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5635234

三、看图写算式

★★★★★★★★★★★★◆◆◆◆◆◆◆◆◆◆

算式是()()算式是()()

读作()乘()读作()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电器图片、数学卡片。

学具:速算题纸、自我评价表、四张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放假了,你们玩得高兴吗?都去哪里了?好朋友淘气假期有一个特别的打算,请你们来到课堂做小参谋,你们愿意和淘气一起上课吗?拿出你们最棒的表现、喊出最洪亮的声音。看谁是淘气的好朋友。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彩电--8张100元人民币;

冰箱--千位是1,百位是2,十位、个位是0;

洗衣机--整百数,比彩电要低一些;

电风扇--几百几十的数,比200少一些。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老师板书

(1)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台冰箱比1台电视贵多少钱?

你听得最认真,淘气一定喜欢和你做朋友。你的问题不错,声音也非常好听。你能像这样提问题吗?可以吗?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其余两道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1200-800说算理。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一)回家的路线图

1、选好了电器,淘气要回家了,从商场到淘气家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快呢?让我们帮助淘气选一选吧。

320+530=(说算理)

2、选好了路,淘气要出发了,分别在40米、300米(说算理)、680米处遇到红灯,离淘气家还有多远?(淘气太着急了,离家还有多远?)

(二)帮助、、=找家

1、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新家,他们是、、=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快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学生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判断的好方法?

(三)速算小博士比赛。

1、我们-年-班的同学算得真快呀,可谁是最快的呢,(按课件)就让我们在速算比赛中一决高下。快拿出2号题纸,计时1分钟,开始。)

2、学生进行1分钟速算比赛,同桌互判。

时间到,看谁坐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我们要选一些认真、公正的小裁判,选谁呢?

3、学生互相评价。

请小裁判们看评分标准。共10道,对8/10道得--,对5/7道得--,对5道以下,但能自己改对,奖励1个笑脸。请认真检查,为自己的同桌判一判吧。

对8~10道

对5~7道

对5道以下,但能改对

你的同桌得到几个笑脸,你想怎样鼓励他?悄悄地鼓励一下。

(四)投飞镖游戏

1、刚才比赛太紧张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投过飞镖吗,准吗?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投,请电脑做你的手。怎样才能投中呢?学生说题意。

2、第一组:老师射,指名2人,发现规律(要想百发百中,这些数一定藏着什么秘密?)重复书中的问题。指名2人,试一试。

第二组:换1组,想想怎样射得准?小组商量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指名2人。

第三组:想一想,看谁是神投手?指名2人,

第四组:指名3人。

(五)你说我算。

1、师生互动:还想继续吗?我这里有很多数学问题,谁来抽一张?

2、同桌互动:你想抽一张吗?每一桌的信封里都有几张卡片,你抽一张,同桌也抽一张,比一比谁说得多。

3、自主互动:请听课的老师抽一张,你再和同桌比一比。

八、自我评价:

这节课学完了,有什么收获不小吧!请自我评价一下吧。(在树上画出收获的果子。)下课后,把你的收获画在苹果树上,有一个收获,画一个苹果。

回收废电池(一)

一、教学内容:P52~P53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渐养成验算习惯。

3、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环保教育。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

(2)学生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2、说一说

课件显题

3、看计数器填数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环保教育

(2)提出数学问题

A、你从图中的统计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B、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列出算式

(2)展示算法多样化

3、练习:

课件演示,下面算式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2576431

323+106+213

488X862X844X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52试一试练习题

2、用竖式计算

430+57125+37136+51175-27

(四)小结

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

(五)探索新知(二)

1、课本显出P53回收废电池图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3、你认为这节课与刚刚所学内容有什么不同?

4、三位数(进位加)应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答:

哪一位相加满10就向前进1

5、练习(下列题正确吗?不对的请改正)

556425316

+307+29+214

853715530

(六)巩固练习

1、完成P53试一试练习题

(1)全班练习后指名板书

(2)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2、夺红旗

125+□+64□+111□+45□+66□

学生独立尝试做,集体订正

(七)全课总结

(八)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

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

(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3)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退位减》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3~24的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例4。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的了多少面?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问题,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2、完成教材第24页的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

鸭蛋有多少个?鸭蛋的个数和鸡蛋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和鹅蛋又有什么关系?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3、小结。

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选择一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究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

二、自主探索

三、试一试

四、想一想

五、练一练

六、游戏活动

七、延伸拓展

1、出示口算题卡片

234465

345645

264635

254331

说一说怎样计算乘法的?

2、背1~6的口诀

3、对口令

1、创设情景(出示挂图)

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看操场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

交流得出: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分成几组?(出示题)

2列式?指名说一说。

探索方法

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分成几组?同桌讨论。

交流想法得出:

(1)可以借助摆学具

(2)每次减2,连续减去5次,正好减完。

(3)想()个2是10,5个2是10又是怎样知道的?`

(4)想乘法。

从这些方法看,你认为怎样算的又对又快?

得出:想乘法口诀方便或乘法。

1、出示:123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商,比一比谁快?

2、84=想:()四得八,商是()。123=想:三()十二,商是()。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想的方法,同时指名板演。

1、()2=43()=9()4=4

42=93=44=

二()得四三()得九()四得四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乘法中()的乘数是怎样想的?除法又是怎样想的?

2、学生在独立完成P13第2题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得出:做除法也可以想乘法,这三题有联系。

3、看一道乘法算式,能说出有关的两道除法算式吗?老师出示乘法算式,学生除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人说乘法,另一人说两道除法算式。

1、出示卡片练,说口诀。

2、同桌悄悄练(小黑板)

3、听算抢答。

1、转风车。(开火车的形式)

2、找朋友。

我们小队有多少人?请你设计一个游戏,要求人人参与,你准备怎样设计?

交流情况,课间活动。

课后感受

由于声上学期学过6以内的乘法口诀,所以教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大多数学生都是想乘法算除法的,当然还是应该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授课日期9月11日

教案(序号10)

课题

口诀求商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9月6日

教学目标

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练习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口算训练

二、解决问题

三、观察与思考

四、游戏。

五、小结。

1、找联系

64=56=35=

246=305=153=

244=306=155=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一组三题有什么联系?

1、视算(出示小黑板)

共四行,第一行指名算,并说一说怎样算的?第二、三行同桌悄悄的算。第四行齐算。

2、听算

老师说题,学生口答。

3、抢答:出示卡片

口算比赛

1、出示P13第4题图(一):你看到什么?西红柿娃娃要我们怎样做?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然后指明交流:为什么用除法?84=2是什么意思?

2、出示P13第4题图(二):你有知道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为什么用除法?

计算它们用了哪句口诀?

3、示P14第6题仔细看一看,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请小朋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说一说每个算式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68109

23245233

请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规律?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评定。

六瓣花盛开算对一题,就会盛开一瓣花。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应该加强,个别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不够.

授课日期9月12日

教案(序号11)

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6日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求商,加深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求商训练

二、综合练习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小黑板(三行)

指名说一说怎样求商?然后同桌悄悄算。

2、卡片口算:开火车。

3、填表

被除数

18

12

30

20

24

15

12

除数

3

6

5

5

4

5

3

什么是商?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价。

1、比一比

31426355

31426355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一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交流得出:要看清运算符号,用哪句口诀?

1、看口诀,说算式

出示:二六十二能写出哪道算式?同桌说一句口诀,另一个同学说算式。

2、游戏

小蚂蚁找家。

3、比大小

完成P16第6题,同学自己评定。

5、赛一赛:P16第7题在书上完成,然后同桌对改。

1、出示P15第4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刚才的完整的说一说。

(出示题)大家齐读。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大家齐读。

2出示P15第5题

学生看图,同桌说一说看懂了什么?然后交流,说一说图意。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开放思维

你能填出几道算式?

6=12==5

学生自己尝试,交流方法?还有不同的填法?

课后感受

在学习习惯方面应该加强.

授课日期9月15日

教案(序号12)

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9月6日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计算除法,在情景中能灵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础训练

二、解决问题(一)

三、解决问题(二)

四、开放题。

五、小结

1、出示卡片训练。指名说怎样算的?

2、同桌悄悄算。

3、听算。

1、出示P16第9题图:先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同桌交流。

出示:15盆花,平均排成3行,每行有多少盆?

15盆花,平均排成5行,每行有多少盆?

请同学们列式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讨论:摆的行数越多,每行的盆数有什么变化?

得出:摆的行数越多,每行的盆数会越少。

2出示P17第10题图:先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自己说一说,然后交流。

出示:12个南瓜,女同学每次抬2个,共抬多少次?

12个南瓜,男同学每次抬3个,共抬多少次?

讨论:你知道谁抬的次数少?为什么?

请列式解答,同桌说一说怎样想的?

3、小结:这两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出示P17第11题图说一说每一种物品的价钱。

2、再出示

(1)小明买了2包糖,一共用去多少元?

(2)12元钱可以买几包方便面?如果买饼干呢?买蛋糕?

(3)小芳用18元买3包薯片,每包薯片多少元?

学生逐道完成,说一说怎样想的?

同桌讨论:(1)为什么用乘法?(2)(3)用除法?

3、你还可以题什么问题,跟同桌说一说。交流然后解答。

出示表格

行数

2

3

每行个数

1、12个圆片摆成2行,每行几个?摆成3行呢?

2、还可以摆成几行,每行是几个?

3、仔细观察表,你能想到什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有些学生由于对生活的理解不够,所以在这些题目方面有些困难.今后在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方面要加强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1-P2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3、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学会用不同参照物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1角硬币、回形针、三角板、橡皮、小刀、铅笔、方木块。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每天我们都要使用数学书,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宽有多宽、长有多长吗?(估计宽度和长度,可以用手比划。)

1、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同一长度。

(1)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数学书的宽有多长?

(2)请你选择自己的工具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然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3)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组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去量的?用了几个什么东西?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形。

用了(15)个方木块。

提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2)全班同学汇报。

用1角硬币的量的结果,用曲别针量的结果,用三角形量的结果,用方木块量得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看书观察教科书P1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只要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方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教科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回形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铅笔盒的长有5把小刀那

么长,都有5个那么长,它们的数字相同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

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说理由吗?

4.继续看教科书P1的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

铅笔盒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

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桌子长)

提问:桌子才有4支铅笔那么长,而铅笔盒却有5把小刀那么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从中让学生说出并体会到比的标准不同)

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出他们量的物体标准不同,就不能正确量出物体的长度。

提问:你们能想出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用同一种物体做标准去量)

看教科书P1右下图。

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

教师讲述: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标准相同。

提问:你能看书谁的长?谁短吗?说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齐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形。

用了(15)个方木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P48~P4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走进乡村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这一数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学具、教具准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

1、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2、分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些地方各在小桥的什么方向?

3、说说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线

4、找到淘气与笑笑,说说他俩的位置,猜猜他们可能到哪去。

5、说说他们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6、分小组,每个小朋友提1个数学问题

7、请其他同学回答

8、全班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二)小结

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领学生走进果园

1、学生观察图,说说自己在果园中看到什么?

2、说说准备怎样装车?

3、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5、笑笑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6、去过果园,让我们去鸡场看一看吧。

7、在鸡场里看到什么信息?

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产蛋记录表

8、根据你看到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9、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10、鸡产21、22、23、24日一共产蛋多少只?

908+1002+890+980=?(存入问题银行)

11、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120+1040=?(存入问题银行)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解决问题也不错。其中有两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59307278649

2、用脱式计算

46-59(14+11)5

=46-45=255

=1=5

819+1463(6+3)

=9+14=639

=23=7

568+7764(18-10)

=7+77=648

=84=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重点: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9)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2)生边说,边做。

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4)自己验算。

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3)集体检查并订正。

1.想想做做第3题。

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1)自己读题。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4)对答案,并订正。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4。

教学后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使学生知道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的三个盲人,为什么对大象得不同的结论呢?

教师说明:三个盲人由于他们摸的地方不同,所以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论。今天我们要学会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魔方或不同颜色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请三个同学从不同位置(正、反、侧面)去观察这个物体。

提问:你最多看到几个面的颜色,你看到什么颜色的一面?要想看到其他颜色的一面,你需要怎么办?

2、出示一个准备好的动物玩具,请三个同学从正面、后面、侧面去观察,说出你看到物体的形状。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全貌吗?

教师说明:由于从不同位置同时观察同一个物,只看到物体的某一部分,它们的形状是不同的。

3、出示一个闹钟,请全班同学从正面、侧面、后面看到。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一个同学没有看到分针和时针,只看到有几个旋钮,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

4、教科书P67例1。

提问:小明、小亮和小红他们正在观察什么物体?你能说说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他们三人,为什么看到恐龙玩具的图形是不同的呢?

教师说明: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呢?

教师说明:只有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了。

三、练习。

1、分小组请同学坐到桌子的四边。

(1)观察玩具,说说都看到物体的哪部分?互相交换座位继续观察,又都看到什么?

(2)观察一摞数学书,互相说说都看到什么?

2、教科书P67:做一做,在书上连线。

3、教科书P70练习十五的第1题,连线。

4、教科书P103的第7题,连一连。

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形,引出课题。

出示: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图形。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吗?(意思对就可以)

二、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对称?哪些是不对称图形?

()

教师说明: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对称的。

三、剪一剪。

想一想,用你准备好的纸怎样剪才能得到对称的图形,几个人可先商量,然后再动手剪一剪,说说你怎样做就得到对称图形了。

教师说明:把纸对折一下,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出的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任何对称的图形都有对称轴。

请同学指出上面教师出现的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儿?

四、教科书P68的做一做。

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五、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我们人的身上有对称的物体吗?

教师说明:生活中的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对称给人以美感。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折一折,画一画。

六、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P70的第3题。

讨论:怎样就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的图形?

教师说明:要画出某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线段的对称图形。方法是①先数对格距。②在对应的一方数好同样的格距点好点。③连起来,即成对称图形。

请同学在书上画一画。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P69的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出示教科书P69的例3放大图或看书。

提问:水果怎么能有岸上的小房子呢?镜子里怎么会又出现一个同学和桌面上的东西呢?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穿衣镜前的实践活动。

提问: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镜子前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

请同学分别到镜子前,面对镜子站好亲自体验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怎样运动,是不是像你们刚才所说。

教师说明:请你想像一下,当你左手拿书,右手拿铅笔的样子,镜子里会是怎样拿的?

请三个同学要求到穿衣镜前试一试,观察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说给同学听。

教师说明:当我们拿东西照镜子时,发现了左手拿的东西,在镜子里变成右手拿,右手拿的东西变成了左手。这就说明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提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利用镜子做的对称活动,镜面反映出的东西正好和我们相反,这叫做镜面对称。

板书课题:镜面对称。

3、练一练。

教科书P71练习十五的第5题,请同学说一说,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并圈出来。(可以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拿出镜子照一照后再判断。)

二、学生动手实践。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镜子,照一照书上的图或字。你从镜面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用镜子照一照纸上的钟表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事先印好的钟表图形。)

教师说明:通过同学们用镜子照着书上的图、钟表的图和字,你们发现镜面上的力学和字都是反方向的。

3、教科书P71智慧狗给我们带来的思考题。

提问:题里给的数字和时间都是哪里的数字和时间?

提问:从前面我们做的实践活动,知道镜子里的数字和时间都是什么样的?(反方向的)

请你看镜子写出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最后,教师带领同学运用两次镜子像能还原的道理,帮同学们验证一下,也就是拿出一面镜子对着教科书照一下,镜子里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发现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提问: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周围你发现过吗?有哪些?

教师说明: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镜面对称反映出的物体的形象与方向都是相反的。

以上就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111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