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想要了解“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88教案网小编已经为你整理好了,如果您想再次浏览此页请及时收藏。教学手段、教具是主要教学方法的部分组成,教案和老师都是课堂上缺一不可的。教案可以帮助新入职的老师快速适应教学内容和环境。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帮忙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今日在教学前,我让学生学说话,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本事和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本事。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帮忙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认识倍数与因数的关系,(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我改变了例题,用杯子翻动的次数与杯口朝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头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能够找到因数和倍数。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学生不能有序地找出来,可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础上让体会有序找一个数因数的办法学生容易理解,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

(4)设计趣味游戏活动,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本事。譬如“找朋友”游戏,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本事。我手里拿了5、17、38几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确定自我的学号数是哪些数的倍数,是哪些数的因数,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教师出示卡片的倍数或因数就能够站起来。最终问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出示地卡片应当是几,找的朋友应当是倍数还是因数?学生应对问题进取思考,享受了数学思维的欢乐。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倍数和因数》这一资料与原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样,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此刻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景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资料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资料。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确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供给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仅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头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所以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我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我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因数和倍数》这部分资料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资料。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确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同时这部分资料是比较重要的,为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一:动手操作探究方法.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一样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一样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变抽象为具体。

二、倍数教学,发现特点。

利用乘法算式,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那里让学生理解:(1)3的倍数应当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2)找3的倍数是要有必须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有了找3倍数的方法,在上学生找出2和5的倍数。这样即巩固对例题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讨论倍数的特点奠定基础。最终让学生经过讨论发现:(1)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要用省略号)。(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因数教学,发现特点。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倍数相似,大部分学生都用乘法算式寻找一个数的因数,那里教师能够经过几到有序排列的除法算式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强调有序(从小到大),不重复、不遗漏。随后让学生找出15、16的因数有那些。最终经过比较讨论让学生得出因数的特点:(1)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数都有因数1).四、练习反馈情景

从学生的作业情景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有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有如下几点错误出现:1、倍数没有加省略号。2、分不清倍数和因数,倍数也加省略号,因数也加省略号。3、因数有遗漏的情景。从以上情景来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注意补差工作;同时要注意教学中细节的处理。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小学数学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乐乐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28

爸爸的休息日: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

师:刚才我们是在

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

师:刚才我们从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

板书:

……

……

……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师谈话: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出示集合图:

4的倍数 6的倍数 4的倍数 6的倍数

4和6的公倍数

三、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分别求出了这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例子,填一填

师: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呢?

生说,师写(列举法)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2和6 9和18 6和24 5和35 3和9

3和5 7 和 5 4 和 9 9 和11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有的同学找得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数。例如3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5、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发现做书本52页的第3题,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 10和8 3和9 5和4 6和5 9和42和7 6和8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问题,

出示:

(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按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人民公园是1路和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设计理念:借助于生活实例进行对知识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让生对抽象概念得以理性认识,而且也能切身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分析中我紧抓关键字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我们今天学习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哪几种情况?

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找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 列举法jab88.Com

倍数关系 较大数

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 两数的乘积

教学反思: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是纯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抽象的概念,学起来比较枯燥。我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借鉴沈晓东老师的经验,通过帮乐乐找爸爸、妈妈各自的休息日,共同的休息日等一系列生活问题,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在初步获得所学知识后,教师又巧妙地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从中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改板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通过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同时,随着游戏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两个数的情况拓展为三个数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总结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水到渠成。

讲完上述两个情景后,及时总结,教师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刚才总结的方法,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数。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标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课程来教授学生基础概念和技能。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设计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我们旨在提供给学生一个生动且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经验。

一、背景知识引入:

在进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先向学生引入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3、6、9、12等数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他们逐渐形成对3的倍数特征的初步认识。

二、基础概念的讲解:

在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对基础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将数字1至100按照3的倍数进行分类,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3的倍数数列的规律和特点。

三、数学性质的引导:

在学生对3的倍数的基础概念有一定了解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发现3的倍数的一些数学性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具体操作,比如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之和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之和也是3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3的倍数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选择一些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比如让学生找出100以内的最大的3的倍数,或者设计一些谜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回答一些关于3的倍数的问题。

五、学生合作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认知,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比如,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找出一组3的倍数,然后让他们公布自己找到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感到非常感兴趣。通过生动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更加深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有些学生在基础概念的理解上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练习。其次,在合作活动中,一些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结论: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性质,以及通过巩固练习和合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我们也要注意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因为一些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改进教学手法,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以上就是《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倍数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522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