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化学选修4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回答]学生举例化学反应存在的限度。
[讲述]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述]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回答]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追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回答]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述]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解]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启发]大家能否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找出化学平衡有哪些基本特征?
[回答]分析定义,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板书]2、化学平衡的特征:(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2)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讲述]评价学生总结结果。大家还应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维持在一定条件下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平衡状态就将遭到破坏。动态平衡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思考]若对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试从化学平衡观点解释。
[回答]学生解释:升温或降温,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不在相等,继续溶解或析出,直到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再次相等,t1时达到新的溶解平衡状态。
[追问]对于化学平衡,条件发生变化,平衡状态怎样发生变化呢?
[实验2-5]两试管中各加入5ml0.1mol/LK2Cr2O7溶液,按要求操作,观察颜色的变化。
[记录实验卡片]
滴加3~10滴浓硫酸滴加10~20滴6mol/LNaOH
K2Cr2O7溶液橙色黄色
[板书]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r2O72-+H2O2CrO42-+2H+
橙色黄色
[实验2—6]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3+3KSCNFe(SCN)3+3KCl
[思考与交流]1、你使如何判断上述化学平衡发生变化的?
2、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的其它因素?
[板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练习]填空:
浓度的变化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平衡移动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少生成物浓度
[讲解](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平衡移动。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强减小→浓度减小→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板书](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使平衡移动。
[板书](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投影]以2NO2N2O4;△H0为例说明。
[板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商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练习]填空:
温度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平衡移动结果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讲解]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
[阅读]P28相关内容P
[板书](4)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思考]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回答]阅读教材后回答: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小结]什么是化学平衡?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课堂练习]
1.反应:A(g)+3B(g)2C(g),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2.化学平衡的特征:
3.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勒沙特列原理:

精选阅读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氙和氟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

Xe(气)+2F2(气)XeF4(气)+218kJ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温(B)加压(C)减压(D)降温

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

3.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MgCl2+2Rb(气)。

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

(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

4.在可逆反应:A2(气)+B(气)2AB(气)+Q。达到平衡时,下列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

5.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A)PCl5(气)PCl3(气)+Cl2(气)(B)N2(气)+3H2(气)2NH3(气)

(C)2HI(气)H2(气)+I2(气)(D)C2H4(气)+H2(气)C2H6(气)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向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S2-离子浓度会降低

(B)温度不变时,敞口置于空气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

(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

7.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碳酸钠溶液(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碳酸氢钙溶液(D)加氯水

8.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焦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B)增加二氧化碳或者增加焦炭都能使平衡向右移动

(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D)压强变化对平衡没有影响

9.我国某地生产的磷块岩中有两种形态的磷酸钙:a态和b态,前者在高温时稳定,且较易被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所分解和吸收,后者则相反。在下列几种处理方法中,使磷块岩肥效较高的做法是()。

(A)粉碎后直接使用

(B)加热至高温(1200℃)后,用水冷却,粉碎使用

(C)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使用

(D)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并和草木灰混和后使用

10.在100℃时,将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1)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c2_______c3_____a______b(选填“”、“”、“=”)。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____mol·L-1,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1。

1B,2A,3B,4AB,5C,6C,7BD,8A,9B。

10.(1)N2O42NO2;60%。c2c3=a=b。

(2)0.07,0.001500。

(3)0.20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填写下面表格:

反应类型通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2Na+Cl2点燃2NaCl
分解反应AB﹦A+B2KMnO4△K2MnO4+MnO2+O2
置换反应A+BC﹦AC+BFe+CuSO4﹦Cu+FeSO4
复分解反应AB+D﹦AC+BDCuSO4+2HCl﹦CaCl2+CO2↑+H2O

(二)、复习初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
1.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反应中个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并标注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2CuO+C高温CO2↑+Cu
H2O+C高温H2+CO
CuO+H2△Cu+H2O
2.定义:
(1)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或得失、偏移)。
(6)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7)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性质。
3.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是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即,另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即

(三)、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C.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做氧化剂
C.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习题课


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第三节化学平衡习题课)
[设问]是不是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物产量就越高?
[回答]不一定。
[问题]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什么?
[回答]反应进行的限度。
[导课]反应进行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移动的有关问题,下面我们处理化学平衡有关的习题。
[板书]化学平衡习题课
[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状态?
[回答]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定义
[提问]化学平衡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几个字概括。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特征:逆、等、动、定、变、同。
[指定学生分析以上几个字的含义]
[过渡]从平衡状态的特征来看,同一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就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那么对于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如何从速率间的关系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呢?下面我们看一道题。
[投影]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
解析:A.根据生成nmolAB,说明消耗了nmolA2。而已知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说明此可逆反应生成速率不等于消耗速率,未达平衡状态。
B.该可逆反应全是气体且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故不能通过容器内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来判断它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根据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生成2nmolAB”同时说明消耗nmolB2,对于B2气体来说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说明该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该选项已知条件中未给出消耗A2、B2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答案:C
[练习]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总压强不再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AB
2.在2NO2(g)N2O4(g)的可逆反应中,下列不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于生成物的产率。
B.NO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有1mol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2molNO2变为N2O4。
答案:A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练习,总结一下化学平衡的标志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投影显示]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正反应速率等于其逆反应速率。
2.一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种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
3.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子数或含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4.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产率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5.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容器内总压强或气体总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6.对于反应体系某物质有颜色的反应,体系颜色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也可说明已达平衡状态。
[过渡]如何衡量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
[回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
[板书]化学平衡常数
[问题]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投影显示]
①H2(g)+I2(g)2HI(g)?
②N2(g)+3H2(g)2NH3(g)?
[学生练习]?
1.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B.m+n必定大于pC.m必定小于pD.n必定小于p
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Δ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3.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4.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O2g+2NOg;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A.2molCB.2molA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C.1molB和1molCD.2molA3molB和3molC
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BCD
7.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B.X、Y、Z均为气态
C.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8.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2HI(g)+Q(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HI)为;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等含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平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H2O、NH3·H2O、H3PO4、HF(B)Cu(OH)2、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A)NaF(B)NaHS(C)HNO3(D)HClO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D)是一种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体氯化钠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无水乙醇

6.将0.1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A)CH3COO-(B)OH-(C)H+(D)CH3COOH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H++CH3COO-的电离平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课堂练习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2)cab。(3)c点。(4)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固体;加入镁或锌等金属。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49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