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致同学们
课题致同学们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第1课时



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教法学法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
学生课前演讲教师布置此项活动,学生倾听,达到资源共享

M.jAb88.CoM


程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
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
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
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
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
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
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
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
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
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
(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
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谈收获,学生谈收获
再现本节的知识结构
练习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
作业练习册部分习题
预习提纲见教材: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将知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知识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第一节课对学生以后能否学好历史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第一节课一定要上好,在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历史发生兴趣,从而喜爱这门课程,并能积极主动地来学习他,我们的目的也就过达到了。

--: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历史,有的同学肯定又有疑问了,什么是历史呢?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都学习些什么呢?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怎样学习历史呢?

一、什么是历史

1、谈古论今

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什么是历史?你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小故事。

2、教师总结学生所学的,然后小结

历史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这里所学的历史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这样说历史就是过去时。通俗地说,历史系某时某地由某人进行的某事或出现的某物。时、地、人、事、物,加上因、果,就是构成历史的诸要素。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即讲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内容。

二、为什么学习历史

1、名人论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使人智慧

──(英)培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李世民

2、展现历史

运用多媒体展现中国历史的大致发展过程。(四大发明、长城、瓷器、唐诗宋词、近代中国圆明园遗址、中国近代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些要着重展示)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同学们根据刚才所看到的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它从几百万年前开始,连绵不断地发展前进,从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氏族部落融会成占据整个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为人类贡献出了从儒家思想到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如此绚烂多彩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祖国历史如此悠久辉煌,足以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而近代以来祖国贫困落后、屡遭侵略的历史,则能激发我们奋进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

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光耀千古,有的遗臭万年。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应当做什么样的人,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人,应当怎样做人。近百年来勇于探索、历尽艰难、浴血奋战的革命先驱,他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刚毅的品格,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历史是一座璀璨的知识宝库,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能够告诉我们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更能启迪我们正确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了解祖国历史,是每一个公民必需的文化修养;了了解祖国历史,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祖国未来希望,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历史。

三、历史哪里来

1、寻找历史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哪么我们所学的历史从哪里来?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展示的认真思考回答。

(1)文物、古迹、遗址

(2)文字记录

四、怎样学历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古今中外史事虽浩如烟海,超越万载时空,但并不难学习。老师在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只要掌握它,就会渐渐入门:

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

(1)何时(时间,when)

(2)何地(空间,where)

(3)何人(人物,who)

(4)何事(事物,what)

(5)何因(为何,why)

(6)如何(怎么,how)

教师:让我们一走进祖国的历史,共同来探索祖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吧。愿意吗?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七年级地理上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精品学案1(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地理上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精品学案1(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与同学谈地理
预习内容与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一的设计。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四幅照片,并分析照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各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它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哪些异同?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方”,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水土”是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换句话说,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是基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提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教材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的例子。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过度砍伐森林等→水土流失→河床加高→河堤加高→河流淤塞、泛滥→失去家园,这说明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最终自毁家园。当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衰落,不仅只有地理原因,还有其他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2.“综合地分析问题”是基于地理的方法论提出的。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有综合的眼光和思路。教材举了一个考虑城市区位因素的例子。教材有意留下了多余的问号,交给学生思考。不同的城市,区位因素可能是不同的。除了教材中指出的因素外,还可以添加其他一些因素,如政治、军事、宗教等(还可以举工厂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的例子)。
3.“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诸方面。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标。这三方面持续发展,都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学始终围绕着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展开,而协调人地关系的最终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0分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读图1.1和1.2,明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读图1.3和图1.4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读图1.6、1.7、1.8识记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读图1.9、1.11识记地球以上的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二、预习检测(10分钟):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表面积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的
最大的周长是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4、在地球以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的
圆圈叫。纬线指示方向。
5、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线。
6.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三、概括与提升(8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形状: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小:平均半径
地球和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
四、巩固练习(12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下列有关经纬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纬线都相等B、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下列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示地球南北方向的直线.B没有地轴,地球无法运动
C.凡是穿过地心且连接地面两点的轴都可以称为地轴
D.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点
3、假设你沿赤道(即地球的最大周长)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
大约需要年。
A.3.5B、200C、10D、2.2
4、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休书正确的是()
A、是一个正圆球体B、是一个扁球体
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D、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第二课时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2分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经纬网定位的目的、用途。
二、概括与提升(20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1、判断南北纬度的划分方法
2、确定南北半球
3、确定东西半
4.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必须说清地点经纬度和南北纬度。
四、巩固练习(18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2、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A、;
B、.
(2)判断A点所在东西半球:,B点所在的南北半球:.
(3)判断A在C的方向。
(4)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10°E、10°N)、D(130°E、40°N)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2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6分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读图1.4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读图1.18知道地球的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读图1.19知道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依据和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特点。
二、预习检测(10分钟):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小时;也就是。
2、地球不停自转,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时,而且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
3、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围绕公转,公转的方向是,周期为。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的变化。
4.人们根据各地,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定义
地球自转方向
周期
自转产生地理现象
1.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定义
方向
周期
公转产生地理现象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五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
A、绕地轴旋转B、绕月亮旋转C、绕太阳旋转D、绕北极星旋转
2、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
地球位于C处时,日期是()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
2).、地球位于()处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地球公转至()点时,我国白昼最长。
3、1)读上图,在图上标出五带的名称、各线的名称
2)、我国夏季开始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线上。
3)、太阳直射赤道上,其节气是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2分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
3、测定气温要使用什么工具?
4、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气温年较差?气温的日较差?
5、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
二、预习检测(4分钟):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出现在。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海洋上月最高,最低。
3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气温气温与我们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日、月、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日变化:气温日较差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
气温的分布热带
气温分布规律温带
寒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时左右。
A、2B、8C、14D、3
2、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里的测得的。
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4、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5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