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6课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导学案(岳麓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6课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导学案(岳麓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36课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知识提要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元朝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将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2.元代还出现了《农桑辑要》《农书》等农学著作。《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书》的作者是王祯,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
3.元代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主要的家庭副业。松江(在今上海市)农家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2)制瓷业:青花、釉里红等瓷器新品种在元朝烧制成功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作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二、郭守敬与《授时历》
1.郭守敬: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数学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2.代表作:《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其精确程度比现代科技测量所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三、元曲
1.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成就是元曲,它包括杂剧和散曲。
2.代表人物:(1)关汉卿是元曲作家的杰出代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对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主要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
(2)另一位杰出的元曲作家是王实甫,其代表作《西厢记》歌颂了主人公崔莺莺和张君瑞对传统礼教的勇敢反抗和对纯贞爱情的大胆追求。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述了秋天的萧索和游子的愁绪
基础演练

1.“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古称松江)一带人们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歌谣中“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指()
A.大都B.东京 C.临安D.南京
3.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牡丹亭》B.《望卢山瀑布》C.《金刚金》D.《窦娥冤》
4.朝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纺织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B.纤维C.蚕丝D.麻
5.元曲另一位杰出的作家是王实甫,其代表作()
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D.《西厢记》
6.《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其精确程度比现代科技测量所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他的作者是()
A.郭守敬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7.元代时,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是哪个城市()
A.大都B.松江C.长安D.洛阳
8.元代时考核官员的重要标准是()
A.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B.财政收入
C.百姓的口碑D.道路的修建
9.下列哪部作品反映了对传统礼教的勇敢反抗和对纯贞爱情的大胆追求()
A.《牡丹亭》B.《西厢记》C.《金刚金》D.《窦娥冤》
10.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官修农书是()
A.《农桑辑要》B.《农书》C.《水经注》D.《农政全书》
11.哪部作品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
A.《史记》B.《农书》C.《资治通鉴》D.《汉书》
12.元朝烧制的新的瓷器品种有哪些()
A.青花、釉里红等B.青瓷C.白瓷D.唐三彩

1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朝?哪一历史人物?
(2)她在哪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3)农业和手工业对当时社会发展有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
1.C2.A3.D4.A5.D6.A7.B8.A9.B10.A11.B12.A
13.(1)元朝;黄道婆
(2)棉纺织业
(3)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导学案(岳麓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导学案(岳麓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
知识提要
一、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开发
1.元朝统一局面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元朝政府主持下,许多儒家经典、史籍等汉文著作被译成蒙文等各族文字。大批汉人前往边疆,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为那里的开发做出了贡献。蒙古等族人民则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
2.元朝时中国内地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因为共同信奉伊斯兰教,同各族信众一起,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二、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
1.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宜,吐蕃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这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首任长官是八思巴
2.宣政院的管理形式:政教合一。
3.元朝在吐蕃地区设有各级行政机构,并派驻军队,还清查户口,设置驿站。这些措施有利于:贯彻中央政令、维护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纵横全国的水陆交通
1.元朝改修大运河的目的:为了解决江南的粮食等物资北运的问题,为了缩短京杭之间的航线
2.元朝时京杭大运河有哪些改变:元朝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基础上,在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通惠河。
3.元朝时改通大运河的作用是:京杭大运河缩短了近千千米,而且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京杭大运河的修浚,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整个元代,京杭大运河都十分繁忙,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4.元朝时对外关系:元朝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与水路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方的传教士沿着传统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大都兴建教堂,进行传教活动。直到元末,还有传教士来到中国谒见元朝皇帝,再从泉州乘船离开中国。波斯、阿拉伯久负盛名的医学、天文学知识,通过来往的使臣或商人等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回回医学、回回星历成为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到后代。
5.这时中外交往的代表是:马可波罗,他于1275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留居17年,后来把他的经历和见闻写成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基础演练
1.以下关于元朝的对外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许多外国商队、使团来到大都
B.元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C.马可波罗到过泉州
D.外国商人在中国定居是不可能的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B.回回族
C.苗族D.白族
3.元朝民族关系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
A.民族数量最多B.民族交往最频繁
C.疆域空前辽阔D.元朝的大统一
4.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历史上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5.元朝在中央设(),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宜,吐蕃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这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西域都护D.伊犁将军
6.宣政院采取什么形式管理吐蕃()
A.政教合一B.友好交往C.一国两制D.军政合一
7.元朝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基础上,在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
A.通济渠B.邗沟C.江南河D.通惠河
8.元朝时,宣政院的首任长官是()
A.八思巴B.关汉卿C.达拉喇嘛D.铁木真
9.读右侧元朝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元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元政府建立了什么制度?
(2)元朝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和台湾事务?
(3)这一机构在西藏的管理形式是?
参考答案:
1.D2.B3.D4.B5.B6.A7.D8.A
9.(1)行省制度
(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3)政教合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学案(岳麓版)


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

知识点1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开发
民族融合:在元朝政府主持下,许多经典、史籍等汉文著作被译成蒙文等各族文字;大批
前往边疆,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族人民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回回民族形成:一些元代来到中国内地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因为共同信奉教,同各族信众一起,逐渐形成了民族。
知识点2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
宣政院职能: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和地区的军政事宜。
意义:吐蕃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这标志着今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管理方式:采用的方式管理吐蕃。
首任长官:。
管理措施及作用:在吐蕃地区设有各级行政机构,并派驻军队,还清查户口,设置驿站;这些措施对于贯彻、维护元朝对地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3纵横全国的水陆交通
元朝运河:
目的为了解决江南的等物资北运的问题,为了缩短之间的航线
开凿
运河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河与,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河
作用比隋朝的京杭大运河缩短了近千米,而且将大一统国家的中心与中心连接起来;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概况:元朝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与水路交通发达,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方的传教士沿着传统的来到中国,再从乘船离开中国。

知识点1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开发
1.元朝的统一局面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下列关于元朝民族关系说法有误的是()
A.把儒家经典、史籍等著作译成蒙古等各族文字
B.大批汉人前往边疆
C.元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D.蒙古等族人民大量迁入内地
2.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苗族B.回族
C.满族D.壮族
知识点2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西汉B.唐朝
C.元朝D.清朝
4.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三司
C.巡检司D.宣政院
5.宣政院管理吐蕃的方式()
A.和亲B.政教合一
C.军政合一D.会盟
6.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是()
A.八思巴B.铁木真
C.松赞干布D.文成公主
知识点3纵横全国的水陆交通
7.元政府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江南的粮食等物资北运的问题
B.为了缩短京杭之间的航线
C.便于皇帝到南方巡游
D.促进对外贸易的开展
8.意大利《马可波罗行纪》:“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材料中刺桐指的是()
A.广州B.漳州
C.福州D.泉州

9.“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元朝出现这一情况反映的是()
A.民族融合B.行省制度
C.国家统一D.人口的流动
10.元朝管理吐蕃的措施有()
①设立驿站②派驻军队
③清查户口④建立各级行政机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A是元朝运河的起点,该点地名是。B点是其终点,该点地名是。
(2)图上C、D是元朝新修的两段运河的名称,其中C是,D是。
(3)元朝运河的开凿都起了什么作用?


12.(菏泽中考)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设立驻藏大臣

参考答案
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
知识管理
1.儒家汉人蒙古伊斯兰回回
2.佛教吐蕃西藏地区政教合一八思巴中央政令西藏
3.粮食京杭济州会通通惠政治经济丝绸之路泉州
基础过关
1.C2.B3.C4.D5.B6.A7.A8.D
能力提升
9.A10.D
11.(1)杭州;大都。
(2)会通河;通惠河。
(3)缩短了京杭之间近千米的距离,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将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连接了起来,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直击中考
12.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案(岳麓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案(岳麓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够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列表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培养比较问题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宋词作品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素质
3通过“五分钟快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想像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司马光的了解,明白成功伴随着艰苦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2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我国古代的第一部通史是谁编写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之所以称之为“典范”,是因为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被后来史学家们所沿用,而突破这一体例,重新采用编年体编写史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板书)
1.司马光(板书)
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插放自制课件“司马光砸缸”“警枕”)
2.《资治通鉴》(板书)
《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共294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年月日为序进行叙事,取材范围极广,同时出于“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的目的,全书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历代政治军事以及民族斗争的有关史实,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教训,以给统治阶级提供借鉴;加之考证详密,文笔生动,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板书)
1.词的产生及特点(板书)
是一种新体诗歌,是诗的特殊形式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
词源于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但又有别于诗,有它自身的特点
2.重要的词作者(板书)
(1)李清照(板书)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人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
播放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诗《夏日绝句》通过鉴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2)苏轼(板书)
播放课件《苏轼的生平简介》
播放课件,欣赏《念奴娇》
播放课件欣赏《水调歌头》
苏轼的词思路开阔,流畅隽永,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和雄浑博大的意境他突破了以往的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传统,把山川田野纪游交友说理怀古等丰富的内容融进词中,扩展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而苏轼本人已化作不朽的文学精灵――永远激励和指点着在人生旅途上艰苦跋涉在文学的峰峦间奋勇攀登的人们
(3)辛弃疾(板书)
简介(课件)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欣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板书)
1.元杂剧(板书)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杂剧在元朝时已趋成熟,结构以一剧四折为通例,在四折之外有楔子,它冠于一剧之首,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相当于开场戏(承前转合)杂剧每一折都有唱白科三种要素,唱是歌曲,主要作用于抒情;白又称宾白,只用念不用唱,包括独白对白旁白,主要用来叙事;科是杂剧中的动作和效果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类:旦末净丑其中旦末是最主要的角色
播放(《元代戏曲演出》图片)
让学生找出末角丑角
2.关汉卿和《窦娥冤》(板书)
关汉卿是元代戏剧的奠基者在整个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他的剧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生性乐观幽默,面对多舛的命运和黑暗的现实决不屈服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欣赏《窦娥冤》片断)
3.散曲(板书)
散曲,源于民间,是可以配乐演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文学形式散曲大量吸收了民间和少数民族的乐曲,在内容上更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词相比,散曲的音乐性语言表现力略胜一筹;它的表达自由活泼,题材内容无所不包,因而深为市民所喜爱散曲和杂剧合称为元曲
巩固小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珍藏
最后让我们在苏轼的诗句中结束这节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31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