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
(2)外服:。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
2.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等。
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国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5.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请思考1: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有何不同?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的矛盾。
2.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亲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特点:是最突出的特点;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影响深远,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

(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以宗法制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②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

例1.(09年江苏卷,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传说禹铸九鼎,代表九州,意即掌控天下,因而鼎就成了王权的象征。从题干中“夏后氏失之”,可知是夏朝失去了这一权力;夏朝灭亡后由商掌握政权;商朝灭亡后,周朝执掌了政权。
例2.(09年北京卷,12)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C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
例3.(09年天津卷,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C西周宗法制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A项不正确,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是唐高祖的嫡长子;B、D均不符合宗法制原则;“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体现“嫡长子继承”原则。故选C项。
例4.(09年广东卷B,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对分封制历史概念的理解。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在结合图中“封建论”的字样,就可以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选B。

例5.(09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选C。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与宝玉近和黛玉远的关系,这显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从而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例6.(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解析:选D。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中“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知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道德教化这一含义。
例7.(09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选A。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对后世影响深远。
例8.(2006广东,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
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一、单选题:
1.在浙江中南部的部分山区,村里的族长至今仍在婚丧嫁娶祭祀等事务操办上有一定的说话权。追根溯源,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密切关系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梧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5.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②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⑤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8.观察下面图片,可获得的信息是①西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级森严的礼制④周礼以宗法制为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小宗制C.礼乐制度D.世卿世禄制
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1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12.(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13.(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梨
14.(2008年广东,)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
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15.(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
卫同姓今河南北部
鲁同姓今山东南部
齐功臣今山东北部
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
燕同姓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17.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BBAACDAAB11—14.DBCBA
15.解析:A.“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二、非选择题:
16.
(1)分封制的特点:
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2)诸侯对周王的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
(4)宗法制。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他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
17.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古代的宗法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如“血缘关系”“家族世系”“隐恶扬善”等,从宗法制的影响、宣扬家族声誉等角度思考。第(2)问注意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从民族凝集力、国家统一等角度思考。第(3)问主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待家谱的价值。
答案要点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扩展阅读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ADCBCBDBCBCADDACAAB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高一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约年,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标志: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代替禅让制,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1)建立:约年,成汤灭夏。
(2)制度:实行制度。
①含义:内服是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管辖的地区。
②特点:商王对附属国实行控制;弥漫着。
商代其他特征: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选自人民版教材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背景:
(1)公元前年,西周建立,统治区域扩大。
(2)周初延续内外服制度,出现了短期的政治动荡“三监之乱”。
(3)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
2.含义:是在保证强大的条件下,将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3、内容:(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分封对象:结合课本第3页《西周分封形势图》,属于同姓亲族的诸侯国有、、、,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其封地或居于或处于;属于功臣的封国是、属于殷商遗民的是。
(3)受封者的权力:
受封得到和物资、武装和人口;拥有和世袭诸侯国内军政大权,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在疆域内进行在分封。
(4)受封者的义务: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周王的政令;并承担各种;
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4、影响:
(1)积极:阅读教材P3第4-6段,从对西周国家疆域、周王统治、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归纳。
①对西周国家疆域:
②周王统治:
③社会秩序:
④社会发展: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消极:《导与练》P2
①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立,为以后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②等级森严、浓厚。
结合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回答:
①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

②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5、发展演变
(1)瓦解:西周后期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大国国君改称王,不断发动。
(2)废除:秦朝废分封,实行制。
(3)表现:汉初,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的分封仅为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为巩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2.实质:周人把同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内容:
(1)核心是制度。(最大特点)
(2)确立起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大宗指的是由传宗继统的系统,他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的特权;嫡长子的同母弟和为小宗。
(3)结合课本P4《大宗小宗示意图》阐述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有何特点?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关系,也是关系。
4、影响:阅读教材P4第2段,从对各级贵族、整个国家、大宗等各方面归纳。
①各级贵族:
②整个国家:
③大宗:
5、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含义:礼是表示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的维护等级差别。
2.目的:巩固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3.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体现了礼的适用范围是哪个阶层?

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不同(《导与练》P3表格)
写出以下问题的要点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1.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2."八佾舞于庭"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锻炼研讨古文的能力,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对当今社会及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运用归纳概括方法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好历史比较和问题研究。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禅让制被所取代(“公天下”——“家天下”)
这是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3.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内容:P6第一自然段
等级:天子————卿大夫——
作用:P6第二、三自然段(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特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四个字概括)


周天子年老,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所生)。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1.温习本课学案;
2.预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世袭制的确立:
(1)约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禹年老时沿用____的惯例,选举继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_______,有时______。
2、王权的神秘: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___________,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___、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___和____,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建立及其目的:
公元前______年.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_______,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死后,其弟_____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2.分封制的内容:(1)分封对象:周武王把__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和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被封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服从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被封诸侯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_______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分封制的作用:(1)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______________。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3)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4)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分封制的衰落:(1)原因:①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衰落及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________,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____和_____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____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_________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______继承,为_____;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_____,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_____。诸侯的爵位,也只有_____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_______。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______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3、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殷)、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直观再现]
设计一个表格,把分封制下王与诸侯的关系表达清楚。
权利义务


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保护诸侯国不受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及相互之间和睦。

侯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对卿士大夫进行再分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及朝觐述职。
新课标第一网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A.相、史B.卜、祝
C.卿士、师D.相、卿士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察学生商朝中央官僚机构职权分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需要对商朝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和分工有整体的认识。题目中A项中史是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官职之一。B项中的卜与祝也是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官职。C项中的师执掌军权的官职。D项是符合题意的答案。
[思维点悟]
1.对历史概念的整体认识,可以从内容、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总结归纳。这类题目要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内容和作用的全面分析,再对照各个选项的具体叙述,或看哪个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或看有没有选项是前对后不对或后对前不对,最后确定哪一个选项为正确选项。
2.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B项“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只是分封制的目的之一,而A、D两项均与周初分封制的内容不相符合。只有C项“巩固周王朝统治”是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确答案。
[思维点悟]
2.对于根本目的的解析,一般来说,一个阶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要分清目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其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分封制度的目的而不是内容。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点是比较历史事件内的异同。解答此题的关键点是再现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然后从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两个方面用排除法把答案中的错误答案排除即可。
[思维点悟]
3.做组合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组合题时,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选项。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材料二中揭示了什么重大历史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何在?

答案:(1)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觐述职,违反者要受到周王的处罚。关系: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2)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周王不再受到诸侯的尊重。
(3)自西周晚期,周朝统治开始发生重大危机,王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了对诸侯控制的能力;分封制规定,诸侯虽然是周王的臣属,但在其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国君,拥有用人、财政、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大权。从而使一些诸侯趋势坐大,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
解析:本题就从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方面去考查分封制的发展变化。周初的大分封,由于诸侯力量尚未强大,而周王的力量相对较强,故诸侯还能听从天子的号令,而天子对不听从号令的诸侯也能行使处罚的权力。但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相当大,容易变成一种较强大的割据势力,随着诸侯势力的强大,对周天子不再尽义务,而天子对这种状况也无能为力,西周分封制走向了瓦解
[思维点悟]
4.关于材料题,一般遵从三字法。一是读。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能使思路清晰明确。二是找。“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三是答。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因此答题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注意。注意设问分值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1.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①确立了王位的世袭制度,有时是兄终弟及,有时是父死子继。②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有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在地方封侯、伯,管理地方。
影响:①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为后世长期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点。②夏商建立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着直接影响。
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某一地区的土地连同该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侯国,拱卫王室。②受封的诸侯要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③受封的诸侯有权利把自己封区内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影响:①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②分封制下诸侯权利相对较大,随着某些诸侯势力的壮大,又破坏了分封制度本身。
3.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定义: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用以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来确立、巩固父系家长在相互之间本宗族中的地位的制度。
相互关系: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1.下图是《带冠冕的禹》。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
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3.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4.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D.汉初封国
5.《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等级关系B.政治关系C.臣属关系D.血缘关系
7.《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
9.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
10.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B.国家机器的完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历史人物的决策
1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
1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有国,姬姓独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13.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实行
1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卿—士—诸侯”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15.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1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称谓
妻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C.大哥(25岁)
妾二D.二哥(22岁)
1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盂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有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有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思考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4)周天子常称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结合材料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1.A禹年老时沿用禅让制,但在他死后,其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政权权力传承变为王位世袭制,故B项应排除;西周建立后开始推行分封制,宗法制又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所以C、D两项均应排除。故选A。
2.A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
3.B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4.C“齐鲁之邦”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
5.C材料中的意思体现了诸侯必须要向天子述职,这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之一,体现了西周初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6.D分封制的主体是贵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体现的也是血缘关系。
7.D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障王权的平稳过渡,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8.B材料说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9.C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在夏商两代,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到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10.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11.D这里的“礼”主要指政治制度的沿革。
12.C周王将土地和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起分封制度。铁犁和耕牛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13.B“以藩屏周”是指通过分封制为周王室提供屏障,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此题容易误把封建理解成封建制度
14.B正确理解西周的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
15.C鼎在西周时期是王权的一种象征,春秋时期诸侯墓中的九个鼎现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
16.A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嫡长子,即正室所生的长子。
17.C紧紧抓住西周的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排除含有的①选项。
18.D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社会初期的确巩固了统治,但是到后期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不利于社会的平稳转型。
19.⑴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⑵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368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