一次比绝招第1-5自然段。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一次是怎么比绝招的?
A、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先写(三胖憋气),再写(二福空翻),最后写(小柱子没绝招,撒腿跑了。)
B、体会文章抓住3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有条理、具体地表达。
①拿笔划一划,这几个小伙伴是怎样比绝招的?作者怎么把这几个小伙伴们写具体的?(交流:对三胖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对二福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对小柱子的描写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初步体会小柱子的心理感受)
②读一读。小伙伴们多快乐啊!我们要好好地读一读。作者写得这么好,小朋友们我们再有感情地把它读一读。
③记一记。读着读着,我们似乎都能把它记住了,要不我们看看谁能记得多,记得快,好吗?试着背一背。
2、体会第6自然段中奶奶包饺子的语言的简洁
A、学生自由读。作者除了把小伙伴比绝招时情景写得具体,还把奶奶包饺子的情景写得具体。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奶奶包饺子的情景。
B、找一找。划一划作者怎样把奶奶包饺子的情景写具体的?
C、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奶奶包饺子的情景写具体的?体会语言的简洁。(抓住一只手怎样?另一手怎样?)
D、师生合作读。是呀,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没有用过多的形容词,抒情的词语,活灵活现地把奶奶包饺子的情形写得清清楚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我和大家合作读好吗?
师:呀!奶奶这一手真够绝的:她一只手(生:拿着小竹板铲馅),师:另一只手(生:拿着面皮,专管攥(zuàn)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
E、说一说。现在,我们能不能不看书本把奶奶包饺子的过程说清楚?试一试。
3、第二次比绝招
A、小柱子第一次面对他们的绝招,觉得自己太丢人,蔫蔫地回了家,但是在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的绝招却是得到了伙伴们的羡慕。我们一起读读13到17自然段。你再思考一下,结合前面奶奶说的话,此时你想说什么?
一种情况:学生说的是夸小柱子的绝招厉害。(过渡:是呀,小柱子的绝招很厉害,你从奶奶的话中又明白什么?)
另一种情况:学生会从奶奶话中明白绝招是靠练出来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的,我们看到了作者傅永健笔下那几个可爱的小伙伴们比绝招的情景,那让我们展开想象他们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练习写一段话。
2、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整体板书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学会在交际中自然大方、有序地表达。
2、通过练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学会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观察比较基本字与形声字的音形义的异同,思考感悟汉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积累一组有关读书、治学的成语,在运用中感悟成语的意思与用法;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5、通过看图猜说成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和语言积累的兴趣,培养观察、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口语交际中演示要用的材料。
2、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要展示的道具、作品或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展示作品,激情导入。
同学们读《绝招》一课时,都非常佩服小柱子,其实你们都有自己拿手的本领,都有自己的绝招。(逐一出示小发明、小制作、书画等作品)大家看,这些都是我们班同学心灵手巧的成果、绝招的证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本领教给别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有什么绝招,是怎么练出来的,把自己的本领教给别人,同时,也让自己学到更多的本领,掌握更多的窍门。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阅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说”和“听”的要求:
1、“说”要有顺序,先说你这一招怎么好,让别人听了乐意学,可以边展示自己的作品;再教别人怎么做,可以边说边演示。做到层次分明,表达清楚,语言生动。
2、“听”既要用心倾听,又要随时发问,注意交际礼仪。
3、创设情境,示范交际。
(1)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精彩的介绍语言:
大家好,我叫“快乐变变变”。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漂亮蜡烛吗?这可是我的绝招。做彩色蜡烛,不但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学到一些蜡的知识,现在就让我来教你们做吧!首先,要把制作蜡烛的工具准备好,即准备一些普通的白色蜡块、一个铁罐,外加一个铁夹子和一把小锤子,一些短线、纸和彩色颜料。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制作了。制作彩色蜡烛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用小锤子将蜡块敲碎,放入铁罐里,用铁夹子夹住铁罐放在火上加热,烧到一定程度,蜡块就会融化成液体了。第二,把融化的蜡倒入做好的造型里,别忘了把那根短线放在中央,外面还要露一点头哦。第三,在蜡水没有凝固之前,加入你喜欢的颜色,放在塑料杯里,小心,不要烫伤手啦。第四,等被融化的蜡块凝固后你再把造型纸拿下来。就这样,一个漂亮的蜡烛就做好了。你学会了吗?敢和我比试比试吗?那么就亮出你的绝招吧!
(2)学生评议,归纳方法:
首先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再取一个精彩的外号;然后,介绍这种绝招精彩在哪儿,尽可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在具体介绍绝招时,要说得清楚明白,要使别人佩服你的绝招,要能激起他们尽快亮出自己绝招的欲望。
4、小组练说,尝试交际。
(1)小组精彩大碰撞。小组成员逐一介绍,鼓励用创意新、形式活、精妙、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他同学可喝彩、评价、提问,或提出更精彩的建议。交流后相互评议、修正,再推举出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2)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轻松的气氛。对于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自己或指定优秀学生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亮出绝招,进行交际,增强自信心。
5、精彩纷呈,全班交流。
(1)介绍“看班上谁是英雄”的擂台活动规则,宣传鼓动。
(2)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探讨评价,重点看:“外号”是否响亮;是否把自己的绝招说得精彩明白、引人入胜;仪表是否大方;声音是否洪亮;表情是否丰富。思考不足之处该如何矫正、补充。
(4)颁奖: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最佳本领奖、口齿伶俐奖、小能手奖等个性化奖项。
6、活动拓展,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很勇敢地把自己掌握的本领教给了别人,也从别的同学那儿学到了不少新本领,有很大的收获。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再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1)把你的精彩招术、精妙发言向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亲戚邻居展示,请他们欣赏、评议指导,还可以向他们学习一些新本领。
(2)小组合作,把各自的精彩发言配上图画,办成一期手抄报。
(3)结合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发现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组织相关的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第二课时(指导习作)
一、回顾谈话,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展示了自己最拿手的本领,除了这个本领外,你还会做些什么呢?回忆一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也可以是在学校里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学哪种本领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正因为学本领时有困难,有趣,有教训,有启示,所以我们才如此难忘。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学本领的事。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想一想,列一列:从小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2、选择其中一样,忆一忆,写一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范文引路,点拨指导。
1、出示范文。
我学会游泳啦
我不会游泳,但我想学会游泳。今年夏天,我让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游泳训练班。
我们先学“闷水”,就是深深地吸一口气,把头埋进水里,等憋不住气的时候再把头抬起来,看谁在水里保持的时间最长。刚开始的时候,我不习惯,闷的时间很短,还常被水呛着,但我坚持练习,三四天后就学会了“闷水”。
接着就是学“蹬腿”。老师让我们手扒着栏杆把身体漂起来,两腿在水中不停地来回蹬动。后来我们又学习“划水”和“漂”,这两项动作非常重要。我原想漂浮肯定很简单,不就是把四肢展开嘛——小菜一碟!可是做了以后才知道,学漂浮可难啦。这不,手伸展开了,脚却像粘在水底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索性用力一蹬,这可好,四肢是伸展开了,可是整个人立刻就沉到水里去,这时我的手和脚就乱动,水把我呛得够苦的!老师要我在水里别乱动,注意身体的平衡,可我练了好久也不会,我失望极了,真想不练了。可现在放弃多可惜呀,前面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和差不多大,有的甚至比我小,游得都很不错,他们都能学会,为什么我不能学会呢?我一定要学会!在水里,我一边思考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一边反复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星期的苦练,我终于学会了漂浮。现在,我只要把手一伸,就能轻松地浮在水面上。
我终于会游泳了,一开始只能游一米,后来变成了二米、三米……终于,我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地穿梭了,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我学会游泳啦,我学会游泳啦!”我完全忘了呛水时的痛苦,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其实,学游泳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只要有胆量和耐心就能成功。
2、感悟方法。小作者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的心情如何?他是怎样坚持的?成功后心情又如何?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
四、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点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先阅读学生的草稿。并进行一定的分类。
一、交流写作内容:
要求学生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写的内容。
二、作文自查、自改。要求:
1、读:句子是否通顺。
2、查: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对了没有。
3、想: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四人小组评议
1、小组互阅交流。
2、在你欣赏的作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3、小组推荐一篇交流。
四、交流评价,共同修改。
1、优秀习作欣赏与点评。评议要点:
一是学本领的过程是否具体,别人看了是否能够了解本领是怎么学会的;
二是文章是否有真情实感;
三是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教师宣读优秀习作,选取各具特色的习作片断(语言、细节、开头、结尾等)引导学生欣赏点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思路。
3、评议后师生有针对性地共同修改习作。
4、誊写作文,做到字迹工整。
5、小结。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一、相信孩子,给予发现。
1、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自读词语,观察发现。
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3、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只要有发现,就要给予鼓励。)
5、教师引导、小结规律:这些词语中,每组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相近,都是一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另一个字,一个字是另一个字的声旁;两个字的意义不同。
6、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7、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包裹花苞
比一比谁发现多
二、填一填:
1、学生自主填词语,鼓励一空多填。
2、)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答案里观察“的、地、得”的用法,感悟规律。
3、特别引导:“弯弯曲曲地()”莫填成“弯弯曲曲地(小路)”。
4、适当补充一些练习题。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引导发现:这些词语,都与治学相关,而且每组读起来都琅琅上口。对不理解的成语提出质疑。
3、指名合作读,一人读一个,轮流。多种形式练习读,当堂背诵。
4、能仿照样子说一组成语吗?丰富积累。
四、趣味语文:
1、回顾导入:在这个语文园地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快乐的发现,让我们继续带着一颗发现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趣味语文”。(出示书中的六幅图)仔细看图,你能发现什么成语呢?
2、独立观察,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写谜底。
3、小组合作,揭示谜底:同时亮出各自的谜底,再每人一个轮着说说自己猜谜的依据。(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4、制作成语画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些不同的成语,合作制成画谜,然后全班互问互猜。(如脚踏实地、七嘴八舌、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大同小异、千钧一发、万紫千红……)
5、课后收集一些有趣的成语,与同学快乐地交流。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第18课《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一篇经典童话故事,故事写了丑小鸭经历种种不幸,最后终于长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它给我们很多启迪:面对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今天的“丑小鸭”,也许明天就能变成白天鹅;“丑小鸭”不该受到歧视,他有着与白天鹅一样的爱美之心。
现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他人的关爱下成长,不懂怎样吃苦,更没有为了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丑小鸭的这种境遇对他们来讲显然是非常陌生的。然而,这种变迁却是当今社会中时常出现的,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小学生们必须学会具有正确的认识观、人生观。本课就是一个极佳的思想教育内容。由于是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内容,文章的含义又很深,如果是粗粗略读,显然体会不了那么深透;而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去亲身体会,思想教育的力度又会大大减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围绕疑点深入研读课文,逐字逐句体会、寻找答案,最后熟读成颂、升华感情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既体现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又切实有效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丑小鸭的种种不幸遭遇,进而感受面对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只要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并且能汲取课文的精神力量来鞭策自己的学习。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文质疑
为了增加课堂效果,我采用了变式教学。在课伊始,理解了课题,简要学习了生字词后,我便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仔细品读:“‘新来了一只天鹅,一只美丽的天鹅!’孩子们在湖边叫起来。丑小鸭太高兴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初读之后,学生知道这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兴奋、喜悦的心情。但深究下去,却并不只是这么简单。丑小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现,为什么会发出快乐的呼喊?他究竟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是什么让丑小鸭如此兴奋、喜悦呢?这些问题是打开文章思路的重要环节。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话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于是课堂的教学因疑而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始激发,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学文
(一)自主学习
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总会遇上大大小小的风浪,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敢地向问题和困难挑战,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这些话既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暗中渗透了的精神——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便开始分成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积极从课文中寻出问题的答案,为后一环节的交流作准备。
(二)交流汇报
这是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围绕“丑小鸭为什么会发出快乐的呼喊?他怀着怎样的心情?”两个问题,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将不断的深入体会丑小鸭所经历的种种不幸,而教师就在其中起点拨作用,引导学生更深透的领会文章的内涵,进而产生对丑小鸭以前不幸遭遇的同情,在感情上与丑小鸭发生强烈的共鸣,为下一步的升华感情、明理导行埋下感情的伏笔。
这样,丑小鸭的话已经变成了学生的肺腑之言,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深深地激化,与丑小鸭的情感产生着强烈的共鸣。我又顺势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丑小鸭快乐的呼喊,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丑小鸭从原先的自卑,软弱到现在的自信,顽强,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种心情呀!”
三、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课文学习完了,学生对丑小鸭的境遇已经具有了深深的同情,也为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感到高兴。这时,我顺势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要像丑小鸭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勇敢面对困难,这样才有好的结果。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把课文的精神融进学习领域:“是啊,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也应该像丑小鸭一样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愿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至此,课文学习与德育渗透已圆满结束,课虽结,情犹存……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四册 认识路线 ,”,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二、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折纸图形等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啊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树叶上。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二)学习新知(观察、操作、验证)
1、观察交流
师:认真观察,想想: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它们的样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观察折
师:你们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里面的花纹也一样。是不是这样呢?你能想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
(2)课件演示蝴蝶对折效果
师: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题
师:对折后,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蝴蝶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图形王国中。板书:对称
3、折树叶(指名演示折树叶)。
师:树叶和蝴蝶是不是一家人,也是对称图形呢?光想可不行,我们要亲自验证一下。谁来亲自折一下这片树叶(竖折——横折)
4、指导汇报:对折后,()的两边完全一样,所以()是对称的。
指名口述蜻蜓为什么是对称的
5、验证、巩固知识: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竞赛游戏情景:动手折证明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每人一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个小任务——读:动手操作证明下面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并说明理由。图形就藏在书中的100页。要求:先自己折,再和小伙伴说一说,既要有秩序又要快,如果成功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颁奖、鼓励、评价(贴到评比栏)
(三)巩固练习(判断)
1、简单判断:
师:不动手折,你还能判断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呢?并说明理由。
要求:不是对称——手势叉子是对称——手势勾
(课件出示)箭头图、钥匙图(折)、奥迪汽车标图(2线),8个图形、8个字母。
2、快速大量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课件出示9个)
(四)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的美
师: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细心观察你的生活,到处都有对称的足迹。让我们看看他们藏在了哪里。
教材简介
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丑小鸭》是“快乐读书九”中的一篇课文,进述了一只鸭群中的小天鹅――丑小鸭出生、成长的过程。通过它的遭遇赞扬了丑小鸭不畏困难、向往、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要仅仅因为外表丑陋而自卑,丑陋的外表掩盖不了美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理念
这篇课一齐一篇略读课文。为体现“快乐读书屋”引导学生快乐读书,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文素养的特点,在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和感悟丑小鸭不怕困难、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明白外表的丑陋并不是真正的丑陋,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灵就是真正的美。
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地读书,体会丑小鸭受欺负时心情和他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与你们的年龄相仿。但与你们不同的是,他有一个悲惨苦难的童年。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鞋匠家里,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唯一能维持生计的爸爸就去世了,后来妈妈又改嫁了,继父特别讨厌他,经常打他骂他。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这是他变命运的希望。14岁的时候他想当一名演员,可是走了好多家剧院,却没有一家剧院愿意让一个穷孩子登能表演。后来被一位穷人出身的歌唱家收留了,并教他唱歌。可是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嗓子被烧坏了,再也不能唱歌了。命运总是这样作弄他,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开始尝试童话创作最终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奋斗,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童话大师。他把自已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童话表达出来,他就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安徒生。在我们的“快乐读书屋九”里面,就有一篇根据他的作品《丑小鸭》改编的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文前提示:你想知道丑小鸭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3、再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
三、深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前提示的问题: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理解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1)由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语句,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丑的样子。
(2)学生找出描写变成白天鹅后美丽的语句,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读出白天鹅的美。
(3)以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丑小鸭前后的变化,在语感上形成对比,体会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真让人为她高兴。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学生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
4、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中间穿插朗读训练和朗读指导)
5、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6、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欺负过它的那些人见到它会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那些人说些什么?丑小鸭见到救过它的农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四、小结
丑小鸭历经了风风雨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多不容易呀!你感觉这只丑小鸭的经历和谁有点像呀?(安徒生)是呀,其实丑小鸭的经历就是安徒生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安徒生和丑小鸭有一样的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受了多少欺侮、嘲笑、挫折。但是他们没有消沉,没有自暴自弃,而坚强地挺立着,并且幸福地成长起来。一个成了人人喜欢的白天鹅,一个成了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
五、检查学和认字情况
1、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读读文后生字,看看你都认识吗?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3、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用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六、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安徒生撰写的部分童话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3、打开《阅读》书,阅读《老鼠的好主意》一文,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四册《比一比》”,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四册第34~35页25太阳是大家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书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读懂“多少”的含义,感受文中“冒号、省略号”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模仿“她把……”的句式写诗句。
4、运用一定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诗句。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地球共同家园的温暖和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七单元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
2、同学们对太阳并不陌生,我们读过《太阳》这篇课文,齐读最后一段话。出示: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它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永不停息地陪伴着我们,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课文。
2、(继续背景音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评议。
4、检查指名四人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
5、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随意说说。)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有条件的可出示课件)学生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谁愿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A、“红彤彤的晚霞”进行想象理解,联系生活形象体会:
(1)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这云朵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成了——生接:红彤彤的晚霞。
(2)同学们,你看到过红彤彤的晚霞吗?自由说。
(3)(课件出示图片:建议寻找《火烧云》的课件图片。)师描述:是啊,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天上的每一朵云似乎都在燃烧,金光染红了云朵。请你再读读这个词,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
(4)多么瑰丽,多么迷人的美景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云朵,这晚霞。齐读第一句。
B、积累词语:
(1)“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旭日东升(板书)师随机补充:大地一片金光。
(2)那“到西山上就要落下的太阳”就可以说——日落西山(板书)
师随机补充:晚霞艳丽。
3、指导朗读:(出示有晚霞背景的第一段)孩子们,你们看,有时候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记在脑海中吧。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节:
1、从旭日东升到日落西山,在这一天中,太阳做了哪些好事呢?请你读读第2节,找到句子划一划。
2、交流,师板书:洒拔陪
鲜花小树小朋友
3、(理解冒号的用法)这就是太阳一天中做的好事,所以这里用了“冒号”表示,(点击变红)“冒号”告诉了我们下面就是太阳做的这些好事。
4、想象感悟:
(1)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一洒洒出了什么呢?(是啊,有了这样的金光,鲜花才更绚烂。)
(2)太阳还把小树往高处拔,这一拔,小树——生接说。(小树在阳光的沐浴下,长得更高了,更壮了,更精神了。这个“拔”字作者用得多精妙啊!)
(3)平时谁“陪着”你们做过开心的事?有亲人陪伴是多么温馨、幸福啊!太阳每时每刻地陪伴着小朋友,一起在海边戏水、玩耍,小朋友们会怎样戏水呢?(联系自己游泳的时候。)
5、指导感情朗读:小朋友们在尽情地戏水、玩耍,他们欢呼着,多么快乐,连浪花也被感染了,也变成欢乐的了。快乐地读读这段话。
6、师生引读:孩子们,你们看,太阳一天中做了多少好事——齐读。
7、这里有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那你能来说说吗?
8、出示“菊花”、“草地”、“大海”、“荷花”等图片辅助,让学生模仿写一二句诗。
9、太阳一天中做了这么多好事,这里的“多少”意思理解吗?
齐读。
10、太阳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们一起来感谢、赞美太阳吧。齐读第二节。
(三)学习三四节:
1、师生引读。
2、他们在等什么,盼什么呢?
3、在别的国家里,忙碌的太阳又从东山上升起来,到西山落下,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一天中——回归第二节,齐读。
4、(出示课文插图)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小结延伸,情感深化:
1、我们共同有美丽的太阳,我们在阳光下共同快乐地成长,我们和全世界的人们一起享受着太阳带给我们的光明、温暖、快乐、幸福,太阳是全世界的,是——再齐读课题。
2、起立配乐诵读全诗。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书写指导。
(1)看看生字表中的字,观察分析。
(2)重点指导“霞”。
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学习第一节(课件出示段落):
师:谁能来读读这一节?
你真勇敢!就请你吧。我们大家用心聆听,用心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学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读得很好。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
生:我看到了红彤彤的晚霞。
师:是啊,这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这云朵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成了——
生:红彤彤的晚霞。
师:同学们,你看到过红彤彤的晚霞吗?
生:看到过。
师:那你能来说说吗?
生:晴天傍晚的时候,西边的晚霞特别漂亮。
生:西边通红通红的。
师:是啊,同学们看,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天上的每一朵云似乎都在燃烧,金光染红了云朵。请你再读读“红彤彤的晚霞”,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师:谁愿意读给我们听?
师:多么瑰丽,多么迷人的美景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云朵,这晚霞。一起读第一句。
师:读得真美,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从东山上升起来了。
生:看到太阳从西山落了。
师:“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旭日东升
那“到西山上就要落下的太阳”就可以说——
生:日落西山。
师:旭日东升大地一片金光;日落西山,晚霞艳丽。又是一幅迷人的画卷。
师:(出示有晚霞背景的第一段)孩子们,你们看,有时候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记在脑海中吧。一起读读这一节。
26一面五星红旗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救助他的事。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精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二是学习一些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本组教材模块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正确读写“窄、脖、段”等词语。
2、以五星红旗为脉络,梳理课文内容。
3、重点学习“拒换五星红旗”,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为突破点,通过朗读,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4、运用一定方法摘录课文中四字词语和感人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体会年轻人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
可以搜集有关五星红旗的歌曲和图片。例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听儿童歌曲《五星红旗多美丽》,再让学生读读歌词。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我们知道,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一颗大星星,闪闪放光明。四颗小星星,围着大星星。这就是五星红旗。
师板书五星红旗。
今天这节课要来讲述一个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师补充完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生字词检查。
1.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
变窄犹豫漆黑脖子
处境背包系在旗杆
无影无踪壮胆鼓劲荒无人烟趔趔趄趄
个别读,齐读。
(强调:窄的反义词朋友是宽,可以联系课文中学。第二组都是多音字,要读正确。第三组是四字词语,强调“趔趔趄趄”读音和意思。)
三、整体感知,理顺脉络。
1.再读课文,找出关于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
2.生汇报。
3.把句子分成四部分,出示在大屏幕上。
男生读第一部分。在句子中找找可以跟五星红旗搭配的动词。(举)
女生读第二部分。也来找找这样的词语。(抽系)
齐读最后一句。这句话里的动词是?(插)
自己读读第三部分,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完成板书举
抽系
不换五星红旗
插
4.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
课文围绕(),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一面五星红旗去漂流旅行。漂流活动出了意外,他的处境非常艰难。最后,他来到了一家面包店,向老板提出了要面包的请求,老板要求他用()换(),他()。老板被我的举动所感动,把他送到了医院。
四、精读感悟,理解“处境”
在这四个情节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
(一).出示第4段。
1.齐读第一句,回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我当时的处境是怎么样的?
2.学生汇报,出示第三段文章。
3.读读第三段,请你说说当时“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简单点说)
4.这里有个词语“荒无人烟”,怎么样的地方可以说“荒无人烟”?
生回答。
出示图片:你看,在一座大山里看不到一个行人,找不到一户人家,这就是“荒无人烟”。
像这样具体写出了“我”当时“处境”困难的词语、句子还有哪些?让学生找找划划。
生汇报:“周围一片漆黑”、“头和身子被撞伤了”、“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
5.如果你是课文里的“我”,你这时的心情怎么样?(着急、害怕)
有感情朗读这段。(个别读,齐读。)
6.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再来说说“我”的处境。
五、生字教学、词语积累。
1.“漆”:强调右下部分不是“水”。
“摔”:右边部分的书写,师范写。
2.摘录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想想词语意思。
第二课时
一、回读第三段。
1.我们知道我当时的处境是——非常艰难。
2.齐读第三段。
3.“我”已经那么多天没有吃饭了,而且他还要不停地走,不停地找,这时最需要的是————食物。
二、朗读,体会老板态度的变化。
1.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读读老板的话。
2.出示第四段。
3.齐读,老板答应了吗?(没有)后来呢?
4.学习第11段。
读读这段话。
猜测医药费。
师:医药费比起面包来说可贵多了,老板是怎么说的?
个别读。加上动作读。
“竖起大拇指”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别人竖起大
拇指?
生回答。
师总结:表扬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竖起大拇指,敬佩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竖起大拇指,那么课文里的老板到底是表扬还是敬佩我?
老板到底佩服我什么呢?
生回答。
三、学习“我”的爱国举动。
(一)读读4~11段,划出关于“我”举动的句子。
1.生汇报。
2.齐读这些句子。
3.师:老板提出了用红旗换面包,我到底需不需要面包?
再次深刻体会我的确非常需要面包,读第3段。
(二)重点学习第9、10自然段。
1.出示: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愣”“凝视”是什么意思?
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当我凝视着五星红旗时,我的心里在想什么?把想法写在句子下面。
生汇报。
教师总结:是的,换,可以换来面包,可以活下去,但五星红旗代表的是我的国家啊,我怎么能换?
2.出示: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读读这个句子。
“趔趔趄趄”是怎么样的走?谁来走走。让学生评价,在评价中领悟这个词语的意思。
像这样的词语这句话中还有没有?(吃力)
读好这个句子。(个别读,齐读)
他这一走,有可能会怎么样?(会摔倒,会晕过去,会死等)
师:他还是走得如此坚决,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
3你是文中的老板,你见到这样处境中的年轻人的举动,你会怎么想?(把想法写下来,汇报。)
4.是呀,他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分角色朗读4~11段。
四、学习第一、二段。
1.其实,我对红旗的爱还表现在第一段、第二段。
2.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教师指点:我们知道,外出漂流的时候东西是越少越好,可是我为什么要手举红旗呢?
当河面变窄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旗子系在脖子上。
3.师:故事中的我,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五星红旗的尊严。更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重和友谊。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人,正在努力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和关于五星红旗的图片。(再次体会红旗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齐喊:“祖国,我爱你!”
五、抄写句子。
1.你可以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摘录下来,读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第三自然段关于“处境”的学习。
师:孩子们,在这四个部分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句子?
生:是第三部分。
出示第4~11段。
师:读读第一句话。
生读。
师:这里面有个词语叫“处境”,请你找找、划划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当时的处境?
生1:围一片漆黑,我想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鼓劲。
生2:还没等喊出口,只觉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
师:不要一句一句地汇报,我们要把找的句子都读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生: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师:这样汇报就好多了。其实这段话都在第三段,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说说我当时的处境。
生汇报。
师:“我”在漂流中遇到了意外,身体受伤了,没有吃的,在荒山里呆了好几天。
师:这里面有个词语“荒无人烟”,想想什么样的地方称得上是荒无人烟?
生:很荒凉的地方。
师:再想想,这个地方荒凉到什么程度?
生:看不到一个人,很荒凉的地方就是“荒无人烟”
师:是的,你看,图片上的大山里,看不到一个行人,找不到一户人家,这就是“荒无人烟”。
师:孩子们,再找找像这样具体写出了我当时处境的词语、句子还有哪些?
生再读第三段,读读、划划。
师:把你找到的读给大家听。
生:这样的词语有一片漆黑,落入激流。
师:还有吗?
生:我找的是句子,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了。
出示: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他受伤了。
师:还有吗?
生:他的筏子和背包都没有了。
师:什么都没有了,找个课文里的词语概括下,是哪个?
生:身无分文。
师: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句子意思非常好!
师:孩子们,如果你现在是文中的“我”,你现在身处这样的环境,你的心里会怎么样?
生:害怕!
生:着急!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个别读,齐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现在你能不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再来说说“我”的处境。
……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出售、摊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非洲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今天叶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师边播放边介绍。
2、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说说你对非洲人的印象(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4、读了课题,你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从课题中了解了这些信息,课文中还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出示四字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一模一样
爱不释手语无伦次
五官端正连连摆手
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写瀑布的,第二行是写木雕的,第三行是写“我”的,第四行是写少年的。(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3、指名交流有关少年的语句(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
三、感受木雕之美
1、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师介绍)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2、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3、(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重点理解一些四字词语。
四、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少年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指导朗读。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位少年是干什么的?(卖木雕的)你有什么问题吗?
3、咱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吧!(播放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图片及文字),师有感情地介绍。
4、师小结过渡:中国人为非洲做了那么多事,每个非洲人都深深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再读第13段)你又读出了什么?(指名说)其实在课文的其他段落中,也能看出卖木雕少年对中国深深的情谊,请你找一找,划一划。
5、指名交流,随机出示:
a出示5——9段,师生合作读。
少年在什么情况下流露出遗憾的神情,他在遗憾什么?你就是这位卖木雕的少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写在书上)指名交流。
齐读这几段
b再次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再读这一段话,肯定更有感触。
c出示10——15段(同桌分角色读)
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指名说)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这个拳头大小的象墩是怎么来的?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抄写本课的四字词语
二、感受瀑布之美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朋友叮嘱我两件事,一件事已经完成了,就是买了一件木雕工艺品。还有一件事是——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课件,师介绍)
3.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
(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重点理解“游人如织”。
三、四字词语的积累运用
1、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2.自己做——指名交流——齐说
四、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精选
重点理解“游人如织”
师:来到非洲南部的人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的游人很多。
有白皮肤的——
生:欧洲人
师:有黄皮肤的——
生:亚洲人
师:有黑皮肤的——
生:非洲人
师: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游人都有,书上有个词叫——
生:游人如织。
重点体会“沉甸甸”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生: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第6段)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师:这个“沉甸甸”一词表示东西很重。那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子拿在手里怎么会是沉甸甸的?学生思考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拳头大小的象墩是怎么来的?生:可能是少年亲手做的。师:他是怎么做的?做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生1:他做得非常认真。生2:木雕非常小,很难雕。他可能雕了好几个,把最好的一个送给我了。生3:他有可能不小心划到手指,鲜血直流。师:是的。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材分析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冲”、“兴”等多音字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交口称赞”、“纵横交错”、“闻名遐迩”等词的意思。
2、体会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第四段按事情发展顺序组段的方法。
3、通过感情朗读,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救援队员的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对他们的敬仰,并为祖国有这样的救援队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组段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救援”,什么意思?补充“队”,又是什么意思?补充“国际”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同学们想知道,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吗?课文会告诉我们答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检查一下。
二、检查自学:
1、认读词语:
阿尔及利亚布迈尔代斯(地名读顺)
声波探测仪液压钳(理解意思联系课文)
弥漫协助挣扎(意思相近的词组成词语)
纵横交错交口称赞闻名遐迩(联系上下文理解)
冲着水泥板兴奋(多音字)
(1)生自读(2)指名读(3)对这几组词语进行理解:阿尔及利亚、布迈尔代斯(要求读顺)声波探测仪、液压钳(这是两种工具)弥漫、协助、挣扎(这组词是意思相近的词组成词语,可在理解单个字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纵横交错(通过举例纵横交错的事物来理解)闻名遐迩(告诉遐是远的意思,迩是近的意思,闻名遐迩就是——)(4)齐读词语
2.你读了课文,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什么?(引出真棒)补充完整板书
过渡:是啊,老师读了课文后也觉得中国国际救援队实在了不起,那么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回答,师生合作归纳出立即派出紧张援救。
“超强”真强(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注意,老师写的这些内容分别出自……2、3、4段,对啊,我们为了说得更清楚,就需要把讲同一层意思的内容放在一段来写。这样读的人会感到更清楚。你们说是吗?
在4年多前,阿尔及利亚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谁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
(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子大都呈“叠饼状”。)(课件出示)
你能读好吗?指导朗读。同学们,当时的人们最需要什么?(别人的帮助)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着重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三段吧
1.默读本段,找找文中最让你为我们队员感到敬佩的是什么地方?
2.生读有关语句: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3.读了这段话,你感到了什么?(他们真勇敢)是啊!从哪里看出他们的勇敢?仅仅发现他们的勇敢吗?同学们联系上下文,队员们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房倒屋塌、空中弥漫尸体腐烂的臭气、余震不断、并随机出示叠饼状房屋的课件)全然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件练习说话通过这一练习感受当时队员们的心理活动)
4.进行朗读指导
好,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四段(着重体会段落的组段方式)
1、生自读课文,思考最让你感到我们队员棒的地方。
找出“虽然……但……你感受到什么?(自告奋勇)读好句子
2、课文这一段讲了“超强”真强,这在第一句话里就告诉我们了,大家数一数,为了说清这件事,下文共有几句话。(师生一起数7句)好,这7句话每一句按事情的一步一步发展顺序告诉我们一个个信息,老师想在这儿考考大家。我们要给每句话用四字概括一下,(出示课件)老师先来试试。(得到信息)学生归纳出“队员出击——来回搜索——狂吠不止——看到胳膊——男孩得救——闻名遐迩”
3、大家真棒,这段话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话说清楚的。
4、同学们如果我们只用这几个词语来写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后谈感受。体会文章作者为把事情说清楚用词的准确合理。
5、学生自读本段。
6、进行朗读指导。抓住“找到了!找到了!”
你为什么这样读?你知道在废墟中挣扎三天是什么概念吗?你想象一下,当时的那个男孩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奄奄一息)现在得救了,你会怎么读?再请学生朗读。
7、老师告诉大家,在这次地震后,全世界有30多个救援队进行救援行动,但得救的仅仅两个人,这男孩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儿,他的救命恩人却是一条狗。如果,你是目睹男孩被救过程的阿尔及利亚人,你会怎么称赞“超强”?(2位学生)如果,你是那男孩的父亲,你会怎么称赞“超强”?如果,你是那男孩,你会怎么称赞“超强”?(进行说话训练)
8、同学们,像刚才那样,你称赞,他也称赞,大家都称赞,就叫——交口称赞
9、超强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超强,再让我们来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二、学习“资料袋”
三、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吗?那就把我们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吧!这是我的作业。下课!
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案例精选
学习课文第三段(着重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三段吧
1、默读本段,找找文中最让你为我们队员感到敬佩的是什么地方?
2、生读有关语句: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课件出示)
3、师:读了这段话,你感到了什么?
生:他们真勇敢。
师:是啊!从哪里看出他们的勇敢?
生1: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生2: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师:对的,那你仅仅感受到他们的勇敢吗?
生:我还感受到他们很细心,“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中可以发现。”
生:我还感受到他们很执着。我从“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者句话中体会到了。
师:同学们联系上下文,队员们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
生:房倒屋塌、空中弥漫尸体腐烂的臭气、余震不断。
师:对呀,在这儿,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当时我们救援队员的救援场面。(随机出示课件)
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生朗读。先指名读在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队员做了那么多,但在文中没写他们说的一句话,他们当时只顾救援,
全然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件练习说话通过这一练习感受当时队员们的心理活动)
4、师:好,让我们对他们的带着这份敬佩,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四块内容。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在导语中提前做了布置。教师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已经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了交际的准备。
本次习作是自由作文,包括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自由表达和自由修改。目的是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重点是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同时做到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我的发现”编排的是AABC式的成语。成语的叠字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成语的表现力大大加强。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积累这些成语,多读几遍,感受成语的音韵美。同时可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进行应用的训练,但要求不宜过高。
日积月累安排了俩项内容,第一项是“读读认认”,让学生通过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生字的读音多数和熟字不同,要纠正学生读错音的情况。第二项是“读读背背”,选了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有时间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表现友情的名句。
“趣味语文”是“说‘言’”。该项内容目的在感受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几遍,还可以启发学生拓展,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习作能力。
3.读读背背,发现AABC式的成语的构词特点,感受成语的音韵美;熟读五句表现友谊的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读读想想趣味语文说“言”,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发现AABC式的成语的构词特点,积累AABC式的成语。
2.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进而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课前布置“笑”的词语。
教学时间:4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联系课文,谈话导入
1.重温单元课文内容: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能说说你了解了那些国家?除了课文,你还了解那些国家?
(生谈:非洲,坦桑尼亚,奥西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的栩栩如
生……)
2.谈话导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许许多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这些国家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也有着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真善美、假丑恶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我们通过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就可以了解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分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指名展示交流内容,指导适当分组。(由于教材的话题比较宽,教师要防止小组交流出现“自说自话”的情况。为了让交际活动更深入,先指名展示交流内容,并按一定条理将学生事先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按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角度分组;为下一步分组做准备)
3.按兴趣分小组交流。对某一个方面搜集资料分类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建议:结合班级资料搜集的实际情况,还可开展“小小世界博览会”“世界之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或“做导游”等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激趣
1.谈话打开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2.引导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本次习作是自由作文,目的是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作文内容范围、体裁不限,写景、记事、写物、写人都可以。)
3.自由作文的含义应该包括五个方面: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自由表达和自由修改。
这次习作,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知晓本次习作的要求,自由选材、自由立意。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习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从习作的提示语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如,既可以写有趣的事,也可以写后悔的事;既可以写喜欢的人,也可以写不喜欢的人;既可以写自己的愿望,也可以写自己的委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要求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二、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三、交流拓展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四、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一、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在共同评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要求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二、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对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的习作应强调鼓励)
三、修改习作
1.自我修改。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四、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语文园地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场所,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原文园地,今天我们会在这儿收获什么呢?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3.同桌互读,读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成语中叠词的运用;由于是从本册或以前所接触过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
(1)自主发现。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得出AABC构词形式)
4.再读词语,感受音韵美。
5.拓展积累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这里发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三、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还记得那些写友情的诗句,补充:(从古至今,有很多描写友情的佳句、名句:
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汉书》新课标第一网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8.归类延伸积累。
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趣味语文
1.言字开花激趣。生字开花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今天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给“言”开花。(美言、谎言、箴言大言、危言、流言、恶言、戏言、谰言、谗言、吉言、名言、誓言、赠言……)
(1)“言”字组词
(2)请学生说说,大概意思。
2.读“言”激趣
(1)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2)猜一猜:
大言危言流言恶言戏言谰言谗言
没有根据的话(流言)
诬赖的话(谰言)
另人吃惊的话(危言)
诽谤挑拨的话(谗言)
阴险狠毒的话(恶言)
随便说并不当真的话(戏言)
张扬扩大的话(大言)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3.拓展仿写“笑”。(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选择进行,不要统一要求)
“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5翠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与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认识”秆、绣、赤”等11个生字。会写”翠、腹、透”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结合经验等方法理解”疾飞、荡漾、一眨眼”等词语意思。能读写”衬衫、清脆、逃脱、饲养”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段落。
3.通过反复朗读,品析语言,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习得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师生共写课题。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翠”字,提示注意点。
2.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二、检查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词语。
苇秆衬衫念头尽管(点击:”尽”多音字)
疾飞注视荡漾蹬开(”疾”字提供解释,让学生通过回文选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荡漾”意思。)
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鸣声清脆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再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让学生重复要求)
3.指名读书,随机纠正学生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老师相机板书总结:外形动作
4.总结:同学们,作者主要是抓住了外形和动作这两方面把翠鸟介绍清楚的,这也是一般介绍小动物的方法。
三、聚焦画面,彰显外形之美
1.请同学们用心再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能概括翠鸟外形的词语。(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1)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第一眼看到翠鸟时,脑海里蹦出的一个词。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指名1-2个读,读出颜色鲜艳的感觉。(强调突出各种颜色)
(2)回扣课题:现在你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这种鸟叫作翠鸟了吗?指导有滋有味地读这几句话。
3.换次序请学生再读,感觉如何?感受介绍事物的有序性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的顺序。
4.老师压缩语言,简单地介绍:”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像是赤褐色的。”学生反复对比朗读,感受原文表达的具体生动,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这么可爱的翠鸟你喜欢吗?通过朗读传达出这份感觉。
5.指名读”小巧玲珑”的句子。
6.引读
(1)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这只翠鸟与文中句子正好可以对应起来,我们先来试一下,好吗?老师来问,你们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翠鸟喜欢停在哪里?(水边的苇秆上,)怎么停的?(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怎么样?(非常鲜艳。)让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头上的羽毛怎么样?(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羽毛呢?(像浅绿色的外衣。)再看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整个看起来它怎么样?(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这个对话的过程中,相机补充板书:小爪子头上背上腹部
(2)同学们,你看,这个可爱的翠鸟可以和我们读过的文字对应起来,有趣吗?想不想自己也试着来介绍一下?好,就请你结合着黑板上的文字,看着翠鸟来试试看,如果中间说不下去的话再看看书,请作者来帮助你,好吗?开始!
(自由练习,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请学生上台介绍,第一个学生介绍后,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弥补缺漏,着力指导说清楚。
第二个介绍前,提示加上开头语: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只可爱的翠鸟,它喜欢……(让介绍更富情趣性)
7.对比读《燕子》第一小节和《翠鸟》第一小节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翠鸟的眼睛、爪子及羽毛的颜色,而不去介绍其它部位?(结合燕子的外形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介绍动物的外形必须抓住特点写,而这一特点与动物的生活习性紧密相联,如燕子的羽毛、尾巴与飞行有关,翠鸟的眼睛、爪子与它敏捷的扣鱼动作有关)。
四、作业巩固
1.指导书写。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摘抄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
3.结合图片及板书,指导背诵翠鸟的外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重现外形之美
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二、赏析语言,定格动作之快
1.读课文,品味文字。(同学们,让我们去见识一下翠鸟捕鱼的场面,用心地读课文,想一想,翠鸟捕鱼的动作怎么样?)
2.交流:迅速、敏捷……
3.品析语言,交流句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默读课文,把它划下来,然后选择一句自己最拿手的反复地练读,待会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从你的朗读就能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4.指导朗读句子,感受动作的迅速与敏捷。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1)指名尝试读,学生评价,你听出来了吗?(”疾飞”、”一眨眼”)。
再指读。学生评价,快不快?快到什么程度?(连续地指读几名同学: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同样的动作,有人这样写道:”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与原文作比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鸣声清脆”比”叫声清脆”更合适,虽然”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是前者更准确,同时还含有感情色彩。”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
(3)同学们,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把翠鸟动作的敏捷,动作的轻巧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让我们想像着画面把这句话背下来。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1)学生找到此句时,出示: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让学生自由读,说说这样的表达能否说明翠鸟动作的快,当学生感觉模糊,又说不太清楚时,引导学生与原文作比较。
(感受”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力量、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而”像箭一样飞过去”将翠鸟飞走的速度和神态又一次淋漓尽致地进行了生动形象地回放。)
(2)这么精彩的镜头,谁能为大家再回放一遍?
点评:干脆利落,好样的;我想,小鱼碰上你这只翠鸟,就倒霉了;……
小结:同学们刚才两句话找得很准,直接写到了翠鸟的动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翠鸟的敏捷。请同学们再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感受到翠鸟动作的迅速?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1)让我们先来看小鱼。谁来读读小鱼的句子。指名读,点评:这条小鱼怎么样?(读出小鱼的机灵与隐避、小心翼翼)
(2)随机合作读——生读:(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师读:(尽管它这样机灵,)生读:(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小鱼机灵吗?可你再机灵有什么用呢?还是(生: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对啊,虽然这句话没有直接写翠鸟的动作,以小鱼的机灵作比较,同样也让我们感受到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师生合作读。
(4)到底逃脱了吗?这样精彩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重现刚才的镜头,(齐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这个画面中你看到的是什么?
(2)引导联系前面一个镜头朗读,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5.再次整体感受,通过朗读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1)老师连起来范读,学生闭目欣赏,回放画面。
(2)看着大家欣喜的表情,我想你们一定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像老师一样,把2.3两段连起来痛痛快快地,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去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三、体会老渔翁的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应和谐相处
1.同学们,作者就是抓住它的外形与动作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只栩栩如生的翠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按道理写到这儿应该结束了,但接着还有两段。那就请你默读四、五两段想想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很喜爱翠鸟(板书:喜爱之情);不要去捕捉、伤害它们。
2.作者喜爱到了什么程度?(生:”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后来是什么让你打消了这个念头呢?指名读老渔翁的话。
3.同学们,正因为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才能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指读几个)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体会“远远地”、从中感悟到孩子们对翠鸟的喜爱,生怕惊动它。
希望在我们生活里,多一些这样的画面,让这样美丽的镜头不仅仅留在我们的心里,更留在我们的周围:(齐读)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四、总结全文,迁移运用
1.学习《燕子》和《翠鸟》外形的写法,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外形。
2.课外阅读有关描写动物的书。
教学反思
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怀很浓的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成千上万的燕子在瑞士境内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空调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往温暖的地方。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之中。课文的叙述顺序较为独特,先将事情的结果呈现出来,人们向乘坐专列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程、麻烦、长途跋涉”等词语。能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体会恶劣气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3.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传达。
4.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瑞士政府、瑞士居民对小燕子的关爱。
教学难点
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课件(有条件的学校使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揭题
1.出示齐读: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教师引述:燕子是一种益鸟,也是一种候鸟。每当秋天,气候转冷,燕子都飞到南方去过冬,到了第二年,气候转暖,小燕子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所以很多诗人、文人都把小燕子当做春天的象征来赞美它,歌颂它。
3.板书课题。“燕”,提示上面不是草字头,而是“廿”。
4.理解课题。“列”指(列车、火车)?“专列”指(专门为某些人或某件事开设的列车)拓展:专门为某些人或事坐的车子叫“专车”,专门为某些人或事开设的飞机叫“专机”。
5.质疑:专车、专列、专机一般都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乘坐的,而文中的燕子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这到底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检查词语
1.打开课文自由读一读,争取把字词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检查词语
欧洲瑞士启程麻烦呼吁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皑皑白雪
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准确。
2).理解“料峭的春寒”。从文中找出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意思。渗透解词方法:读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第二行词语在词义上有何共同特点?(都描写天冷)口头积累描写天冷的词语。
4).第三行词语在文中形容谁?小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麻烦?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三、解读燕子遇到的麻烦
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指名读句子,读通顺。
2.认真读课文,想想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指导学生得出答案“冷、饿、疲劳”。
3.再读文本,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燕子的麻烦。
4.体会“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气温骤降”(下降幅度大,速度快,突如其来没防备)。透过“气温骤降”、“风雪不止”你能想象当时瑞士境内怎样的画面?(寒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话。
5.体会“疲劳”,体会燕子飞行路途之远,飞行路途之艰辛:每年九月份,成千上万只燕子出发去南方过冬。它们飞越的行程大约有五千多公里,基本上每天要飞一百多公里,不分昼夜飞呀飞,要坚持飞两个月左右。燕子一路上要飞过茫茫大海,荒芜的沙漠,它还会飞过什么地方?碰到什么困难呢?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长途跋涉”。
6.体会“饿”小燕子怎么就找不到食物了呢?(因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冻死了。所以燕子找不到食物。)是呀,大自然里的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你看昆虫都冻死了,燕子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再加上寒冷,真是——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
5.你觉得这些燕子——(很可怜)有感情朗读两句话。
四、课内练习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遇到的麻烦。
2.积累描写天冷的词语
寒风刺骨、满天飞雪、鹅毛大雪、风雪交加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呵气成霜
第二课时
一、回顾燕子遇到的麻烦
二、体会政府的“呼吁”
1.过渡:小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庆幸的是瑞士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2.瑞士政府怎么呼吁才能唤起人民的爱心?教师提供词语帮助:
气温骤降、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援助之手、立即行动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求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寻找燕子?找到燕子后怎么做?”
三、瑞士居民救护燕子
过渡:正是有了瑞士政府的呼吁,瑞士居民纷纷出去寻找燕子?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指名读,读通顺。
2.用横线划出居民在寻找燕子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谁走出了家门?
4.们会到哪儿去寻找燕子呢?这是一种怎样的找啊?(艰难的、不辞辛苦、历经千辛、不怕严寒)
5.教师引读:
是呀,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
他们不在乎,只在乎。
6.有感情齐读。
四、特写镜头:小贝蒂救护小燕子
1.过渡:是啊!救护燕子的人很多很多。。你们看,这就是当时在救护燕子的现场拍到的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谁能找到书上相对应的自然段?指名读。
2.小贝蒂在找燕子时冷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读出了什么?
3.请仔细观察画面,小贝蒂当时有什么行动?她会说些什么?请你顺着这个开头写几句话。
小贝蒂看见松树下,有一只小燕子正瑟瑟发抖。她
3.有感情朗读这段最后两句话。
五、回归首尾
1.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爱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在人和动物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音乐响起,耳畔传来鸟儿愉悦地欢叫的声音。)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此时此刻,它们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面,唧唧喳喳的,你想啊,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会说些什么呢?(感谢人类,感谢政府,报答人类)
3.小燕子们唧唧喳喳,有那么多话想诉说想感谢。这一列充满爱心的专列马上就要启程了。当它在大地上行驶的时候,它会牵动多少人的目光,震撼多少人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用朗读为它送行好吗?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六、升华主题课外延伸
1.出示史怀泽的一句话:”动物是人类的近亲。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学生发表认识。
2.课外搜集”人与动物的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教学反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3.通过朗读小村庄的美丽和一无所有的前后对比,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横线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然后认真读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请小老师带读画横线的词语,相机正音:”澈”和”湛”(翘舌音)、”裸”(反复拼读,读正确)。齐读。
2.请五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大概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交流,小结。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1.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几个四字词语,跟老师一起再好好读一遍。
2.老师把这四个词语写在黑板上,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待会儿请你们也来写一写,看谁记得最牢。
1)教师板书: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记。
2)拿起铅笔,把这四个词语写在第一幅插图的空白处,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教师巡视,指导、评价:认真的孩子已经把这四个词语记在脑海里了。
3对照一下,若写对了,就把这些词语送入第一自然段中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交流,教师评价。读好词语。
5.你发现了吗,其实这些词语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是什么呢?(板书:美丽)
6.是呀,这一段话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瞧,第一幅插图就是小村庄的一角。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读——指读——指读(生读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看着第一幅插图听,也可以闭上眼睛听。)——齐读
每次读后评:生活在这样的小村庄里该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学生板书:幸福、快乐等。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小村庄的最后结果。
1.可惜小村庄的这份美丽没能延续到最后。谁来读读小村庄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指名读。齐读。(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自然地产生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原本美丽的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打上“?”
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森”、“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比较“森”、“栋”、“柴”三字的木字旁。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小村庄发生
的变化。
二、品重点词句,研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1.为什么原本美丽的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请认真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原因,在相应的句子旁做上记号。
2.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
一棵砍下来。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2)想象说话。
师:张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李家想造犁,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都可以()。
夏天,人们想做睡椅板床,就()。冬天,人们想生炉子取暖,也()。无论什么时候,不管谁,都可以()。
3)听了以上同学所说的,你有何感想?
4)是呀,砍树对小村庄的人们来说是多么轻松、多么随便,多么习以为常啊!引,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却是——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理解“裸露”。
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光秃秃的一片,土地上没有什么遮盖着,这就是裸露。)
2)理解“不断、不断”。想象说话。
3)体会“一年年、一代代”。裸露的土地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一年砍、两年砍、而且年年砍;不仅一代人砍,两代人砍,而且代代人砍哪;人们毫无顾忌地砍着树木,因而导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关注省略号,体会破坏还在继续。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些被砍下的树木都到哪里去了?
2)是呀,靠着锋利的斧头,人们有了﹍﹍,有了﹍﹍,有了﹍﹍,看上去似乎什么都有了。(板书:什么都有了)人们因此感到更加幸福、开心。
3)读读句子。
3.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请你认真读读第4自然段,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1)你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吗?你怎么知道的呀?(联系上下文)
怪不得文中说这是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奇多”指出其得多。
带着体验读第二句。
2)你还关注了哪个词?(咆哮)从字面上想想这是什么意思?(猛兽怒吼)这里指什么呢?(水流的奔腾轰鸣)
你能看着第二幅图说说洪水咆哮的情景吗?此刻的小村庄变得怎样了呢?
3)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溪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美丽、幸福、快乐的小村庄没有了。看板书一一擦去。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齐读第四自然段。
5)为什么洪水会如此猖狂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小结写话。
1.“为什么原本美丽的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乱砍滥伐)擦去”?”。
2.读着这个小村庄的故事,此时,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拿起笔,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学习泡泡的下面。
3.小结:我们要善待、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善待、保护我们人类!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带给更多的人。
四、综合性学习
1.通过这段时间对周围环境的调查了解,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又是用什么方法开展活动的呢?
2.小组交流。
3.组长整理相关情况,并确定展示的方式。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有了
什么都没有了
教学反思
附:教学片断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请你认真读读第4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师:你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吗?
生:“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是大雨没顾得上喘气,一直在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中读懂的。
师:你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是呀,怪不得文中说这是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奇多”就是指雨水出奇得多。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读读第二句。
师:你还关注了哪个词?
生:咆哮。
师:从字面上想想这是什么意思?
生:指动物的吼叫声吧。
师:这里指什么呢?
生:奔腾的洪水发出的声音。
师:你能看着第二幅图说说洪水咆哮的情景吗?此刻的小村庄变得怎样了呢?
生1:洪水像奔腾的河流发出哗哗的巨响。
生2:风大雨大,房子都被洪水卷走了。
生3:几棵光秃秃的树也被洪水冲走了,只剩下几个树桩了。
师: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消息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美丽、幸福、快乐的小村庄没有了。(看板书一一擦去。)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为什么洪水会如此猖狂呢?
生1:因为小村庄的树木都被人们砍光了。
生2:因为人们乱砍滥伐树木,不懂得保护树木,所以洪水才会这么猖狂。
生3:如果小村庄的树木还是郁郁葱葱的话,那些树木就会像士兵一样保护小村庄,小村庄也不会被洪水卷走了。
8*路旁的橡树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经过了内心的挣扎和衡量,最后在这里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感叹筑路人为了这棵田野中傲立的橡树而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筑路计划,感动于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而感受他们对自然的真切爱惜。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2.大致掌握课文大意,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一颗保护生态环境的心,并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3.根据课文的预习要求,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课前预习要求: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自己试着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课堂解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揭题
板书:橡树知道橡树吗?师介绍橡树。
橡树是一种很高大的树,花是黄褐色的,果实是圆圆的,外面的壳厚厚的,是松鼠爱吃的食物,小朋友平时爱吃的口香糖也是橡树的果实做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关于橡树的故事。板书:路旁的橡树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读通课文,了解词义
课文已预习过了,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吗?让我们一起互相帮助解决一下。
生说,师随机板书词语。
词语的理解:
1.独立解决:
楔子:作为标记,头是削尖的。(看字形,想想是什么样的。或图片出示)
沥青:柏油
灌木:一种很矮小的树。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
马蹄形高尚
如果学生还有很多词语要说,看来,在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词语大家还不理解,但是随着我们进入课文后,老师相信,我们会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的。
个说、齐读。
知道了词语的意思,现在请小朋友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交流生自由说
人们打算修一条路,但是()挡住了去路。(),改变了筑路计划,最后()。
2.在课文里用波浪线划出计划中的路是怎样的?最后修成的路是怎样
的?
个读(看看前后的路有什么变化?)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朗读指导)
板书:计划中的路:
最后修成的路:
为什么筑路的计划会改变呢?请小朋友快速地从课文里找出来。个说
出示: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朗读指导:随机点拨理解“草原上的哨兵”,感受橡树的高大。
喜欢这棵橡树吗?谁来读读个读、齐读
(1.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橡树的挺拔,多有生命力的一棵橡树呀!
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2.对啊,是保卫国家的,那么这棵橡树就像是保卫这片田野的哨兵啊!
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一起读)
3.对比读,删掉“草原的哨兵”,比较中理解“草原的哨兵”伟岸的形象。
他们为了这棵美丽的橡树把计划中宽阔、平坦又漂亮的路最终变成了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三、研读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4小节朗读指导
想想,对于这棵橡树,人们都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赶紧读读课文的第4小节。(从行为中分析工程师和工人的心理活动,回扣“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
我们先来看看工程师做了什么?
板书:工程师:什么话也没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叹了口气(重点
抓住“筑路计划”的重要,工程师的两难心里。)
筑路计划:知道怎样才能做出一份筑路计划吗?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专家经过很多天的研究和讨论,几个月甚至几年,然后再进行修改,最后才能得出这么一份筑路计划,这份筑路计划的每一个地方都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能说改就改吗?
你看,工程师看看筑路计划,又看看这棵橡树,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呀?
工人们: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抓住无声的内心挣扎,极力想保住橡树的心里真希望这棵树能够保存下来呀!这棵橡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了呀!)
师随机点拨:在工人们的眼里橡树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橡树了,而是和人一
样拥有着活生生的生命的人了。
回扣:这棵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小节。
师小结: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是那么不舍得,是因为什么呀?
回扣:这棵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小节。
顺势读完第5——7小节。(个填,分角色说话)
因为这棵充满生命力的橡树,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为了这棵橡树,筑路的人改变了原来的筑路计划,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师说,生接读。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只在一个地方”是为谁?)就是为了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的橡树。
创设情境:许多年后,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一
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象在说:“()。”
树的心声:从树的心声回文朗读
怪不得“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因为他们改变这么重要的一个筑路计划,就因为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的橡树。
四、归文感悟、通读课文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我们家乡的环境保护提一些什么样的要求?
师小结:为了保护一棵小小的橡树,改变了原来的筑路计划。是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像他们一样保护环境的心,我们的地球将会重新恢复一片郁郁葱葱。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沥青计划中的路:
楔子最后修成的路:
灌木
工程师:什么话也没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叹了口气
工人们: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师:对于这棵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他们都是怎么反应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划一划他们的反应。
师巡视,提示
师:找到了吗?找到的请举手!让我们先来说说工程师的反应。
生:工程师首先是向工人们走来,叹了口气。(师随机板书:工程师:叹了口气)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工程师什么话也没有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师随机补板书:什么话也没说看着筑路计划)
师:工程师什么话也没有说,你从他的这些动作里读出了他心里在想什么?
生:工程师很为难。
生:工程师不想砍橡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筑路计划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它可是很多专家经过了很多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讨论得出的,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呀,能说改就改吗?
生齐声:不能。
师:工程师还会怎么想呢?
生:筑路很重要,我不能因为橡树修改计划。
生:筑路虽然很重要,可是保护橡树也同样很重要啊,我该怎么办呢?
生:工程师很想保护橡树,可是又想不出好办法,真是急死了。
师:工程师这样做也不是,那样做也不对,那该怎么办呢?真是左右为难呀!
师:工人呢?工人们他们又做出了怎么样的反应?
语文园地二
教材分析:
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了”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我的发现”列举了存在不同差异的两组句子。意在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展示台”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家乡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初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具体。
4、积累反义词,会认7个生字。
5、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6、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2、写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外调查、搜集有关家乡环保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
师:小朋友们,你们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周围环境有关的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二、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1.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然后推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中各人员的分工。
2.制订调查表,开展活动。
(1)制订调查表。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独立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先出示下面的调查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张调查表需要完成哪些内容,我们还可以作哪些补充。最后由各小组制订出本小组的调查表。
教师点拨:
①学生仔细看表,说说这张调查表需要我们完成哪些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随机理解”污染原、装修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词语意思。
②补充:小朋友们,我们可以根据表格中给我们提供的五方面环境污染,小组选取其中一种污染展开调查。
③讨论:这张调查表还有哪些内容可以改进或补充进去?师生共同修改完善调查表。
“家乡的环境”调查表
何种污染调查结果资料来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装修污染
噪音污染
光污染污染原
污染状况
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当地的绿化情况
我们的建议
(2)开展活动,搜集整理资料。
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通过观察、采访、查找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
②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所搜集到的资料,采用填表的方法将搜集到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三、课堂交流,相互启发
同学们,我们学了《翠鸟》课后,已经对家乡的环境作了调查,这节课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
1.让学生在活动小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小组成员完善调查表的内容)
2.各活动小组推举代表围绕调查表内容在班上展开汇报。
提出要求:
(1)听的同学应学会尊重别人,认真倾听。
(2)说的同学要大方,声音清楚、响亮。
(3)把调查表的内容按顺序说完整。
3.各活动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4.评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牌;亲手种花种树等。)
第二、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上一节课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写写建议书。(板书:写人记事、想象作文、写建议书、写调查报告)
2.示例引路,领悟写法。
(1)出示一份建议书,明确建议书的格式和内容
建议书
黄校长:
现在我们学校的卫生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走进校园,无论是绿化区、保洁区,还是各个教室,时常可以看到纸屑、塑料包装袋等。尽管学校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我建议学校成立若干个环保小组,这些环保小组的成员,由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推荐。环保小组轮流上岗,必须做到”看到纸屑就检,看见有人乱丢垃圾就上去阻止”。环保队员每天要比别的同学来得早,晚上检查绿化区,并把检查情况及时记录下来,第二天早晨在公告栏上通报情况。学期结束前,学校要评选”最佳环保队员”并颁发奖品,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此致
敬礼!
三(4)班何玉佳
4月20日
(2)提供调查报告样本,明确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可把调查表改写成调查报告,)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当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时间:5月3日
地点:
调查人:
指导教师:
调查对象:
调查记录:
一、几年前村口有一条小溪,水很清澈,可以灌溉,洗衣服,可是由于人们随意向里面扔塑料袋,农药瓶,垃圾等,而且小溪无人保护,无人清理,现在溪水变得混浊不清,流动缓慢,并且时时散发臭味。
二、现在村口的农田要进行开发,一家大型公司将要在这里落成,致使大片的田地变成施工场地,周围的树木被破坏,特别是施工的那几个月里,沙尘满天飞扬,严重污染了居民区和周边的环境,现在夏天还未到来,气温明显比去年同期的气温高,让人有点受不了。
建议:
1、针对水污染,可以立一块警告牌,时刻提醒人们不得随意
扔弃物品,不定期地清理水体,保护水清洁等。
2、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号召大家在自己家多种植一些
花草树木,保护剩下的植被。
3.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学生自主习作之前,让他们说说想写什么,提示学生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者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
三、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同桌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四、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两组句子,自读,思考:
⑴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一、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话词句多;二、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⑴说一说读两组句子的发现。
⑵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①找一找、画一画学过的课文中的这类句子。
②说一说,在课外读物中发现的这类句子。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齐读。
3、同桌或小组比赛:离开了拼音,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后给生字组组词。
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熟读诗句。
2、指名读,注意指导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边读边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学生体会到:诗句都是写景色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再读,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意思。
5、背诵诗句:
⑴引导背诵:
抓住诗句的对子特点,让学生圈圈前后两句相对应的事物,会背诵得更快。
⑵练习背诵。
⑶男女生合作背。
⑷学生个别背诵,教师及时鼓励。
⑸认真抄写诗句,统一书写格式。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考虑到每个人都进行展示,对学生而言,负担过重,可以事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确定展示内容,合作完成。布置此项任务前,教师可先帮学生开拓思路:不仅可以展示关于环境的有关资料,如照片、手抄报、建议书、标语牌、广告语、调查报告、表演、绘画、歌唱等,还可以展示自己在做的事和新鲜的想法。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⑴小组里进行展示。
⑵在全班展示。师生及时评议,以鼓励肯定为主导。
⑶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师:小朋友们,只要我们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善待自然,善待地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我们便会拥有一个更加洁净、美丽的地球家园。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丑小鸭(一) 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
1、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朗读指导
4、填空
嘴()腿()样子()的
5、丑小鸭的命运怎样呢?
(1)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你有什么想法?
(2)丑小鸭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心情怎样?
(3)填空:()的丑小鸭
孤独、可怜
6、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品析词句:
重点理解:“除了……没有谁……连”体会丑小鸭的孤独和可怜。
7、丑小鸭离开家后遇到了什么困难?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丑小鸭独自在水面漂时,看见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惊奇”“羡慕”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美丽小鸟的羡慕、对美好的渴望之情。)
8、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么过冬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体会“冻得发抖”“幸亏”,说明丑小鸭处境凄惨。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表现出对它的同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从小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2、展开想像:可怜的丑小鸭被农夫收留后会怎样呢?
教后反思:
学习准备:辅助课件;相关的补充资料:“冬天昏迷”、“作者简历”。
一、复习词语,初悟文情
(一)课件出示词语,采用多方式读词语。
目的:低段词句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学习新课前理应进行词语的复习。
(二)用“丑小鸭”与“天鹅”连起来说话。
目的:简单回顾课文写了什么,整体感知文意。
二、感知课文,披文入情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鸭出壳的画面,配上轻音乐,教师根据画面内容引读课文。
瞧,鸭妈妈正在孵小鸭,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怎么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呢?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一个小家伙从里面钻出来了,咦,怎么这个样子?他的毛___,嘴巴__,身子__,难怪大家叫他___。(画线部分由学生读)
目的:感悟小鸭的独特模样,明白人们为什么管它为丑小鸭。
(二)学习第三、四、六自然段
1.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幸福,就是温暖,然而,这只小鸭子因为模样,来到世界上,在家里过得会怎样呢?请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交流时预设:找“孤单”;根据文本语句感悟小鸭的“孤单”;回味自己是否有过“孤单”的感觉,并和小鸭进行比较;如果你就是这只孤单的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丑小鸭的苦、痛,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你们能把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目的:逐层地引导学生品味丑小鸭在家生活得究竟有多么孤单,并通过换位体验(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鸭,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以及多方式(试读、课件助读、指名读、范读等)的感情朗读激起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自发地为小鸭所悲、所痛、所想。
2.在家里,丑小鸭孤独极了,谁都欺负他,讨厌他。他再也忍不住了,他终于离开了家。然而,离开家的丑小鸭会不会更让我们担心呢?请拿起笔来,在文中画出你最替丑小鸭难过的地方。
交流时预设:交流课本第四自然段内容;孤单、可怜的丑小鸭只会来到树林这一个地方吗?想象一下,丑小鸭还会来到哪里?将会遇到什么;丑小鸭来到这么多地方,他在寻找什么,他最希望得到了什么(朋友、温暖的家、伙伴、自由、幸福);然而他不但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有更大的遭遇在等着他!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可怜的丑小鸭面对的又是什么呢?(学生读“天气越来越冷,湖水结了冰。可怜的丑小鸭又冷又饿,昏倒在冰湖上”;)丑小鸭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你们知道吗,在丑小鸭冻僵前,他也曾经勇敢地奋斗过,[出示课件(画面,文字材料),配上音乐(舒伯特:《小夜曲》)]教师激情吟诵补充材料:冬天越来越冷!为了不使自己被冻僵,他不得不在湖面上使劲全身力气地游来游去。然而他游动的范围依然越来越小。最后,丑小鸭只好用他的双脚不停地划动,他多么希望湖面能给它留下一小块啊。可怜的他再怎么努力,也还是被冻僵了,跟冰块结在一起了;引读四、六自然段
目的:品味丑小鸭在外生活得孤独、悲伤与苦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尤其通过精辟的课件展示、让人震撼的扩充资料,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他依然那样地热爱着生命,但还是逃脱不了一切所带给的遭遇,进而体验丑小鸭的莫大不幸、极其孤单。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即使这样恶劣的环境,丑小鸭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地努力追求,依然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教师深情叙述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天空飞翔的天鹅):“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他惊奇什么,又羡慕什么?并读出这份惊奇与羡慕。
目的:观看课件,体会小鸭的心理,理解“惊奇”“羡慕”,感知丑小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地追求。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三次引读课文
当丑小鸭看到湖面映出的影子,他想:(齐读最后一句)
原来自己就是美丽的天鹅,他怎不高兴,怎不激动。(齐读最后一句)
让我们的心也和丑小鸭一起跳动,生齐读最后两句。
3.你们愿意通过背诵来表达你对丑小鸭的祝福吗?那就请你们练习背诵这一个自然段吧。──抽生背诵。
目的:观看课件,感受丑小鸭历经磨烂终于变成天鹅的激动与欣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升华情感。
(三)拓展延伸,升华移情
1.经历了一番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受人欢迎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他高兴。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要写《丑小鸭》吗?
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自由读: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11岁父亲死后,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教师引领学生深情地讲述:
师: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
生齐答:白天鹅!
师(动情地):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当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那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此时此刻,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饱含深情地):当他听到观众的喝彩,一行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流淌着。他最想说的一句话一定是: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富有激情地):安徒生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他却是那么努力地追求新生活,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作品中这只了不起的丑小鸭多像他呀!小朋友们,站起来吧,你们就是白天鹅,扬起有力的翅膀,再次发出幸福的呼喊吧!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愿你们这一只只小天鹅长大了更美丽,扬起有力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目的:利用课外资料(安徒生的经历)让学生感悟到作者为什么写《丑小鸭》,从而暗示学生,无论条件多么险恶,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地努力追求,依然要执着地热爱生命。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故事的积极意义,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知识目标:朗读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以及离家后的不幸遭遇,朗读感悟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丑小鸭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49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