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量子世界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量子世界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二节量子世界(2个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量子世界”从热辐射的规律入手,提示经典物理学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严重背离,阐述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初步认识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同时让学生认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通过实例,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
【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是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的最后一节内容,可能会出现学习不够重视、不够认真的局面。关键是本节内容也比较抽象,相关知识网又没有建立,所以本节内容的讲述和学习可能会流于形式。为了让学生引起兴趣,所以必须补充一些科学发展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普朗克“量子假说”的背景,体会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知道普朗克“量子假说”的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爱因斯坦“光量子说”的含义,了解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到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认识到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以及科学争论和自由争鸣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相像能力。
能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到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发奇心与求知欲。体会辩论和质疑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培养有根据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判断大众传媒等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量子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概念。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方式、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教师讲授法结合。
【教学建议】
1.本节从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紫外灾难”,引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物理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从模型的建立和假说入手。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2.认识科学问题的研究总是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践论证→修改理论……最终提示自然规律的过程。
3.关于光的波动性、粒子性及量子理论初步等内容的教学,应强调科学真理发现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中应认真体会辩论和质疑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通过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量子理论的发展如何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理解科学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4.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知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多煤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5.由于本节知识带有科普性质,所以无论是补充的内容还是原来课本的内容,都不宜也不可能讲得很深,尽可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能达到学生有一定的继续学习的兴趣即可。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阅读全文,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并提出问题。(约20分钟)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正面的回答,尽可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至少20分钟)
3.预计且建议可补充的内容有:
a:关于黑体的相关知识;
b:光的本性发展简史;
c:光电效应;
d:能级的相关知识;
e:课程资源:
1.普朗克及其对物理学的贡献
2.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1)光电效应的规律
(2)经典物理理论对光电效应解释的困难
(3)爱因斯坦光子说及其对光电效应的圆满解释
3.玻尔对原子结构学说的贡献
4.光的本性——光的波动说和微粒学之争
5.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观点
本教案设计过程简单,只是给出一个授课过程的框架性建议,以及一些补充建议,实在不是本人想偷工减料,只是因为教材处理灵活,至于要补充什么,第一课时讲到哪里,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学情,不应受到束缚。从这点意义上讲,这样的教案设计或许符合课改的精神吧?

扩展阅读

高一物理《微观世界与量子论》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微观世界与量子论》知识点总结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
当可见光和其他电磁辐射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而被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子
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一颗一颗以光速运动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不能再分割,只能被整个地吸收或产生出来,这种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即E=hν.
二、连续光谱与线光谱
1.连续光谱:太阳光的光谱是从红到紫连续分布的,这叫做连续光谱.
2.线光谱:在黑暗的背景上只有几条发亮的光谱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光谱,简称线光谱.
三、实物粒子与波
1.物质波:德布罗意把实物粒子所对应的波叫做物质波.
2.辐射(例如光)显示出波粒二象性,实物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
当可见光和其他电磁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而被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现象
金属板存在极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能发生光电效应,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3.经典物理学遇到的困难
(1)理论:金属板受光波照射,板中电子接收的能量超过电子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所需要的能量时,电子就会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
(2)矛盾:当用低于某个极限频率的光波照射时,无论其强度多么大、照射的时间多么长,都不会有光电子产生,而用频率高于该极限频率的光波照射时,不论强度如何小,总是立即有光电子产生.
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1)内容: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一颗一颗以光速运动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不能再分割,只能被整个地吸收或产生出来.这种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hν,h=6.63×10-34J·s.
(2)对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①当光波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它同时接收到的是大量光子,若光波的频率较低,光子的能量小于电子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所需要的能量,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不能成为光电子,无电流产生.
②若光波的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一个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所需要的能量,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后就能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而成为光电子.
③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越多,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由光电子形成的光电流也就越大.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光的光子说说明光又具有粒子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也就是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二、连续光谱与线光谱
1.光谱
太阳光经过分光镜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2.连续光谱
(1)定义:太阳光的光谱是从红到紫连续分布的.
(2)产生:炽热的固体和液体、高压气体可发出连续光谱,如白炽灯的钨丝通电后被加热到3000℃时发出的是连续光谱.
3.线状光谱
(1)定义:在黑暗的背景上只有几条发亮的光谱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光谱,又简称线光谱.
(2)产生:气态物质经加热或高压放电后发出线状光谱.
(3)连续光谱包含了各种不同频率的光,但线状光谱中每条光谱线都对应着一种频率,不同物质的线光谱不同,故可利用线光谱鉴别物质.
4.对光谱的研究
玻尔建立了氢原子光谱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但不能解释氢原子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光谱,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量子理论在微观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实物粒子与波
1.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认为:实物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把实物粒子所对应的波叫做物质波,也称德布罗意波.
2.普通实物的波长很短
如电子以107m/s速度运动时的波长λ电子0.7×10-10m,以1m/s速度运动的垒球波长λ垒球≈6.6×10-34m.由于实物的波长很短,故我们难以观察到.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观世界与量子论知识点总结,大家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有好的成绩。

高三物理教案:《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物理教案:《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电效应与光子说

1.某金属在一黄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下述说法中,哪种是正确的 ( )

A.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不变

B.用一束更大强度的红光代替黄光,仍能发生光电效应

C.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光电流强度将不变

D.用强度较弱的紫光代替黄光,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A

要点二 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光屏处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答案 D

题型1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例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子的动能越大,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强度就越大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 效应

答案 D

题型2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为 0的钠制成.用波长为λ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为U,光电流的饱和值为I.

(1)求每秒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

(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

答案 (1)

题型3 "光子说"的应用

【例3】根据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E和动量p之间的关系式为E=pc,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表示.

(1)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射出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它垂直照射到一物体表面并被物体全部反射时,激光对物体表面的压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试用P0和S表示该束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I.

(2)有人设想在宇宙探测中用光作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薄膜对每1 m2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35 kW,探测器和薄膜的总质量为M=100 kg,薄膜面积为4×104 m2,求此时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不考虑万有引力等其他的力)?

答案 (1)I= (2)3.6×10-3 m/s2

题型4 光电结合问题

【例4】波长为 =0.17μm的紫外线照射至金属筒上能使其发射光电子,光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最大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已知r·B=5.6×10-6 T·m,光电子质量m=9.1×10-31 kg,电荷量e=1.6×10-19 C.求:

(1)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2)金属筒的逸出功.

答案 (1)4.41×10-19 J (2)7.3×10-19?J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
自读目标
1了解这篇优秀科普读物介绍的声音现象。
2学习本文生动说明的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作者介略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个世界的音乐》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
人,这种生物圈的后来者,在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抛弃了对神的信仰,嘲弄了原始的神话,却编造了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神话。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形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二课文结构
(一)(1)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
(二)(2-14)通过各种动物不同的发音体从不同的部位发出的声音具有音乐美的生动事例来说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音乐现象。
(三)(15-16)通过理论原理阐述这种音乐现象。
三生动说明的方法
本文通过众多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发现,一个方面说明科学结论的真实严谨,另一个方面使说明的原理更具普遍性,而其中生动、形象、亲切的描写则表现了科学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求欲望。
例一,课文在说明动物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的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中,剔除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它信号之下时,先举了白蚁的“头部敲击地面”和“上颚的颤动”的声音;再说“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中,除了“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外,“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这样把抽象深奥的生物声学原理阐述的具体可感、形象通俗。
例二:在说明“几乎所有可被动物用来发声的东西都被用上了”时,作者列举了草原松鸡、兔子、老鼠、啄木鸟、雄性的蛀木甲虫、鱼类、甲壳纲动物、昆虫、骷髅天蛾、猩猩、响尾蛇、乌龟、短吻鳄和鳄鱼、蛇、水蛭、蚯蚓、蟾蜍等各自不同发声方式。这样,既让我们了解了各种动物发声的工具,有饶有趣味,引人入胜。
另外,作者用“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歌鸲能唱婉转的歌子”、“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练运用三百个音符”、“夜莺会唱二十支基本的曲子”、“苍头燕雀能同类唱歌的片断输入自己的记忆里”等来说明“鸟类歌声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时,用了比喻、拟人、描写等手法,生动准确、惟妙惟肖,使读者产生了美好的遐思。同学们可以自己到课文中再找出若干例子来,这里不再多说。
四思考
1第5段中为什么说“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
2人与其他动物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

《世界政治的发展》教学设计


《世界政治的发展》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感悟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下面以《世界政治的发展》活动课为例,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点滴尝试。
一、指导思想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以竞赛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竞争体验,全面完成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计
1、活动目标
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中国的处境。
思想⑴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坚定为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⑵正确认识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能力⑴引导学生认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和本质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培养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
2、活动形式
设立两位主持人(一男一女),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两组,进行知识竞赛。
3、活动准备
学生针对本节知识去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围绕这节课设计相关问题,并制作好课件。
4、活动过程
播放一段关于渴望和平的flash动画,调动学生的竞赛积极性。
主持人:(男女)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男)我是××,(女)我是××,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竞赛式学习。(男)首先让我们来介绍参赛双方,坐在这边的是来至高××班的甲方代表队,(男女)欢迎你们!(女)坐在这边的是来至高××班的乙方代表队,(男女)欢迎你们!下面由我(女)来介绍竞赛规则:我们共设计了22道题目,其中有12道主观题,10道客观题,主观题采取的是甲乙双方轮流回答的方式,思考时间是半分钟,客观题采取的是自由抢答的方式。每答对一题加上一百分,答错一题扣50分。下面竞赛开始。
男主持人:竞赛之前,我们来重温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播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录像)
女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况,请问甲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展示问题)
甲方代表:一是苏联模式的弊端;二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三是西方大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男主持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世界形势又呈现出什么特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展示课题)
男主持人:还是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问题,请问乙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是什么?(展示问题)
乙方代表:两极格局终结,从近期来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从长远来看,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女主持人:……乙方代表刚才谈到了,从近期来看,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那么请问甲方:美国为什么不能建立以他为首的单极世界?请先看看有关资料。(播放《世界各国及其人民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录像)
甲方代表:因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是强烈谴责的,而且包括西方大国的大多数国家是强烈反对的。
男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请问乙方: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展示问题)
乙方代表: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美国企图独霸世界,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反对。日本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地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这些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女主持人:……请问甲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取决于什么?(展示问题)
甲方代表:取决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现在形成了日、美、欧三极竞争局面)
男主持人:……刚才我们学习了世
界格局的变化,乙方请听题:在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之下,世界形势又呈现出何种特征?(展示问题)
乙方代表: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女主持人:……甲方请听题,刚才乙方说了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请问:世界形势的总趋势为什么会走向缓和?(展示问题)
甲方代表:一是苏联解体,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束;二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三是世界人民强烈要求和平。
男主持人:……刚才乙方谈到了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甲方具体解释了走向缓和的原因,请问乙方:和平与缓和的表现有哪些?
乙方代表:国际裁军的进展;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等等。
女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了世界形势和平与缓和的表现,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动荡和紧张的表现。甲方请听题:世界形势紧张和动荡的表现有哪些?(展示问题)
甲方代表:1991年的海湾战争;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冲突;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等等。
男主持人:刚才谈了这么多紧张的例子,请问乙方:为何会出现这种动荡和紧张的局面?
乙方代表: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隐藏的矛盾逐渐的暴露和升级。
男主持人:……我们知道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以“人道主义干涉”为幌子,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轰炸,最不能容忍的是5月8日悍然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使馆,公然对我国主权进行挑衅。2003年,美国又用同样的伎俩,对伊拉克动武,请大家先看看相关录像(播放《美英等队伊拉克战争》录像)
女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录像,请问甲方:美国到处干涉,究竟是想干什么?(投影问题)先不慌回答,先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播放反映美国野心的flash动画)
甲方代表:把美国的意志强加给别国人民,推行美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实现其称霸全球的野心。
男主持人:……刚才我们学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请问乙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处境如何?请举例说明。先不慌回答,先看看有关录像(播放有关中国人权的录像),
乙方代表: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来说,世界的和平趋势有利于中国发展经济;从挑战来说,少数国家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想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女主持人:……美国经常用人权来干涉中国内政,那么美国自身的人权状况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美国人权的录像》)
主持人(女):好!我们主观题的竞赛就到此。请甲乙双方做好准备,下面开始自由抢答。请听题:(依次投影题目)
甲乙双方抢答:……
主持人(女):好!我们的竞赛到此结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甲乙双方的最后得分。甲方最后的得分是××,乙方最后的得分是××,本次竞赛胜出的队伍是我们的××代表队,我们的××代表队屈居第二,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以后的竞赛中赶超××。
主持人男:下面再请老师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做一个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尝试了一中新的学习方式──竞赛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展示了你们应有的风采,两位主持人也表现得很不错。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世界政治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是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趋势,同时我们还要理解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这两个方面,我们算是掌握了本节教材的核心。(投影本节知识结构)
男主持人:谢谢××老师的精彩评述。也谢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下面让我们共同为世界和平而祈祷!(播放录像)
男女主持人(齐朗诵):这一刻,他们远离家乡;这一刻,他们走上街头;这一刻,他们举起刀枪;这一刻,战争开始了。停止吧!放下手中刀枪;停止吧!还它和平景象;停止吧!回到自己家乡;停止吧!回到亲人身旁。停止战争!NOWAR!
5、课外作业
历史小论文(关于本节内容自己选题)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
三、课后感悟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导演,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从课外的准备、活动的主持到过程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在这次活动,充满竞争和合作。学生分成两组,轮流回答和抢答,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的回答都影响到本组的最后成绩。处处存在的竞争把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合作又使得同学之间配合得极为默契。竞争和合作意识是未来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
3、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活动课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前的准备,锻炼了学生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当中的竞争,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的小论文,锻炼了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或当今现实问题的能力。
4、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整个活动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由授人于“鱼”者,变成了授人于“渔”者;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着,变成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指导者;由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变成了现代创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能手。
总之,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探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46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