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1.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

用具

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

Na2O2、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

教法

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碱金属的代表物质——钠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投影]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④金属钠着火

[过渡]那么常用来灭火的水和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引起火灾呢?我们来试一试。

[演示实验]在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连有干燥管的导管向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剧烈燃烧。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过氧化钠]

[回答]原来,就是Na2O2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过氧化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讲述]首先我们学习过氧化钠。

[板书]一、过氧化钠

[提问]由刚才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引导]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是常见化合价吗?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可能变为多少价?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Na2O2与H2O反应后的生成物。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提问]大家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物?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设疑]刚刚变红的溶液现在褪色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一节课我们请同学来告诉大家。

[讲述]另外,Na2O2是强氧化剂,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提问]Na2O2与CO2反应时,棉花燃烧,说明了什么?

[讲述]也生成了O2,同时生成了Na2CO3。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投影]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过渡]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JAB88.CoM

[展示固体Na2CO3、NaHCO3]

[讲述]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32页,总结出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投影]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学生完成表1中的①②③④]

[提问]Na2CO3与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讲述]Na2CO3与Na2CO3·10H2O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渐渐碎裂成粉末。

[讲述]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会有CO2气体产生,那么NaHCO3遇到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

[演示实验]气球实验

[提问]你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

[追问]为什么NaHCO3的反应更剧烈?

[讲述]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均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但Na2CO3经历了由正盐到酸式盐再到酸的两个过程,而NaHCO3本身是酸式盐,所以只需要一步就直接生成了酸。故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完成表中内容⑤](离子方程式)

[过渡]我们曾经学习过碳酸钙的性质,它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怎样呢?

[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

[结论]NaHCO3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而Na2CO3加热无明显现象。

[与学生一同完成表⑥]

[讲述]碳酸钙加热到900℃以上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到270℃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提问]若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固体,应怎样除去杂质呢?

[过渡]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Na2CO3与NaHCO3的用途,并完成表中内容⑦。

[讨论]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该怎样区别它们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既要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又要熟记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课本P35页1、2、3

相关阅读

高一化学《钠的重要化合物》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钠的重要化合物》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有O2产生
带火星的火柴伸入试管内,现象:__________;
有O2产生
手触摸试管外壁,现象:_____________
反应放热
加1-2滴酚酞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
生成碱(NaOH)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书写Na2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
【分析推理】通过对比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问题引导】结合Na2O2的化学性质,Na2O2可能有那些用途呢?
【问题引导】展示食用纯碱、食用小苏打商品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Na2CO3
NaHCO3
(1)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5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加水结块成
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3)继续向两支试管内加4mL的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
振荡长时间后仍有固体剩余
(4)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溶液变红
(较深)
溶液变
微红色
初步结论
两者都易溶于水,其中Na2CO3更易溶于水;
碳酸钠溶液碱性比碳酸氢钠强。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小苏打的用途介绍,引出热稳定性的探究
实验装置图
Na2CO3
NaHCO3
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结论
受热不分解
具有热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
热稳定性差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碳酸氢钠药片的适用症,推出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
写出碳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
【小结】
【布置作业】

钠的化合物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钠的化合物”,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新课指南
1.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本节重点:钠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差异;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本节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相关链接
1.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从组成上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两类;从性质上可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成盐氧化物又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其中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可以说是能与水反应只生成碱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例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CrO3等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K2O2等属于过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过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有氧气生成,与水作用生成碱的同时也有氧气生成.
2.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水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容易吸收水分”这一点,决定了氢氧化钠固体可以作干燥剂(用来干燥中性气体或碱性气体),如干燥氢气、氧气等,但是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氢氧化钠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氢氧化钠也可用作CO2和H2O(g)的吸收剂,NaOH与生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碱石灰,作为CO2和H2O(g)的吸收剂.另外NaOH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它具有碱的通性,碱性很强,腐蚀性强.它很容易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及多种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很容易和许多盐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碱.所以化学上常用氢氧化钠制取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
由于NaOH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为矿物胶,所以盛NaOH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否则玻璃塞与瓶口容易黏结.另外需注意的是为了避免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NaOH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主要应用于工业中.例如,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在其生产过程中氢氧化钠就起到溶解造纸原料——木材或草类植物里的非纤维素成分的作用,从而得到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在纺织印染工业中,一般先将棉织品在适当温度下放于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蒸煮,除掉棉织品表面的覆盖物,才能使染色均匀、牢固.在以上两例中都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可见腐蚀性有其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在精炼石油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钠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除去精炼过程中剩余的硫酸和其他酸性物质.
知识详解
知识点1钠的氧化物(重点)
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2-4: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过氧化钠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用品:过氧化钠、酚酞、试管、滴管、木条、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如图2-10所示).向放出氧气后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起来;试管内的溶液由五色变为红色.
实验分析: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起来,说明实验中有助燃剂生成.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实验中有碱生成.试管中的反应物是Na2O2和H2O,对反应物的组成和实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O2,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是NaOH.
实验结论:在通常状况下,Na2O2与H2O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O2:
2Na2O2+2H2O=4NaOH+O2↑
【注意】①过氧化钠在保存过程中易变质,若实验中产生的氧气较少,一般为过氧化钠变质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拨去试剂瓶中过氧化钠的表面部分,另取未变质的过氧化钠,或者是更换一些保存完好的过氧化钠.
②取出过氧化钠以后,要及时、快速地将试剂瓶盖严.
③实验所用的试管,内壁要干燥,防止过氧化钠过早地与水反应.
④在向试管内滴加酚酞试液之前,要先向试管内加入足量的水,其目的一是使过氧化钠充分反应;二是使溶液降温.否则,酚酞试液会显示异常现象.
实验2-5:过氧化钠使棉花燃烧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过氧化钠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用品:过氧化钠、水、石棉网、滴管、木条、棉花.
实验步骤:用棉花包住约0.2gNa2O3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如图2-11所示),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棉花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的同时,还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①包在棉花内的过氧化钠不要太分散.
②加水不宜太多,当0.2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时,加水约4滴.加水太多,会阻止棉花的燃烧;加水太少,过氧化钠反应不充分,生成氧气少,放出热量少,也不利于棉花的燃烧.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Ⅱ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难点)
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2Na2O2+2CO2=2Na2CO3+O2
因此,它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
小结Na2O和Na2O2的比较如下表:
Na2O和Na2O2的比较(重点)
化学式Na2ONa2O2

结构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由Na+和O2-构成由Na+和O2-2(过氧根离子)构成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类别碱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与H2O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Na2O2+2HCl=2NaCl+H2O2(类似盐与酸反应)
2H2O2=2H2O+O2↑
与SO2反应Na2O+SO2=Na2SO3Na2O2+SO2=Na2SO4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存放密闭、隔绝空气和水
制备6Na+2NaNO24Na2O+N2↑2Na+O2Na2O2

鉴别加水能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的是Na2O2
[说明]①Na2O2的结构:Na2O2是按阳离子、阴离广的个数比为2:1组成的氧化物,其阴离子叫过氧根,因此,Na2O2叫过氧化钠.Na2O2中的氧原子为-1价.
②Na2O2与H2O反应的实质:
Na2O2+2H2O=2NaOH+H2O2(非氧化还原反应)
2H2O2=2H2O+O2↑(氧化还原反应)
总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可见,还原产物是H2O,而不是NaOH.
③Na2O2具有漂白性
Na2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五色物质,属于永久性漂白,不可复原,与SO2的漂白原理不同.
④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Na2O2是钠的一种氧化物.从其组成看,属于金属氧化物;从其性质看,它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除此之外还生成O2.但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它的类别属于过氧化物.
将Na2O2的性质与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进行比较.
a.碱性氧化物可以有其相对应的水化物——碱.这里所说的“对应”,不仅指有关元素必须相同,更是指有关元素在氧化物和水化物中的化合价必须相同.对于可溶性碱来说,可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直接与水化合而生成;Na2O2虽然可与水直接反应,但反应结果并非只有碱一种物质生成,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1价)与氢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价)也不相同.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b.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在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也没有改变,不存在电子转移.例如,Na2O与CO2的反应:
Na2O+CO2=Na2CO2
Na2O2与CO2的反应,虽然也是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但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有所改变,存在着电子转移的过程.Na2O2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Na2O2+2CO2=2Na2CO3+O2
c.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是复分解反应.但是,由于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反应产物与酸有无较强的还原性有关,这与碱性氧化物的特性无关.例如,H2SO4在反应中不表现还原性,浓盐酸在反应中有较强还原性,其反应情况为:
Na2O+H2SO4=Na2SO4+H2O
Na2O+2HCl=2NaCl+H2O
Na2O2+H2SO4=Na2SO4+H2O2
2H2O2=2H2O+O2↑
Na2O2+4HCl(浓)=2NaCl+2H2O+Cl2↑
由以上分析可知:Na2O2并不是碱性氧化物.从其结构也可得知:Na2O2中并不存在O2-,而是存在O2-2.Na2O2不是普通的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⑤“过、高、亚、次”等字的用法
a.在化学命名上,“过”字附加在字首是表示含有过氧键“—O—O—”(O2-2)的化合物.如: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钡(BaO2)等,由于均含有两个氧原子直接相连的过氧键“—O—O—”(O2-2),因而称之为过氧化物.
应该指出,有些氧化物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但它们并不形成过氧键,因而不能称为过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锰(MnO2)等.
b.在化学命名上,“高”“亚”“次”等,常用以表示化合物中某主要组成元素价态的高低,或者某种原子数目的多少.例如,某元素能生成几种含氧酸时,则以其中较稳定而常见的酸为标准,叫做“某酸”;比“某酸”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酸叫“高某酸”;比“某酸”少含一个氧原子的酸叫“亚某酸”,再少含一个氧原子的酸叫“次某酸”.如:
高氯酸氯酸亚氯酸次氯酸(其中氯元素价态不同)
磷酸亚磷酸次磷酸(其中磷元素价态不同)
知识点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2-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快慢的情况.
实验原理: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用品:试管、气球、10mL量筒、药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
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将两个分别装有0.3gNa2CO3、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如图2-12所示).
实验现象:混合后都生成无色气体,气球体积膨胀;气球内所装粉末分别与盐酸混合后,原来装碳酸氢钠的气球膨胀得较快,并且较大.
实验结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跟酸反应时,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容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碳酸氢钠生成的CO2多些.
【注意】①试管与气球的组合体要预先检查其气密性,气密性合格后才能使用.
②两组实验所用的盐酸要体积相同、浓度相同.
③要同时把两组实验的气球中的粉末和盐酸混合.
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2-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并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实验原理:碳酸钠很稳定,加热到熔点(857℃)以上才缓慢地分解.碳酸氢钠却不稳定,在150℃左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温度越高分解越快.
2NaHCO3Na2CO3+H2O+CO2↑
利用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
实验用品:试管、小烧杯、酒精灯、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在两支干燥的试管里分别放入约占试管容积1/6的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按如图2-13所示装置装配两套仪器.并往烧杯里倒入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加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把试管拿掉,换上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再加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所起的变化.
实验现象:加热不久,盛碳酸氢钠的试管口处有水珠出现,导气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盛碳酸钠的试管内,除刚加热时因空气受热而从导气管口逸出几个气泡外,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碳酸钠受热没有变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2NaHCO3Na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碳酸钠很稳定,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这个反应可以用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注意】①被加热的试管要内、外干燥,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处.
②在装入碳酸盐之前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合格时才能使用.
③固体粉末在试管内要铺平而不要过于堆积.
④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要先对试管底部均匀预热,之后再对准盛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⑤实验结束时要先移走烧杯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引起试管炸裂.
⑥石灰水应是饱和、澄清的,其体积以占烧杯容积的~为宜.
思维拓展
1.将稀盐酸缓慢滴入Na2CO3溶液及NaHCO3溶液中,现象有何差别?
点拨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理论上并无CO2气体生成,因为Na2CO3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HCO3:Na2CO3+HCl=NaHCO3+NaCl,当溶液中的Na2CO3完全转变成NaHCO3之后,再滴入HCl,才产生CO2气体(实际上,由于局部的HCl过量,会有少量气体生成).往NaHCO3中滴入HCl,则立即有大量气体生成.
2.怎样鉴别NaHCO3溶液与Na2CO3溶液?
点拨方法1: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CaCl2溶液.NaHCO3不与CaCl2反应,而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
方法2: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稀HCl.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只有少量气体生成,甚至无气体放出.NaH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则立即有气体(大量)放出.
3.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完成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点拨在完成实验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移走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会使烧杯内的冷水倒流回试管,而使试管炸裂.
小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物理性质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
稳定性稳定,但Na2CO310H2O易风化受热易分解
水溶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与酸反应H++CO2-3=HCO-3
H++HCO-3=CO2↑+H2OHCO-3+H+=CO2↑+H2O
与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HCO-3+OH-=CO2-3+H2O
Ca2++OH-+HCO-3=CaCO3↓+H2O(碱过量)
Ca2++2OH-+2HCO-3=CaCO3↓+CO2-3+2H2O(碱不足)
与CaCl2反应Ca2++CO2-3=CaCO3↓不反应
用途制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剂发酵粉、灭火剂、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①加热不分解分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加酸放出气体慢放出气体快
③与酸反滴现象与滴加顺序有关现象与滴加顺序无关
④加盐加CaCl2产生白色沉淀加CaCl2无明显现象

相互转化CO2+H2O
Na2CO3===================NaHCO3
①固加热②液加NaOH
【注意】①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②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2-3
NaHCO3=Na++HCO-3
思维拓展
1.联合制碱法制纯碱的原理是什么?(原料是NaCl、CO2、NH3)
点拨在饱和食盐水中使NH3达到饱和后,再通入CO2:
NH3+CO2+H2O=NH4HCO3
生成的NH4HCO3溶解度大,而NaHCO3的溶解度小,故产生沉淀:
NaCl+NH4HCO3=NaHCO3↓+NH4Cl
(总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将析出的沉淀加热,制得Na2CO3(纯碱).
2.关于Na2CO3和NaHCO3的检验和除去方法.
点拨(1)检验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方法是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则含NaHCO3.
(2)检验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一方法是加入CaCl2(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2CO3.
(3)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方法是加热至不产生气体为止.
(4)除去NaHCO3液中混有的Na2CO3——方法是通入过量CO2气体.

高一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H2O)、蒸馏水、Al2(SO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析

课题引入

氧化铝的性质

氧化铝性质小结

氢氧化铝的性质

氢氧化铝性质

小结

总结

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展示红宝石、蓝宝石。

【问题】同学们知道如何清洗这些珍贵的宝石吗?

课件展示:宝石的清洗

宝石的清洗应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以软毛刷轻擦,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追问】宝石的清洗为何要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呢?

(停顿)

【问题】下面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起来探究一下红宝石、蓝宝石为何要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

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l2O3。大家面前的化学试剂里有Al2O3。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氧化铝所属物质类别推测其可能原因,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现有试剂:氧化铝、浓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1】宝石的清洗为何浸泡在中性清洁剂中呢?

【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强调10%盐酸,氢氧化钠取用注意事项。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蒸馏水与氧化铝不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

【评定反馈】肯定实验结论,讲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细节性问题与今后注意事项。

【板书】一、氧化铝的性质

a.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b.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问题】Na2O、CaO、C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问题】Al2O3属于哪一类氧化物?

【讲述】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和酸碱氧化物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Al2O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我们将Al2O3这类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板书】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氧化物。

【自学】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问题】前几天,小王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酸菜鱼火锅。一走进火锅店,那铝锅上炖着的酸菜鱼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时,小王突然想起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是吃还是不吃呢?

【教师】大家讨论的好极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共同看一个生活情景【图片展示】明矾净水。

同学们知道明矾为何能净水吗?因为明矾与水反应生成了另一铝的重要的化合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净水的功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净水功臣——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

【实验探究2】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同属铝的化合物,那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并用所给药品进行实验探究?

①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②探究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

仪器:同实验探究1。药品:氢氧化铝(提前制备)、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要求:(同实验探究1)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交流】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问题】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Al(OH)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类比Al2O3如何把Al(OH)3归类呢?

【板书】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二、氢氧化物的性质

a.与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b.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强调: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铝盐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3】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三个任务: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所需仪器:试管,药匙,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药品:氧化铝、Al2(SO4)3溶液、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结论】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弱碱)反应制备

【板书】三、氢氧化铝的制备:

Al3++3NH3·H2O==Al(OH)3↓+3NH4+(Al(OH)3易溶于强碱,难溶于弱碱:氨水)【练习】写出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自学】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⑴医学上的应用⑵净水

【总结】在这节课上大家表现得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学会了两性物质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非常有用。

【问题】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片)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它能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出现的胃痛,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

研究性学习: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回去(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们交流。

回答

思考

【实验探究1】

学生实验探究:

①盐酸与氧化铝是否反应②氢氧化钠与氧化铝是否反应③蒸馏水与氧化铝是否反应

仪器:试管,药匙,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等。药品:氧化铝、浓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书写离子方程式

回答

产生认知冲突

理解定义,思维升华

【阅读】课本58页第一自然段,归纳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交流讨论

观看图片

【实验探究2】

学生分小组氢氧化铝的性质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Al(OH)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回答】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探究3】

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得出可能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可以通过氧化铝和水反应来制备。

方案二:用Al2(SO4)3溶液和NaOH溶液来制备

方案三:用Al2(SO4)3溶液和氨水来制备。

各小组学生互相讨论,提出假设,大胆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总结结论。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

【阅读】课本58页第三、五自然段,归纳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归纳总结

完成交流

把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追问促进思维连续性

及时归纳

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的表述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启发性问题

巩固旧知

鼓励学生在前两次探究的基础上,独自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修正假设。得出结论。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巩固旧知

自学能力锻炼

归纳总结,

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回归生活

理论在实践延续

扩展学生知识面,体现学科价值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课堂效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层次

需努力

讨论问题及

发言次数

在小组中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发言次数达8次以上

在小组中能参加讨论,主动发言次数达4次以上

在小组中几乎不参加讨论,主动发言次数达4次以下

实验过程

动手能力

在小组中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在小组中有时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不主动操作,常处于旁观状态

知识处理过程

通过推测、探究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测、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测、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相关内容,但不够系统、或不够完整

综合能力评价(依据问题引导,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

思路清晰、顺畅,能完整的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过程

思路清晰,能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过程,但不足够完整

思路不清晰,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或实验过程不准确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铝的重要化合物课堂效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层次

需努力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完全准确无误

教学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内容存在不准确现象

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超过3/4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介于1/2——2/3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少于1/2

教师的语言

能够吸引90%以上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60%学生的兴趣或不足够科学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师的导向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超过3/4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介于1/2——2/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少于1/2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3/4以上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3/4以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所铺垫的台阶达到预期效果

介于1/2——2/3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介于1/2——2/3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实际操作过程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只注重学生知识生长不关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但有偏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不能够进行科学处理,只强调不脱离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

清晰、有序、顺畅

清晰、有序

布局没有良好的逻辑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设计体现了“实验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教学法,实现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整节课我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比如关于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实验探究归纳氧化铝的性质;对于氢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两个探究实验“氢氧化铝是否有两性?”“如何制备氢氧化铝?”来开展,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并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我整节课紧紧地联系生活,从红宝石蓝宝石、酸菜鱼火锅、明矾净水、胃舒平等事例来设置问题,突出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学习的价值。

(2)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实验探究“如何制备氢氧化铝?”这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对每个活动都力求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把以往的机械讲解变为活的思维过程。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教学设计以问题教学法结合实验探究法实施对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高一化学教案:《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案:《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金属的化学性质(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 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听讲 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 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 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观察、记忆。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 理解、掌握置换反应的应特点和规律。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练习、巩固。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 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 记录。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银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镁>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四、金属活动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

自我总结金属活动顺序应用规律

五、置换反应(自我总结规律、特点)

六、自我评价(我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教学建议:本课题内容较多,系统性强,建议用一节课以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思考和交流,同时要加强练习,使学生充分消化本课题知识。

习题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铝 C.硅 D.铁

3.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 。

A.制造炊具 B.制防锈油漆 C.制铝合金窗 D.炼铝厂制造铝锭

4.少量钠应保存在( )。

A.密闭容器中 B.水中 C.煤油中 D.汽油中

5.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

6.钠着火时,可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 ( )。

A. 自来水 B. 沙土 C. 泡沫灭火器 D. 四氯化碳灭火器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 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 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9.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 。

A.浓盐酸 B.硝酸 C.硫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10.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

A. 钠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1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 )。

A. (NH4)2SO4 B. NaHCO3 C. BaCl2 D. CuSO4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B. Na+离子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由于钠很活泼,所以定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D. 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13.将2.3 g钠放入100 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2.3% B. 等于4% C. 大于2.3% D. 大于4%

14.分别将0.2 mol的Na、Mg、Al投入500 mL浓度为为0.2 mol/L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 )。

A. 1:2:3 B. 1:1:1 C. 3:2:1 D. 2:1:1

15.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 B 3︰2 C 3︰1 D 6︰1

16.把少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 原因是 ②钠熔化

原因是 ③小球 游动逐渐减小,最后 ;原因是

④发出 声音,原在是 ⑤滴入酚酞后溶

液 ,原因是 。

18. 写出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程式)

(1)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2)铝和氧气的反应

(3)铝和盐酸的反应

(4)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919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