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三首》知识点北师大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三首》知识点北师大版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等。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胡宏伟,195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副团长,他是一名军人兼歌手少将军衔;国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委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2相关背景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211.31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3主要内容
《当我死时》:这首诗通过对”当我死时“的想象描写,表现了诗人极深的乡愁情结和爱国情感。
《黄河颂》:作者借歌颂黄河的气势雄伟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号召中华儿女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她伟大坚强的不屈精神。
《长江之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从时间和空间上去歌颂长江,歌颂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赞美、依恋之情。表达出对祖国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整式的加减(一)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2整式的加减(一)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总结出整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熟练准确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三、学习过程:
复习巩固:请先回忆整式的相关知识,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1、下列代数式:①a+b、②、③、④2mn、⑤a2b、⑥-x3、⑦、⑧、⑨-3、⑩m,
其中是单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项式是________次_________项式,其中四次项的系数是__________
3、小红和小兰房间窗户的装饰物如图所示,它们分别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四个半圆组成(半径分别相同)
(1)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你能指出其中的多项式或单项式吗?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
探索发现:一、整式加减的现实背景(请认真体会下面问题,并独立解决)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出一个两位数:____________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两位数_____________
(3)求这两个数的和____________
(4)多用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你能解释这一规律吗?
提示: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两位数是:______________.把这两个数相加: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运算得到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从中找到规律:
(5)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您能用上面的方法解释吗?
(6)对于一个任意的三位数又有怎样的规律?
二、整式的加减
在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整式的加减运算.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则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整式加减的步骤)
例1计算:
(1)2x2-3x+1与-3x2+5x-7的和(2)与的差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3k2+7k)+(4k2-3k+1)(2)(3x2+2xy-x)-(2x2-xy+x)
(3)(7a2+2a+b)-(3a2+2a-b)(4)
2、求下列整式的值(提示:先化简,在求值)
(1),其中
(2)4y2-(x2+y)+(x2-4y2),其中x=-28,y=18
学习小结:归纳本节所学知识点:(在下面写出来)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学案北师大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学案北师大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突厥的兴衰及其与唐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比较突厥和回纥两个民族在生活、文化方面的异同,培养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突厥、回纥、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过重大贡献。
2.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3.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学生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唐朝对西域、西南和东北的管辖,说明以上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2.本课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这是一个难点。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又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一、导入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介绍突厥族发展的视频资料-“突厥兴衰”,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还有没有这个民族了(没有了,已溶入其它民族中。)?再让学生阅读“和同为一家”这句唐朝时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的话。提问学生谁知道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唐时,我国边疆地区还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从而引入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突厥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和习俗
2.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视频资料中的有关知识)
3.唐朝对东突厥、西突厥的战争
教师在讲解后提问学生: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这种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各族友好交往;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少数民族对唐王朝构成威胁,他就用战争解除这种威胁,征服之后加以安置,对战败民族的贵族还加以优厚待遇,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那么,对西突厥地区又是如何解决的?
4.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位置,阅读教材注示的小字,然后点明:
两个都护府作为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同时充分说明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
(二)、“回鹘衣装回鹘马”
1.回纥人的发展
教师展示有关“回纥”的资料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唐与回纥的友好交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大、小字内容,总结归纳回纥与唐在哪些方面进行交往及其概况:
政治上,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接受唐中央的领导。唐与回给为邻,北方平安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一段材料。(屏幕显示)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选自封演《封氏见闻记》
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回鹘人用大量马匹换取茶叶,中原地区则需求马匹;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好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
(三)、“车书本一家”
1.靺鞨族的生活
2.渤海政权的建立
3.渤海与唐的关系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材观察教材“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示意图”,思考它与中原哪座城市相仿,请找出相似之处。阅读温庭筠的诗,体会“车书本一家”。(给学生一小口诀:车同轨,书同文,我们本是一家人。)
(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云南大理崇圣守三塔》的图片,思考其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和同为一家”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吐蕃
3.“和同为一家”
教师在播放完相关视频资料后,让学生思考:文成公文入吐蕃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关系,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今天藏族民间仍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的美好传说,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小结:
(归纳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唐朝中央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的加强,友好互助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49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