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第二章):碱金属,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一化学知识点(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Na)
1.五字口诀:白,小,小,低,导.(物理性质)浮,熔,游,嘶,红.(钠投入水中)
(1)白:银白色的金属光泽(1)浮:浮在水面上(密度小)
(2)小:硬度小(2)熔: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熔点低,反应放热)
(3)小:密度小(3)游: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放出气体)
(4)低:熔点低(4)嘶:发出嘶嘶的响声(气体流动)
(5)导:电和热的良导体(5)红: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产物显红色)
2.钠遇酸溶液时先与溶质反应再与水发生反应,与其他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发生反应再与溶质反应.
3.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1.氧化钠(Na2O):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
2.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可作两剂:(1)漂白剂(2)供氧剂
运输海产品时不用过氧化钠而用二氧化钙(CaO2),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
为微溶物是弱碱.
3.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
4.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是一种细小的白色晶体.碳酸钠比碳酸氢钠容易溶解与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HCl)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5.区分碳酸钠和盐酸:把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有气泡生成,把盐酸滴入碳酸钠中无气泡生成.
6.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的转换:向碳酸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
向碳酸氢钠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1.其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
2.在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还原性和碱性逐渐增强.
3.锂(Li)保存在液态的石蜡中,钠(Na)钾(K)铷(Rb)铯(Cs)保存在煤油中.
4.最软的金属:铯.
5.焰色反应: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物理现象)
6.铂,铁,镍没有焰色反应.
7.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的颜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铜:绿色;钡:黄绿色.
8.为什么向饱和的碳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有晶体析出?
原因: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溶质质量增;反应过程中同时消耗溶剂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2020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A、识记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袁世凯专权。
2、二次革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3、袁世凯称帝:《中华民国约法》;“五九国耻”;“中华帝国”。
4、护国运动;《讨袁宣言》;《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蔡锷与护国军;《第二次讨袁宣言》。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历史背景。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爱国思潮;张謇、周学熙、荣德生等。
3、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理解
1、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C、分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D、综合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主要斗争。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识记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二、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爱国学生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运动中心的转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与会主要人物;会议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理解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前后两个阶段思想宣传的主流及影响。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C.分析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D.综合
1.中共“一大”和“二大”党的纲领的主要区别。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A.识记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
2.国民党“一大”的举行:《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
3.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冯玉祥北京政变:军阀混战;“北京政变”。
2.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3.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省港大罢工。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军。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北伐军胜利进军:北伐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概况;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2.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B.理解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
C.分析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记忆]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2、社会效益[了解]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防的需要:
个人偏好的影响:工业惯性的影响:
3、环境效益[理解+记忆]
读课本《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理解记忆]
1.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
业
3)信息联系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理解记忆]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记忆]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记忆]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交通(5)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主要原因[记忆]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记忆]凡世界区域的传统工业都可借鉴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
B、调整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C、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D、优化环境
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
这类型的城市或区域转型出路: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一般的规律:(1)优化产业结构,(2)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理解记忆]
1、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记忆]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
国内条件
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2.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温州工业可以借鉴的地方:(1)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理解记忆]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产品:研发费用高;
(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记忆]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旧金山东南部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航空港)。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美国国防部)
世界区域内的高科技产业的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2)环境因素(3)交通因素
(4)科技人才因素。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927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