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三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4.熔点
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5.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②水在-5℃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时是_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8.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现在利用实验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
(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三、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四、作业
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2.习题3、4、5。
(四)说明
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应是熔点和凝固点及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建议安排好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对图像分析得细致、透彻,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海波的纯度尽可能高。二是对海波开始加热时,不要用温水,温水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温度还没有达到48
℃。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由于海波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教学,采用海波自白这种拟人化的方法,颇具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不妨一试。


相关阅读

第三节功和功率


第三节功和功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目标4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目标5

学生演示

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而W=Gh、G=mg、m=ρv
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小结及测试。

五.布置作业。

四.例题(P167)

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四、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说到花,大家有什么感受?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美丽多姿和芳香四溢的花,你们喜不喜欢花?如果喜欢,请说说喜爱花的原因。

1、对植物本身来说,开花有什么意义?

2、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

观赏短片《绚丽多姿的花》

让学生说出刚才影片中花的结构:

(补充影片中的单性花,两性花的概念。)

学生各抒其见,把大家带到花的课堂。

花柄、花托、花被、雄蕊、雌蕊

花的结构

让学生概述印象中花的结构,然后对比书本P102,让学生自学讨论各部分的作用。然后通过动画,图表进行总结。

介绍完花的结构后,讨论以下问题:

1、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小组讨论:

对花的结构比较陌生,自己讨论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花的雌蕊和雄蕊

子房

传粉与受精

大家都说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那由花到果实,那是怎样的过程呢?先观看动画,让学生口述花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一边看一边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找出答案。

什么叫传粉?

传粉的方式?

柱头的特点?

介绍传粉的概念,开花的概念。

分析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

认真看动画。

看完后对各部分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昆虫传粉(虫媒花)

风传粉(风媒花)

人工授粉

是不是任何花粉都能

植物变成果实?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花的各部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思考:

玉米的果穗缺粒、葵花子是空瘪的,花生里没有花生豆,这些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怎样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课堂小结

(1)你明白了吗?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你会描述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你认同了吗?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习惯

练习:

1、花的基本结构雄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雌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朵桃花的什么被虫吃掉,这朵花就结不出桃子()

A、花丝B、花瓣C、雄蕊D、雌蕊

3.雌蕊成熟以后,落到柱头上的花粉受到_____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的细管叫做____

4、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两个精子存在于()

A.珠被中B.花药中C.花粉管中D.子房壁中

5、受精完成以后,花中只有继续发育,最终发育为。种子是由发育成的。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教学反思:

当介绍到花的结构时,觉得有些吃力,如果让学生到校园去,亲身体验花的结构,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这节课所要讨论的答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且生物课更应该是让学生亲近自然,到自然中去学习的课程。但无奈,如果让学生让校园去,一方面,现在的季节比较少花朵,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去观察一朵花的结构呢?这节课尝试了上了半节课的理论课,下半节课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花的结构,与我们书本介绍的有何不同,尝试了两个班的这种教学,其中有发现有些学生很爱思考问题,提出很多课堂上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懒散,到校园去并不主动去观察花朵。对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那这种方式是不适合全体学生还是不适合个别学生呢

第三节美洲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节美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美洲
[教学目的]
1、运用图1-3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利用图1-35和图1-36,分别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
一、地理位置
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2、展示“世界政区图”,有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过渡)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
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
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
(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
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
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
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
(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
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
(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
(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
(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
[小结]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结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美洲
一、新大陆
1、地理位置
2、主要国家、语言、
3、拉丁美洲
三、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居第三位
(2)地势起伏大
(3)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山
(4)冰川作用典型
2、气候特征
(1)跨寒、温、热三带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1、学生阅读图1-36,观察南美洲有哪些地形种类,找出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地形,再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查找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
2、设问:由此你能总结出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吗?
3、设问:和北美洲相比,南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异同点?(西部都为高大的山系,地形均有平原、高原组成;不同点在于北美洲地形成南北纵向分布,而南美洲的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4、讨论P27活动第4题
(二)气候特征
1、讨论:阅读P29图1-40、1-41,从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气温四个方面探讨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跨寒温两带,不同点在于主要气候类型不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更为复杂,且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显著)
3、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3题,分析地形对南美洲气温的影响。
4、学生自读P28阅读“学看气候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气候资料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
A利用1月、7月的气温值来判断某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来判断所属的大致气候类型: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属热带气候,若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则可视为寒带气候,如果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中的冰原气候,否则则是苔原气候
C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则以最冷月0度为界
D结合填充图册的有关练习为例,使学生掌握气候资料的判断方法
[小结]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
(2)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2、气候特征
(1)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降水丰沛,最湿润,年平均气温高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南美洲的地形有何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设问)南美洲西部高大的落基山对南美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五、美洲的河流
1、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的位置。
2、展示表格,学生讨论比较两条河流,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来分析河流
河流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主要流经国家长度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3、学生讨论完成P30第5题
六、移民和经济
1、学生自读P31,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回答:由此说明了美洲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2、复习提问: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那两种类型?美洲有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由此说明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不平衡)
3、结合教材讲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经济发展特色,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上述国家的位置。突出三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点:以单一的商品出口为主
4、结合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讲述美洲的经济发展现状
5、学生讨论完成P32表格,教师点拨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五、美洲的河流
六、移民和经济
1、种族成分复杂,以移民为主
2、经济发展不平衡
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7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