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
[回答]化学平衡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特征:(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2)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过渡]尽管就这么几句话,但真正在学习中能否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还需大家对该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不仅包括上边大家回答的那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和讨论的主题——化学平衡常数。
[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
[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标题三下面的内容以及浓度关系数据表,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数据,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29表2—1,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并归纳。
[总结]一定温度下: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为多少,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板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练习]计算平衡常数: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平衡时

c(CO)c(H2O)c(CO2)c(H2)c(CO)c(H2O)c(CO2)c(H2)
000.010.010.0050.0050.0050.005
结论:达到平衡时=1.0(常数)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A+nBpC+qD其平衡常数K又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即K=
[板书]2.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
mA+nBpC+qD
K=
[提问]化学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化学平衡的又一特征,那么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有什么意义呢?
[回答]了解K的意义并回答:可以从平衡常数K的大小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对反应物浓度的比越大,也就是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板书]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的转化率?
[回答]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100%?
[讲解]根据平衡常数K的定义和表达式可知,即使是同一反应,若反应方程式书写不同则K的表示方式也不同。再则,这里所谓的浓度指的是气体或溶液的浓度,对于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规定为常数1,可以不写。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①PCl5(g)PCl3(g)+Cl2(g)
②2HI(g)H2(g)+I2(g)
③CaCO3(s)CaO(s)+CO2(g)
④Fe3O4(s)+4H2(g)3Fe(s)+4H2O(g)
[解析]在写表达式时注意③、④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为1,不写出。
[答案]①K=,②K=,③K=c(CO2),④K=
[例1]:
[讲解]
[例2]:
[讲解]
[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已知t℃,pkPa时,在容积为VL密闭容器内充有1molA和1molB。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A(g)+B(g)C(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欲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A和2mol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容积为,C的体积分数为。
(2)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1molA和1mol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40%,则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为。
2.对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满足以下关系:=K(为一常数),K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反应的K值只与温度有关。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Q。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3)在850℃时,若设x=5.0和x=6.0,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

[板书设计]
三、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
mA+nBpC+qD
K=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例1]:
[讲解]
[例2]:
[讲解]

相关推荐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等效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解决等效平衡等化学平衡问题,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3(HF)2,(HF)22HF。

若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则(HF)3的体积分数为()

(A)10%(B)=10%(C)10%(D)≥10%

2.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A(气)+B(气)3C(气)+2D(气)

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αA:甲丙乙丁(B)αA:甲乙丙丁

(C)αB:甲丙乙丁(D)αB:丁乙丙甲

3.将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mol·L-1大于cmol·L-1

(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mol·L-1大于c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大于2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倍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气)+yB(气)zC(气)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z(B)平衡向左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相互转化会发生较大影响。如:

CaAl2Si2O8+Mg2SiO4=CaMg2Al2Si3O12

(钙长石)(镁橄榄石)(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278140.6413.6

密度(g/cm3)2.703.22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A)钙长石生成(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2的平衡浓度为C1mol·L-1,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mol·L-1,重新达到平衡后,CO2的浓度为C2mol·L-1(设温度不变),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1C2(B)C1=C2(C)C1C2(D)无法确定

7.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将SO2转化为硫酸铵的资料,摘录如下:“一个典型实例: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3/h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的这个比值是多少?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废气以5m3/h的速率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

(3)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m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可得硫酸铵多少吨?消耗氨气多少吨?

8.将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固)+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0.5nmol,C增加了1.5n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B___,D___。

(3)若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平衡后生成amolC,问: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molA和3nmolB,在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之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应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课堂补充练习

1C,2A,3B,4AB,5D,6B。

7.(1)1:50,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3)3.54t,0.912t。

8.(1)a=2,b=1,c=3,d=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液态,D为气态。(3)放热反应。

9.(1)。(2)2a,不变。(3)6。(4)n

高二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导学案(3课时)


制作人:宝鸡石油中学高二化学组审核人:宝鸡石油中学高二化学组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常识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正反应:___________,逆反应:____________
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判断水的分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否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重要特征是转化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也就是反应一旦开始,那么,就不可能只存在反应物,或只存在生成物。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由O18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O18存在于()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减小等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某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它们的标志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来进行衡量
(1)V正=V逆,它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针对反应体系中的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由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才使这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另一个主要标志。如果反应混合物中某一种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对气体而言)等保持一定,都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3)从其它角度也可以判断某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
①当体系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②当恒温恒容时,体系的总压强有发生变化或当恒温恒压时,体系的总体积不发生变化 都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含量不发生变化,也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④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体系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总体积或混合气体的平均含量都不发生变化,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中达到平衡状态.
课堂练习: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A)可逆反应(B)任何反应(C)部分反应(D)气体反应
2.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υ正=υ逆≠0时的状态(B)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
(C)c(NO2)=c(N2O4)的状态(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3.下列哪个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形成

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离平衡(第二课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与50mL0.5mol·L-1(NH4)2SO4溶液中,[NH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100mL1mol·L-1的氨水

(B)200mL0.5mol·L-1的NH4Cl溶液

(C)50mL0.5mol·L-1的CH3COONH4溶液

(D)200mL1mol·L-1的NH4NO3溶液

2.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CO2+H2O=HR+NaHCO32NaR/+CO2+H2O=2HR/+Na2CO3

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A)HR较弱(B)HR/较弱(C)两者相差不大(D)无法比较

3.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H++HA-HA-H++A2-

测得25℃时0.1mol·L-1的H2A溶液中c(H+)=0.11mol·L-1,则该条件下,HA-离子的电离度是()。

(A)1%(B)9.1%(C)10%(D)20%

4.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H++HS-第二步:HS-S2-+H+

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5.在RNH2·H2ORNH3++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氯化氢(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C)加水(D)升温

6.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叙述:①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在相同条件下,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7.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H++HA-HA-H++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H2A)(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8.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2SH++HS-,HS-H++S2-。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H+浓度________________;S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

(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增大溶液中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D,2B,3C,4BC,5D,6B。

7.(1)A,D。(2)C,D。(3)D,A。

8.(1)右;增大;减小。(2)右;减小;增大。(3)减小。(4)氢氧化钠。

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电离平衡[第二课时]》,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课时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浓度减小,所以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沉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0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