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上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已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个部分有连贯性和统一性,其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物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浓厚,根据上一节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对呼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肺的重要性,但对于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因缺乏有关气压等物理知识,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不强,对学生来说仍有较大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肺对呼吸的重要性。
(2)通过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学习,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体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内气体如何排出体外。
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动画演示,使得学生有直观的理解,能够自己总结出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内气体如何排出体外。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体验呼吸,数一数1分钟呼吸多少次?
强调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呼吸。通过学生呼吸次数得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感受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对比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体会呼吸与生命的联系。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肺和胸廓的组成
PPT展示肺和胸廓的组成。
提问:通过观察和自我感受,胸廓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肺的组成。
同时识记胸廓的组成,分析胸廓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在我们吸气和呼气的时候胸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结合PPT让学生认识肋骨和胸廓,然后请学生用双手按在胸部两侧,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深深的吸气再深深的呼气,感受肋骨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
请学生根据亲身的感受讨论并填写呼吸时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提问:肋骨的运动与肌肉有关,是如何调节肋骨运动的?结合动态图分析,并强调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学生完成体验活动,感受胸廓的变化。
结合动态图的演示,分析讨论后总结得出:
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总结:
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只能改变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而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什么是膈,在呼吸时膈肌收缩和舒张与胸廓容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演示动画《膈肌的运动》。然后PPT总结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
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
教师辅助补充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
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
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呢?我们通过以下模拟实验来探究。
先结合模型介绍各部分模拟的结构,然后给学生演示,,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老师接着提出:气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气球破损漏气,或者罩口密封不严,结果会怎样?
学生回答完老师继续提出:容积与压力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用模拟装置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活动四——容积与压力的关系。
评价小组汇报结果,并通过PPT图片展示容积与压力的关系,即一定条件下,容积越大,压力越小;容积越小,压力越大。
学生了解了实验装置的组成结构,然后观察老师演示,边观察,同时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和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待老师演示完,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气球体积的变化与压力的改变有关系。
学生上讲台来用注射器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说出在向内推注射器时左手拇指(堵住针头处)有什么感受。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肺的容积与压力的关系。然后通过模拟装置演示突破难点。
小组讨论完成,然后PPT展示总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
学生尝试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理解(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呼吸的存在。这只是一个粗略地认识。通过对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进入科学的认识。学生通过切实的测量和计算,完善学生的对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变化的认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胸廓的变化,而不是“听”到胸廓容积的如何变化。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通过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变化的实验、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气体交换后,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到达组织细胞的,血液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可以加深对第四章中有关血液循环,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记忆方式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均可成为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自我总结能力还不强,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教师也要在课堂要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师:“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层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很好的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初步感知:多媒体展示肺结构、亲身体验呼气、吸气胸廓变化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整体感知肺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胸部两侧呼吸的变化,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此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过渡)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2)科学感知:测量胸围差,探求呼气、吸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学生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然后组织每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胸围差,教师从旁提示、指导。通过示范,保证测量的科学、规范性。同时,作为教师也适时的进行引导,从旁协助,最终保证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组织学生讨论:
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
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探求新知,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勤于思考,科学探求的习惯,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深入理解分析:演示实验及多媒体展示
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肺)橡皮膜代表什么?(膈肌)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思考谈论,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所学知识,借助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更高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
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
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
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后期学生的讨论总结,可以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4)总结提升,课外运用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师生的归纳概括,一方面将知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形成系统性并融入学生已有认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提问题,学生讨论: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学以致用,进而提高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总结归纳
师生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四)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
长期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阶层",习惯于"短暂呼吸"。因为他们长期正襟危坐,胸腔受到压迫,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严重影响了其健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课下查阅资料,是否给他们以一定的建议。
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下节课内容,为下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可以学以致用,给人类带来的帮助。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学习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后学生主要知道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使学生明白了呼吸道不但能使气体畅通进出肺,而且对进入的空气有湿润、温暖和清洁的作用。随着认知的深入学生对主要的呼吸器官肺对空气的处理更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二、疑点处理
由演示实验《空气和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学生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而与暴露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形成了鲜明对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何从口中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相空气呼出气体的成分或量发生了变化。
进入呼吸道的空气在肺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该节导学“想一想,议一议”学生知道发生了气体量的变化,为何从肺里呼出的气体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了而氧气含量却反而减少了呢?
学生们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于是通过课本自主学习后部分问题找到了答案,但仍然有些问题弄不懂,例如:胸廓体积发生变化导致呼吸还是呼吸导致胸廓发生变化?在教具模仿胸廓的活动演示下很快学生弄明白是气压差导致了肺自主地呼吸的动力。气体进入肺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本节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最终要揭示的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的谜底。可是这个过程是无数同时发生的无数微观化学变化引起的结果,我们是无法直观感知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出示了事先设计的演示动画及图片资料,结合肺、毛细血管、组织细胞的联系后学生大略弄懂了原来进入肺里空气中的氧气随着血液的流动交还给了组织细胞,与此同时组织细胞代谢后废气二氧化碳也是搭着血液这个直通车进入肺再经过呼气进入空气,所以人通过呼吸过程完成了体内的气体交换。
三、课后心得
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学生对膈肌的位置没有感性的认识,加之对分子运动及物理气压差认识不足,所以我在后面几个班上课时,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膈肌的在体腔中的位置,另外用形象的语言帮助理解,例如:物质都“见缝插针”,打气筒原理懂得压力越大同分子量体积越小。我感觉在课件中穿插的一些小动画,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变得形象化,效果不错。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36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