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出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和果实的发育关系
难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一上学期曾经学习过花的结构,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结构?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问:在花的这些结构当中什么是主要结构?
述: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结构。
问:大家还记不记得在雄蕊的花药里含有什么物质?
述:在植物开花之后,雄蕊中的花粉会散落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被称为传粉。
问:传粉有哪两种方式?
1、什么叫自花传粉:小麦、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么叫异花传粉:油花、向日葵、苹果(CAI展示)
补充:花粉的传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呢?
虫媒:苹果花;
风媒:玉米花
师生回忆子房的结构,结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
讲述: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受到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花粉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内有两枚精子。花粉落到柱头上便开始了受精过程,要了解受精过程,我们先来了解子房的结构。
述:花粉管过以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的胚中,(胚珠位于子房内)
述: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通过精卵细胞的结构完全受精,这一重要过程发生在子房中,我们再来详细了解一下子房的结构。
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
极核:卵细胞(靠近珠孔)
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被称为双受精,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了解。(动画:双受精)
述: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完成双受精过程。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受精卵(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双受精
述:由于完成了精卵细胞的结合,所以这种生殖方式也被称为有性生殖,请大家在书上勾划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述:观在我们再通过一个动画来回顾一下植物有性生殖及个体以育的过程(动画)
果实和种子形成述:在完成了双受精作用之后,花的各部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述:我们曾经讲过,果实有哪两部分组成
问:果皮和种子又分别由子房的哪两个结构发育而成呢?
问:种子又由哪些部分组成?
问:它们又分别由子房的什么结构以育而来?(CAI展示)
问: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会发现桃子、李子这些植物的果实只含有一粒种子,而像西瓜、碗豆等植物的果实中含有多粒种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述:当果实和种子形成后,植物体要尽可能将它们传播出来(果实中有种子),这样才能够扩大自身生活范围。你们所知道的植物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影片,展示种子的传播方法。

课堂小结:(略)
习题巩固(CAI及教材)

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植物的传粉与受精
1、传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2、受精过程
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1、子房——果实:果皮(子房壁)、种子(胚珠)
2、种子:种皮(珠被)、胚(受精卵)、胚乳(受精极核)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延伸阅读

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节(25.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能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这节课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一节综合课;既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图例展示、分析计算、实例介绍等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到生物学科知识,再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取长补短,以获取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新课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碳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生态农业及温室效应等相关资料。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设计思想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5、师生谈话: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
6、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7、播放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
(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8、师生交流: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生态系统是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活动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教师语言导入: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循环,其中碳循环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碳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2、复习巩固: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练习描述碳循环。
4、师生共同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
5、教师引导探索: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组讨论并回答。
设计思想本部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对“碳的循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并展开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并通过“温室效应”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活动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师:请大家阅读书后的课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回去做模拟实验,或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球。
设计思想通过简单的语言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使学生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密不可分的。有利于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辩证的生物学观点。再加上课外探究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际意义,将课堂内容引申至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26.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近两年的生物课学习,特别是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始终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对本节课的教学已经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感性认识。本节课的设计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再现,引导出新的学习内容,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客观规律,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带来的乐趣;通过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类型。
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为维持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几种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挂图、自制的生态瓶等。
课时计划?3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直点主题,既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通过视频材料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欣赏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2)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总结出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
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实例: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对比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比较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结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设计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视频教材能够再现各种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印象。
2、生态平衡: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瞬间造成的破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破坏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出生态平衡的内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一个处在正常状态下的热带草原生态系统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平衡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注意:种类和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设计思想创设新奇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
利用课件播放电影科幻片《TheDayAfterTomorrow末日浩劫》(又名:明天过后)中,全球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地震、雪灾、海啸、冰雹和龙卷风等自然现象)。引出地球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圈
自学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位置和概念。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为不出现末日浩劫中的场面,提高自觉保护环境意识。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播放当前我国各地的自然、经济的专题片,把学生分成分城市、农村、山区、海滨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当前城市、农村、山区、海滨的经济发展特点及环境状况:
(根据自己对不同地区资料的掌握情况,自由分组)
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对所在小组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在汇报交流总结时,教师提出: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所从事的产业是农业,那么,我国以前靠天吃饭的农业状态和现在的农业状况有什么不同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
1、农田生态系统(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欣赏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比较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生系统和一片农田生态系统。
分析:对比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生系统和一片农田生态系统什么差别。
得出结论:(1)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其生态平衡需要人类的维护。
(2)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系统。
设计思想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求知。课件中使用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体现了资源的共享是时代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共同的资源。
2、阅读材料:教材P100,了解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设计思想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学会分析、运用材料,为突破教学的重点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3、方案一:出示老师制作的生态瓶。
讨论:瓶内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如何维持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方案二:根据实验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瓶。
1、根据问题,作出假设,讨论和提出制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的方案。
2、分析影响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因素、讨论如何维持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
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景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景,因为真实的情景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上面两个方案都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拓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复习:
1、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2、利用课件展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图片,分析二者有什么区别。
设计思想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调查活动得到有机结合,使知识系统化。
二、新课教学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研究型课题:对比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
学生:室外调查观察前准备
1、把学生每8人分成一组。
2、观察过程中认真填写观察记录。
3、观察结束后讨论研究观察题,并形成自己小组的探究报告。
4、在考察过程中注意安全!
附表:
研究性课题用表(样表)
思考题:
1、分析采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优缺点?
2、如何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之间进行对比实验。
设计思想本环节的设计,将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研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与谦让的人际交往技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在形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深化了课堂内的学习成果。

第二节(26.2):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最好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主要从学生已有的书本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们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2、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能力目标
举例说出人类生活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我们怎样来保护自然环境。
授课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通过剪辑形成的频资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学生准备,对比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的调查报告。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利用课件出示资料:2005~2007年历届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
师:请同学们分析近几届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总结出设立世界环境保护日的目的是什么?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节课观看的资料片片段,进行研究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全世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中,为了保护这个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全世界各国人民必须携起手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思想本导入改变了以往由复习引入新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熟知的近几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的分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有利于本节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新课教学
(一)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
师:利用课件播放视频资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生:讨论: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生态系统的总和,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设计思想利用视频资料再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清楚的理解,也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承上启下的目的。
(二)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
1、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对比照片。
2、新疆的藏羚羊遭到偷猎后的悲惨场面与青藏铁路建设为了保护藏羚羊的迁徙路线而修建的桥梁的照片。
3、阅读教材P107:水葫芦和云南滇池。
学生讨论:
(1)目前东北虎所受到的最大威胁是什么?
(2)偷猎和改变铁路设计方案这种做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3)我们人类对环境越是干预,环境就越向好的方向变化吗?
(4)为了保护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当做点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推向高潮)
小结: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物圈是人类调整自身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变。
设计思想本环节使学生在具有大量知识储备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形成一种思想,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
1、课后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调查报告在下节课上交流。
2、课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如何保护环境等有关的资料,为下节课模拟召开“保护生物圈研讨会”做准备。
(预习:“保护生物圈研讨会”,并明确分工。)
设计思想老师并没有固定要求学生去调查的场所,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思维去进行调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调查面更广,更加丰富;增加了下节课准备的时间,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2课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沿教室四周依次坐好)
主持人宣布“保护生物圈国际研讨会”现在开会,宣布:
(一)主题: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在这个大的世界环境下,如何处理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
(二)大会议程:
1、大会推选“主席”、“副主席”各一名和会议秘书处(做记录的同学)。
2、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宣读上节课进行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3、本次大会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首先由一名同学代表本国陈述本国的观点,其他国家代表待其陈述结束后向该国提出一些问题。
4、陈述国其他成员可以互补回答。
5、会议秘书处根据记录,形成综述总结报告,提交大会主席和副主席。
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初中的最后一节生物课,老师将讲台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组织才能,允许每个学生独立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树立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辩论中检查自己调查和收集、处理资料的情况;成功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大大提高。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带答案)


第二节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思维导航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星球。几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圈以其优越的环境条件,养育了人类,而人类也以其勤劳和智慧,把生物圈建设成自己的繁荣家园。
然而,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我们既要热爱自己的美好家园,更要保护好这个家园。地球不仅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因此,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随堂反馈
1.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森林面积的、荒漠化的以及污染的
等,使得人类得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3.目前,的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得重大问题,是人类调整自身和自然关系得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变。
4.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战略,该战略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追求人与自然的,
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又要保护,不对人类后代的构成危害。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A.禁止捕鱼B.及时捕捞小鱼
C.及时适量捕捞成鱼D.大量投放鱼苗
2.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
C.乱仍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3.下列污染中,不属于全球性大气污染的是哪一项?()
A.酸雨B.温室效应
C.草原沙化D.臭氧层破坏
4.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系统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口的增长,给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的增长,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C.人口的增长,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D.人口的增长,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利用率
6.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结果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7.倡导“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8.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哪种能源?()
A.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
B.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利用水力,修大型电站
D.修建核电站
二、填空题
1.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1994年3月通过了《》。
2.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人类的,才能实现。
三、问答题
1.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生物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保护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当身体力行做些什么?

思维拓展
1.如果你现在是一位能源开发工作者,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你认为应该倡导什么样的能源?你能提出一项具体的无污染能源开发的措施吗?

2.调查你生活的社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现状,如果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将会怎样改变这些现状?

3.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其主题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英文口号为:OneWorld,OneDream。作为中国的一分子,如果请你做维护社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小卫士”,你认为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不能容忍的、破坏环境的事?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再为北京设计一则环保广告。
博士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煤气或“煤”油,通过高新技术严密控制的燃烧转变成电力)和核能等。近几年来,能源供应紧张令内地电荒难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构建绿色能源成为全球的共识。绿色发电能源包括风力、垃圾燃烧、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等。
目前在内地,较能形成规模的包括垃圾发电和风力发电。2005年5月,总投资5.4亿元人民币的天津双港垃圾发电厂投入商业运营,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每年发电1.2亿千瓦时。双港是目前中国已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垃圾发电厂,每日处理天津市区日排放生活垃圾的四分之一。为保证环保,双港电厂焚烧垃圾后产生的烟尘,须经三道工序处理后才排放,排放的烟气指标已达欧盟标准,此外,企业成功利用垃圾焚烧后废渣制砖,使发电厂实现废物零排放。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在建、或获得批覆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有140家。
另外,风力发电也以其巨大的潜力和成熟的商业化基础引人注目。资料显示,中国陆地上10米高度可供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亿千瓦,50米高度为5亿多千瓦,再加上近海风力资源,可利用风能远超过可利用水能。不过目前全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的千分之几,开发潜力巨大。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风力发电成本、人才与技术等方面均步入成熟。新华社引述新疆风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黎明说,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主力风电场,风力发电每度电的含税还本付息成本已经降至0.5元以下,价格上可与一些火电厂同台较量,只要理顺政策,大规模商业化指日可待。据世界风能协会的数字,到2004年,世界风力发电能力达到4700多万千瓦,同比增长20%。专家预计,5年之后,在几个风电发展较快的国家地区,风电成本将全面低于火电,风能将成为世界最便宜的能源。

第10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大兴安岭林区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B.绿色植物
C.微生物D.细菌
3.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4.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水蚤、鱼B.鱼、水蚤
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
5.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食品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绿色植物B.真菌
C.动物D.人
7.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8.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ABCD
9.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B.植食动物
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
10.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11.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无法确定
12.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A.荒漠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13.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变
B.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不变
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长时间内保持极为稳定的平衡
14.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应该有()
A.营养物质、淡水、适宜的温度
B.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C.淡水、营养物质、空气(氧)
D.空气(氧)、阳光、营养物质
15.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人类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16.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17.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A.禁止捕鱼B.及时捕捞小鱼
C.及时适量捕捞成鱼D.大量投放鱼苗
18.下列污染中,不属于全球性大气污染的是哪一项?()
A.酸雨B.温室效应
C.草原沙化D.臭氧层破坏
19.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20.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结果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2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哪种能源?()
A.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
B.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利用水力,修大型电站
D.修建核电站
22.倡导“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一般包括、、
和四个组成部分。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和,分解者是。
3.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4.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5.绿色植物既可以通过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7.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和岩石圈的(主要是土壤层)。
9.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流动和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
10.生态农业是在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原理,建立起来的

11.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战略。
三、问答题
1.小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部分内脏不见了。请分析:
(1)土壤中的将鱼的内脏,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
(2)鱼的内脏分解成的和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小强在做校园调查时,作了如下记录:
在一棵阴湿的、一侧干枯轻微腐烂的大树下,观察到:腐烂的树干上及露出的树根旁长了一些蘑菇;树冠向阳的一侧,树叶比较茂盛,嫩叶上见到了毛毛虫,树杈上麻雀在“啾啾”叫着;从树根旁取少量泥土,浸入水中,取一滴浸出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大量的细菌。
(1)根据以上记录,按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三个组成分类,并完成其他填空: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三部分。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人”扮演什么角色?
(3)请从以上的记录中,写出一条食物链:

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引起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氧化变质B.残留化学的污染
C.毒素污染D.微生物大量繁殖
2.真空包装和使用保鲜膜能够保鲜食品的原因是()
A.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B.杀死微生物
C.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D.防止细菌和灰尘进入
3.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A.门、界B.界、种C.纲、种D.界、科
4.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美称的国家是()
A.中国B.法国C.俄罗斯D.加拿大
5.下列哪种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A.种子植物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6.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A.嗅觉在起作用B.视觉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D.侧线在起作用
7.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A.扬子鳄B.马门溪龙C.蜥蜴D.蛇
8.按照进化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C.爬行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
9.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
A.生态旅游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D.法制管理
10.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乱砍乱伐B.乱捕滥杀
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入侵
11.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
C.陆地上D.大气层中
1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使()
A.生存环境变化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D.弱肉强食
13.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类人猿B.大猩猩C.森林古猿D.猴子
14.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稻田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藻类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15.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水蚤、鱼B.鱼、水蚤
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
1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绿色植物B.真菌
C.动物D.人
17.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ABCD
18.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19.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无法确定
20.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A.荒漠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21.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地壳变迁造成的
C.人类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
D.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22.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23.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A.禁止捕鱼B.及时适量捕捞成鱼
C.及时捕捞小鱼D.大量投放鱼苗
24.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25.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结果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26.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哪种能源?()
A.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
B.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利用水力,修大型电站
D.修建核电站
二、填空题
1.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于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2.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又叫。
3.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向过渡的类型。
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5.在生存竞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和,分解者是。
7.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和岩石圈的(主要是土壤层)。
10.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
三、简答题
1.古人有著名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请回答诗中描述的绿色美景是由于哪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并分析这些植物在水中大量繁殖对鱼等水生生物有哪些役畜和危害。
检测对象ABCDE
DDT浓度/×10-60.0052.00.575.50.04
2.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相对浓度为0.5×10-8,现发现各种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列检测结果分析:
(1)5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是。
(2)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中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这条途径来实现的,受害最为严重的生物是。

参考答案
第8单元生物技术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随堂反馈:1.发酵2.微生物3.微生物发酵过程4.25~305.酵母菌乳酸菌6.原有
人的意愿特殊性能人类需要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B3.D4.A5.D
6.B二、填空题1.防止污染2.厌氧3.化工医药食品饮料三、问答题1.提示:如生产抗生素治病,制酱作为调味品等。2.(1)杀菌(2)保持酵母菌的活性,温度太高会杀死菌种。(3)增加氧气,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4)提示:其它微生物污染,导致酿制失败。
3.(1)乳酸菌不能,微波会杀死乳酸菌
(2)A、B两瓶未加入少量糖,乳酸菌不能大量繁殖,或接种前未降温,乳酸菌高温致死。C瓶变馊是由于加入的自来水中有微生物污染所致。
思维拓展:1.提示:没有了微生物,动植物的遗体不能被分解,许多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治疗药品无法获得,人体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营养等等,其他生物也无法生存。2.提示:青霉素从青霉菌上提取出来,通过培养青霉菌发酵来大量生产。

第二节食品保存
随堂反馈: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2.生长繁殖3.风干盐渍糖渍烟熏4.脱水冷冻真空包装5.D6.C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C3.D4.C5.A
6.A7.C二、填空题1.抑制阻止生长繁殖2.储藏加工成食品3.加工腐败食物三、问答题1.(1)B(2)不是。提示:
冰箱本身没有杀菌功能,低温主要使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慢,但仍有一些耐低温的细菌和霉菌在生长繁殖,所以食物在冰箱中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变质。2.提示:参考食品的保存方法,如冷冻、真空包装等。3.提示:在道路上晾晒粮食时,路面上的沥青在高温下会融解、蒸发,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污染粮食。
思维拓展:提示:防腐剂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标准来执行,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使用天然无副作用的防腐剂。

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堂反馈: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2.人的意愿人工方法移花接木3.转基因转基因动植物4.细胞水平遗传结构5.多利细胞工程6.受精过程新个体7.排异严重缺乏8.B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D3.C4.A5.C
6.D7.A8.B9.D二、填空题1.外源基因
动植物体受精卵2.农业医药环境保护
3.农业医学社会生活三、问答题1.(1)
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2)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3)供核母羊(4)提示:对于保护濒危物种,繁殖优良品种以及器官克隆具有重要意义。2.提示:把苏云金杆菌体内的杀虫毒素基因,导入到烟草细胞的细胞核内,培育出具有具有抗虫能力的转基因抗虫烟草。
3.提示:如人体器官克隆来治病,利用克隆技术繁育良种家畜等。
思维拓展:1.提示:提取其它生物的抗虫基因,转移到青菜的细胞核内,可以培养出转基因抗虫青菜。2.提示:可以从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

第二节关注生物技术
随堂反馈:1.生物技术2.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3.可能4.法律伦理道德
观念5.移植6.生物资源生物品种产量
质量活性物质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D3.C4.D二、填空题1.甘蔗玉米渣生物能源2.安全性社会伦理三、问答题1.提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本领,为人类造福。2.
提示:可以分别从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举例说明。
思维拓展:1.提示: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的方式,而克隆这种“实验室里人为操纵下制造出生命”的方式,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将很难确定;但是“治疗性克隆”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克隆人”问题。2.提示:转基因技术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我们人类的农业生产作出巨大贡献,但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应慎重对待。

第8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1.B2.C3.D4.D5.B6.C7.B8.D9.B10.D11.A12.A13.D14.A15.D16.A17.A18.C19.A20.D
二、填空题1.发酵发酵过程2.生长繁殖3.抑制阻止4.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5.移花接木6.多利7.生物技术
三、问答题
1.食物保存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目前,已广泛利用酶对食物进行保存。2.提示: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如不污染环境,能参与生态环境的调控,保持生态平衡;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需要的技术难度较高。

第9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第22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随堂反馈:1.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生态系统亲疏远近2.差异程度界门纲目科属种3.种物种4.形态结构生理功能5.有性生殖不能6.越大越近越小越远7.D8.A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D3.C4.D5.D6.D二、填空题1.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2.动物脊索动物哺乳食肉猫猫3.有性生殖4.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三、问答题1.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2.虎和猫的相似点较多。虎和猫同属于猫属,豹和猫同属于猫科,前者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大,亲缘关系也近。3.能够从其他植物体内提取出金丝桃素。可以寻找与贯叶连翘同种或同属的其他植物,因其共处的分类单位很小,之间的相似性也很大。
思维拓展:1.GinkgobilobaL.中Ginkgo是属名,biloba是种加词,L.是命名人。2.提示:马和驴不是一种生物,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必须要有生殖能力。

第二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随堂反馈:1.简单水2.衣藻硅藻紫菜海带3.茎叶根输导组织4.根茎
叶输导组织陆地5.孢子6.水阴暗潮湿7.种子裸子被子8.裸露果皮果皮果实9.食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气10.自然条件人为破坏灭绝边缘11.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12.C
13.A14.C15.B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D2.D3.C4.D5.D6.C7.C8.B9.C10.A11.D12.C13.C二、填空题1.根茎叶输导2.根系水无机盐气道氧气3.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三、问答题1.阴湿背光面北
2.
特征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植株高矮矮小能长得很高
生活环境潮湿潮湿
有无输导组织无有
3.应摆放在室内或背阴处,经常给它洒水。
4.提示: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的破坏。
思维拓展:1.提示:赤潮主要由藻类引起,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
2.提示: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苔藓植物对一些主要污染气体十分敏感,可以通过观察苔藓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3.提示:不相信。苔藓植物没有根,无法支撑很高的地上部分。4.提示: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在江南一带,五六十年树龄,才有开花可能。其实,铁树在华南地区几乎每年都开花,但在北方确实是难得一见。5.
提示:浮萍是一种被子植物,应当具有被子植物的特征,如具有根、茎、叶,能开花、结果等。

第三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随堂反馈:1.脊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体节蚯蚓蚂蟥沙蚕3.肌肉足珍珠贝蜗牛枪乌贼4.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外骨骼附肢眼触角口5.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6.无脊椎
7.最高鱼两栖爬行鸟哺乳脊柱
8.流线型鳞片鳃侧线9.水生陆生
10.肺11.流线型翼羽毛12.哺乳类13.蝙蝠14.大熊猫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C3.C4.A5.C
6.B7.B8.C9.C10.B11.A12.D13.C14.B15.B二、填空题1.脊柱2.青草鲢鳙3.哺乳三、问答题1.提示:不相同。不同种类的无脊椎动物适于生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2.提示:可以从为人类提供食品、、衣物等方面举例。3.提示:身体流线型,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有鳍,体内有膘等。
思维拓展:1.提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任何动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虽然对人类有害,但可能却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2.提示:白鳍豚是生活在水里的哺乳动物。特点有:吻部狭长成喙状,上下颌等长,眼很小,前额成圆形隆起等。
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
随堂反馈:1.简单外壳核酸2.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荚膜鞭毛3.寄生腐生4.球菌杆菌螺旋菌5.物质循环6.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腐生寄生7.C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D2.C3.A4.A5.A6.C7.C8.D9.A10.C11.A12.A13.C二、填空题1.细胞独立寄生2.叶绿体有机物3.酵母菌三、问答题1.提示: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2.提示:如蘑菇、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平菇、猴头菇等。3.提示: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利的,病毒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如: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等。
思维拓展:1.提示:见博士。2.提示: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

第2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随堂反馈:1.生物生存环境2.物种遗传
生态系统3.丰富程度基因组成生态环境类型4.物质基础5.平衡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B3.A4.B5.B6.D7.C8.D二、填空题1.物种遗传生态系统2.物种3.遗传4.基因三、问答题1.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提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思维拓展:提示:生态旅游在使人们获得各种人文、自然知识的同时,保护了旅游区原有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但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资源,不能开发过度,破坏环境。

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随堂反馈:1.物种灭绝2.人口的快速增长
3.就地保护迁地保护4.就地保护5.自然保护区6.教育法制管理环境保护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B3.D4.D5.D6.D7.D8.A二、填空题1.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2.原来的迁出三、问答题1.提示:从自我做起,从周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2.提示:主要威胁是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3.提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思维拓展:1.提示:应该防止有害物种的入侵,慎重引入。2.提示:如到公园里制作人工鸟巣箱和水巢等,保护鸟类。3.提示:如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麋鹿;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珍禽;四川卧龙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等生物。
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1.C2.B3.C4.B5.A6.A7.A8.D9.D10.D11.D12.C13.B14.A15.C16.A17.C18.B19.C20.C21.B22.C23.A24.B25.D
二、填空题1.生长繁殖2.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3.生物技术4.种物种5.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6.水生陆生7.球菌杆菌螺旋菌8.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三、资料分析题提示:(1)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为捕杀等。(2)保持野马基因的多样性,有利于野马后代的改良繁殖。

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
随堂反馈:1.二氧化碳甲烷氮氨氢
水蒸气2.有机小分子3.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A3.C4.B5.C二、填空题1.原始海洋原始生命2.闪电
三、问答题1.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是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2.提示: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
思维拓展:提示: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相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活动的痕迹。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随堂反馈:1.化石2.遗体遗物3.始祖鸟
4.简单低等复杂高等5.进化树6.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7.无有低等高等简单复杂水生陆生8.生物进化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D3.C4.A5.A6.C7.C8.C二、填空题1.遗体遗物2.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三、问答题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提示:始祖马形体小,前足4趾,后足3趾;现代马形体大,前后肢只有中趾着地,两旁的侧趾退化。3.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辽西鸟→始祖鸟→孔子鸟。
思维拓展:1.提示:说明哺乳动物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2.提示:恐龙的灭绝有多种假说,参见博士。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
随堂反馈:1.达尔文自然选择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2.生存淘汰3.自然选择
4.综合进化学说分子进化学说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D2.B3.C4.A5.B二、填空题1.英达尔文物种起源2.生存竞争生存淘汰3.保护色三、问答题1.提示:在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食物的数量。因为食物的不足,在发生变异的加拉帕戈斯雀中,喙的形态发生变化,能够获得足够食物的种类会生存下来,并把这一特征遗传下去。2.提示:“综合进化学说”认为,变异是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适应性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分子进化学说”认为,所有生物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都在积累者微小的有利变异,最终导致生物进化。3.提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经常刮大风,有翅能飞翔但翅膀不够强壮的昆虫,常被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
思维拓展:1.(1)自然选择(2)提示:如枯叶蝶仿枯叶,南美鲈鱼仿漂浮于水面上的败叶,藻屑蟹仿海底岩石等。2.提示:最初长颈鹿的身材比较矮小,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低处的食物越来越少,那么只有那些变异得颈和四肢比较长的种类才能得到生存和繁殖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现在长颈鹿的特征。

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随堂反馈:1.哺乳纲灵长目人猿2.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3.脑容量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C3.B4.D5.C
6.A二、填空题1.达尔文2.直立行走三、问答题1.提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2.提示:不可能进化成人类。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山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3.提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智人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
思维拓展:1.提示: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不断开发大猩猩赖以生存的森林,使它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以及人类对大猩猩的乱捕滥杀和因森林减少导致的干旱等,使得大猩猩日益减少。2.提示:北京人头盖骨以及石器、用火遗迹被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确认;元谋猿人的发现,说明云南高原是人类早斯活动的地区之一。等等。

第9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1.D2.D3.D4.C5.C6.A7.C8.A9.B10.B11.C12.A13.C14.B15.D16.A17.C8.D19.A20.A21.B22.B23.D24.B25.D26.C27.B28.A29.C30.D
二、填空题1.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2.节肢动物3.细胞独立寄生4.物种遗传生态系统5.生物进化6.生存淘汰
三、问答题1.提示: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1)黑猩猩螺旋菌(2)人与蚂蚁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大,人与蜥蜴的亲缘关系近。

第10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第25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随堂反馈:1.生物环境统一整体2.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阳光
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4.绿色植物动物人微生物5.取食被取食
6.食物链7.食物网8.吸收积累不断增加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B3.B4.C5.C6.D7.D8.D二、填空题1.生物非生物
2.取食被取食食物网三、问答题
1.水草藻类草食鱼人细菌狮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动物和人是消费者,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许多微生物是分解者,它们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再被绿色植物利用。
思维拓展:1.(1)6(2)草(3)捕食竞争(4)减少(5)自我调节复杂维持2.提示:如果没有分解者,整个生态系统不能维持,动植物的遗体得不到分解,物质循环不能进行,最终所有生物都不能生存。这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行。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随堂反馈:1.太阳能2.热能生长发育
3.物质循环4.二氧化碳5.食物链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A2.D3.C4.D5.C6.B二、填空题1.分解者2.光合呼吸
3.太阳能三、问答题1.提示:太阳能→藻类、浮游植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2.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动植物和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残体被分解或燃烧时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重新参与碳循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循环将无法进行。
思维拓展:1.(1)绿色植物→植食昆虫猪笼草(2)提示:昆虫是消费者,猪笼草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其实猪笼草是因为吸收不到足够的N才特化出捕食昆虫的变态叶,目的是补充N,生命维持主要还是靠光合作用。
2.提示:参见博士。

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随堂反馈:1.水域陆地2.海洋淡水森林草原荒漠3.最大下层水圈上层
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5.生物种类数量能量物质生态平衡6.动态的
相对的7.自我调节8.生产经验生态学
人工生态系统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C3.B4.B5.D6.C7.C8.D9.C10.A二、填空题1.生物圈2.湿地3.不稳定的人工三、问答题1.提示:多施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农作物无法生长。2.(1)阳光(2)桑和水稻(3)细菌、真菌分解者(4)提高(5)生态平衡
思维拓展:1.提示:人类应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提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系统脆弱,容易受到破坏,应此要百倍呵护才能维持。
第二节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随堂反馈:1.科学技术2.减少扩大加剧3.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4.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满足生态环境生存和发展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C2.B3.C4.C5.D6.C7.B8.B二、填空题1.中国21世纪议程2.和谐发展真正保护可持续发展三、问答题1.提示: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生物圈成为人类的繁荣家园,另一方面也在破坏生物圈,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2.提示: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思维拓展:1.提示:如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2.提示:如治理汽车尾气、植树造林、使用绿色燃料等。3.略,言之成理即可。

第10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
1.A2.B3.C4.D5.D6.A7.D8.D9.C10.C11.C12.B13.C14.C15.C16.A17.C18.C19.C20.C21.B22.B
二、填空题1.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绿色植物动物人微生物3.食物链4.食物网5.光合呼吸6.太阳能7.水域陆地8.下层水圈上层9.能量物质生态平衡10.生态学人工生态系统11.科技进步12.可持续发展
三、问答题1.(1)腐生细菌分解(2)水无机盐有机物(3)微生物2.(1)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树消费者:毛毛虫、麻雀分解者:蘑菇、细菌(2)消费者(3)树→毛毛虫→麻雀

下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D2.C3.C4.A5.B6.D7.A8.A9.B10.D11.B12.B13.C14.A15.D16.A17.C18.B19.C20.B21.C22.A23.B24.C25.C26.B
二、填空题1.微生物2.种物种3.水生陆生4.物种遗传生态系统5.自然选择6.绿色植物动物人7.食物链8.太阳能9.水圈上层10.生态平衡
三、简答题1.提示:描述的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景象。如果繁殖过多,会消耗掉水体表面的大量氧气,这样会造成水中的生物死亡,对于养鱼业是非常不利的。2.(1)A→E→C→B→D(2)食物链D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生命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三、教学用具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世代相续,生生不息。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
完成的。3、种子中的胚,是由
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
生殖,马铃薯用
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
生殖和
生殖。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
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

等。8、
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和
。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
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
,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5、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①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②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7、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58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