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模板9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老师课堂教学氛围大大不同。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模板9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1)

《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练习讲解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准观察点,画线路图和十字形准确寻找物体的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多样的练习并用闯关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选定好观察点找准物体的位置,并能表述出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

选定观察点找准位置

突破方法:

适时提醒,同步演示十字形,精确讲解,及时小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图形与位置的综合练习。下面进入闯关活动。

二、闯第一关:我会找(题目见课件)

引领学生通过示范的路线寻找另一条从笑笑家到学校的路线,注意要用到数对。

三、闯第二关:我会分析

1、以小明家为观察点找到学校的位置。

完成这一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以小明家为观察点画十字形,二是要观察学校在这个十字形的什么角度,三是要用快捷的方法填出实际距离就要理解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变换观察点再填空。

提醒学生每次以谁为观察点。动画演示引导解决。

四、闯第三关:我会选

1、看图选择正确的说法,关键引导学生结合选项确定观察点看图验证说法是否正确。

2、以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选择正确的图。(见课件)

以广场为观察点画好了3个十字形,主要观察学校在十字形的什么方位。引导一一分析。

五、闯第四关:我会算

以三井小学为观测点,算一算,填一填。(题目见课件)

课件以三井小学为观察点画好十字形,讲解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各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并根据给出的条件算出实际距离。

六、闯第五关:我会当导游

1、结合图做到演示、讲解、填空同步,让学生看得分明。

2、给出一个图引导学生描述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路线。

七、全课小结

1、点拨正确寻找图形的位置要注意的三点。

2、告诉大家到今天为止图形与位置的复习已经全部完成。

(微课反思:我已经多次把自己录制的微课带进课堂我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跟上微课进行数学思考,所以每一次学生都凝神谛听,他们表面平静,心理却是汹涌澎湃。有一次写周记全班都写了看我微课视频的感受。练习课要让学生练得有趣,所以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闯关活动,在我会找、我会分析、我会选、我会算、我会当导游五个闯关活动中使学生乐学数学、好学数学。同样我期望把这节微课拿到课堂播放,学生再做图形与位置的习题不再茫然。)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2)

课题一: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回想一下,你们打乒乓球时,一般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

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你知道图中两名运动员在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吗?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由于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员的左手,也可能在裁判员的右手,所以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课题二:可能性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练习十八第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用数表达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难点: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活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可能性进行复习。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提问: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

(1)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2)展示作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简算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简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1~6年级的教学。准确熟练地掌握简算,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简算。

(板书:简算复习)

在复习之前,我们先来看复习要求。

(投影显示)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自己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复习过程

师: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1.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师: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5个运算定律和2个性质。要想正确地进行简算,熟练地掌握7个公式是基础。(板书:公式是基础)

2.分析公式。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公式。

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在加法运算中,一般是同时使用。谁能举个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在乘法运算中,也是一同使用,谁能举个例子?

师:上述4个定律有相似之处,一起来记比较简单。

③乘法分配律是最重要的一个定律,它用在加乘的两级运算中,既可以正向应用也可以反向应用。(学生举例)

④减法性质也是既可以正向应用,也可以反向应用,主要应用在减法运算或加法混合运算中。(学生举例)

⑤商不变性质应用在除法运算中。(学生举例)

师: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不熟的公式再记一下。

3.解题思路。

师: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简算的一些知识,看看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0+10

=20

(2)994.4

=(100+1)4.4

=1004.4+14.4

=440+4.4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45

(5)452.5

=(454)(2.54)

=18010

=1800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

(3)(444)25

3.编题练习。

学生应用定律和性质编6道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

(4)乘法分配律反向应用。

(5)应用减法性质。

(6)应用商不变性质。

4.思考题。

(1)999999+1999

(四)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在简算中经常出现错误而设计的。简算是小数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但由于知识比较分散,又有整数小数分数的过渡,知识逐渐加深,学生掌握起来有些混乱,没有形成较好的知识网络。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我在课堂设计中是这样安排的:

1.先谈简算的重要性。

2.复习所有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共7个)。重点区分这些公式的形式及使用方法、使用条件。

3.让学生牢记所有公式。

4.根据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重点错误出示判断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最后的编题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考查,既提高了能力,又是对知识的检查。如果学生对简算知识掌握得很好,他编起题来得心应用,且题目有一定的水平。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老师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做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牢记公式。教师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简算中存在的问题,帮其改正,同时让程度较好的同学通过做思考题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

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五、家庭作业。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5)

一、基本训练: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

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60%。

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

③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

④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了80%。

⑤今年的猪肉单价比去年上涨了80%。

①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②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看图列式。

用去30%                                                     ? 只

灰兔                          比灰兔多25%

用去 ? 吨          还剩28吨                  白兔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75%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25%比它的75%少30,求这个数。

(1)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2)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2、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如果椅子的单价是课桌单价的60%,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果园里的梨树和苹果树共有360棵,其中的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棵树的20%。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4、一套桌椅的价格是7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桌子的30%。桌子和椅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5、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2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5%,两次共剪去6米,这条绳子共长多少米?

6、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2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剪了1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7、根据问题列式。

平山茶场去年原计划种茶20公顷,实际种茶25公顷,________?

①实际种茶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②计划种茶的公顷数是实际的百分之几?

③实际种茶的公顷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④计划种茶的公顷数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 ,梨树有多少棵?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

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60%。   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

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 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

③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 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

④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了80%。    把一批零件看作单位“1”

⑤今年的猪肉单价比去年上涨了80%。把去年的猪肉单价看作单位“1”

①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全长 × 60% = 已修

②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原价 × 10% = 降价

③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3            柏树 × 13 = 松树比柏树多的棵数

3、看图列式。

用去30%                                                     ? 只

灰兔                          比灰兔多25%

用去 ? 吨          还剩28吨                  白兔

28 ÷(1 - 30%)×30% = 12(吨)                          30只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75%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75%x – 30 × 25% = 1.5

(2)一个数的25%比它的75%少30,求这个数。75%x – 25%x = 30

(1)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解:设五月份用煤x吨。        x – 25%x = 60

(2)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2、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如果椅子的单价是课桌单价的60%,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课桌的单价是x元,椅子的单价是60%x元。

25 × 60% = 15(元)或 25 – 10 = 15(元)

3、果园里的梨树和苹果树共有360棵,其中的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棵树的20%。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解:设梨树的棵树是x棵,苹果树的棵树是20%x棵。

300 × 20% = 60(棵)或 360 – 300 = 60(棵)

答:梨树的棵树是300棵,苹果树的棵树是60棵。

4、一套桌椅的价格是7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桌子的30%。桌子和椅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解:设课桌的单价是x元,椅子的单价是30%x元。

60 × 30% = 18(元)或 78 – 60 = 18(元)

5、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2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5%,两次共剪去6米,这条绳子共长多少米?

6、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2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剪了1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7、根据问题列式。

平山茶场去年原计划种茶20公顷,实际种茶25公顷,________?

①实际种茶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25 ÷ 20 =  125%

②计划种茶的公顷数是实际的百分之几?    20 ÷ 25 =  80%

③实际种茶的公顷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5 – 20) ÷ 20 =  25%

④计划种茶的公顷数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5 – 20) ÷ 25 =  20%

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 ,梨树有多少棵?

①200÷20%            苹果树是梨树的20%

②200×20%            梨树是苹果树的20%

③200÷(1+20%)      苹果树比梨树多20%

④200÷(1-20%)      苹果树比梨树少20%

⑤200×(1-20%)      梨树比苹果树少20%

⑥200×(1+20%)     梨树比苹果树多20%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5页例题及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与距离感,使他们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线路图。

2.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导入新课

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3.课件出示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说一说如果以学校为中心,你用什么方法不确定其他地方的位置?

4.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5.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练习与实践例题讲解

1.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注重比例尺的意义理解。)

2.学生自己提出行走线路图的描述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与练习习题巩固

1.练习二十第1题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确定位置。

2.练习二十第2题

生:独立做题,再集体讲评。

(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讨论: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距离?

四、拓展及小结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课本99页回顾与交流,99——101页的巩固与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点的位置。[赵老师教案网 M.ZJAN56.CoM]

3.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并应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或小黑板,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考察吗?是呀,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还可以增长见识呢。最近,一支森林考察队就到大鸣山进行考察。

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地形图。仔细观察,结合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你都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出示课本80页的情境图)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3.全班反馈交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梳理。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

(2)谈话:你想到了运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只要说的有道理,都应以肯定。

(3)谈话:

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办呢?利用地形图中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呢?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考察队中的一名队员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出示课本中左面的图)

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4)谈话:在平面图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

学生可能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师相机引导:用数对也是确定位置的好办法。考察队员也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出示课本80页右面的图)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哪里?宝塔的数对是多少?

再仔细观察这幅平面图,说说考察队员要想从大鸣山返回大本营可能经过哪些地方?猜猜他们怎么走的?

2.引导建构。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考察队员解决了难题。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善于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咱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定位置时我们还用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3)谈话:大家说得对,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或确定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一下咱们学校或者教室里、你身边某一物体的位置吗?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本80页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对于路线的描述,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2.课本8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课本81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填空题。

1.在平面图上通常确定的方位是:上北下( )、左( )右( )。

2.下图中,B点在A点东偏北的方向上,也可以说 B点在A点北偏( )的方向上。

3.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如A(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 )行。B(1,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列,( )行。

4.王东在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7,4),那么王东坐在教室的第( )列,第( )行。

5.小明看小兰在南偏东45°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 )45°方向上。

6.观察下图。学校在小明家( )偏( )( )度的方向上,距离是( )。

二、选择题。

1.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校在公园南偏东45°方向上

B 公园在学校南偏东45°方向上

C 学校在公园南偏西45°方向上

2.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下图中正确的是( )。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虽然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是在主题图中找出百鸟园在大门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自己建立坐标系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不会一下想到用数对的方法去表示百鸟园的位置,那么需要老师的充分引导。如果学生实在不能独立建立坐标系,可以请小组合作解决,或者出示教材的图,请学生分析。另外,比例尺在地图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需要多加强练习。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

(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

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活动五;

学生谈收获。

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2.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量、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调动了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使情感、意志、兴趣、注意、动机都趋于积极化,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以上就是《六年级数学比设计教案模板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六年级数学设计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22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