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游标卡尺》导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游标卡尺》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游标卡尺》导学案

课题
游标卡尺
课型
新课




目标
1、知道游标卡尺的原理,学会使用和读数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仪器使用的能力
重点
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
难点
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
预习与探究
备注
1、游标卡尺结构
游标卡尺是一种能准确到0.1mm以上的较精密量具,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宽、高、深及工件的内、外直径等。游标卡尺由主尺和一个可沿主尺移动的游标尺组成。常用的一种游标卡尺的结构如图1-1所示。D为主尺,E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有外测量爪AB和内测量爪AB,外测量爪AB用来测量物体外径,内测量爪AB用来测量物体内径,深度尺C在背面与游标尺相连,移动游标尺时深度尺也随之移动,可用来测量孔径深度,F为紧固螺钉,旋紧它,游标尺就与主尺固定了。

图1-1游标卡尺构造图
2、游标卡尺原理
为什么游标卡尺测量精度可达0.1mm,甚至可达0.05mm、0.02mm呢?原来是因为游标卡尺巧妙地运用了游标尺与主尺最小刻度之差,如果将主尺上的9mm等分10份作为游标尺的刻度,那么游标尺上的每一刻度与主尺上的每一刻度所表示的长度之差就是0.1mm,同理,如果将主尺上的19mm、49mm分别等分20份、50份作为游标尺上的20刻度、50刻度,那么游标尺上的每一刻度与主尺上的每一刻度所示的长度之差就分别为0.05mm、0.02mm.因此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可达0.1mm、0.05mm、0.02mm.
以10分格游标卡尺为例,由于它的精度为0.1mm,当测量小于1mm的长度时,游标尺上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对齐,那么主尺上零刻度线与游标尺上的零刻度间距就为零点几毫米,被测长度就为零点几毫米。例如,游标尺上第6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则被测长度为0.6mm.当测量长度大于1mm时,首先读出游标尺上的零刻度线对应主尺上的整毫米刻度数,然后再按上述方法读出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度数,此数乘以0.1后,将两数相加,即得被测长度.
3、游标卡尺的读数
先读主尺读数: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对应的主尺位置;再读游标读数:找出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两次数值相加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
例题: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毫米,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___毫米。
4、使用注意点
①用测脚卡紧物体时,用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使测量不准确,并容易损坏卡尺。卡尺测量不宜在工件上随意滑动,防止测脚面磨损。卡尺使用完毕,要擦干净后,将两尺零线对齐,再小心放入卡尺专用盒内,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②使用游标卡尺时,要看清楚是十分度、二十分度还是五十分
度的。
③读数时要注意,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
我的收获
游标卡尺读数检测(注意单位)

延伸阅读

高二数学组合导学案


第07课时
1.2.2组合(一)
学习目标
理解组合的意义,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明确组合与排列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某信号兵用红、黄、蓝3面旗从上到下挂在竖直的旗杆上表示信号,每次可以任意挂1面、2面或3面,并且不同的顺序表示不同的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预习教材P21~P23,找出疑惑之处)
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这一问题与上一节开头提出的问题1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问题2:你能说说排列与组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

◆应用示例
例1.(课本P23例5)计算:
例2.设求的值

◆反馈练习(课本P25练1,2,5,6)
1.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举行单循环赛,列出:(1)所有各场比赛的双方;(2)所有冠亚军的可能情况.

2.已知平面内A,B,C,D这4个点中任何3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写出由其中每3点为顶点的所有三角形.

3.计算:(1);(2);
(3);(4).

4.求证:
学习评价
1.(1)计算:;
(2)求证:=++.

课后作业
1.(课本P27A2)计算:(1);(2);
(3);(4).

2.(课本P28B5)你能构造一个实际背景,对等式的意义作出解释吗?

高二语文《项羽之死》导学案


高二语文《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文本,赏析作品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过程与方法:以“文”带“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感受本文体现的悲剧之美。(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创作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预习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时间进行交流学习。

1.反复阅读文本,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意,扫清文字障碍。

写出你初读本文的疑惑或学习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虑班级实际情况,可进行课内或课外指导预习。

第二部分:课堂导学案

一、激情导入

此二者为谁?(ppt展示刘邦与项羽争锋的图片)

楚汉双雄,项羽,刘邦是也。一个是将门之虎,一个是寒门之子,一个是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一个是望风而逃的小亭长,他们都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野心和魄力,而结局,一个乌江自刎,悲情收场,另一个开启了大汉辉煌。这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结局,正因一样的雄心,不一样的性格。鸿门一宴,楚汉之争的帷幕缓缓开启,项王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今,一切即将落幕,项王又将如何演绎他的人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完美的落幕英雄——《项羽之死》。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预习内容:疏通文意,用四字短语概括三个场面描写。

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一)垓下之围——读

活动一:美读《垓下歌》,再现项王悲剧形象。

1.请两位同学配合再现项王的经典形象。一位同学营造氛围,朗读叙述语言,一位同学走向讲台,出演项王。

2.师生共同结合课文中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写进行评价。

分析:第一句,回忆自己力能扛鼎、战绩辉煌的时期,所以这一句要读出雄壮的气势,要读得豪迈;第二句,是项羽被围的情况,骓马的不离不弃,所以承接上句,也要读得有气势,还有点自负的感情在,虽然项羽现在时运不济,但他的宝马还没有离开他;接下来,骓马不走了,该拿它怎么办?这一句我们读出了他的无奈,因为在这时候,项羽希不希望骓马离开他呢?但是不离开,骓马就有可能和他遭受同样的结局——战死,所以他有点进退两难,有点无奈,有点沮丧;除了宝马未走,还有一位美人未走,“虞姬啊,我该拿你怎么办呢?”说这句话的时候,又会带有一种忧愁和愧疚的感情。项羽在最后时刻想到的是自己的女人,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他的儿女情长,从对宝马和女人的态度上我们应读出项羽对虞姬的无奈、眷恋,还有他的铁骨柔肠和儿女情长。

(二)东城快战——析

活动二: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在二、三段中项王自己所说话的具体内容中补写出项王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并且说明你填写的理由。

项王自度不得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谓其骑曰:“何如?”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江自刎——辩

活动三:项王在乌江时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法指导:联系项王的性格,揣摩项王心理变化,抓住能体现渡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分析:

1.心理变化:由“欲渡”到“拒渡”。

2.变化关键:乌江亭长的一番话。

3.变化原因:地方上,江东太小,不能满足他的霸业;心理上,想做帝王,但却只是个战神,名马,爱人都保护不了,这是男人的屈辱;将士们已不在,表衷心,不能苟且偷生。

4.变化小结:从项王由“欲渡”到“拒渡”的变化可以看出:一方面,“天之亡我”,项王没有活下去理由,耻于在区区江东实现自己的霸业,他知耻;另一方面由率领八千人马剩他一人,愧对于心,不能忍辱偷生,他重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项王的性格特点是“知耻重义”。

小结:这时候的项王充满情思,对他而言,他做出了最高贵的选择,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了个人的争斗、屠戮,放弃了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权利与地位,但是他却赢得了他最壮美的时刻,赢得了后世人的铭记于心!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一课的讲解,通过垓下之围——读——情,东城快战——析——勇,乌江自刎——辩——义,就展现了项羽性格的三个关键字“情、勇、义”。

通过学习《项羽之死》我们有很多争论,也有很多同情,总之项羽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正是因为有很多可爱的一面,又有很多不完美的一面,所以才让我们铭记千年,才让我们至今人人忘不了他在乌江的侠骨柔情,这就是我们的项羽,这就是我们最完美的落幕英雄。

三、拓展延伸

假如项羽被拉上了乌江亭长的船,写一段项羽与乌江亭长的对话,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通过描摹项王神态、动作,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的手法,来感受司马迁写人记事的精妙。

高二《雨霖铃》导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雨霖铃》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雨霖铃》导学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词被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是唐宋诗词鉴赏。《雨》这首词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之一,此词情真意切,艺术上又颇具特色,后人称之为离别词中的绝唱。教读此词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婉约词风,感受本词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本词的赏析为学生今后学习古典诗词提供一个范例,从而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把握诗词朗读的节奏、速度、轻重等,提高朗读技巧。

(2)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学用具的整合,引导学生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

(2)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赏析情景交融的词句,准确理解意象与意境能力有待提高。

2.所教的班级是文科班,他们对诗文阅读与讨论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兴趣。

初始能力:

鉴赏能力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一般。

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

信息素养:

1.基本具备收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多媒体声像图文获得音乐美,图画美,在鉴赏中感知意境美。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诵读法。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

2.情境法。通过赏析情景交融的名句,展开联想,体会婉约派词风常见意象,体察营造的意境和词人情境。

3.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雨霖铃》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

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创设情境、**导入
引题、
课件
A、B
D
引导、启发
3分钟
自制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课件
D、I
知人论世
2分钟
下载自制
朗读、整

体感知
朗读技巧、把握基调
课件
D、I
示范、讨论、

感悟
10分钟
自制
品读课文,深层探究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课件
F、J、I
B
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0分钟
下载自制
延伸,比较
加强领会

婉约词风
课件
H、I、J
E
拓展,巩固
5分钟
下载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以别离为导入,创设情境,回忆所学的诗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离别是人生难免的伤痛,古道长亭,芳草斜阳,曾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这众多的离别作品中,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堪称离别词中的绝唱。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这首词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全词感受离别

第一步:教师范背全词

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

第三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

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要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断句语意的连贯

2、品读全词体味感情

(1)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阕写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板书:《雨霖铃》

叙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寒蝉骤雨长亭兰舟虚实相济

思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

(2)根据词上下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惜别事件。

(3)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他和我们的情感相同或是相似吗?(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词,注意读出感情,然后回答问题)

(四)品读课文,深层探究

揣摩重点文句,进一步抓好朗读,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提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要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明确: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以“寒蝉”“长亭”“骤雨”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提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要怎样来读?句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教师明确: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3)讨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一同学试着起来朗读一下。

教师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以寄托眷恋之情。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五)学生听两个雨霖铃的音频朗读,作比较评析后齐读.

(六)从苏词“大江东去”和柳词“杨柳岸”两词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两种风格的不同

柳永词具有婉约美,它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

①描绘景物:景物具有轻、柔、纤、巧的性质,色彩柔和,纵如浩渺烟波、空阔楚天,也不给人宽广雄伟的气势;而是借此反衬自己孤身行人的飘零渺小。

②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③创设的意境有阴柔之美: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七)听两首雨霖铃的演唱并作评论

(八)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古代诗歌的一些特殊内涵意象,例如“酒”“梅”“梧桐”等。

2、反复诵读课文。

板书
长亭别离:寒蝉凄切、傍晚长亭、初歇骤雨

(实景)

羁旅之愁:千里烟波、沉沉暮蔼、晓风残月

(虚景)

高二语文《逍遥游》导学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其文风,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像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含意;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一、知识链接
1、解题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自主梳理
(要求:熟读课文,借助注解,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等现象。)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坳堂
夭阏

決起
抢榆枋
春粮
蟪蛄
大椿
斥鴳
泠然
恶乎
数数然

凶恶

数量
恶心
数落
2.识通假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智力)
此小大之辩也(,分辨,分别)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喜)
旬有五日()
而御六气之辩(。变化)
3.解多义
《逍遥游》导学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齐谐》者,志怪者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逍遥游》导学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逍遥游》导学案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穷匕首见()
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逍遥游》导学案置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置履者()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逍遥游》导学案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辨活用
水击三千里()
而后乃今将图南()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5.分古今
例句
古义
今义
果然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虽然
虽然,犹有未树也
羊角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正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野马
野马也,尘埃也
无穷
以游无穷者
6.明句式
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②翱翔蓬蒿之间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奚以知其然也
⑥彼且奚适也
⑦南冥者,天池也
⑧《齐谐》者,志怪者也
三、课堂讨论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2、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3、提问:蜩与学鸠“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4、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5、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
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以及他的理想境界。
当堂达标:
一、填空:
1、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家,_____家。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________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_____________。
3、《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腹犹果然:
5、众人匹之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逍遥游》[参考答案]
自主梳理
1.kūnàotiáoqiānghuìgūyànwūèětuánèxuèchōngchūnlíngshuòshùshǔ
2.“反”同“返”“知”同“智”“辩”同“辨”“犹”同“繇”“有”同“又”“辩”同“变”
3.志:志向,名词/记述、记载,动词/作标记,动词/立志,动词。名:名字,名词/命名、起名,动词/声名,名词/说出、指出,动词/名义,名词。图:图谋,动词/地图,名词/谋划、策划,动词/图画,名词/设法对付,动词。置:安上,放上,动词/购置、添置,动词/放弃、放下,动词/摆、设,动词。穷:尽、止,副词/生活困难,形容词/走到尽头,动词/不得志,与“达”相对,动词
4.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名词作动词,南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果然:食饱之状/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虽然:虽然这样/转折连词羊角:一种旋风/羊的角正色:真正的颜色/神情严肃野马:尘埃/野生的马无穷:宇宙/没有穷尽
6.①省略句省略“鲲”②省略句省略“于”③宾语前置,“莫之天阏”即“莫天阏之”,宾语“之”前置④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宾语“何”前置⑤宾语前置“奚以”即“以奚”,宾语“奚’’前置⑥宾语前置,“奚适”即“适奚”,宾语“奚”前置⑦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⑧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课堂讨论】1.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明确:说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4、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如此。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5、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合作探究】1、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是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待,这就是要依赖于风。作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
3、⑴借用寓言说理。庄子的作品中,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的。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斥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⑵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当堂达标】
一、1、哲学家文学家道2、33代表作3、鲜明的对比奇特的想象
二、1、这(只)2、记载3、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4、饱的样子5、比
三、CE
补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又问我,那么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76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