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教师利用引言中神农氏的传说和农作物的遗存,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2.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农业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我们今天的主食是什么?(米面食。从而认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国之一。)
历史纵横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
中国的原始农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而西亚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中南美洲则饲养羊驼。
问: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什么是刀耕火种?为什么是这种方式?(生产力水平低下。从而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生产关系原理)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石器锄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比较简单。
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发展到西汉后期即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图中两头牛牵引一犁在耕地,掌犁人可以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还可以通过牵引牛鼻穿环来控制耕牛。
归纳:农具即耕犁的改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农具和牛耕);两汉时期是改进和进一步推广阶段(耦犁和犁壁),隋唐时期是完善阶段(曲辕犁和犁评)。
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生产工具的改进
时代
工具
特点
春秋
铁农具、牛耕
局部出现
战国
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
西汉
耦耕、耧车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播种工具
隋唐
曲辕犁
可调节深浅,简便轻巧,适于水田
耕作方法的演进:
耕作方法
特点
刀耕火种
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山后播种;经常迁徙。
石器锄耕
耒耜发明但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仍需迁徙;商周少量青铜器农具,已懂得除草灌溉施肥技术;出现连续播种和休耕。
铁犁牛耕
从春秋到隋唐的牛耕技术(看课文填写)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也不断进步。
耕作技术的进步,可细分为三个方面:一、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二、耕作技术(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教师可列表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①,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②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3、水利灌溉的发展: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③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高转筒车,能引水上山,将水提到六十多米高的地方。这对解决岸高水低,特别是丘陵山地的灌溉,有着重要意义。
水利灌溉,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二、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①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
②耕耙耱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通过耙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③修建龙首渠时,其间一段高山黄土,采用井渠施工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坎儿井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
列举教材上农具演进的图片,按图片顺序观看,说明了什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形成: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
为什么要集体耕作?/
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在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强调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学思之窗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这是人们耳熟能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当他俩为雇主服役期满后,夫妻在归程中憧憬着幸福美好生活。上面的戏词反映了他们的心声。思考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答:
2、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生活状况:
自学完成下表:
时代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夏商周
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一切果实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拥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畜,经营规模小,负担沉重、生活贫困。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设问讨论:什么是小农经济?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二、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是否说明了社会在倒退,为什么?三、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被个体农耕所取代对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为什么?
本课要旨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学习延伸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课后小结: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一览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二、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
原始农业------------
商周------------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二)、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设问: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4)如何评价这一经济形态
合作探究
1、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
2、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五、知识检测
1.(2010郑州模拟)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2010临沂二模)“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
3.(2010枣庄二模)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4.(2011年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5.(2010新泰二模)《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
7.(2010泰安二模)在河南辉县曾出土了一个铁犁,构造比较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做垄,此生产工具的出土证明了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期可能是()
A.春秋B.西汉C.东汉D.三国
8.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9.(2010山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10.(2009广州九校模拟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材料一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
人物生产劳作其他活动外出活动休闲统计
林父113(31.8%)96(27.04%)28.5(8.03%)117.5(33.1%)355(100%)
林光錀308(86.7%)22(6.2%)5(1.41%)20(5.63%)355(100%)
说明: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
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
项目走亲
戚往双
岭往重山拕(背)苗竹挑茶往齐春往思口买杂货清华
买货往富村买货江村
打油往林村买小猪卖茶
天数12.513142.52110.5
材料三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
专项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经济作物(茶)其他统计
劳动时间(天)62111624113
百分比(%)5591422100
说明: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都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活动。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錀的生活状况。
六、知识拓展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指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它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典型写照。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于阶级社会各个阶段。在中国古代,它一直处于自然经济的附庸地位,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商品经济较之自然经济的闭塞性和迟滞性,具有极大开放性和进取性。
精耕细作:
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历史上册《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历史上册《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A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B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D教学过程
分析单元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完成表格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类
的丰富
水利灌溉
的发展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粟、稻、黍、稷、麦、桑、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完成表格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类
的丰富
水利灌溉
的发展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出现犁壁
代田法、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翻车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发展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评价:结合《学海导航》(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学海导航》
E教学反思:
现在,新课程有一特点就是容量大,内容深,很难处理。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通过图表来归纳知识,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工具、概况及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应重点阐述,然后解决几个问题: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价小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最后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82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