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数据的收集教案(沪科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据的收集教案(沪科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5.1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意义.
2.会设计调查问卷表.
教学重难点
1.设计调查问卷表.
2.如何辨别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个体和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据的收集.(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1.收集数据的方法
活动一:生活中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收集数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途径:数数、观察、测量、实验、问卷调查等;
(2)间接途径:查阅文献、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2.设计调查问卷表
活动二: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分小组讨论怎样设计调查问卷表?
教师总结:
(一)问卷目的要明确;
(二)问卷选项要简单明了;
(三)问卷格式要正确.
3.调查方式
活动三: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2)个体和总体指什么?
(3)样本和样本容量又指什么?
(4)普查、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是全面调查;
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普查的优点:直接得到总体的情况,数据准确;
局限性:①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太)大,无法逐一考察;
②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逐一考察;
③考察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逐一考察;
抽样调查的特点: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的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4.例题分析
【例题】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饱满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发芽率
B.测发芽率要保证完全准确,最好检测所有的种子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保证种子正常萌发的环境条件
D.测发芽率要尽量节省种子,所以随便挑几粒种子测一下就可以
解析:饱满的种子不是种子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无法测得准确的发芽率,就像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身高一样,所以排除A;测发芽率,种子就会遭到破坏,采用普查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抽样调查是必须的,所以排除B;测发芽率要节省种子,但测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几粒种子很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以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应选C.
教学说明: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你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思考问题,这样你就会感到数学是你参与社会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
巩固训练
1.请你对我班采取的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表.
2.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为了了解炮弹的杀伤力,采用普查方式
B.为了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普查方式
C.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D.对某个人造地球卫星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3.课本练习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下列问题了吗?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1.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表?
2.常用的调查方式有几种?
3.如何辨别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个体和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
据《后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200年,夏禹就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这“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
到汉朝,随着政治体制逐渐完善,人口统计进一步纳入正轨.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
清朝自乾隆开始每年都有全国人口统计数字,中华民族4亿人就是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统计的.
新中国成立前,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09年清朝政府为了应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筹备立宪事宜,下令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当时推算我国人口约3.7亿.第二次是国民党内政部举行的人口普查,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只调查了13个省份的人口,1931年发表的全国为47480万人口,是后来估算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分别于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年进行.1987年我国规定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在年号末尾是0的年份进行.

相关知识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沪科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沪科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5.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比较统计图,理解各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会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正确的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各种形象性的图表,反映了被描述对象的重要内容、变化情况和特点.它们被称为图表的信息.怎样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呢?本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1.图表信息
活动一:学生看课本的问题1和例题,回答其中的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特别提醒:图表反映的信息有两类,一是能直接从图表中看出,二是需要通过具体分析思考才能得出.
2.不规范统计图
活动二:问题:下表是某位同学在“抛硬币”游戏活动中记录的结果
投币结果10次20次50次
频数频率频数频率频数频率
正面330%1155%2244%
反面770%945%2856%
下面两图都是根据上表中抛币50次得到的频数作出的条形统计图.
想一想:这两图对上表的反映是否正确?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思考:(1)你认为哪一张更合理?
(2)另一张图不合理在什么地方?
(3)通过对两张图分析,你获得哪些知识?
解:(1)第一个图合理.
(2)原因是:纵轴表示的数据起点不是0,并且纵轴上单位长度不一致.
(3)我们要有规范作图与仔细审题的思想意识,同时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收集的方法和描述的形式,以便获得更可靠的信息.
特别提醒:不规范统计图经常出现在条形图和扇形图中,主要有,(1)纵轴的数不是从0开始;(2)纵轴的数据单位不一致.
3.根据统计图作出判断
【例1】A市晚报刊出了该市几种报纸发行量统计图及其附带的说明(见课本问题2).
A市2010年报纸发行量统计
(1)从图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信息,你同意晚报的宣传吗?
(2)根据图中A市几种报纸的发行量,时报刊出了另一幅统计图:
想一想:1.比较晚报和时报刊出的两幅统计图以后,有什么感受?该市几家报纸发行量的差别大吗?
2.为什么两幅统计图表示的数据相同,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分组讨论交流答案.)
【例2】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大陆第二,世界第五;如图是宁波港1994年~2004年货物吞吐量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请说出两个.
(2)有人断定宁波港货物吞吐量每两年的平均增长率都不超过15%,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解:(1)从统计图中能发现:①货物吞吐量每年在增长,②2004年货物吞吐量为22000万吨;
(2)不正确,可以以2002~2004年为例说明.
巩固训练
课本练习
本课小结
1.图表反映的信息有两类,一是能直接从图表中看出,二是需要通过具体分析思考才能得出.
2.不规范统计图经常出现在条形图和扇形图中,特别注意:
(1)纵轴的数不是从0开始;
(2)纵轴的数据单位不一致.
“巧用”不合理的统计图
统计图是表示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直观、简明的优点,如果绘画不合理,就会给人造成错觉,而巧妙地利用错觉则可以收到一些意外的效果.
1.巧在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量
小张是青山牌啤酒的经销商,在某市负责总经销,他对去年在该市销售的几种品牌的啤酒与青山牌啤酒的销售量作了调查,得到如下表的结果:
啤酒品牌ABCD青山牌
销售量(万箱)500450600550900
为了宣传青山牌啤酒销售量的优势,小张准备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一开始得到的是图1,后来左看右看觉得青山牌啤酒的销售量虽然比其他品牌大,但优势似乎还是不太突出,他灵机一动,把各种品牌的销售量都减去400万箱,结果把图1缩减为图2.
显然,像图2这种纵轴不从零开始的条形统计图是不合理的,它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和误解,稍不注意便会以为青山牌啤酒的销售量是其他品牌销售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这种“效果”正是经销商小张所希望看到的.
2.巧在底边和高按同样的比例扩大
洁佳牌洗衣粉公司为了宣传其公司洗衣粉在同类品牌洗衣粉中的销量最大,他们把该品牌洗衣粉销售量与其他品牌洗衣粉的销售量对比绘制了如图3的广告,并形象地用洗衣粉袋子代替条形图.
图3
从销售量来看,洁佳牌的高画成利净牌高的2倍没有错,但底边也画成2倍显然是不合理的,但这种不合理却给洁佳牌洗衣粉的销售量带来了意外的宣传效果,因为人们一见两种品牌的销售量马上就以为洁佳牌的销售量是利净牌销售量的好几倍.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底边的长度不相等.
可见,不合理统计图有利也有弊,利的是商家,他们有意制造错觉,故意夸大其产品的销售量,具有隐蔽的“欺骗性”,属于非法行为.但如果是公司内部用来鼓励公司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们看到自己产品在同类产品中位列前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无疑是一种很巧妙的做法.

§5.2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2.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合理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使收集的数据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何使所收集到的数据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总体情况.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华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P179
比较一下上述两种表示各自的优越性.P180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你同意他们三个人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2.议一议
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想一想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生]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4.小结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Ⅲ.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所在地区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分析:(1)确定调查目的(2)分清总体、个体(3)抽取样本(4)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5)由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调查表(略)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Ⅴ.课后作业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例如: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甲:450460450430450460440460
乙:440470460440430450470440
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
我们可以算极差.甲种玉米极差为460-430=30千克;乙种玉米极差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种玉米较稳定.
还可以用方差来比较哪一种玉米稳定.
s甲2=100,s乙2=200.
s甲2<s乙2,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较稳定.
三.建立知识框架图
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回顾思考了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下面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四、随堂练习
例1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占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判断说理型题,它要求借助于统计知识,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运用统计原理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该电脑生产厂家凭借挑选某城市经销本产品情况,断然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占40%,宣传中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样本容量太小;第二,样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例2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根据下面的疫情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图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国疫情每天新增数据统计走势图,观察后回答:
①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人数之和超过100人的天数共有__________天;
②在本题的统计中,新增确诊病例的人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
③本题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中,样本是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
(2)下表是我国一段时间内全国确诊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数与天数的频率统计表.(按人数分组)
①100人以下的分组组距是________;
②填写本统计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③在统计的这段时期中,每天新增确诊
病例人数在80人以下的天数共有_________天.
解:(1)①7②26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19
(2)①10人②11400.1250.325③25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与思考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共同建立的知识框架图,并进一步用统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六.课后作业:
七.活动与探究
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D.30千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83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