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论语》,掌握生字词音形义,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的古义,把握朗读节奏,理解文章主旨,翻译并背诵课文。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每天修身养性。
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读少讲,古为今用。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
一、学生三分钟发言:1、“子”是先生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讲孔子的故事2、尝试朗读课文,纠正朗读的读音和节奏。
【屏幕板书】
生字词辨认
说——同“悦”;温暖——瘟疫——愠(生气);迷惘——罔;好歹——抬头——怡然——殆;单位——殚精竭虑(力)——弹琴——弹弓——鸡毛掸子——邯郸——箪;厷——宏伟——肱;马匹——骂人——驾驶——笃
朗读节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方法】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道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个人修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习方法】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学习态度】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学习态度】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习态度】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学习态度】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道德修养】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学习方法】
二、学生个人借助课下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口头翻译全文。学习小组探讨,逐句逐段说出现代汉语,然后指明其旨意。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思想要点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6、7、9、10
道德修养:1、2、3、8、11
三、反思拓展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
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四、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五、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
六、完成课后各题。
屏幕显示:【课后答案】
一、练习一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练习二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6、7、9、10
三、理解加点词意思
1、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3、信:诚信4、仁:仁德
五、《论语》中演化出成语的内容也很多,这里例举几个。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七、落实背诵全文并默写。
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二章
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习:复习。亦:也。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自我检查。谋:谋划。忠:尽力)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二、课文整理
1.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找出文章中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句子
(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谈品德修养的: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
3.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2.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⑴诵读,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⑵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⑶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1.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多采用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法比较灵活。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论语(lún)说(yuè)愠(yùn)三省(xǐng)曾(zēng)子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罔(wǎng)殆(dài)一箪食(dān)曲肱(gōng)笃志(dǔ)
2.读出味道
温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3.指名读,正音。
4.配古典音乐读。
四、探究学习,疏通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词,逐词展开。
(2)根据语境,组词猜词。
(3)结合注释,记词说意。
(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
(5)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调整句序,添词成句。
2.用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
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五、结合自身经历说感受
1.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
2.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3.放到语言环境当中,灵活运用:
⑴张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
⑵“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
六、小结,背诵
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为学之道
修身之法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背诵上一课时学习的《论语》前六章。
2.指名翻译《论语》前六章。
二、学习《论语》后六章
1.自由朗读,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
2.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三、分类,归纳总结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四、《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五、课堂小结
的内容围绕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准确的背诵和翻译,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六、课下作业
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8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