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二三四歌教案

2024-04-09 一二三四教案

一二三四歌教案模板。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教案和课件编排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编选取了这篇文章来为大家解读关于“一二三四歌教案”的最新知识,我们希望本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

一二三四歌教案 篇1

《一二三四歌教案:唱出美好童年》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以《一二三四歌》为主题,通过声乐教育的方式,帮助儿童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悟力。课程内容注重通过唱歌、手语、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1-4的数学概念,能正确识别和书写;

2.掌握《一二三四歌》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对音乐的感悟力;

3.通过手语表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内容

1.学习《一二三四歌》的歌词和旋律;

2.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字1-4的认知和书写;

3.手语表演的学习:通过手势与歌词配合,呈现出更生动的音乐感受;

4.游戏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手语表演的训练。

四、教学步骤

1.热身活动:让学生做简单的手指操,操练手指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说出数字1-4。

2.引入新知:播放《一二三四歌》的音乐,让学生先跟随音乐节拍拍手,然后再唱出歌词。

3.学习歌词:逐句教唱歌词,通过分段学习,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背诵。

4.学习手语表演:将歌词与手势结合,教导学生正确的手势,最后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整体表演。

5.练习书写数字: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4,并在练习纸上进行书写练习。

6.游戏练习: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对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合作意识等;

2.评估学生对数字1-4的掌握情况,包括识别、书写和运用能力;

3.评估学生在手语表演和游戏练习中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展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实施,学生在唱歌、手语和游戏等形式中,既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也培养了音乐感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数字的书写还不够准确,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强。同时,对于游戏环节的设计,也可以增加难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二三四歌教案 篇2

一、主题: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直接、最普遍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它具有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力量。通过一二三四歌教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探讨音乐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它可以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并激发出各种情绪和思考。例如,《一二三四歌》这首歌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活泼欢快的歌词,让人们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这样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愉悦和欢乐,让我们忘却烦恼和压力。

此外,音乐还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孩子们在学习音乐时,往往能够培养出更好的注意力、思维逻辑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一二三四歌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歌曲,巩固数字和节奏的认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这不仅对他们的音乐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还有助于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造中有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另外,音乐在文化交流和促进团队合作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二三四歌教案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合唱、跳舞、打击乐等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共同创造音乐和表演的过程,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对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可以温暖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潜能,促进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通过一二三四歌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音乐的美妙,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音乐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主题:数字和节奏的学习

一二三四歌教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学习和巩固数字和节奏的认知。数字和节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和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一二三四歌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巩固和认识数字的顺序和数量。歌曲中明快的旋律和歌词,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案,利用数字卡片、拼图等教具,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参与数字的排序和运算,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字的概念和应用。

其次,学习音乐中的节奏对于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一二三四歌的节奏明快而活泼,学生们可以在跳、拍、跑的过程中感受到节奏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身体的运动,感知和表达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最后,数字和节奏的学习对于学生们的整体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良好的数字意识和运算能力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而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通过一二三四歌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巩固和认识数字的概念和顺序,感受和表达节奏的特点和变化。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和音乐教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能力。

一二三四歌教案 篇3

题目:《一二三四歌》教案范文

【导语】《一二三四歌》是我国传统教育文本中的一篇经典之作,它以押韵的形式描述了一位学者的修行历程。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该诗歌的意境和修身养性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材资源】《一二三四歌》诗歌原文、课文阅读理解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分析《一二三四歌》,使学生能够:

1. 理解《一二三四歌》中所表达的修身养性的内涵;

2. 思考并对比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观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 解读《一二三四歌》中的意象和修养内涵;

2. 引导学生对比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观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道德情操。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 引入《一二三四歌》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一二三四歌》吗?

第二步:介绍诗歌的内容(10分钟)

1. 以分段介绍的方式,带领学生直观了解《一二三四歌》的内容;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寓意和内涵。

第三步:讨论《一二三四歌》中的意象(15分钟)

1. 列出《一二三四歌》中的关键词,如“一线明覆轸”、“二陊学道维”、“三葩花九兰”、“四年会冠诸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的意义,并讨论它们象征的修身养性的内涵。

第四步:比较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观的差异(15分钟)

1. 列出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是否在当代社会中被忽视或发生变化。

第五步:开展课文阅读理解(20分钟)

1. 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一二三四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

第六步:引导学生谈论《一二三四歌》对生活的启示(15分钟)

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论《一二三四歌》对自己修身养性的启示;

2.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对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2. 鼓励学生提出对《一二三四歌》其他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解读《一二三四歌》这首诗歌,我试图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的差异,并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通过学习这首经典之作,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将这种思想和观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美感和道德情操。

一二三四歌教案 篇4

关键词:唐代文化;墓志;挽歌;生死观念

中图分类号:K242;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3-0111-07

收稿日期:2012-03-02

作者简介:王庆卫,男,陕西蒲城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员。

泽潞地区地处太行山脉南段“上党——长治盆地”,处于唐代长安、太原和洛阳三地的咽喉所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唐代中后期更是昭义军节度使所在地,是唐王朝防卫河北藩镇和保障江南贡赋顺利运抵关内的重要屏障。泽潞地区从北魏开始,乃是胡汉杂居之地。安史之乱后,河朔地区又开始了胡化的发展,紧邻河北的泽潞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前学界主要针对泽潞地区的军事地位和民族关系进行讨论,我们在关注新出土石刻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唐五代时期只有在泽潞地区发现有多方墓志盖上阴线绕刻着挽歌。

挽歌是以死亡作为歌咏主题表现生人对逝者哀悼之情的诗歌。过往的研究,多半将挽歌视为礼制与文学研究的辅证,学者多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梳理考证,而且往往将挽歌作为一种社会习俗加以考虑。近些年随着墓志盖上刻写挽歌材料的公布,在泽潞地区出土的众多挽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发现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刻写挽歌的墓志出现的特殊意义,希望方家有以教之。

墓志盖上刻有挽歌,挽歌一般刻在志盖题名的四周或四杀,多是五言四句,偶见七言形式,这些墓志均出土于山西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潞州)的长治、晋中等地。就目前资料所见,志盖刻有挽歌的唐五代墓志数量已有26方,其中绝大多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河北正定县的文物收藏商店。

挽歌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从挽歌的哀祭对象而言,《全唐诗》所收的挽歌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为皇帝或达官贵人所写的挽词,因而针对性很强,其内容完全契合哀挽的对象。而墓志盖上的挽歌文字较为通俗浅显,可视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唐人于墓志盖上刻写挽歌诗,其实正是唐代繁荣的诗歌文化在民间普及状态下的一种常态反映。新见墓志盖上挽歌中所表现的意象都带有哀伤的情调,所选景物也都散发着沉重的色调。“父子恩情重,念汝少年倾。一送交荒外,何时再睹形”的句子,无一不抒写着生离死别之伤愁,这种蓬山万里的牵念与无奈俱通过挽歌表露无遗。

这些新发现的挽歌,一般都刻写在墓志盖上。在中古时期墓志经常作为灵魂主要所在的象征,表现出生死之间既相连又分离的关系。在26方墓志盖上,多数在挽歌内圈或外侧四周刻有八卦符号。墓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念碑,它上面镌刻的纹饰必然会有隐含的意义,在出现挽歌的墓志盖上刻画的纹饰除了八卦之外,还有四神、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等天象图案,而张免墓志志盖正可以作为一个范例来探讨与挽歌共出之纹饰的内涵意义。

张免志盖从内向外分为五个层次,最中间刻有挽歌,第三层刻有八卦符号,第四层刻有二十八星宿图案,第五层刻有四神与十二生肖图案。张免志盖在八卦符号四周,与八卦方位相对应排列着二十八宿,每方七宿均以图案表示。古人以二十八宿诸天星斗为标识的周天图,在道教中它们是先于天地开辟就存在的图式,掌握它就掌握了“天之根纽,炁之经躔”,故这种图式具有着宇宙合一的妙用。至此,八卦、二十八宿、四神、十二生肖依次在志盖上面环绕排比,这种配置方式,体现出唐人心灵深处的宇宙观和灵魂观念互相交融的意识,它们之间的方位互相对应,形成一幅完整的天象图案。在墓志盖上刻画宇宙图像的方法,是为了把死者及墓葬置于宇宙中,这些符号具有图式的功能,并希望把墓主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以寻求一种生人意义上的祝求。

覆斗形志盖与正方形志石上下结合,象征着由周天四宫二十八宿与十二辰位构成的天地之间相互对应的数理关系,镌刻在志石面上叙述墓主身世和表示亲人哀思的文字则处于一种地载天覆、顺阴阳、应五行的状态之中,其中寓有通神、厌胜、祈祥的含义。而志盖上镌刻挽歌,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内涵。墓志是一种特殊的纪念碑,在中古墓葬中墓志往往处于所有明器和随葬品组合的核心地位。一般墓志被放置在墓室门口、棺床前、甬道当中、前室中央等先要之处。墓志除了是一种以应不时之需的备用档案之外,作为墓葬殊的器物,还与丧葬礼仪和灵魂观念密切相关,也具有服务于另一个世界的目的。与地表墓碑侧重与世人沟通的作用相比,墓志更倾向于在冥冥之间与天地神明的沟通。

一二三四歌教案 篇5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缺失;改进;分配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0-092-04

作者:周萍,长沙外国语学校教师;湖南,长沙,41000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教是历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第十六》)自汉武帝时将《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后,各种教育读物无不将诗歌作为重中之重。旧时许多文人无不接受过“柔日读诗”的严格训练,传统蒙学中就有《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

现代教育的初中阶段(约12~15岁),是人生接受能力最强、记忆力最好的阶段。作为现行重要的初中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同样继承了我国诗歌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全部一百六十九篇课文中,有中国古代诗歌(包含诗、词、曲)三十首(以下简称“正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还选取了六十首古代诗歌作为课外背诵(以下简称“附选”)。毫无疑问,无论正选还是附选,这总共九十首中国古代诗歌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是大有教益的(附带说明,课文中还有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但非本文论及对象)。所选诗歌无疑都是历来公认思想意义较深、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就其可接受性而言,无疑都是历来流传较广的优秀篇什。

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本人以为,人教版初中《语文》的古代诗歌选目仍不无缺失,其主要表现为:时期分布失衡,体裁分布不均,作者分布面偏窄。本文旨在对此三大缺失作出详细分析后,提出改进选目之我见。

一、时期分布失衡

从三十首正选的时期分布看,春秋前(含春秋)二首,三国一首,晋二首,北朝一首,唐十二首,宋九首,元二首,清一首。显而易见,过于偏重唐宋,唐占40%,宋占30%,二者合计共占70%。

至于附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全部六十首中,汉一首,三国二首,南朝一首,唐三十七首,宋十六首,明二首,清一首。唐占61%强,宋占27%弱,两者合计占88%。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双峰并峙,其高度空前绝后,选目有所侧重,谁都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的比例似乎严重失衡。尤其使人不能接受的是,作为与《诗经》并列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勰《辨骚》)的以屈原《离骚》为代表《楚辞》,竟然一首(或一章)未录。此外,两汉四百余年,无论乐府民歌、文人诗歌,不乏名家名作,正选一首未录,附选仅录无名氏《汉乐府・长歌行》一首;灿若星河,为唐诗的兴盛准备了条件的南朝宋齐梁陈诗歌,正选一首未录,附选仅录梁吴均《山中杂诗》一首;北朝除正选录北方民歌《木兰诗》外,文人诗一首未录;隋因历史太短,一首未录,情有可原;“开创了词的初盛局面,而且历来还被奉为词的不祧之祖”(吴和熊语,见其《唐五代词三百首》前言)的唐五代词,仅录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一首,“不乏别有情趣的奇花异草和清溪幽涧”(黄天骥语,见罗斯宁选注《辽金元诗三百首》前言)的辽金元诗一首未录;辽金元词一首未录;即便是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的元曲,仅正选二首,附选一首未录;有“陵宋跞元驾清”(羊春秋语,见其《明诗三百首》前言)之誉的明诗正选一首未录,仅附选一首;至若明代词曲,仅附选中录散曲一首,词则一首未录;有“承宋继唐”(钱仲联语,见其《=}青诗三百首》前言)之誉的清诗正附选各只录一首;有“承宋之绪而后来居上”(钱仲联语,见其《清词三百首》前言)之誉的清词竟一首未录;“也有一批杰出的散曲家”(羊春秋语,见其《散曲通论・作家论(清)》)的清代散曲,一首未录。

时期分布的严重失衡,必然无法贯通整个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的发展脉络,无法让学子们领略诗歌长河的继承与创新,尤其是让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淹没不彰。

二、体裁分布不均

(一)诗词曲三者分布不均。在三十首正选中,诗二十一首,占70%;词七首,占23.3%;曲二首,仅占6.6%。附选六十首,失衡的情形进一步加剧,诗四十七首,占78%;词十一首,占18.3%;曲二首,占3.3%。

(二)各体内部之小体分布不均。

1、诗中各小体分布不均。正选中,骚体诗一首未录,六言诗一首未录,五绝一首未录。即便是《诗经》中之二首,全为风体,没有考虑雅体或颂体。附选中情形大致差不多。

2、词中各小体分布不均。正选七首中,表面看,小令一首,中长调各三首,似乎说得过去,但若仔细分析,所选小令和长调,均接近于中调,而与中调字数差距较大的小令和长调全无,尤其是长调中之三阕以上者一首未录,也未尝不是一个缺陷。且所录各词均为正体,“减字”、“偷声”、“摊破”、“摘遍”、“犯”、“慢”、“引”之类的变体一首未录。

附选情形更是糟糕,十一首词中,除晏殊《破阵子》略略超过小令五十八字上线为中调外,其余十首,俱为小令。且《浣溪沙》词牌即有三首(苏轼独占其二),《卜算子》二首。

3、曲中小体分布不均。曲选本来太少,不具有多少代表性,与一代之文学的地位极不相称。正附选各二首,纯为小令,套曲、带过曲、集曲、自度曲等皆一首未录,当然也无法录,也无法“均”。

(三)、文人体与民间体分布不均

正附选总共九十首作品中,姑且把《诗经》之《关雎》、《蒹葭》算作民歌,其民歌数量也不过四首,这与我国古)○(代诗歌的实际状况不符。在古代的任何时期,都有大量民歌,尤其是在诗歌的非自觉时期。即便是后来的词、曲,也往往经历了从民间至文人的过程。单说《敦煌曲子词》,即是一个最有名的民间作品集,对此,选编者似乎全无意识。

体裁分布不均,甚至某些体裁一首未录,致使学生无法领略体裁的多样性、作者的创造性,无法体味形式与内容的某些关系。尤其是《楚辞》骚体的缺失,将会使学生对中国诗歌史的认识出现断层。民间体的缺失,不但无法让读者看到文人诗歌以外的另一片广阔天地,亦无法让读者看到诗歌从民间到文人的发展过程,更无法领略民歌与文人诗歌的风格差异。

这里还有必要指出,由于诗的比例太重,导致词、曲(尤以曲为最)内部之小体无法均衡分布。

还需附带说一下的是,除诗词曲之外,对联似乎也可作为诗歌之一体予以考虑。对联,尽管它全盛于明清(有人称之为有清一代之文学),但无论如何,它实际上是伴随着诗歌(包括骈赋)的产生而产生,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以为在我们的课文中选取少许,让学生稍具对联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三、作者分布偏窄

正选三十首中,共有作者二十二人(包括无名氏二人),其中杜甫四首,无名氏(《诗经》)、陶渊明、李白、苏轼(全为词)、辛弃疾(全为词)各二首,无名氏(《木兰诗》)、曹操、王湾、王维、岑参、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文天祥、马致远、张养浩、龚自珍各一首。

由于前述时期分布失衡的原因,作者的分布,自然在时期上注定了不均。二十二人中,先秦一人(《诗经》),三国一人,晋一人,南北朝一人,唐九人,宋六人,元二人,清一人。很显然,唐占41%,宋占27.7%,其他朝代,要么完全缺失,要么作者太少。即便是在有限的时期或朝代中,其分布状况仍值得商榷,如唐代九位诗人中,主要分布于盛、中唐,初唐全无。在这九人中,杜甫虽是“诗圣”,实在也没有必要选取四首。再,苏轼、辛弃疾不必纯粹以词人身份出现。尤其是苏轼,若诗词各选一首,或许更能使其具有宋代诗词大家的代表性。曲家仅选马致远、张养浩,实在人数太少,且都为元代,明、清散曲则无法入选。

附选作品数量翻了一番,本来应该相对有利于作者的均衡分布,然而,失衡的状况却进一步加剧。在总共六十首作品中,共有作者四十一人,其中唐二十一人,约占51%,宋十一人,约占26.8%,唐宋共占约78%。其他三国二人,汉一人,南朝一人,五代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一人,几乎不成比例。四十一人中,李白六首,杜甫、孟浩然各三首,王维、岑参、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晏殊、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各二首,无名氏(《汉乐府・长歌行》)、曹操、刘桢、吴均、王绩、王勃、杨炯、陈子昂、崔颢、常建、刘方平、刘长卿、韦应物、李贺、刘禹锡、杜牧、温庭筠、李煜、王安石、梅尧臣、王观、杨万里、朱熹、赵师秀、张养浩、王磐、夏完淳、赵翼各一首。

正附选都出现的作者共有十四人,他们在正附选中选取的作品数量合计情况依多少排列如下:李白八首,杜甫七首,苏轼四首(俱为词),辛弃疾四首(俱为词),王维三首,岑参三首,白居易三首,李清照三首,陆游三首,曹操二首,刘禹锡二首,杜牧二首,温庭筠二首,张养浩二首。

只在正选出现的共有八人,他们是无名氏(《诗经》)、陶渊明、无名氏(《木兰诗》)、王湾、范仲淹、文天祥、马致远、龚自珍。

只在附选中出现的共有二十五人,他们是:无名氏(《汉乐府・长歌行》)、刘桢、吴均、王绩、王勃、杨炯、陈子昂、刘方平、刘长卿、韦应物、孟浩然、崔颢、李贺、韩愈、李煜、晏殊、梅尧臣、王安石、王观、杨万里、朱熹、赵师秀、王磐、夏完淳、赵翼。

正附选九十首作品共有作者四十七人,如果我们对其作进一步分析,便可发现:

(一)朝代分布面偏窄。

四十七人中,春秋前一人,三国二人,晋一人,南北朝二人,唐二十一人,五代一人,宋十三人,元二人,明二人,清二人。完全缺失的朝代有战国、秦、隋、辽、金。秦、隋历史太短,且无著名诗人,可不选。辽无著名诗人,亦可不选。战国有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作者,不选不应该。金有赵秉文、元好问等大家,至少不应无一人入选。其他晋、南北朝时期似乎入选面还可扩大。

(二)相关朝代的体裁空缺或分布面偏窄。

这主要体现在:

1、楚辞作者全无。

2、元代除散曲作家还应增加外,诗人、词人均不应无一人入选。明代词人不应无一人入选。清代词、曲都不应无一人入选。

(三)风格流派偏窄。

就风格流派而言,诗类完全空缺的有楚辞系、江西诗派、公安竟陵派、江左三大家和神韵派,数量偏少的有六朝山水诗派、建安邺下文人集团等。就词而言,清空典雅派、金元疏快派、晚明蕴藉派、清初阳羡派、清初浙西派、清代常州派等或空缺,或数量太少。就曲而言,无论本色豁达派,还是文采清丽派,均因入选作者太少而无法彰显。

其他如竹林七贤、太康诗风、竟陵八友、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苏门四学士、元诗四大家、元曲四大家、茶陵诗派、清初三遗老、晚清四大家等都应尽可能有所体现。

作者分布面偏窄,使学生无法看到各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自然也就无法整体感受古代诗歌的多样性。

四、改进选目之我见

我国现时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意味着许多人初中毕业以后,不再有系统接受古代诗歌教育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选目缺失过多,意味着大多数的公民受到的古代诗歌教育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针对上述三大缺失,本人以为,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选目之改进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作出考虑。

(一)、宏观考虑。

1、合理划分正附选功能。

(1)正选尽可能照顾到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各种风格流派有影响的著名作家、诗人团体。①从历史时期而言,春秋前(《诗经》)、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应兼顾到宋齐梁陈)、隋、唐(应兼顾到初盛中晚)、五代、宋、辽、金、元、明、清都应尽可能有作家作品入选。②从体裁而言,A.诗词曲比例应适当;B.诗中之古风、近体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律体、绝体、民歌都要有恰当表现:C.词中之小令、中调、长调都应有所体现;D.曲中之小令、套曲、带过曲等都应有所体现。③从作者而言,尽可能把中国诗歌史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大家名家选进来。

(2)、附选尽可能补正选之不能或不足。①补足未入正选的某些朝代或时期。②补足大家名家不同风格题材作品。③补足未入正选的某些风格流派、诗人团体。

2、合理分配诗词曲各体的数量及各时期的数量。

(1)首先给诗、词、曲各体分配一个大致比例。考虑到诗的历史最长,作者面最广,词、曲历史相对较短,作者面相对窄一些的状况,本人以为,诗、词、曲的比例正选可定在5:3:2,附选可定在6:2.5:1.5。

(2)合理分配各体在各时期的数量。①凡有重要作者的时期应尽可能有作家作品入选。②凡有重要风格流派的时期应尽可能有作家作品入选。③凡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重要作家应尽可能有作品入选。④著名的民歌作品应尽可能入选。⑤各体裁的早期作品应尽可能有入选。

(二)、中观考虑。

1、适当减少唐宋分量,尽可能使各时期的作家各品有所体现。

2、适当减少个别大家名家的分量,尽可能增列其他名家名作。

3、尽可能照顾到体裁、题材及风格的多样性。

(三)微观考虑。

所谓微观考虑,即考虑到具体作家作品。基于以上宏观、中观考虑,本人试拟出以下作家作品分配方案。

1、正选三十首分配方案。

(1)诗十六首:《诗经》一首(《风》体),楚辞一首或节选一章(屈原作品),汉一首(可考虑蔡琰),三国一首(曹操),晋一首(陶渊明),南朝一首(可考虑谢灵运),北朝一首(《木兰诗》),唐五首(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各一首),宋一首(黄庭坚),元一首,明一首,清一首。

(2)词九首:唐一首(李白),五代一首,宋四首(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姜夔各一首),元一首,明一首,清一首。

(3)曲五首:元三首(马致远、张养浩、关汉卿各一首),明一首,清一首。

2、附选六十首分配方案。

(1)诗二十九首,《诗经》二首(可考虑《雅》、《颂》各一首),楚辞一首(宋玉),汉一首(可考虑从《古诗十九首》选一),三国二首(可考虑刘桢、阮籍各一),晋二首(可考虑左思一首、民歌一首),南朝二首(谢胱必选,另一首可考虑鲍照),北朝一首(可考虑庾信),唐九首(王绩、李白、杜甫、韦应物、王维、岑参、孟浩然、韩愈、李商隐各一),宋四首(苏轼、欧阳修、陆游、杨万里各一),金一首,元一首,明一首,清二首。

(2)词十八首:唐一首,《敦煌曲子词》一首,五代二首,宋八首(苏轼、柳永、晏椎馈⑶毓邸⒑刂、周邦彦、姜夔、王沂孙各一),金一首,元一首,明一首,清三首(王夫之、陈维崧、纳兰性德各一)。

(3)曲十二首:元八首(卢挚、白朴、马致远、张养浩、乔吉、张可久、徐再思、无名氏各一,其中应有套曲一首,带过曲一首),明二首(王磐一首,无名氏民间作品一首),清二首。

一二三四歌教案 篇6

一二三四歌教案的相关主题范文:

题目:用音乐唤醒幼儿美好童年

一、引言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发展和培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案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中,一二三四歌教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制、教学实施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探讨一二三四歌教案的相关主题。

二、教案的编制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是编制教案的第一步。一二三四歌教案的目标通常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教师应根据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幼儿喜欢动听的音乐和活泼有趣的游戏。在编制一二三四歌教案时,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经典儿歌和互动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如《小毛驴》、《小松鼠》等。教师应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实施

1.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一二三四歌教案的教学活动应形式多样,既可以是音乐欣赏,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戏剧表演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全面参与,发展自己的潜能。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二三四歌教案的实施需要创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鼓励幼儿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效果评估

1. 观察评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参与度、表现和理解力等。观察评估的结果可以反映出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为教师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2. 反馈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表演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幼儿的反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判断幼儿的学习成果,并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

五、结语

一二三四歌教案是一种在幼儿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编制教案,实施多样丰富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唤醒幼儿美好童年,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应不断探索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以上就是《一二三四歌教案模板》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一二三四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885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