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册能源革命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册能源革命”,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接触了能源这个大家族,并且了解的太阳能与核能的有关知识。现在我问同学:是不是人类一开始就能像现在一样能够这样充分利用太阳能与核能等自然能源呢?

学生:不是

教师:对,人类利用能源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因此人类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能源必须要不断进行能量转化技术改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能源革命。

2、进行新课

一、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师:人类历史上在能量转化方面有几次大的技术革命,这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现在同学们翻到课本138面,你们阅读一下有关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部分内容,让我们沿着能源革命的轨迹来看一看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学生阅读,老师板书〈能源革命、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生看完书,老师讲解

1要学生同桌间讨论交流,做图16.4-1,并将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

教师:这图表示的是远古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这种方式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

2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一次能源革命.老师加些有关人工取火的故事

3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老师讲些这时期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各种新型热机和有关事例,并讲解学生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使用电能?

4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老师讲些现在我们利用核能发电的先进技术与优势.

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我们还常说要节约能源呢?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141面做好这里的想想做做,将图16.4-7排好序,同桌间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学生标出课本图16.4-7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后,问学生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后向学生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板书: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这里要向学生强调能量的转化、转移是有方向的,比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冷;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显然不能。

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初步认识就可以了,不要深究。

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1)、分析汽车(拖拉机)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效率的可能方法。

答案:汽车发动机使燃料内能的一部分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另一部分则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空中白白损失掉了,提高效率的方法一是改进发动机使尽可能多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另一方法是把散发的热量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2)、调查本地历史上火灾发生的事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讨论如何防止火灾.

(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能措施.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STS)

板书设计

 

四、能源革命

一、进步的阶梯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1、能源:太阳能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

2、取火:自然火—人工火有方向性的。不是什么能量都

3、机:柴薪—化石能源可以用的

4、堆:核能


扩展阅读

第四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教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

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因此同学们以后不仅自己节约能源,看到浪费能源的行为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图16.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未来的理想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1.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

2.在你生活的地区是否适宜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2、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第四册电流的测量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四册电流的测量”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二节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侧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串、并联电路电流。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连接图4-15的实验图,你只要一按开关,灯立即会亮,这是为什么?

--原来,电路接通后形成的电流把能量从电源输送到了用电器(电灯)上。

电流的方向如何呢?--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讲述】在没有发现电子以前,科学家曾经认为电流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在金属导体中,是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二、电流的大小、单位

电流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水流的情境想象电流的情境。当你打开两个自来水龙头,一般会看到两管中水流的强弱是不相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水龙头从管口流的水量多,就说这个水流强。

【实验】使用同一只灯泡来做两次亮度不同的演示,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强弱也会不相同。灯泡越亮,通过的电流越大。

因此需要一个描述电流强度的物理量——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A。

换算关系:1A=103mA,1mA=103A

【练习】3安=______毫安=_______微安;

15毫安=______微安=______安;

400微安=______毫安=______安。

【识表】了解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如:普通家用白炽灯约0.1A~0.3A;晶体管收音机约0.01A~0.1A;晶体管电视机约0.1A~0.3A;普通家用空调机约4A~8A。

三、电流的测量

【引入】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实验】图4-16

--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1、电流表的符号:-A-

2、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

1).接入电路前

(1)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2)正确选择量程。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量程,被测电流超过量程时,电流表会损坏。实验室里使用的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3)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4)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四、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理解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在串联的电路中,不论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位置如何,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如图2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在这一电路中,干路如同总水管,两并联支路如同两分支水管,在相同的时间内,总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反之,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总水管中的水流量。因此,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阅读】电池,并要求学生课外实验。


第四册平面镜


四、平面镜

集体备课组成员:仲沛东,葛志华,彭荣生,姜第林,梅震,王小林,蒋志娟,毕云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具准备:

演示器械、平面镜、潜望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课堂实验

1.学生实验:

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做课本P67“做一做”的实验。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桌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相同的粉笔A、B。

实验步骤:

①移动玻璃板后的粉笔B,使它与粉笔A在玻璃中所成的像重合,这时粉笔B的位置就是粉笔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②移开粉笔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粉笔的像?

得出结论: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提问:(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2.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①观察并比较像与物体(粉笔)的大小;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粉笔A和粉笔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的结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三、讲授新课: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师举例并演示: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如课本P68图3-39)

(课本P68图3-39)

教师补充说明:物体与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平面上表示,其实是关于表示镜面的直线成轴对称的。

四、课堂练习

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一些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适当指导,讲解。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例

平面镜的应用:

1.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

2.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3.某些店里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学生看课本P69,并思考,举例)

教师说明: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也能看作是平面镜。

(适当涉及“光污染”的有关实例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联系课本P70“生活、物理、社会”对凹面镜与凸面镜的知识稍做讲解。

(2)学生思考与作业P70“WWW”中的题目。并完成《学习指导》、《课课练》上的相应习题。

(3)预习“光的反射有关知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2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