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
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1.主观原因
(1)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共产党人没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挫折中醒悟过来,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而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也没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中共的种种让步,并没能拉拢汪精卫等人,反而使汪精卫等人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中共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以致当昔日的同盟者叛变革命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2)共产国际代表没有认清中国具体国情,给予中国革命以错误的指导。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判断得不是很成熟,加之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所以当1927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发来指示后,出现了陈独秀等人拒绝执行的情况,共产国际代表还把指示拿给汪精卫看,以示其对汪的信任,但是这个指示却成了汪精卫进行“分共”的一个借口。
2.客观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党在革命阵营中力量的增长,引起了国民党内反共势力的忌恨。为了打击共产党,独霸革命领导权,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汪精卫集团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上讨论“分共”问题,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反帝运动、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全国处在人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这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并开始寻找其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蒋介石投入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民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失败,并在势力远大于革命力量的情况下,破坏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历史教训,其中最深刻的是:无产阶级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自身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在学习中,同学们不但要认清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史实和原因,也要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认识革命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认识到社会总是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前进的,在学习中要有辩证思维的意识。同时,要认真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历史,学以致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2)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3)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1)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3)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3)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2)概况
①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②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③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
(3)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2.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胜利的原因及东征的影响
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④工人和农民的大力支持,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第2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冯玉祥北京政变
1、军阀混战
(1)背景:
①一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掠夺;
②帝国主义操纵下,大小军阀争夺地盘;
(2)战争: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
※链接高考:
(00,天津)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掌握中央政权的军阀派系是……………()
A、直系和奉系B、皖系和奉系C、直系D、皖系(答案:A)
(3)影响:
①人民生命财产遭到涂炭,引起不断反抗;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2、北京政变
(1)时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
(2)导演:直系将领冯玉祥;
(3)概况:囚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
(4)原因:
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
②受南方革命政府和革命形势的影响,倾向革命;
③与吴佩俘的矛盾尖锐;
(5)性质: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革命,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6)影响:扩大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影响力;
(7)政变后形势:
①冯玉祥宣布脱离直系,改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②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问题;
③皖系和奉系势力入京,皖系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权;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孙中山北上
★北上目的:迅速落实全国的和平统一;
★北上宣言
(1)宣言内容:
①对内:消灭军阀势力;
②对外: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③要求:召开国民会议,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链接材料:
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途中,在日本接见记者时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这段材料反映孙中山晚年对帝国主义有何新的认识?
▲孙中山认为外国势力的干涉是阻碍中国统一的关键性因素。
(2)宣言评述:北上宣言表达了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政治立场,阐明了国民革命的目的;
※链接高考:
(04,全国春季,16)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
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B、长期的军阀混战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答案:A)
2、国民会议运动
★召开目的: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运动内容(1)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
(2)对外:要求反帝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
3、孙中山逝世
(1)逝世时间:1925年3月12日;北京;
(2)孙文简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链接材料:
孙中山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设问:遗嘱实质上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
▲回答:嘱咐国民党人和全国人民要坚持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继续努力,将革命进行到底。
※链接高考:
(06,北京文综,21)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国共合作实现后,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运动。
1、五卅运动
★爆发原因:
(1)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反帝斗争运动高涨;
(2)导火线:1925年,日本制造顾正红事件;
※链接高考:
(03,上海单科,2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从而引起的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
A、护国运动、五四运动B、五四运动、五卅运动
C、五卅运动、省港罢工D、五四运动、省港罢工(答案:B)
(3)直接原因:1925年5月30日,英国、日本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
★首发地:上海(五卅反帝斗争)
(1)领导:中国共产党;
(2)斗争形式: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
(3)斗争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反帝统一战线组织)
(4)谈判条件: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偿;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
★运动特点:经济斗争与反帝政治斗争相结合;
★帝国主义的破坏:
(1)高压政策:镇压罢工运动;
(2)分化政策:破坏统一战线;
①上海总商会(大资产阶级掌控)单独退出罢市斗争;
②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出统一战线
☆原因:帝国主义采取经济手段(停止供电和贷款)压制;
☆认识:全面检验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运动结果:工人复工;
(1)复工原因:保存实力;
(2)复工条件:
①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
②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
2、省港大罢工
(1)目的: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2)概况:
☆开始时间:1925年6月,香港、广州;
☆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
☆沙基惨案:英国、法国屠杀示威群众;
☆罢工后援:广东革命政府断绝同英国经济往来,支援罢工;
(3)评价:
①省港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最大;
②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③对英国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3、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意义
(1)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2)五卅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
(3)五卅运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链接高考:
(05,广东单科,10)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相同点是……………………………()
A、具有反帝爱国性质B、遭到国民政府的镇压
C、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D、运动后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答案:A)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提示:广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国近代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1、时代背景:
(1)广东,成为国民革命的摇篮;
(2)1925年,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陈炯明阴谋推翻革命政府;
2、巩固措施:
(1)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
☆东征原因:陈炯明进攻广州,阴谋推翻革命政府;
☆东征时间:1925年2月和1925年10月;
☆东征主力:黄埔学生军;
☆东征结果:全歼叛军,取得胜利;
☆取胜之因:
①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
②根源:国共合作,同心奋战;
③共产党员和革命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突出意义: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国民政府成立
☆成立时间:1925年7月(第一次东征胜利后);
☆政府主席:汪精卫;
☆成立意义:表明广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上的统一巩固;
(3)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建立时间:1925年8月;
☆军队特点: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当时中国最新式的革命军队)
(4)国民政府统一两广地区;
3、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链接高考:
(07全国文综Ⅰ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
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
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1.主观原因
(1)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共产党人没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挫折中醒悟过来,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而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也没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中共的种种让步,并没能拉拢汪精卫等人,反而使汪精卫等人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中共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以致当昔日的同盟者叛变革命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2)共产国际代表没有认清中国具体国情,给予中国革命以错误的指导。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判断得不是很成熟,加之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所以当1927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发来指示后,出现了陈独秀等人拒绝执行的情况,共产国际代表还把指示拿给汪精卫看,以示其对汪的信任,但是这个指示却成了汪精卫进行“分共”的一个借口。
2.客观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党在革命阵营中力量的增长,引起了国民党内反共势力的忌恨。为了打击共产党,独霸革命领导权,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汪精卫集团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上讨论“分共”问题,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反帝运动、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全国处在人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这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并开始寻找其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蒋介石投入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民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失败,并在势力远大于革命力量的情况下,破坏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历史教训,其中最深刻的是:无产阶级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自身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在学习中,同学们不但要认清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史实和原因,也要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认识革命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认识到社会总是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前进的,在学习中要有辩证思维的意识。同时,要认真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历史,学以致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03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