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及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教育学生自尊、自强,并要关心、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检阅》。板书齐读课题。

2.谁知道“检阅”什么意思?(生答)

【检是检验,阅是观看。检阅一般是指一支队伍的最高首长对他的队伍举行隆重的检验仪式。用来表示队伍对最高首长的敬重和效忠,用来显示最高首长的尊严,只有最高首长才有资格进行检阅。】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检阅吗?

3.大家在电视上看过09年国庆节的阅兵式,谁能说一说这次大阅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知道吗?这次大阅兵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震撼,除了导演组的精心编排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大检阅提前一年就开始选人训练,而且对受阅者的身高等体貌特征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每个方队的动作才会那么整齐划一,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

1.过渡:了解了国庆大阅兵,让我们继续学习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读了本课的字词,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前做一下词语热身训练好吗?

(出示词语:俱乐部鸦雀无声情不自禁贵宾纠正棘手博莱克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拄拐洪亮)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小组读——齐读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直奔重点

1.参加检阅前大家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说到棘手,我相知道,究竟什么事这么难办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去了解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指名答)

2.文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大家很为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来思考。可以画出有关语句,做做批注。

(指名答,相机指导朗读)

(抓住“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俱乐部立刻鸦雀无声了”,以及第6自然段一连串的问题去感受问题的棘手。)

相机出示: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怎么跟他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师:是啊!这一段共有五个问号,多为难啊!谁能把这种为难用朗读的方式传递给大家呢?(自由练习——展示读——评价——再读)

3.我不明白博莱克截肢了,已经不适合参加检阅了,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我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这样为难吗?

(预设:生:不能直接告诉他,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4.能伤害自尊吗?我不相信,我们来模拟一下如何劝慰博莱克。谁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愿意承担起劝慰博莱克的任务,请起立。剩下的同学和我就是博莱克,听听他们是怎样劝说的,听了他们的劝说后博莱克的心理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1:“对不起博莱克,你是残疾人,为了国家荣誉,你就不要去了。”

生2:“为了集体荣誉,博莱克,检阅时你就在家里休息,把身体养好。”

生3:“博莱克,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等你把腿养好了,下次再参加吧。”

……)

5.如果你是博莱克,听了这样的劝告,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1:一个残疾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这些劝告会让我很伤心。

生2:我本来就很伤心了。现在又受到了这样的打击,以后可能会放弃,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3:我好伤心啊!他们都看不起我,嘲笑我是残疾人。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没意思。)

6.博莱克伤心了、绝望了、自卑了,这可怎么办?如果你是队长,你有好主意吗?(指生答)

(指生读队长的话:队员们让博莱克参加,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呢?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想想队长是怎样提出这个主意的?指导读出感情。

7.这个主意好不好?大家都夸奖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预设:生1:好在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2: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别人能做好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8.说的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后来博莱克参加了那次检阅,他在国庆检阅时的表现怎样呢?大家的决定正确吗?赶快读课文的10——16自然段吧,你会明白的。(自读思考)

9.出示:

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读读这一小节,说说那是个怎样的场面?(盛大、隆重、热烈、热闹)

能把这种盛大热烈的气氛读出来吗?(指读——评——再指读)

10.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到博莱克所在的儿童队,有人情不自禁地夸起来:这个小伙子真棒!,有人夸:这些小伙子棒!相机板书:这个、这些、真棒!

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11.这个小伙子棒在哪儿?谁能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他会忘记自己在拄拐吗?这时的博莱克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自豪,激动、兴奋、全身心地投入)他在想些什么?相机板书:自信自强

(预设:A、师:当博莱克拄着拐走在队伍的第一排时,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走稳!读——

B、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的鼓励,我一定要走整齐!读——

C、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真诚的爱,我一定要走出精神!读——)

12.他为什么能这么棒呢?博来克能做到这样容易吗?请你想象一下博来克在训练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摔到了……,每天累的腰酸背疼……胳肢窝磨出血泡,脱皮疼痛,起茧子……)再读上面这段话,体会感情。

13.那么,这些小伙子棒在哪儿?

大家没有嫌弃他,而且尊重他,接纳他,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敢于让他参加检阅,使博莱克鼓起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相机板书:关心尊重

14.所以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称赞道: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棒!”

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你由衷的敬佩和赞美。

所以观众们除了称赞,还情不自禁地为儿童队鼓掌。那掌声经久不息,他们用长时间的掌声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敬佩、赞美和激动。

把敬佩、赞美和激动的感情送进去再读最后三句话。

四、总结提升

1.我想,这次检阅,一定会在波兰人民的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儿童队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我想说:博莱克你真是好样的。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吃尽了苦头才练出这样的水平。

博莱克我好佩服你,你是个英雄!

儿童队员们,你们的爱心创造了奇迹。没有你们的关心、理解、支持、尊重和鼓励,就不会有今天的博莱克。你们也是英雄。)

2.尊重身体有残疾的人,是一种闪光的品质!博莱克在伙伴们的关心和鼓励下,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拼搏,所以他创造了奇迹。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多残疾人,在周围亲人和朋友的关心下,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他们珍惜生命,自强不息,也走出了精彩的人生之路。谈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五、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2.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检阅

这个:自信自强

真棒

这些:关心尊重/

编辑推荐

三下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下语文《村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题

古诗诵读村居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

2.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辨别、游戏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图创设语言情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突破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生字,诵读古诗;通过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生字,诵读古诗;通过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调整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1.小组自由赛诗。

2.教师参与游戏,朗诵《村居》,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巧认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汇报交流所学生字。(教师随机引导)

4.书写生字“忙”(教师巡视指导)

三、比较辨别,理解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

2.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背景图),让学生根据诗句补充画面景物,(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草长、莺飞、杨柳等词语)。

3.配乐朗读一、二两句。

4.小组讨论平时怎样放风筝。

5.朗读三、四两句。

四、趣味背诗,感悟诗境。

1.小组合作背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2.游戏背诗,体验村居生活的情趣。

五、想象拼图,口语训练。

1.学生利用资料,拼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

2.口语训练:说说心中“村居”的美景。

板书设计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景、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鸾。(人、乐)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下《4*珍珠泉》教学设计汇总


《珍珠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珍珠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你们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老师做介绍)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个泉水,它叫珍珠泉。(板书:4.珍珠泉)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教师相机对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

展示了泉水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端摩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1)认读词语:镶嵌青苔蕨草缘故嘟噜扑哧一笑干涸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珍珠泉那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落实学生的自主读书,一读是读通顺,二读是读懂内容。这环节给学生你的读书时间,学生独立地阅读思考。

三、细读课文,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些方面描写珍珠泉?(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2.提问:你最喜欢课文描写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问:那绿色的大绒团是什么?(感受环境的幽静和生机,体会比喻的贴切)

(2)你喜欢这山林吗?喜欢就用朗读来表达吧!(读出幽静和生机)

4.四周环境及泉水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这里描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圈出绿、深、清。

(2)对比朗读,出示句子

a.水是那么绿,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多种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谈哪句写得好。

(3)这样的潭水多美啊,我们用朗读来读出它的美吧!

5.泉水涌动的特点

(1)提问: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写泉水的涌动,你们画出相关的语句,反复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进行说和读,教师及时评价指导,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丰富)

(2)出示句子: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点指导:扑哧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扑哧一笑是拟人句,把水泡当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泼可爱,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提问:读到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吗?

这水泡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6.体会家乡情怀。

面对这美丽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说了一句——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自豪和骄傲吧。以及对家乡无比地热爱。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环节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书,每次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揣摩表达形成,加强了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积累,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4.珍珠泉

位置——泉水——泉水涌动——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泉水(绿、深、清)

水泡(扑哧一笑、彩色的珍珠)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简要展示了文章叙述的顺序就及泉水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三下《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下《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大禹治水
走遍吃尽挖通劈开制服洪水
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

三下《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春天的雨点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褐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通过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课文。
3、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的内涵
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自学课文,做读书记号,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乌汉娜的关心爱护学生的品格。
一、揭题:
1、读题。
2、师:《春天的雨点》是一个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故事,请大家听一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3、播放课文录音。(示课件)
二、交代本堂课目标:(示课件)
1、学习生字、词语;
2、按“发现—补课—护送”的思路把课文分为3段;
3、用做读书记号的方法找出并读懂课文中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
4、完成部分作业。
三、教学生字、词语,分段
1、生字、词语。(示课件)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讨论分段。
四、学习课文中写课文中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
1、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上课时有没有跟达丽玛类似的情况?当达丽玛走神以后,老师是怎样对待她的?你认为乌汉娜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板书:关心爱护学生)下面我们分组学习先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最能反映出乌汉娜老师关心学生的句子用“~~~~”划出,告诉组内的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重点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分学习小组朗读、讨论、分析重点词句。
五、汇报交流(抓住重点句进行探讨学习)。
1、组内推选一个同学朗读重点句,选一位同学做说明理由,另两位同学进行补充。(示课件)
例: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①、找句子(我找的句子在77页第2自然段第1行)
②、读句子
③、想句子。说一说怎样理解“走神”“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呢?
④、证明,说理由。从“发现”一词可以看出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指导朗读。
2、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分析、朗读重点句子。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1、2、3
附,板书:
春天的雨点
乌汉娜→关心爱护→达丽玛
发现→补课→护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运用学习记号,抓住重点句,深入理解感悟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二、感悟达丽玛的品质。
1、朗读全文。
2、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达丽玛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错就改)
3、用“~~~”划出最能看出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句子进行研究、感悟、交流。
例:①放学后,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去,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
a.从什么地方看出达丽玛知错了?
b.达丽玛低着头走进办公室,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c.指导朗读。
②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a.“发誓”什么意思?
b.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
c.你从达丽玛的誓言中感悟到什么?
d.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发过什么誓?
e.指导朗读。
③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声!
a.句式改变,给句子个说法。
b.达丽玛只看见,没有看见。
c.从这句中感悟到什么?
d.指导朗读。
三、领悟题意。
1、课题中“春天的雨点”在课文的结尾出现了几次?
2、怎样来理解“春天的雨点”?
3、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会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感受老师的爱犹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孩子的心里,使新一代茁壮成长)
四、指导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
1、熟课文;2、完成课后作业4、5、6题。

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三年级下《检阅》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检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学习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游行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我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我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如果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游行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三下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下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2、读懂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想象这感人的情景,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一、

检查预习

学习新课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

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

集中学习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

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一、

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

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

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吃尽苦头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三下《庐山的云雾》优质教学设计


研究要点:

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1、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习:

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四、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苏教版三下《11、赶海》教学设计+反思


《赶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看图激趣,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生自由交流)请跟我来!(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交流。

3、海水退潮时,人们就会去捕拾海鱼、海蟹、贝壳之类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你们想不想去赶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同走进大海,一起去赶海。师范读。

2、听完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

3、引导学生感受到赶海的“趣”,(板书:趣)

三、读文品“趣”,入情入境。

1、你们想读吗?大声地去读吧。

2、大胆地去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一听,相互倾听,相互帮助,并让他给你打打分。

3、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再带上一支笔,默默地读一读课文,并试着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作上记号,你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4、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1)乐趣一:追赶浪花

交流、示句:“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渐渐远去的浪花在作者眼里是那么有趣,因此作者忍不住要去?——(追赶浪花)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

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捉螃蟹

交流、示句:“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创设情境“摸呀摸呀”引导抓住“嘿”体会其兴奋,。指名读,互评。

(3)乐趣三:抓大虾

交流、示句:“咦,怎么我的脚也――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想象说话,如果是你,看到这只可爱的大虾,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

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

理解“满载而归”。想象:人们会带着哪些东西回家?这时的“我”也提着?——(“战利品”跟着舅舅往回走。)让我们来看看,他手中提着什么?(引导想象说话)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

四、美文拓展,激发感情。

今天,我们跟随小作者来到沙滩上,追赶了浪花、捉了螃蟹、抓了大虾,感受了赶海的乐趣。大海一直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出示诗歌《大海啊,大海!》师配乐读。你爱海吗?带着浓浓的爱和向往来读一读。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语言儿童化,自然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将赶海的经历描写的生动而具体,富有童趣。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赶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摸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感触较深

一、创设情景一开课,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再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进行短语训练∶〔〕的大海,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上课的第一环节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二、体验感知我在教学“闹着”这个词语时,让学生先联系平时自己会怎样闹着要爸爸妈妈去某个地方或买某个东西,再想想当时“我”会怎样闹呢?学生由于有生活经验的链接,把当时“我”怎么闹着去赶海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感悟出来了,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获得比教材本身更丰富的知识。另外,在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趣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领悟了“嘿”“哎”“咦”“哦”等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三、读中领悟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以读代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比如在朗读第3自然段:“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头寻找着什么。”“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等语句中。我采用小组读、个人读、表演读等形式来感悟小作者的喜悦和好奇,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四、合作学习我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请学生们以四人为一组,将赶海中你们组认为最有趣的内容读一读,并且读后说说自己的想象的情景。当这个任务布置下去后,发现了学生没有合作意识,各自独立。当这种现象出现后,作为课堂的引领者的我并没有对此进行必要的指导,教会学生们合作的技巧,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课后的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刻的思索,觉得对课堂要采取调控手段,在进行巡视时,应时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掌握小组合作的技巧,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另外,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有所侧重,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的共同成果,用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引导小组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

三下《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下《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多?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3)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四、作业
抄写古诗。

简评:
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地体会诗句的意境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进行简单仿写诗句。

三下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下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春天的雨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读中悟情,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着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这两段中的达丽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乌汉娜老师发现了这双走神的眼睛,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搜集学生的想象)
研读课文,读中悟情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边读边用读书记号划一划你认为能读出乌汉娜老师关心达丽玛的句子。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1)初步体会: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2)深入体会:
a.你从哪儿发现了乌汉娜老师的疲劳?(沙哑的嗓音,发干的嘴唇)能读出她的疲劳吗?
b.又是什么力量让她忘记了疲劳?
c.学生速读课文,重点交流学生提出的两个句子:
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什么是发誓?你发过誓吗?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假如你是达丽玛,你能发一回誓吗?(指名读,齐读)
达丽玛的决心这么大,她做到了吗?
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声?
生读。(你对老师的爱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了。你读得那么投入,肯定能使老师忘记一切疲劳。)
你还找到哪些类似的句子?
d.有付出必有回报。乌汉娜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的脸上一定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此时此刻,她会对达丽玛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她有没有将这些话说出来?再次出示(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可是这些话都包含在这两个----省略号中了(第一个省略号代表了老师说话的断断续续,第二个省略号读出了老师话里的意味深长)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老师是多么地激动啊!
再次读读这句话。
3、研读第三段
乌汉娜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十分关心达丽玛,而且在生活上也对她无微不至。读读第三段,你能感受到吗?
(1)出示: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身边。
21岁、10岁----我们能从年龄中体会尽管她们的年龄相差那么近,可是乌汉娜对学生却是那么无微不至。
解、搂----“搂”出了什么?“搂”出了一段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深情!(指导朗读)
(2)此时,假如你是达丽玛,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乌汉娜老师?

三、课外拓展,悟情悟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赞颂老师的话。
2、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用诗用词用文用画在赞美着老师,他们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园丁……今天,课文要将老师比作什么呢?
出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在春雨滋润下,万物苏醒;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下,达丽玛也将迅速地成长起来。(配乐)深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3、总结全文,满怀深情地朗读课题。

反思自评:

三年级语文下《检阅》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下《检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⑴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⑵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5、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6、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⑴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⑵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①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②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⑴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⑵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继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继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继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继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113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