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新北师大)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新北师大)”,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20/4=5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
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
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
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
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
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
(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请画出笑脸订正结果: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第2题:
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5第3题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看图列式计算:
P75第4题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
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六、知识应用:
P76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6、77页

编辑推荐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糖果》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糖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用减法引入新授知识除法,体会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与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知识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4、学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快乐和成功。

课前准备:辅助课件、练习纸、学具小方块、算式卡片、数量关系式卡片

2.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 掌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 能将等量划分用除法来表示。

5、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6、除法的含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现在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小丁丁和小巧收了许多的柚子,他们挑选了12个柚子,准备装袋送给小朋友一起分享。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一)装袋

师:他们想12个柚子,每人4个,能够几袋分给几个好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学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分装的?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投影仪)

生:4个4个一袋(个别回答)

师:好,那就来看看分装柚子的过程吧!

师:看,分装了…?

生:1袋

师:减法算式该怎么写?

生:12-4

师:对,分装了1袋,说明12里减去了……?

生:1个4

师:现在分装了……?

生:2袋

师:再减去4

师:从12里减去了几个4?

生:2个4

师:继续分装,分装了……?

生: 3袋。 12-4-4-4=0 ,12里减去3个4[板书:12-4-4-4=0] 出示:12里有(3)个4。

师:等于0说明正好分完,也就是12里有(3)个4。

(学生在自己动手分装柚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包含除法的意义。)

师:那么12个柚子还能怎么分装呢?每袋装几个?可以分给几个好朋友?下面请同学4人一组自己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下减法算式,能有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写完后请组长将算式贴在黑板上,注意不要重复贴!

(学生借助小圆片操作)

师:这种是哪一组写的?请你们来说一说是怎么分装的!

生:12个柚子,每袋( )个,能分装( )袋。减法算式:12- - - = 。

师:就是求12里有( )个 (根据学生贴的顺序写)

出示:12里有( )个 。(板书)

(把减法算式全部请学生说完)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减法算式。你们发现了有什么特点呢?

生:被减数都是12,每一题都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结果都是0

师:这里的0表示……

生: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棒!

师:在写12-1-1-1-1-1-1-1-1-1-1-1-1=0的过程中你们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做使它变得更简便。那么今天一个数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的算式,能不能也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示呢?

生:除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除法【板书课题:除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给每个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做好知识的铺垫;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将学生的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

(二)、学习除法各部分名称及含意:

1、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含意:

师:我们来看一下12-4-4-4=0这道减法算式,我们怎样把它转变为除法算式呢?

[这道算式表示12里有3个4,除法算式可以写成12÷4=3(袋)]

生:12÷4=3(袋)【板书写:12÷4=3(袋)注意:单位名称】

师:这个3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想乘法。连续减了3个4

师:对!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那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呢?(说清含意)

生:有12个胡柚,每4个装一袋,装了3袋。

师:你说得真好!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老师边说边写(就在原有的除号上用红色的粉笔描一遍):先用直尺划一根短横线,选择横线的中间偏上点一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横线的下面点一点。这就是除号了)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把除号写一下,读作除以

师:这道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全班齐读。

生:12除以4等于3

师:在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除号前面是被除数,除号后面是除数,结果叫做商

师:我们来读一下

生:被除数÷除数=商

2、针对练习:

师:再来看下面这题,怎样写除法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12÷ = ( )【板书写算式】

师:说一下这三个数各表示什么含意?

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

师:接下来就试一试,把剩下的4题改写成除法算式,并且说一下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意!(同桌互说)

师:谁来说一说除法算式?

生:(请4个同学回答,选2个同学说含意)【板书写算式】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已经知道把12个柚子,每几个一份(例如:每3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就是求12里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所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贴板书)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是对教材的重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明白每个数的含义及整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安排半抽象的巩固练习,在自己说,听同伴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内化新知。)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题,然后反馈、核对。

(1)2朵花插一瓶,10朵花可以插几瓶?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14个梨,每7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 量彩绳。

(1) 熊猫乐乐出题。媒体演示28页: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A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随后用多媒体反馈。

B用算式表示,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减法算式:18-3-3-3-3-3-3=0

C多媒体演示量彩绳过程;并用除法算式:18÷3=6(次)

D说说18÷3=6表示什么意思?18、3、6各表示什么?

E18、3、6各自的名字叫什么?

(2) 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计算。

(3)

(让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除法算式,同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将新知内化。)

四、激励评价,体验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互评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分一分与除法(装袋)

12-4-4-4=0 12-3-3-3-3=0 12-2-2-2-2-2-2=0

12 ÷ 4 =3 12÷3=4 12÷2=6

被除数 除数 商 12-6-6=0 12-1-1-1-1-1-1-1-1-1-1-1-1=0

12里有几个4,用除法? 12÷6=2 12÷1=12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分一分与除法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初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4、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5、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3、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正确含义。

2、“倍”的含义的理解。

3、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共15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

1、分桃子1课时

2、分苹果1课时

3、分糖果1课时

4、分香蕉1课时

5、飞行表演1课时

练习二1课时(机动)

6、小熊开店1课时

7、运动会1课时

8、快乐的动物1课时

9、文具店1课时

10、花园1课时

练习三1课时(机动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出示小猴和桃子的图片)有两只小猴子去小兔家里做客,小兔拿来8个桃子想分给小猴子吃,你们愿意帮小兔分分吗?

生:愿意。

二、问题探究

1、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桃子分分吗?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1个和7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3个和5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4个和4个,它们一样多,就不会不满意了。

3、师:对呀!要想两个猴子都满意,桃子就得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图上表示出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桃子同样多,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小猴。(板书:平均分)

4、师:你能说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吗?

生: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2个苹果,就是平均分。

生:49个本子分给49个小朋友,每人1个本子,是平均分。

……

5、师归纳:把一些物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体验感悟

师:(出示试题)小猫和小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去帮帮它们吧。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找出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生:分成3和3是平均分。

2、完成第2、3题。

出示小猫分鱼图。

师:先数一数有多少条鱼,有多少根骨头,再用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

学生读题、动手分一分,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有12条鱼,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生:有18根骨头,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

四、实践应用

分别出示试一试的1、2、3题。

学生连一连、圈一圈,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

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

第5题,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半”是把这些小蜜蜂平均分成了几份?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分有多长》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分有多长》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分有多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与秒的关系,体验1分时间的长短,建立一分钟的概念,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钟表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了刚才的歌曲有什么感受?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那你知道这段音乐有多长吗?一分钟!一分钟有多长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时间王国一起去体验吧!教师板书:一分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秒

1、在钟表上除了有时针和分针外,还有一位成员你们知道是谁吗?

2、出示课件。提问:哪个是秒针呢?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秒针是怎样走的?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生1:是一格一格走的,走一小格是一秒。并且有滴嗒滴嗒响。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师:是啊,秒针嘀嗒一声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一次。“嘀嗒!”

4、那我们还可以用别的什么方式来记住一秒钟吗?(小组讨论)

生:我们还可以用拍一次手、跺一下脚、甩一下头等等记住一秒。

5、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走5小格呢?15小格呢?30小格呢?走一圈呢?

6、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一个重要成员___秒针。秒针走一小格就是___1秒。可别小看了秒这个时间单位。请看大屏幕:陆地短跑冠军猎豹。它奔跑时1秒就可跑出30米。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它5秒就可飞行230米。5秒是多长,我们来看计时器,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请大家随着秒针的转动拍手,5秒停。时间过了5秒,雨燕已经飞行了230米。真是令人惊叹啊!还有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请同学读:高铁列车10秒可运行1300米。咱们这次用敲桌子的方式,随着秒针的转动来敲,感受10秒有多长。你们能想象到高铁列车在我们身边过去时是什么样子?(一阵风一样)你们知道吗?火箭的速度更为惊人:指名读:火箭把卫星或航天器从地面成功射向太空进入轨道,30秒运行237000米。知道30秒多长吗?这次咱们跟着计时器边跺脚边来感受30秒有多长。(数30秒)人类多么伟大,能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奇迹发生。同学们,希望你们将来也能为我们祖国创造新的奇迹。

(二)发现1分=60秒

1、孩子们,你们认为1秒钟过得快吗?那60秒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秒针运动的节奏去体验吧!在这里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大家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60秒的时间,分针走了几小格?

2、分针走1小格是几分呢?那么,秒针走一圈60秒的时间就是?(板书:1分=60秒)

3、所以我们说1分=60秒

(三)体验一分钟

1、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数心跳。

一分钟我们能干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数心跳的方法: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左手,用右手的三根手指按住这个地方,你感觉到它在动吗?(师走到学生中间边说边示范)

生:感觉到了。

师;跳动的地方就是脉搏,都找到了吗?没找到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帮忙。(师帮助个别没找到的学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你数一数脉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师用秒表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一分钟他的脉膊跳动多少次?(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这个年龄脉膊一分钟跳动一般在70--90左右,如果心情紧张或者是剧烈运动之后脉搏跳动会加快。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你看时间,自己再算一算。

2、一分钟还可以做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次一分钟游戏活动,谁来读读?老师帮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活动,快来读一读,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活动。

3、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选择,一项活动只允许两个小组选择,谁先来选?

4、准备好了吗?1分钟计时开始!

5、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体验了1分钟能做的事情,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的完成情况。下面谁来说一说?

师:一项活动,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情况不一样呢?

6、听了大家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一分钟能产生的价值可真大呀!所以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估计1分有多长

1、同学们刚刚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1分到底有多长。而且有了自己的参照依据。你的参照依据是什么?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参照依据来估一估一分钟的长短,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转过身去用自己的方法估测一分钟,觉得时间到了,你就转过身来,看看谁估测的准。

2、请问你是怎么感觉这1分的?(找估计比较准的学生)。

3、他们的经验很好,你想不想试一试他们的方法?

三、拓展、巩固练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一分钟也会有许多事情可以发生。一个忘记关闭的水龙头1分钟可以流失20000毫升水,就是相当于100瓶矿泉水。

一个城市熄灯1分钟大约节电2000度,大概相当于2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听了这段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虽然短短的一分钟,也能造成很大的浪费。

2、1分钟能干这么多事,那你能不能根据1分钟的长短来估计一下完成下面的事情需要几分钟?

四、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吧!

总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充分认识了一分有多长,感受到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可贵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名名言,齐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教案


第六单元时、分、秒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单元教学分析:

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我们赢了”,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二节“一分能干什么”,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第三节“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如,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认读钟面上那一难忘的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时刻,引入对时间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时间的意义与价值。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与体验时间。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题目

我们赢了

备课人

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

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一定看过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是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部动画片的片段,请看屏幕。(电脑演示鼹鼠与小闹钟的故事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看来小动物的作息非常有规律,你们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看出,有的同学作息时间很有规律,也有部分同学没有规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认识钟面,学习两个新的时间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钟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画一画。
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钟表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自己生活中观察的钟表,把你认识的钟面画在纸上,并与你的同伴相互说一说,然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说一说。
①请部分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画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②除了画的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吗?
(3)填一填。(电脑出示一钟面。)
①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②时针走1大格是时。
③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④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4)拨一拨。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钟面模型,动手拨一拨钟面,体验1时=60分。
(5)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画钟面和观察钟面,我们了解了钟面上的很多知识,大家来回忆一下。

2.认读时刻。
(1)试一试。
刚才认识了钟面上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刻。
电脑出示:

(教科书第64页)
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吗?(小组讨论)
得出:认读钟面,要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在认读时间时还要注意观察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位置,才不会读错时间。
(2)说一说:自己画的钟面上的时间。
(3)你拨我说、你说我拨。
同桌一人拨时间,另一人读时间,交替进行。
(4)连一连。

(教科书第65页)
同学们完成后,集体交流,投影订正。

(5)读一读。
①投影出示。

(教科书第65页)
②小组内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③说一说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间。我们应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按时做每件事,养成好习惯。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是8时20分上课的,请你拨出来。到下课时是9时,请你拨出来。从上课到下课经过多长时间?在这40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一分能干什么

备课人

卓敬敏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3.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验1分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辨时间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吧!

放一分钟萨克斯《回家》的音乐,同时课件出示钟面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学生被音乐陶醉了。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我感觉如何?

师:我了有同样的感觉,那你知道这段音乐放了多长时间吗?

师:是吗,我们再一起跟着秒钟针走1圈呀!

(二)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出示刚才的钟面课件,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而数数,数到60,分针、秒针停止。

师:你发现什么?

(老师同时板书1分60秒)

老师指着板书说:1分和60秒,时间同样长吗?

老师同时板书:1分=60秒,并让学生齐读2次。

(三)体验1分有多长

师:那你对这1分有什么感觉?

师:是吗:那我们再来感受1分的动画片吧!

学生在看动画片时,随着猫和老鼠滑稽的运用而发出开心的笑声,放完了以后,教室里发出很惋惜的声音。

师:是吗?同样是1分,为什么有时感觉很短,有时觉得长?

师:你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吗?

(四)1分能干什么

师:看来,1分不真有奥秘,1分能干什么呢?(板书课题:1分能干什么。)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6件事情(折纸、画画、读文章、背口诀、写字、数数),让学生选一件喜欢做事,看看自己在1分能完成多少?

学生开始选自己最喜欢的事做,完了后,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完成的情况,再在全班汇报。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想说些什么?

师:确实是不能小看1分,1分能干很多事,现在你们对1分有感觉了吧!

(五)估1分有多长

师:好,我们休息1分,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师:你们跟着音乐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想怎么扭就怎么扭,估计到1分就回位,给你一个信号,比比看,谁估计得最准。

(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很高兴的扭起来,这时候老师在观察谁第一个回位,谁估计最准。)

师:现在我是记者(走到一位学生身边),王玲你好!你是第一个回位的,请问你是怎么感觉这一分的?你认为你能赢吗?

师:请问谢慧伦,你是用什么办法估计的?

师:你认为能赢吗?

师:你们知道这次比赛谁赢了吗?(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师:冠军是谢慧伦。你们可以用她这种方法回家再试试,(教室里很多学生说:我也是用这种方法感觉的。)

(六)估几分

师:今天,这么多客人朋友(基础课程中心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学习,开心吗?请何婷为我们的客人唱首歌好不好?不过,可歌完了后,你们要估计一下用了几分。

学生因她美妙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掌声不断。

全班汇报。

孩子们都想表现自己,小手举得高高的,这时老师为了满足孩子,则说“都想说吗?”

师:想说的话就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喊出来。

孩子们很兴奋地把自己的答案喊出来。

师:你想知道准确答案吗?

“准确答案——大约2分”,老师故意清了清嗓子。

孩子们都欢呼地跳起来,发出胜利的手势,完全没有课堂上的拘束。

(七)1分记忆大比赛

师:我们深圳不但小朋友聪明,歌声美,深圳的旅游景点也很美,怎么样,愿意做个小导游为我们的客人朋友介绍一下吗?(想)我在1分内给你放一些深圳的旅游景点,你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边看边记在心里,看看能记住几个,再把它介绍给我们的客人,OK?

(课件放13个深圳的旅游景点,学生认真看。)

全班汇报。

师:谁来挑战他?

“我来挑战他……”很多孩子把举得高高的。

师:现在你是小导游,小导游是怎样向客人介绍的?

师问第一位回答的孩子:你为什么才说出4个景点。

师:那以后学过的知识要记在心里!

(八)生活中的问题

1.比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学生在练习纸上独自完成。)

(1)1分=()秒1分20秒=()秒

(2)小巧玲珑亮吃饭用了20(),跳绳10个用了7()。

(3)从北京到深圳,坐飞机大约要3()。

(4)一节课是(),课间休息是()分,再加()分就是1时。

2.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能在1分内完成?

很多学生想说,这时老师说:“还想说吗?那就跟你的同桌说吧!”

师:看来1分确实能干很多事,你知道吗?在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德国队在最后1分时间进一球,从而赢得了冠军,所经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正如人们常说,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分能干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时间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知道1分等于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清计量时间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培养时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看过新闻联播吗?现在我再重温一下新闻联播播放时的情景,请小朋友们注意了:在新闻联播开始前你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

生:我听到了中国平安报时的声音 (师:它是怎么报时的?)

生:我听到了滴滴滴倒计时的声音 (师:这滴滴滴的声音是秒针走动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秒针走动的声音 (师: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现在我们发现了还有比分钟更小的单位,它就是秒。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秒来计时的?

春节晚会倒计时,跑步用,红绿灯

(设计意图: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把孩子们从生活中带进数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生活中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秒,那1秒究竟有多久呢?我们来感受一下(播放1秒)

刚才滴一声所有的时间就是1秒,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秒的声音可真短啊,在这短短的一秒中我们能干些什么呢?

生答:我能眨一下眼睛(1秒钟我能眨一下眼睛,说完整就更棒了)……

摇头 点头 跺脚 眨眼睛 耸肩膀……

秒针走动1小格是1秒,那秒针走动2小格呢,5小格呢,5秒有多久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播放5秒)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

秒针从12走到1是5秒,那走到2呢?走到3呢?走1圈呢(播放60秒)

秒针走一圈走了60秒,那分针有什么变化呢,细心的孩子说一说。让我们仔细的再来看一看吧(播放有声60秒)

分针走了1小格是一分,秒针走了60小格是60秒,那一分和60秒有什么关系呢

1分=60秒

(设计用意:该步骤实现了第一个教学目标: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自主探索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知道1分等于60秒;在这里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了锻炼,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一分钟我能行

1秒钟我们能眨一下眼睛,那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拿出你的活动页我们来做过实验。

are you ready ?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人人得到自己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环节中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好,从活动中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一分小考场

静息,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的知识。那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让我们一块走进一分小考场把,听清楚了我们抢答。Are you ready?

小华每天睡觉9( ),早上刷牙花了3( ),吃早饭用了10( ),上学的路上遇到红灯停了25( ),见了同学说了一句“早上好!”只需2( )。跳绳10下用了7( ),跑50米用了12( )。

(设计用意:经历此环节,提高学生认清计量时间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培养时间观念。达到第二个教学目标。)

4、一分记忆大比拼

同学们真厉害,不到1分钟我们就完成了这些题,如果我再说得快一些我们就更快了,是不是,为了奖励你们,我想请几个好朋友给你们见面。想不想见,真想吗,没看出来,想不想。听清要求,好朋友出现的时候大喊它的名字。

你们能记住多少呢,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能说出几个好朋友的名字。

恩,你已经算是厉害的啦,把掌声送给他。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上一分钟更大的威力吧

5、播放课件,师相应进行解说:[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教学案例]

(1)世界上最快的飞机1分钟大约可以飞行15600米,坐在这样的飞机上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一眨眼就不见了。

(2) 地球上平均每一秒钟生下4个小孩,一分钟240个。

(3) 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一分钟可组装1。5台电视机。

(4)中国最大的发电站三峡电站1分钟大约可以发电30万度.相当于大约18000户家庭1个月的用电量。

(设计用意:安排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一分钟的威力,即使一分钟抑或一秒钟都是很宝贵的,感受每一分钟都无可小视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的美德教育。)

6、小结

好了孩子们,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现在离下课只剩下1分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1分钟能干好多事情,恩,我咋觉得这句话好像划了个逗号,能干好多事情,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有一句谚语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棒极了,把语文课的知识都用到了数学课上。

老师真的希望这节课以后你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能够记住1分等于60秒,1分钟,1秒钟都非常得短暂,但它也很宝贵对不对。

最后老师送你们一首歌《时间像小马车》(课件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希望你们能抓紧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争当时间的小主人。

三、布置作业:

和家长完成实践活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创设的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问题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利用分数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教具准备

小红花7朵,饼图1张,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人准备红、黄、蓝色彩笔各1支,活动报告1份,小正方形9个,饼图1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今天是鹿弟弟的生日。我们一起看看鹿妈妈是怎样给 鹿弟弟过生日的。

课件出示:鹿妈妈给鹿弟弟过生 日的情境,鹿妈妈先端上一张饼,四个鹿姐姐和鹿弟弟互相谦让谁也不抢着吃,最后还是聪明的鹿弟弟想出了分饼的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猜它想的什么办法?

生:我猜它把这张饼平均分成了5份,每只小鹿吃其中的1份。

师:那鹿弟弟是怎么想的呢?

电脑出示鹿弟弟将饼平均分成5份的过程。学生的眼神由好奇到欣喜,他们为自己和鹿弟弟的意见不谋而合感到高兴。

师:鹿弟弟和同学们想的一样,大家都满意地吃到了饼,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鹿妈妈再次端出刚恪好的一大摞饼,鹿弟弟感到为难。

师:怎么第一次分饼那么容易,而这次就有些为难了呢?

生: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太多了!“

师:刚才分的是一张饼,分一张饼用分数表示我们学过吗? ﹙上节课学的)现在要分的还是一张饼吗?(不是﹚那是多少? 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着”一摞饼、一些饼、一堆饼、一打饼……“。

师:分这一摞饼怎样用分数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分一分﹙二﹚”。(板书:分一分﹙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两次分饼这一新旧知识的对比,引出学习任务,毫无雕琢之感,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一﹚探究分饼问题。

课件展示:把一摞饼展开变成5张。

师:这5张饼平均分给5只小鹿,每只小鹿能得到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呢?下面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去分一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

生:我把这5张饼平均分给5只小鹿,每只小鹿得1张饼。﹙同学们点头表示赞同)

师:好,1张是这些饼的几分之几?(1/5﹚还是这一张饼的1/5吗?(不是﹚那是谁的1/5﹙是这5张饼的1/5﹚。

师:你们会写吗?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问答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群体的认识。在写分数的过程中复习分数的写法,分子分母的名称及各自表示的意思。

师:那么1/ 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把这些5张饼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饼的1/5。

师:1只小鹿吃了这些饼的(1/5﹚,那么2只小鹿吃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呢?(2/5﹚谁的2/5?2/5是什么意思?

师:2/5里有几个1/5呀?

学生边说教师边配合电脑演示数的过程:1个2/5,2个1/5。

师:3只小鹿分到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3/5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左边同学当老师,右边同学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就 点点头,如果需要纠正就悄悄地告诉他。﹚

师:4只鹿吃了多少?﹙4/5﹚4/5的意思是什么?右边同学当老师,左边同学说一说。

师:还剩多少?1/5把剩下的1/5给鹿弟弟,到现在它们一共吃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5/5﹚吃了5/5也就是吃了多少?

学生异口同声:所有的饼。

设计意图:把5张饼平均分成5份,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难,而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以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经历了分饼过程的基础上, 请学生依次说一说一只小鹿、两只小鹿直到 五只小鹿分到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学生结合分饼的结果,依次说出了1/5、2/5、3/5、4/5……重点研讨了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强调了是五张饼而不是一张饼的五分之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分的是一个群体,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师:你们想想第一次分饼和第二次分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分的是1张饼,第二次分的是5张饼。

生:第一次得到的是1块饼,第二次得到的是1张饼。

师追问:为什么第一次只得到一块,而第二次却得到一张呢?

生:这是因为两次饼的张数不同。

师进一步追问:那怎么都能用分数表示呢?

生:不管是分一张饼还是分几张饼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五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所以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那么鹿弟弟觉得第二次分饼比第一次分饼难,难在哪?是难在它不会平均吗?(学生摇头﹚那是难在哪呢?

生:难在这饼一多,它就不会把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了。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在分饼这样极其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习惯啊!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我要发奖了,老师决定把这1朵花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先奖给谁呢?

话音刚落,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刚刚发言的那个女生的名字。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决定奖给你这些花的1/7。谁来给她颁奖?

学生高举着自己的小手,老师请了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他从7朵花中小心翼翼地取下了一朵。

师:这么多花你怎么才取一朵呀?

生:您不是说取这些花的1/7吗?

师:1/7就取一朵?

生:1/7就是把这7朵花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一朵花呀?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也很 了不起,学过的知识马上就能灵活运用。

小男孩满脸严肃,郑重地给同学颁奖。大家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在这里安排颁奖的环节,得到花的同学为自己的突出表 现感到骄傲,颁奖的同学为自己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高兴,智慧花 始终激励着同学们以饱 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几朵普通的小红花起到了评价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双重作用。

﹙二﹚数学活动。

师:刚才我们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下面给同学们一些时间,通过自己的活动,发挥自己的智慧,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分数,好吗?

师:拿出老师课前发的一张活动报告﹙如下图)和一个装有9个小正方形的小信封。请同学们给这9个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的个数不限,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再涂色,涂完后把这9个小正方形摆 在这个圆圈(活动报告中 的集合圈)里,然后认真思考填写下面的活动报告,填完以后可 以再说说你们写的分数的意思是什么。

活 动报告:

教师说的过程中,屏幕同步显示“涂色、摆放、填写、交流”,学生每一步操作目的明确,指向清晰。

小组合作: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人每人负责一种颜色,还有一人负责填写活动报告,交流的气氛非常热烈。

设计意图:这里没有指定涂色个数,孩子们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涂色方案,他们的思维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探究者。

学生在充分交流后,个个举着小手期待着能代表自己的小组进行汇报,我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涂色方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 先请涂色个数分别为1、4、4的小组,被叫到的同学自豪地走到投影仪前宣读他的活动报告。

大家认真倾听着,仔细看着这个同学的活动报告,念完后他就把目光转向了我,期待着我的评判,我示意他征求同学的意见。

师:这几个分数的意思你都清楚吗?(他点头示意)那么把机会给大家,我们请同学说说好吗?好,你来提问,我这有8张书签,如果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就送给他一张,如果不太满意可以请其他同学给他补充或纠正,把书签送给那个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

设计意图:在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再次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

师对提问的同学说:你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决定把剩下的书签都送给你。

师:老师原来有几张书签?你给了同学多少?你有多少?他们得到了所有书签的几分之几?你得到了所有书签的几分之几?你们谁得的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看似奖励,却又在奖励中挖掘了新资源,一物多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不经意间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

师:其他组看看你们的活动报告,还有和他们组不一样的分数吗? 教师有意识地请上两组同学,他们每种颜色都涂了3个,在两位同学念完活动报告以后,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他们两人的活动报告,每种颜色的个数﹙相同),可写的分数却(不一样),一个是﹙3/9﹚,一个是﹙1/3﹚,他们到底谁写的对?”

填3/9的同学马上站出来自信地说:我觉得我们组填得对,3/9表示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每种颜色是9份中的﹙3份)。

另一个同学不服气地争辩:老师,我觉得我写得也对,我把每种颜色看成一组,一共三组,每种颜色是三组中的一组,所以可以用1/3表示。

生:我知道他的意思了,大家看,1/3就表示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种颜色是这3份中的(1份),所以用1/3表示。

这时课件展示:将9个正方形按不同颜色平均分成3份,圈出了其中1份。

﹙孩子们兴奋地叫道“哦,原来是这样”,“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

师: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和取得的份数有关系吗?(有)

﹙这时教师及时奖励给了两位同学剩下6朵花的1/3,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 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这一系列操作活动中,运用了自己的智慧,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师:鹿弟弟过完生日觉得自己长大了,它在家里收集了一些信息,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你们愿意试试吗?(愿意)

花瓶中有1朵红花,4朵黄花,鹿弟弟:红花占这些花的几分之几?

再添1朵红花,现在红花 占这些花的几分之几?

2个红苹果,6个青苹果,鹿弟弟:红苹果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青苹果占所有苹果的几分之几?

糖罐中有12块糖,鹿弟弟:你能圈出这些糖的3/4吗?

师:鹿弟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它善于观察,在自己的家里找到了分数,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 到分数或者也和鹿弟弟一样提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回吗?

﹙学生结合教室中的资源,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发现的分数)

师:看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分数。

小游戏:猜多少。

A、B两个盒子里都放着橡皮(数量不同),请上两位同学各自拿出自己盒子橡皮数的+后,让同学猜“他们手里的橡皮是否一样多?”进而引发思考,“都是1/2,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用1/2表示?”

﹙适时奖励剩下4朵小红花的1/2﹚

师:最后还剩两朵小红花奖励给谁呢?

﹙学生争抢着“我要,我要……”)

师:你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决定把最后这两朵小红花奖励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再次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及时巩固,将知识学活、用活的目的。同时使学 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教室有多长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总课时
安排5第1课时
教学
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
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铅笔、尺子、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揭示新知
1、谈话:快国庆节了,老师想用拉花布置教
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
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提出问题
1、独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测量?(用什么工具?如何合作?怎么分工?
2、成立合作小组,准备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拖把杆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由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爱学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四)巩固拓展思维提升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引导预设: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反“尺”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如: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3、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通过经历实际测量,体会、积累直接经验。
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今天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
设计教室有多长
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了多少次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教学后记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单位的起始课,有些乱,还要组织分配好每个学生的任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学习活动中。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课桌有多长
(“厘米”的认识)总课时
安排5第2课时
教学
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
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学情分析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课件、直尺,一条测量题目的小纸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新知探究:1、谈话引入:今天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板书:桌子有多长
2、提问:教室里有哪些桌子?他们到底有多长?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学生用所带的物体动手量一量,分组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
4、为什么他们说的数都不相同?该怎么办呢?

1、认识厘米:(课件出示直尺图)你在直尺上看到了什么?(1)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2)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
(3)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4)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2、提出要求:
(1)用手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
(2)说说看,你在身边还能找到哪些“1厘米”的东西?同桌一起找一找再集体汇报。
(3)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4)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3、量一量:
(1)选一支铅笔猜一猜它是几厘米?再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量的?你的铅笔长几厘米?
学生自己测量,小组交流。
(2)想一想,哪只小熊测量方法对?
(3)演示测量方法.讨论并归纳测量方法:起点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指向数字几。学生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4)量一量,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1、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铅笔、橡皮和文具盒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厘米。

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四、总结2、第2题,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独立完成题目。
3、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各是几厘米,再写在书上。
4、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首先要考虑谁的高度,指导计算,学生再算其他车辆的高度。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作业设计1、说一说如何用直尺测量
2、课后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板书
设计课桌有多长
0(起点)
长度单位→厘米:(cm)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一米有多长1
(“米”的认识)总课时
安排5第3课时
教学
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通过情境引入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操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米尺、卷尺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通过动物乐园的情境引入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四、实践应用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初步认识“米。”

复习厘米,再次感受1厘米的长度。

认识1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
通过操作充分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五、小结2、练一练p54
(1)估一估1米长的尺,大约相当于几根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让学生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
(2)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谁猜得对?
学生先想一想,可以实际再量一量找到合理的答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业设计1、和家长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米是多少厘米。
2、找一找家中什么物体长大约1米。
板书
设计1米有多长
100厘米是1米
1米=100厘米1m=100cm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一米有多长2
(“米”的认识)总课时
安排5第4课时
教学
目标1、进一步在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上节课学生有初步认识了1米,基本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操作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

二、实践操作,加深认识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米,谁能说一说,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米是多少厘米?米、厘米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
1、试一试
活动一:
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回答。说明理由。

学会找正确的参照物,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巩固练习活动二:
学生分组派代表相互协作,到前面测量黑板长度,提醒学生取整厘米数。

完成p55的练习题

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注意小组同学的分工。分别测量教室的宽和门的高度。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多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适时地鼓励、表扬。
使学生把厘米和米结合使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的能力。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小结学生相互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今天我们测量很多不同的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书上的第7题我们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跳一跳,并记录下来好不好?
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测量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作业设计体育课上跳远4次,记录成绩。
板书
设计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黑板长米厘米
门高米厘米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练习四总课时
安排5第5课时
教学
目标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巧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教学
难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掌握了米、厘米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生举例,师评价。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米和厘米的知识,做一些相关的练习,看谁完成的最棒!

谈话直接进入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完成56、57叶练习四的内容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填写。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再次归纳使用直尺测量的方法。

加深对1米、1厘米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小结

学生独立完成57页习题,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思考57页第6题,读一读第7题。
板书
设计
练习四

1米=100厘米1m=100cm
教学后记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第六课时快乐的动物
首案编写:李xx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每人10个小圆片,挂图1幅,动物数只。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每当夜幕降临,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喜欢到河边玩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是谁、有几只?
鸭□只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小鸡□只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你能提出比较他们关系的数学问题吗?谁比谁多几只?还可以怎样比?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你能解答吗?
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摆出猴子、小鸭的只数,怎样可以让小朋友更清楚看到小鸭是小猴的()倍。
猴子:○○○
小鸭:○○○○○○
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分为一组,我们发现6里面有2个3。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也就是说6是3的2倍,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6是小鸭的只数,3是小猴的只数,2是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用写“倍”字。
2.做一做,生生互动
画出松鼠、小鸡的只数;然后圈一圈,让我们很快看到松鼠和小鸡的关系。想:8里面有()个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8÷2=4
3.读一读、说一说
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用6÷3=2来算;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用8÷2=4来算。
4.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小鸭和小猴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小鸡和小松鼠也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倍。
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同桌交流。
5.小结:
读上面的问题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问谁是谁的几倍?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三、课时练习
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用9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9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找出自己身边生活中成倍数关系实物数量.如:我的眼睛只数是鼻子的2倍;我的手指根数是眼睛只数的5倍;我的耳朵只数是嘴巴的2倍;窗的扇数是门的2倍;等等,让小朋友们自己找,自己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初步认识
小鸭□只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
小猴□只想:6里面有()个2
小松鼠□只□○□=□
答: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孔雀□只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小鸟□只想:8里面有()个2
小鸡□只□○□=□
答: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第七课时花园
首案编写:李xx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4×2=8(只)
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8÷2=4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新北师大)》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02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