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
(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④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
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3:合作探究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
(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
(2)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
(3)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学习任务(二)海底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
3、合作探究

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
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
仔细阅读课文中关于大陆架的文字表述,会发现大陆架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水深不超过200米。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巩固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27、28页
六、附板书设计
左为五种地形特征表格
中间世界海陆分布图
右面五种地形素描图和海底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相关知识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爸爸是肥城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作为一名志愿者随队到舟曲救灾,小明在为爸爸搜集舟曲资料时,发现了舟曲的等高线地形图,然而他却怎么也看不懂,我们能帮他吗?(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画图1)
师:要帮助小明,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判读地形图,这节我们就学习《看地形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等高线地形图
1、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
(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通过讨论,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教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
1、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
3、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图2-38地形鸟瞰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楚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

方案一(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
注意观察绘图人员是如何利用等高线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
演示过程中,解释等高距的概念。
方案二(没多媒体的可用方案二)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如果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缓坡处等高线稀疏;
陡坡处等高线密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假如,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到牛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登上山顶(如图),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们应选择甲乙哪条路线?为什么?
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随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们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伤的村民。请你们组设计一条从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
3、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
4、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
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
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
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A、洼地B、谷地C、鞍部D、脊部
5、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三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王村地处;余村地处;李村地处。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米。
(3)图中河流甲的流向是。
六、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
3、认识大陆、岛屿、群岛、大洲、半岛、海、洋、海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地图中学习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想像能力

自主预习课本P22-25内容,找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名称及面积大小关系

一、分海洋、分陆地
1、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
2、地球上任意一个半球总是面积大于面积
二、海陆地理事物
在下图中填注:大陆、岛屿、群岛、大洲、半岛、海、洋、海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三、七大洲
1、名称:、、、、、、
2、面积大小:“、”
3、轮廓:总结各大洲轮廓,并记住他们的模样
4、之最
①面积最大的大洲:②面积最小的大洲:
③我国所在的大洲:④我国所在的大陆:
⑤面积最大的大陆:⑥面积最小的大陆:
⑦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5、位置
①相对位置:读课本P22-23东、西、南、北半球图,观察七大洲相对位置
②所在半球
(1)北半球:、、、、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2)南半球:、、、、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
(3)东半球:、、、、
(4)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的大洲:、、、
④赤道穿过的大陆:、

1、根据下列陆地轮廓判断,不属于大陆的是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2、读图填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1)左图表示的是半球,右图表示的是半球,我国位于半球,七大洲中完全位于南半球的是
(2)写出图中各大洲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默写本节知识网络,并用红笔标出重点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各条主要经纬线,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3、学会使用地球仪,判断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
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简单复述地图的三要素,详细说明经纬网定向法如何运用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三、地球仪
1、读图2-6,完成课本P16活动题1,解释下列概念
北极:
南极:
赤道:
空中看北极时针转,看南极时针转,即“”
2、纬线
①概念:
②指示方向:③长度及变化、形状:
④纬度:
⑤高中低纬的划分:⑥南北半球划分
3、经线
①概念:
②指示方向:③长度、形状:
④经度:
⑤经度划分:⑥东西半球划分:
四、总结对比经纬线、经纬度
纬线
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起点
度数划分
半球划分


1、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
2、纬度的变化规律:
3、经度的变化规律:
4、判断经纬线,超过90°的是线,都不超过90°时,横线是线,纵线是线
5、判断南北纬、东西经,就看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加,向北增加为,向南增加为
,向东增加为,向西增加为
6、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是,且一条经线是经,另一条经线是经

1.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叫赤道,最长的经线是零度经线
B.地球仪的经线共有180条,纬线共有90条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赤道既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又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东、向南愈来愈小
4、与16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20°WB、20°EC、160°WD、180°
5、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
6、经度180°和纬度0°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7、南北回归线位于
A、高纬度B、低纬度C、中纬度D、低中纬度分界线
8、“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的“八万里”是指
A、北极圈的长度B、南回归线的长度
C、赤道的长度D、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9、下列地点符合高纬度、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20W,23.5NB、120W,66.5NC、15W,25SD、160E,23.5S
默写本节知识网络,并用红笔标出重点内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03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