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20/4=5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
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
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
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
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
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
(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请画出笑脸订正结果: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第2题:
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5第3题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看图列式计算:
P75第4题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
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六、知识应用:
P76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6、77页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4.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进而在乘除混编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情境识别,直观操作,再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除法运算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发展抽象思维;同时,在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倍”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14课时。题目
分桃子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教学
重难点
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二:小猫分鱼。
师:有一天,4只小猫去河边钓鱼,一共钓了12条鱼,(多媒体显示小
猫图)它们围在鱼的周围,想把12条鱼分给大家,就在分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难题吗?
师:请看(多媒体出示文字: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请小朋友读一读,说说小猫遇到了什么难题。
学生自由读、说。
师:每只小猫吃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吃几条?你们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师:全班同学都扮演成小猫,每4只小猫围成一组,再选出一种你们小组最喜欢的学具代替鱼,分一分。
师:每组的4只小猫,你们分得同样多吗?都是几条?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
(4人小组走上讲台,1人负责说,1人负责分,2人观察。)
师:这一组表演得真棒,猴妈妈给每人奖一个大仙桃。下面我们将这一组的分法,通过屏幕放给大家看,好吗?(多媒体演示一条一条分鱼的过程。)
师:有和他们组分得不一样的吗?哪个组上来表演一下?(再请一组上台表演分的过程。)
师:你们怎么知道每只小猫一次就能分3条?
师:说得真棒,你们组的分法很好,因为用上了乘法口诀,所以只要分一次就完成平均分。猴妈妈也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仙桃。我们在大屏幕上,再看一下他们组的分法好吗?(多媒体演示3条3条分鱼的过程与相应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帮小猫解决了大难题,小猫们都分到了3条鱼,它们可崇拜你们了。
师:把12条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得同样多,都是3条;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像这样把东西分得同样多的方法,我们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什么呀?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分骨头”,请看游戏的规则。(多媒体显示骨头图)请同桌的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说一说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一生读题: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根?)
师: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师:请4人一小组,组长拿出你们组最喜欢的一种学具代替骨头,其余3个同学扮演小狗,分一分。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今天,同学们收获特别多,学会了平均分东西,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2根筷子。)
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你用什么方法?请打开书第33页,看试一试第1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独立做。
师: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全班同学?
师:真不错,我们看一看他们的方法。(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再看
第2题。(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4枝铅笔及2个铅笔盒。)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
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独立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二七十四”,所以每盒装7枝。
师:真不错,像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乘法口决来解决。再看第3题,(课件显示:五环旗)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
师:这个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师:不错。它表示五个大洲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看到五环标志,你还知道些什么?
师:申奥成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课件显示:20个圆环图)用这些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图呢?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板书设计
修改补充
题目
分苹果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教学重难点
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
准备
课件学具
课时
安排
1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
(智慧老爷爷)
师: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
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小结)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师: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爷爷了,因此它向智慧老爷爷学习,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投影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倡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不服气,它给我们送来难题,你们能猜到是什么难题吗?(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汇报交流时,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18个的,给予表扬;进而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它们开始向你们学习,看,(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边问边出示课本
师:做操的方阵有3排,每排8个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请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
生:共有24个学生(3×8=24,三八二十四)。
师:还可以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1、排成3列,每列8个学生。
2、排成4排,每排6个学生。4×6=24,六四二十四。
3、排成4列,每列6个学生。
4、排成2列,每列12个学生。(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把4列并成2列,每列就变成了12人。
师:真聪明,只要动脑筋,每个同学都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的权利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
(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师:他说得好吗?
(让学生参与评价。)
江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4~45页“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主讲:于x
一、学习内容:
1、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44~45页“分一分(二)”
二、学情分析: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的感知了平均分的简单方法。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将一些物体按指定的要求进行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方法。
三、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四、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回答平均分概念)
回顾旧知:(出示幻灯片)(1)、说一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2)、填空:8朵花每4朵一份,分成()份。
18颗星,每份6颗,分成()份。
3、新课:
(1)、创设情境:今天猴妈妈上山摘桃,看它一共摘了几个桃?(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几个?(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分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2)、请若干个学生代表到板前展示自己分的过程,并说一说。下面同学注意观察。
(i)、一个一个地分
(ii)、两个两个地分
(iii)、四个一起分
(iV)、先一个一个分再三个一起分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体会四种不同分法,(帮助学生理解)
归纳:不管怎样分,每次分得结果一样多。
小结: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个。
同学们不用摆能得出结果吗?谁知道?(学生答二四得八)
教师表扬用此方法更快捷。注意:只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一样多。
例: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到板前展示。(同时提倡学生用乘法口诀)
4、试一试
把12跟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平均分成3份、4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想想做做
(1)、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
(2)、9颗白菜,平均放在3个框里,每框放()颗。
(3)、8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每只兔分得()根。
(4)、10个菠萝,平均分给5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个。
(5)、15个,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思考: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找到不同
拼法吗?
5、小结: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6、布置作业:练习八1题。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用减法引入新授知识除法,体会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与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知识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4、学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快乐和成功。
课前准备:辅助课件、练习纸、学具小方块、算式卡片、数量关系式卡片
2.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 掌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 能将等量划分用除法来表示。
5、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6、除法的含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现在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小丁丁和小巧收了许多的柚子,他们挑选了12个柚子,准备装袋送给小朋友一起分享。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一)装袋
师:他们想12个柚子,每人4个,能够几袋分给几个好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学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分装的?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投影仪)
生:4个4个一袋(个别回答)
师:好,那就来看看分装柚子的过程吧!
师:看,分装了…?
生:1袋
师:减法算式该怎么写?
生:12-4
师:对,分装了1袋,说明12里减去了……?
生:1个4
师:现在分装了……?
生:2袋
师:再减去4
师:从12里减去了几个4?
生:2个4
师:继续分装,分装了……?
生: 3袋。 12-4-4-4=0 ,12里减去3个4[板书:12-4-4-4=0] 出示:12里有(3)个4。
师:等于0说明正好分完,也就是12里有(3)个4。
(学生在自己动手分装柚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包含除法的意义。)
师:那么12个柚子还能怎么分装呢?每袋装几个?可以分给几个好朋友?下面请同学4人一组自己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下减法算式,能有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写完后请组长将算式贴在黑板上,注意不要重复贴!
(学生借助小圆片操作)
师:这种是哪一组写的?请你们来说一说是怎么分装的!
生:12个柚子,每袋( )个,能分装( )袋。减法算式:12- - - = 。
师:就是求12里有( )个 (根据学生贴的顺序写)
出示:12里有( )个 。(板书)
(把减法算式全部请学生说完)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减法算式。你们发现了有什么特点呢?
生:被减数都是12,每一题都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结果都是0
师:这里的0表示……
生: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棒!
师:在写12-1-1-1-1-1-1-1-1-1-1-1-1=0的过程中你们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做使它变得更简便。那么今天一个数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的算式,能不能也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示呢?
生:除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除法【板书课题:除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给每个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做好知识的铺垫;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将学生的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
(二)、学习除法各部分名称及含意:
1、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含意:
师:我们来看一下12-4-4-4=0这道减法算式,我们怎样把它转变为除法算式呢?
[这道算式表示12里有3个4,除法算式可以写成12÷4=3(袋)]
生:12÷4=3(袋)【板书写:12÷4=3(袋)注意:单位名称】
师:这个3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想乘法。连续减了3个4
师:对!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那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呢?(说清含意)
生:有12个胡柚,每4个装一袋,装了3袋。
师:你说得真好!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老师边说边写(就在原有的除号上用红色的粉笔描一遍):先用直尺划一根短横线,选择横线的中间偏上点一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横线的下面点一点。这就是除号了)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把除号写一下,读作除以
师:这道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全班齐读。
生:12除以4等于3
师:在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除号前面是被除数,除号后面是除数,结果叫做商
师:我们来读一下
生:被除数÷除数=商
2、针对练习:
师:再来看下面这题,怎样写除法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12÷ = ( )【板书写算式】
师:说一下这三个数各表示什么含意?
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
师:接下来就试一试,把剩下的4题改写成除法算式,并且说一下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意!(同桌互说)
师:谁来说一说除法算式?
生:(请4个同学回答,选2个同学说含意)【板书写算式】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已经知道把12个柚子,每几个一份(例如:每3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就是求12里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所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贴板书)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是对教材的重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明白每个数的含义及整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安排半抽象的巩固练习,在自己说,听同伴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内化新知。)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题,然后反馈、核对。
(1)2朵花插一瓶,10朵花可以插几瓶?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14个梨,每7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 量彩绳。
(1) 熊猫乐乐出题。媒体演示28页: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A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随后用多媒体反馈。
B用算式表示,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减法算式:18-3-3-3-3-3-3=0
C多媒体演示量彩绳过程;并用除法算式:18÷3=6(次)
D说说18÷3=6表示什么意思?18、3、6各表示什么?
E18、3、6各自的名字叫什么?
(2) 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计算。
(3)
(让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除法算式,同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将新知内化。)
四、激励评价,体验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互评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分一分与除法(装袋)
12-4-4-4=0 12-3-3-3-3=0 12-2-2-2-2-2-2=0
12 ÷ 4 =3 12÷3=4 12÷2=6
被除数 除数 商 12-6-6=0 12-1-1-1-1-1-1-1-1-1-1-1-1=0
12里有几个4,用除法? 12÷6=2 12÷1=12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分一分(一) 设计
一、教材简介:《分一分(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之后学习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没有想过或想不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原来是四年级所学内容,现在安排三年级,足以可见概念学习和理解是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通过折、涂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并会创造出分数,切实感受“分数”的内涵。并会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从而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学情分析:《分一分(一)》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结合折、涂色的活动,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四、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活动,创造出简单的分数。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学习单。
九、课时安排: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是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 分一分(一) 表示最简单。
(二)、初步认识 分一分(一) 。
1、这个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一)
把1份披萨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这份披萨的 分一分(一) ,那另外1份怎么表示?
一半可以用 分一分(一) 表示,读作二分之一。 分一分(一) 是分数。
2、理解平均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分一分(一) 表示吗?生自己判断,并说出理由。
7.png
看来要得到 分一分(一) ,必须怎样分?平均分。
(三)、理解 分一分(一) 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半可以用 分一分(一) 表示,请大家用彩笔涂出下面图形的 分一分(一) ,可以涂实也可用画斜线的方式。
1、生说有哪些图形。
2、生自己涂色,教师巡视。
3、集体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得到 分一分(一) 的。(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就是正方形的 分一分(一) 。)
4、如果要表达 分一分(一) ,你会选择那一个图形呢?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5、小结:共同点:平均分,分2份,取1份。不同点:不同的图形 ,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用 分一分(一) 表示。
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四)、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 分一分(一) ,知道 分一分(一) 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 分一分(一) 吗?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
1、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纸,平均分成了( )份,涂色部分是( )份,得到的分数是()。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们,你们的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太强了。通过折纸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
(五)、认识一般分数,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1、根据活动创造的分数给出: 分一分(一) , 分一分(一) 等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3、介绍读法和写法:几分之几,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4、结合活动,说说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如 分一分(一) ,分母4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子1表示其中涂色的1份。
(六)、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分一分(一)分一分(一)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 ) 分一分(一) ( ) 分一分(一) ( ) 分一分(一) ( )
3、拓展提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七)、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十一、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平均分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像 分一分(一) , 分一分(一) , 分一分(一) 都是分数。
读作:四分之三
十二、作业设计。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 分一分(一) 。
十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片段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 分一分(一) 表示最简单。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孩子兴趣,由4个,2个,到1个分别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要分多少,层层递进,层层加深。渗入到本课要学习的分数 分一分(一) 。)
反思: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到分数的必要性。修改:掌声表示,并说明几下,体会到数量的变化,从拍2次,1次,到无法拍。通过这样的环节,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已学整数不够用了,只能重新找数来表示。
片段二: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 分一分(一) ,知道 分一分(一) 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
1、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 )纸,平均分成了( )份,涂色部分是( )份,得到的分数是( )。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三个分数及其可能的画图表示方式,启发孩子从多角度来表示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
学生操作活动时目标不明确,有些盲目。应在操作之前有所引导。,例如: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 分一分(一) 吗?
汇报完之后,利用表格内容找共同点:1、平均分,分2份,取1份。2、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上做的不够,又如,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及时赞美学生优异的表现和创造力,在这些方面以后要重点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指导老师及同事请教,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分一分(一) 。
IMG_256
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重点难点:
1、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1、把附页2图8种的小方块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
(1)红色部分占图8的(——)。
(2)黄色部分占图8的(——)。
(3)蓝色部分占图8的(——)。
2、把图8剪成9个小方块,
(1)红色小方块分别占9个小方块的(—)。
(2)黄色小方块分别占9个小方块的(—)。
(3)蓝色小方块分别占9个小方块的(—)。
二、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研究。
引导学生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整体可以有许多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对其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如果学生有及时发现,则让学生来说出不正确的地方。
2、试一试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②出示问题:
⑴一共有几只蝴蝶?
⑵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⑶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想的。
⑥出示拓展问题: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⑦汇报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60页“练一练”的第1、2题,并汇报。
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将分数的意义说完整。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新的认识,你们能举你身边的事例谈一谈吗?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分一分(2)教学反思
一堂课下来,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课前预设的效果没有达到,而且在学生的生成部分,并没有正确引导,导致了出现教学上的失误。
通过学校数学教师们的评价学习,有几点反思:
1、课前准备时,没有考虑到将时间妥善安排。所设计的大正方形由于面积较大,加上学生没有掌握快速的涂色方法。整节课从“练习卡”到大正方形的涂色中,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练习与总结的时间变得太仓促。
2、板书太少。整堂课的板书偏少,并没有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缺少了板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
3、课堂过渡不自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虽然课堂中安排了许多让学生动手、展示、说话的时间及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教师没有将这几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完美的衔接,没有体现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教师在出现教学上的失误后,并没有采用正当的方法来解决。在进行“试一试”环节时,教师虽及时发现了前一环节“涂一涂”中的失误,但没有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而是过于直接地指出。在学生进行思考“涂一涂”时,教师又急于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试一试”中,部分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好“试一试”中出现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几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改善。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以便可以从容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要安排好数学活动的时间,使得它能够贯穿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2、注意板书的书写。板书起到的作用不能忽略,一堂成功的课堂应该懂得利用板书使用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3、注意各知识点的过渡与小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课堂才能呈现出生机活力。有了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转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并牢固地掌握。课堂小结能使课堂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把凌乱的知识点总结,并装入大脑。所以课堂小结做得好,课堂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一分
第1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第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吧。今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出示零食和日用品)但不知道装袋,聪明的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想想做做第3题。
有很多不同的水杯,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观察这些水杯,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小朋友们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吗?和同学说说你的做法。
四、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2.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3.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分 一 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教学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分类整理物品的时候,告诉学生平时要学会帮助爸爸妈妈整理房间。
有的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超市里面的商品是怎样分类的,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生活常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同时也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进行鼓励教育。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教给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跳跳、做做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一分钟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心理研究表明:5、6岁是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遵循这一目标,特设计本活动。
一方面,时间滴答滴,意义大无穷,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有个相对的时间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却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如何去帮助别人,和周围的人群、同伴建立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而幼儿园是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第一站,我们要抓住契机,多方面着手让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获得关爱的体验,感受关爱他人的情感,萌发关爱他人的意识,让幼儿在关爱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一、说教材
幼儿园科学领域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科学的有趣。在这次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这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新《纲要》也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幼儿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而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这次科学活动《一分钟》应从幼儿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目标:
1、知道一分钟的长短和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2、尝试在一分钟里做一件能让别人快乐的小事。
3、学习制定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
目标重点:准确把握一分钟的概念和时长。
目标难点:知道抓紧时间,初步了解应合理的利用时间。
为了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比较等探索,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的参与,更应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性,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实物大钟:让幼儿直观认识一分钟的时间概念。
2、幼儿处于运动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游戏“秒针蹦蹦蹦”,游戏的引出,为幼儿掌握一分钟的长短做了良好铺垫,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3、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本活动掌握的目标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笔、球、图书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知识的通道,通过这些材料的操作,让幼儿更清楚的体验到一分钟的意义。
5、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着自己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既获得了关爱的体验,又体会到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以下教法:
1、问题设置法:在活动中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儿童的思维,启发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游戏参与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当中目标明确提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蹦蹦、做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此次的活动产生了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生活经验。
3、谈话法:让幼儿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幼儿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整个活动程序共分4个环节来进行。
1、感受一分钟的时间
为了准确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3个小环节。
首先出示一个实物大钟,教师指导认识钟面上的三位针宝宝,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分针、时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重点直接放在秒针上,教师拿钟比划告诉幼儿秒针的秘密,秒针走一周就是一分钟。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秒针走一圈,秒针走一下师幼数一下,这时教师进行小结:秒针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就是一分钟;其次引导幼儿看秒针的方法,不管秒针从哪个数字开始走,只要转一圈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一分钟;最后师幼同做“秒针蹦蹦蹦”的游戏,室内地面上提前布置好大钟,幼儿来当小秒针,幼儿不仅积极参与游戏,同时巩固了一分钟的时长。
2、体验一分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适合幼儿但不关乎技能的各种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笔、纸、球、图书,让幼儿自由选择喜爱的一样,教师计时一分钟,之后记录操作结果,交流汇报。这个环节的体验,幼儿不但对一分钟有不同的体会,同时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3、重要的一分钟
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元元由于早上贪睡一分钟,上学却迟到了20分钟,中间遇到了红灯,没有赶上公交车,元元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课件的动画效果不仅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也使幼儿认识到了一分钟的重要。这时教师和幼儿讨论制订时间计划,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钟。分发时间计划表,内容包括:早上起床、穿衣、叠被子、刷牙、洗脸、梳头、吃饭、上学路上各用多长时间,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好计划表,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爸爸妈妈监督,按计划执行,这个环节幼儿体会到了一分钟的重要,并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4、快乐一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一分钟,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让别人能感到快乐?幼儿各抒己见,最后一分钟幼儿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让同伴和教师在短短的时间里快乐起来。幼儿尝试时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活动反思:
通过在本园的试课和二幼的上课,我对此项活动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目标达成分析
1、《一分钟》活动目标,主要来源于生活,在幼儿已有的一些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目标达成较好。
2、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看大钟体验一分钟中,了解到了一分钟就是60秒,在尝试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时,孩子通过自己做事,体验到了短短的一分钟,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在活动中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许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
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
1、孩子在体验时,自由操作各种材料玩一分钟,原意是想让孩子通过玩某种东西或画一幅画,还没画完,一分钟就到了,从而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但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地去操作,让我意识到了准备上的不足,由此我想到了改进的策略,就是以后应该准备孩子们较感兴趣的事情,再加上导语的渲染,相信效果会不一样。
2、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让孩子通过大秒针的滴答声和欢快的音乐声,邀请客人老师跳舞,使本活动达到一个高潮,但由于孩子胆小,只有个别幼儿敢,大部分幼儿都放不开,这说明孩子们缺乏自信和表现欲望。因此,需要改进的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敢玩,敢说,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以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方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
四、教学措施: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宝贵。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大大的钟表,你知道一分钟是多少?(秒针走一圈60秒就是一分钟。)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精读课文
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老师小结: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1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搁了半节课。因策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6、学习时间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以文代文《一分钟》
1、默读文章,想一想:班杰明在一分钟里做了什么?
2、年轻人明白了什么?
3、谈谈“你一分钟能做什么”,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元元的身上,从班杰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宝贵,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七、作业:
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者诗歌
板书设计:
一分钟一分钟
珍惜时间
《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的营养价值很高。老师这里有两个大苹果,我想请同学们来帮忙把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他们平均会分到几个?(1个)那我要是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才好呢??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块,其中的一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可以用整数表示吗?不可以,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一半”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一半来形容数量的多少,可以说一半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表示“一半”呢?借助手中的工具,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咱们也来创造一回“分数”,果果科学家的瘾。
(2)汇报、交流、展示
预设:实物、线段图、直观图、分数等。
(3)简单认识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介绍分母、分子以及分数线,分成的分数看作是分母,取得或涂色的份数就是分子。)
(4)学习“你知道吗”。
其实分数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2.涂色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既然大家认识了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分别涂出这些图形的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1)看到这些图,首先我们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图形?其实我们只要作出它们的对称轴就可以涂出来了。现在大家迅速地在书上涂出每个图形的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2)交流、展示。
(3)通过涂你有什么感受呢?(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花瓶、半张纸等,不管怎么分,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3.小练习。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第一幅图,谁愿意呢?(学生举手回答)
4.折一折。(认识更多的分数)
现在大家用手中的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呢?先在组内说一说,。诶组在推选一人在班上交流。
全班交流。
(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八份,涂了其中的三份,就是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像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都是分数。
(2)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读写法。
A复习分数的分数线、分母、分子。
B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中间用“分之”连接。
C分数的写法: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3)在学生们展示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时,告诉学生:平均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涂色部分的形状也就不同,但它们都是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5.学以致用
做课后练习
三、总结提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那么同学们都学到了有关分数的什么知识呢?
生: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了分数,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是由下往上读的,也知道了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然后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请同学们课后注意复习。
四、板书设计
分数
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
读法:
写法: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初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4、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5、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3、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正确含义。
2、“倍”的含义的理解。
3、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共15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
1、分桃子1课时
2、分苹果1课时
3、分糖果1课时
4、分香蕉1课时
5、飞行表演1课时
练习二1课时(机动)
6、小熊开店1课时
7、运动会1课时
8、快乐的动物1课时
9、文具店1课时
10、花园1课时
练习三1课时(机动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出示小猴和桃子的图片)有两只小猴子去小兔家里做客,小兔拿来8个桃子想分给小猴子吃,你们愿意帮小兔分分吗?
生:愿意。
二、问题探究
1、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桃子分分吗?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1个和7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3个和5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4个和4个,它们一样多,就不会不满意了。
3、师:对呀!要想两个猴子都满意,桃子就得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图上表示出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桃子同样多,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小猴。(板书:平均分)
4、师:你能说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吗?
生: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2个苹果,就是平均分。
生:49个本子分给49个小朋友,每人1个本子,是平均分。
……
5、师归纳:把一些物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体验感悟
师:(出示试题)小猫和小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去帮帮它们吧。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找出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生:分成3和3是平均分。
2、完成第2、3题。
出示小猫分鱼图。
师:先数一数有多少条鱼,有多少根骨头,再用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
学生读题、动手分一分,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有12条鱼,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生:有18根骨头,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
四、实践应用
分别出示试一试的1、2、3题。
学生连一连、圈一圈,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
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
第5题,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半”是把这些小蜜蜂平均分成了几份?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5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595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