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世界各大古文明的位次应重新排定

世界各大古文明的位次应重新排定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必须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必须重新排列。”这是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提出的观点。
各大古文明位次的排列决定于“文明”的标准。史式认为,对于怎样才算“文明”,世界上各种族、各民族都应该有发言权,“不应该一切由西方学者说了算。”
在西方盛行一时的以文字、城市、神庙、青铜器为四大要素的“博物馆清单”式的文明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世界各民族发展情况不同,各大古文明的内涵也不一样,岂可强求一致。西方学者的文明观应用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以偏概全,很不公平,必须重新探讨,不可奉为圭臬。
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
史式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余年之说。”
他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考古发现使全世界为之震动。试看《剑桥中国秦汉史》的总编辑序,即可看出西方学者所受的‘震动’之大。”
序中说,“我们对中国史前史的知识”“都因大量的考古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自70年代以来”,“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史的看法”,“出于无奈”,他们写中国史时暂时无法写史前史了,只能从比较有把握的秦汉史写起。
从70年代起,中国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出现了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最早的船浆、最早的髹漆工艺、最早的编织技术和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继之,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这都足以说明长江流域发现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更早。
史式说:“如果黄河文明只能排在世界四大古文明的第四位,即使标准不变,现在已经发现长江流域一些文明因素早于黄河流域,请问长江文明又该怎么排法?西方学者既然没有把握写出一本中国史前史来,难道还能够把中国的古文明排在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末位吗?”
长江文化的点睛之笔河姆渡遗址以其丰厚、完整、系统的文化遗存,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这一结论已经写进了中国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但在世界史上却一直得不到承认。
“过去由西方学者写出来的世界史必须改写,一切只有利于西方殖民者的史学理论必须推翻,文明的标准必须重定,”史式说,“这项工作必须让全世界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参加,不能让少数学者包办,应该让全人类的史书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关推荐

叩响文明的大门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教学设想〗
本课是第17课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继续,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把过程与方法中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体验科学精神,确定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以课标为依据,把课文内容仅仅作为参考资料,大胆吸纳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相关知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作为主持者适时点拨、拓展,水到渠成理解课文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福特第一个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收集卡尔.本茨、福特、莱特兄弟、冯如等人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的资料,培养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
收集汽车、飞机的图片、模型、玩具,了解其工作原理。
学习撰写关于汽车、飞机方面的科普知识小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科学、爱科学。
学习发明家、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通过收集发明家的科学创造活动的有关资料,体验勤奋踏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难点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卡尔本茨、莱特兄弟、冯如等人的发明创造的资料。
学生收集飞机、汽车的图片、模型,并简单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
播放记录片《莱特兄弟》的相关设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第17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学们回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其时代特征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新能源有哪些?新机器新产品有哪些?本课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三个方面――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

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汽船、蒸汽火车)这些交通工具以蒸汽机为动力,取代了以畜力、风力等为动力的马车、帆船。交通工具革新的重要前提是动力系统的革新。本课学习汽车、飞机的发明,首先了解新的动力系统――内燃机的发明。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怎能样的?课前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了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现在要求同学们来介绍相关知识。
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机器内部燃烧来产生动力。当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一个运动),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二个运动)混合气被压缩到最高点,火花引发爆炸,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第三个运动,也是做力冲程)。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四个运动),废气被排出。此后,整个运动周而复始。
3.最先发明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煤气内燃机燃值较低,并且产生煤气使用不方便。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提炼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所以后来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气成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经历了煤气内燃机到汽油、柴油内燃机的发展过程。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1.动力系统的革新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飞机出现了。我们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不能忘记发明家的辛勤劳动。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前收集发明汽车、飞机的各位发明家的有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比一比哪一组收集的资料最充实、介绍得最好。
课前同学们在收集资料中,老师适时指导,并且老师也应准备相关资料。
卡尔本茨是德国工程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第一辆本茨汽车于1885年制成,只有三轮,时速13~16千米,现保存于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中,并标有说明“这才是第一辆汽车”。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
亨利福特是美国企业家。1893年自己动手制造了一辆汽车,他驾车行驶1600千米,然后卖得200美元。1903年创办福特汽车公司,1927年资产达7亿美元,一度垄断美国汽车生产。
莱特兄弟是美国飞机发明家。他们观察鹰在空中保持平衡的飞行情况,从中得到启发,1900―1902年他们制造了三架双翼滑翔机,并做了飞行试验,进行了大量的航空理论和实验探索。1903年12月,他们设计的“飞行者1号”飞机制造成功。第一次飞行12秒,飞行距离159.7米,离地1米多。1905年制造出“飞行者3号”,续航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1910年,他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亲自驾机参加国际比赛,荣获第一名。其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当时世界纪录。

2.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纪录片资料,感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如何诞生,为人类实现飞的梦想带来的惊喜。
3.同学们通过哪些方式收集资料?你们在收集时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与大家分享?
收集资料方式主要:摘录、剪报、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
经验教训方面如:(1)要善于与人交流;(2)资料要辨别是否可信;(3)抄录要注明出处;(4)要注意保存方式等。
收集资料途径有:网络查找、书本摘录、调查访问、音像资料等。
4.你们在资料收集中,对这些发明家的感人故事,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到发明家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勤奋刻苦、忘我工作的精神,不受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创新的精神等,教育学生勤动脑,勤动手,敢为人先,勇于探索。
5.在今天,汽车、飞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特色、各种功用的智能化汽车、飞机层出不穷。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这些方面的模型、图片、资料,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欣赏。
新飞机如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计划生产载客达600人以上的超大型客机,美国“巨无霸”超大型运输机;新汽车如有雷达装置的智能型汽车,有八开门的加长型豪华轿车等;玩具模型如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可以随意转弯、翻滚的汽车等。
6.汽车、飞机成为我们现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引导大家认识到交通的发展,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
当然,大量汽车尾气排放,带来城市污染,带来道路交通的堵塞,一些交通事故也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人们还在努力克服这些弊端,如使用电瓶、液化气等更清洁的能源作为汽车燃料,在郊区居住缓解交通堵塞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历史处于近代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历史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分析。
政治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一些大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壮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经济上: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使工业生产从棉花时代发展到钢铁时代。
文化上:随着经济繁荣和政治改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与之相应的文化也发生变化,看电影、听留声机播音、欣赏爵士乐……成为时尚,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军事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往往最先用于军事。随着汽车、飞机的发明,坦克、装甲车、战斗机等开始使用于战场。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完全发展到“热兵器”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了塑料、绝缘物体、人造纤维等新兴工业产品。汽车、飞机的发明,电话、电报的出现,使交通领域信息传递方面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所有这些,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但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改变。
3.我们学习了两次科学革命,怎样帮助区别理解?我们可以列表比较:

工业革命

时代特征

时间

主要成就

影响

结论

第一次

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汽船

资本主义制度在界范围确立、巩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次

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电灯、电话、飞机、汽车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小结本课
我们在本课学习中,知道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的有关知识,讨论了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还有哪些收获特别大的地方?产生了哪些新的困惑?大家交流讨论,把你的快乐说出来与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说出来请同学帮助。
作业
1.写一篇汽车或者飞机发展简史的小科普短文(也可以是其中某一种款式)。
要求:(1)汽车或飞机的发展过程脉络要清晰;(2)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不能遗漏;(3)所选用的材料要进行辨别,不能不加选择地采用;(4)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不能因个人感情任意褒贬。
2.制作一件科技小玩具。
要求:(1)零部件可以购买,但必须是自己组装完成;(2)了解制作的玩具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动力: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影响: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收集资料,自主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反思〗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从而从生活出发,理解科技革命的作用,应该更容易!

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灿烂的青铜文明”,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中考语文复习古文翻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文章来源://m.jab88.com/j/3058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