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jaB88.coMp>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进行自主学习。采用信息压缩法来学习和记忆太平军进军路线。采用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学习北伐、东征和西征,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

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比如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问:当今困扰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三农”问题。的确如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几千年来的农业税从此被废除。让中国农民看到了希望,倍感欣慰。如今的农民是幸福的。可在150多年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们的命运就十分悲惨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新授内容: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

设计思想:将太平天国运动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突出它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不同点。它是时代的产物,以便学生准确地理解运动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资料回放》思考: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

②教师总结归纳,结合历史大背景,深层次挖掘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另一方面,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丝毫不管灾荒连年,借端进行搜刮,加重了农民负担。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简单了解洪秀全的身世、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及其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②结合[学思之窗],指出:“拜上帝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剥削、压迫的强烈愿望。它吸收了西方基督教的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建立人人平等无私的大同社会的渴望,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尽管它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但它具有中国农民运动的宗教特点,体现了时代特色。

3.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情况。出示动态《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师生共同归纳太平军进军路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武宣东乡(洪秀全称王)──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夺取武汉三镇──占领南京,定都天京。(目的:提炼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4.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天京变乱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天京变乱的原因和经过。

设疑:为什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脱离群众、贪图享乐、争权夺利?从而引出天京变乱发生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因袭了封建君主制,出现封建化倾向。这说明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2.领导核心的重建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清政府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此时,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并封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新的领导核心形成,开始了积极防御。

3.积极防御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太平天国防御作战简表。

军事行动

作用(影响)

破江北大营

天京、安庆转危为安。

三河镇大捷

陈玉成、李秀成相互配合,天京暂时稳定。

再破江南大营
东征苏南

天京根本解围;李秀成乘胜打到上海近郊,沉重打击了清朝(特别是经济方面);打败了“洋枪队”,肩负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安庆保卫战

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4.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失败了。但不像其他农民运动那样,它给我们留下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设计思想:这部分内容如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直接教学,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故而提供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感性材料),通过层层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得出理性的结论。既能解决重难点,教会学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又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结合课文和材料,请回答:

(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

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

反映了贫苦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分析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指出:太平天国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地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制度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进行空前猛烈的扫荡,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3)这项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不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小生产者。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只能是一种空想。所以,归纳起来,我们说《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这就是我们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2.《资政新篇》

(1)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

(2)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书中还论述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说明英、法、美等国正是由于发展资本主义才走向富强的道理。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为什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早期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但到最后却失败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革命目标不明确。

②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功绩却不可抹杀。

2.历史功绩:

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双重性质;(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和“资料回放”,分析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性);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拓展升华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王朝的更替,这些王朝的兴与衰不少都和农民有关,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周期定律”,从本质上看就是由农民问题而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亦是如此。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剧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

有人说:读不懂中国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任何一个政权想要长治久安,就一定要真正地解决和处理好农民问题。从历史的启示看今天的“三农”问题,同学们又有什么认识,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这个问题留待同学们课后思考,分小组写一篇小论文。

课改沙龙

本课教案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首先,设计者紧扣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确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为教学重点,对太平天国的分析、评价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作用为教学难点。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将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与合作性探究学习相结合,凸显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资料分析,教会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而列表归纳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最初的导入和最后的拓展与升华部分,联系了现实中的“三农”问题,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体现出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

关于本课设计,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仅供参考:

(1)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从教材中寻找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本课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教师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的重点应放在提炼“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作用的史实”上,如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突出时代背景)、《天朝田亩制度》(新水平)和《资政新篇》(新特点)、抗击外国侵略军(新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限性的史实。”如太平天国毁坏偶像和非儒删书、天京变乱等。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在教学中可以对两个革命纲领进行比较。具体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①多媒体展示资料:

材料一: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可以精细花草,开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皆准每两取息3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

②提出问题:

依据材料,比较两个文件的不同点。

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④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它试图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从本质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只是农民运动的纲领,它否定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违背了历史前进的潮流,带有一定的落后性。《资政新篇》虽然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文献,但没有能够实现,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尚不具备这种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3)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的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实不然,《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实行经济平等的愿望。他规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才能反应绝对平均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体现在: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的平等和平均的愿望纲领化和法律化。

延伸阅读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重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
(二)教学难点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知识结构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缴涨。
b.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直接原因: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③导火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兴起/前期斗争
①金田起义
a.时间:1851年。
b.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c.概况: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
②永安建制
a.概况:占领永安后,洪秀全整顿建制,分封诸王。
b.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
a.背景:1852年春,天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
b.概况: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c.意义: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时是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定都天京则是正式建立了政权,两者是有区别的,遇到问题时要看问的是哪一个,问的是初步,还是正式。
3.全盛
①北伐
a.进攻: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失败: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c.意义:北伐军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伐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太平天国战略失误,推翻清政府是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太平天国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派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客观方面:京津地区,清军重兵防守,在军事力量上大大超过北伐的太平军。
3.环境方面:北方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江南战士不适应。
北伐军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北伐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根据P55图可以看出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只是因为已经离天津很近了,所以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一些官僚、地主举家搬迁。
②西征
a.概况:西征军边疆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
b.意义: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例题: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C)
A.宗教迷信严重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阶级矛盾尖锐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颁布时间:1853年冬。
2.主要目的: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3.土地分配
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4.产品分配
①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远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5.评价
①性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②进步: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不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这里要从两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因为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的一些愿望,所以它实际上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希望这个政权能够维持并长久下去,所以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很高。但又因为它在产品分配方面主张留足口粮后其余要全部归“圣库”,又损害了农民的小农阶级的属性,即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天朝田亩制度》调动的是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并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性质。
例题: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C)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①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
②概况: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日辉又被处死。接着,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犯忌,率领精兵负气出走。
③影响
a.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b.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最后被清军杀害。
2.重振国威/振兴努力
①军事上:暂时稳定了天国局势。
a.洪秀全提拔了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
b.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全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c.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②政治上: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3.资政新篇
①提出:1859年,洪仁玕提出。
②内容
a.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开设新式学堂。
③评价
a.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b.局限性: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首要目的是: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资政新篇》没有施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
1.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9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但是,速度异常缓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等社会条件,中国并不具备。
2.客观条件:环境紧张,无暇顾及。
太平天国后期,清军一直对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军事斗争形势异常紧张,太平天国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建设国家,这是《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客观原因。
3.直接原因:没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
《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积极作用。这是其未能实现的又一重要原因。
4.天京陷落
①背景
a.1860年,李秀成与陈玉成等又攻破清军驻扎江南的大营。
b.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退回苏州。
c.趁太平军东线用兵之机,湘军攻陷安庆,天京推动屏障。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病逝。
②陷落:1864年,太平军将士同围攻天京的湘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③评价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
b.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1856年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与崩溃。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是: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例题: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 ,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D)
①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②太平天国政权已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C。①不正确②正确D。①正确②不正确
例题: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C)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严惩外国侵略者C。洪仁玕《资政新篇》D.反对封建统治
例题: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A)
A.缺乏科学理论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C)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压制
C.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出现D。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例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B)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D.带有宗教色彩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C)
A.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新特点是指以前农民起义没有的特点,如果以前有,就不能称之为新。而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包括新功绩)主要是指外国侵略者或者与西方列强有关的。因为以前的农民起义绝对不会遇到外国侵略者并与其发生政治、经济、思想或者军事接触与冲突的。所以,只要涉及到太平天国与外国侵略者或者是与西方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军事接触或者冲突,都称为新特点。
1.背景不同:以往农民起义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以外,还受到外国侵略的影响。
2.发动形式不同:过去农民起义也有利用宗教发动的,但都是中国自身的宗教,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
3.思想不同:太平天国的领袖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真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载了农民阶级局限性。
4.情况不同:太平天国与外国人交往上有鲜明特征。太平天国领导人主张与外国人平等交往,但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过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新情况。
5.任务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6.结果不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7.组成部分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上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
记忆方法:背景形式思想情况,任务结果组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它们力量的弱小。
①经济上,农民阶级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的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组织上,农民阶级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就说明了这一点。
具体来讲:
①农民阶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
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头了革命前程。
③战略上失误,太平天国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外部原因: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在正确评价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农民反抗斗争中落后的一面。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比较: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都是农民阶级颁布的。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互为相反。或说是互相矛盾的。
3.《资政新篇》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原因如下
①经济主张不同
a.《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
b.《资政新篇》提出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主张发展私有制。
②代表趋势不同
a.《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点
不同点《天朝天亩制度》《资政新篇》
产生的背景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社会主张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
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映的特点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评价历史事物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并坚持辩证法全面的观点。同为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在正面评价时,我们侧重于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的革命性,而《资政新篇》则侧重于评价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另外也要注意二者的关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①原因
a.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们身受双重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尖锐。
b.历史根源: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也只能是对“男耕女织”的理想追求。
②性质:是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
③评价及认识
a.革命性
A.它主张废除几千年来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按平均的原则分配农民土地,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
b.空想性
A.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
B.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2.对《资政新篇》的认识
①原因
a.社会根源:太平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
b.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c.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②性质:《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在后期由洪仁玕颁布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③评价
a.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b.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c.空想性
A.理论上: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B.实践上: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d.局限怀:没有认清列强的倾力本质。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参阅P46《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在下面用箭头表示先后攻占地点:
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冯)——长沙(未克、萧)——岳州——武昌(50万)——九江——湖口——安庆——南京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伐、东征、西征三大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归纳下表,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变乱: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2、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1864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1)内容:

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2)评价:

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

(1)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材料:“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让学生阅读、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然后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

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2)评价:
《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问题探究

多难的民族必将产生雄健的精神,在屈辱中站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巨人。在近代的中国,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广大农民阶级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奋起反抗和斗争和追求农民大同理想。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为什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又会对近代的中国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可以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发动群众的落后方式、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及天京变乱可悲之处等分析这场革命运动的失败之处。使同学们最终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作用,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史实,由多角度去探究去讨论。

例如太平天国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它的历史作用首先在于对封建统治的沉重打击。结合太平天国提出的革命纲领的主张去理解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虽然太平天国斗争的主要矛头是清王朝,但时代也赋予了它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引导同学学习课本P48介绍太平天国领袖们坚持独立、自主、平等外交政策的具体史实理解太平天国领袖们不畏强权敢与侵略者英勇抗争的精神。

应当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讨论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总字数:3150字)

太平天国运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太平天国运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测试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下列不属于洪秀全理论来源的是()
A.西方基督教义B.农民平均主义C.佛教思想D.儒家思想
3.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4.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D.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6.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A.北伐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B.进入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西征军战无不胜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D.东征军和西征军汇合摧毁了江南大营
7.1853年太平军西征,主要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 B.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断绝清政府财源D.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8.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促成这次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条件不包括
()
A.拜上帝教宣传的平等自由思想对广大人民有很大号召力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太平天国政权始终严格遵循人人平等、平均的原则D.太平天国的战略指挥基本正确。
9.太平天国运动中有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的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
10.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
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
11.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C.③④
12.关于《资政新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C.迫于形势没有实行D.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
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4.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6.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二.材料题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引自《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妖”是指什么?

(2)“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事?

(3)洪仁玕分析的天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出理由。

(4)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CD6—10BDCBA11—16CBCBCD
二.材料题
(1)“妖”指清政府。
(2)洋人助妖指外国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不正确。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天平天国失败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4)启示: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或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
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

二、教材要点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
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1853年,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赖汉英率领的西征也在进行,他们夺取了湖北和安徽的重镇,入湖南时遇到湘军进攻受阻。1855年,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取得了鄱阳湖大捷。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1856年燕王秦日纲率领太平军,夺扬州,破江北大营,后与石达开会师,摧毁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19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1.中心内容:
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4.评价:
革命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空想性
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资政新篇》
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进步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
《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
1.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尽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不能够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享乐思想发展很快。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这也是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这样,他们背离了当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领导集团原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坏,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演变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变。
2.概况:(略)
3.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的艰难境地,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先后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1864年,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太平军相继失去了苏州、常州、杭州。
天京和附近地区也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形势日益危急。

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革命也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再有太平天国也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事变的起因就是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参加太平军的将士大都是农民,他们大多是迫于生计才参加革命,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在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各地反动统治秩序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北伐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战略上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洪秀全给予这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唯一的思想武器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改造了基督教,反映了农民朴素的平等思想,因而,这种宗教对于农民革命的发动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由于宗教上的隔阂,太平天国不能联合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可能把革命斗争引向彻底胜利。
客观原因:
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州、汉族地主这些封建反动的封建势力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
3.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太平军占领清朝统治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争夺天下。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地主官僚,望风而逃,黎民百姓,夹道欢迎。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除了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农民还担负了反侵略的任务,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虽然不可能彻底完成,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确实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想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4.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本目重点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入
教学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史料链接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洪秀全的准备活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史料链接: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
②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3.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概况:(简要介绍即可)
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读史感悟:展示《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图,联系所学知识思考:
图片反映了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7)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内容:
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基本目的:
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4.评价:
革命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空想性
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史料链接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也。——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小弟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将佐施行。钦此 ——引自《太平天国》
材料三:出伪示,着族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以实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 ——引自《海虞贼乱记》
材料四:……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定纳。——引自《庚癸纪略》
读史感悟:
①材料一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
②材料二实际上认可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材料三中“收租度日者”指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甚属难过”?
④材料四说明的分田方式是什么?与《天朝田亩制度》分田方式有何差异?
⑤综合四个材料分析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距离,并说明原因。

《资政新篇》
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进步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
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史料链接
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
读史感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两个文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有哪些?
论从史出: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
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背景
社会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作用

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了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建立起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滋生了腐朽作乐的思想,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出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军的将士们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作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作为小生产的代表,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A、金田村B、东乡C、永安D、天京
3、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
A、基督教B、儒家大同思想
C、拜上帝教D、佛教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A、宣传西方的基督教B、推翻清朝的统治
C、建立理想的共和国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
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6、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A、1853年B、1855年C、1856年D、1858年
7、太平天国前期天京突围的目的是
A、巩固天京大本营B、推翻清朝政府
C、断绝清政府的财源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8、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B、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
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
9、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其实质是
A、表明支持慈禧和变
B、为显示其军事实力
C、把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变为其势力范围
D、维护和扩大其侵华权益
10、说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
A、其主力是农民B、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
C、其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仍是旧式的D、其斗争目标是反封建
二、材料分析说明题
11、阅读下列图片,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据此回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②《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哪个阶层的何种要求?

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得到施行。你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吗?

④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⑤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三、问答题
请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62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