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系列。

栏目小编倾情制作的“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为您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准备好教案是新入职的老师必学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提供好的思路。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全班齐读诗歌。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品尝“颂黄河”部分:

⑴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⑵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⑶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⑴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⑵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⑶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呼告;反复;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

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尝试师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3、情感价值观:

通过观看图片及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英雄儿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半至两课时(5班两课时,6班一课时半)。

课前准备

老师和承担教学任务的三个学生(两个班级共六个学生)在课前共同备课,确定重点,拟订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及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

(用时不惜偏长,意图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力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朗读的目的是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基调,也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加强感情的熏陶。)

三、内容研讨

(由教师和三个学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一执教:

1、介绍作者及有关创作背景。

(意在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

⑴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指名各组代表上黑板板演;

⑵另派代表纠正错误,并讲解易错字词的构造特点;

⑶以游戏竞猜的形式掌握文中的其他重要词语。

(这一项活动,安排了四个组共8位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和订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帮助强调指出字词的特点。游戏竞猜的方式完全是学生的创意,全班同学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学生二执教(老师穿插适时点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同学们认为哪个词是关键?

(“颂”)

2、齐声朗读课文: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也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内容感知)

读后讨论:

⑴歌词部分很显然是首尾呼应的,但它们“颂”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不同。前面的重点落在颂“黄河”上,后面的重点落在颂“中华儿女”上)

⑵课文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颂“中华儿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即歌颂的。它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的准备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⑶“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小结课文(主要由老师完成,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这一部分是本课内容理解上的重点。教师在各个小环节按内容层次适时穿插片段朗读,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生三执教

1、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分组朗读课文,加强对思想情感的感悟。

3、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个别诵读。

(读,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老师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试学唱《黄河颂》部分。

教后记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三个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分别承担字词、朗读、内容理解三个部分的教学任务,老师穿插点拨、纠正指导,尝试一种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形式。

2、师生四人集体备课,课堂实际反映出课前对主讲学生的指导还应更细致些,教案设计可由四人各写一小部分。

3、学生找音乐、图片资料,调动了积极性,也加强了知识积累,也让学生懂得了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4、咏唱黄河歌曲:

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5、迁移拓展:

欣赏家乡的胜景,写一首歌颂家乡的诗。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⑶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⑴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⑵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⑶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⑷“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⑸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⑴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⑵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保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榜样,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颂: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教学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学生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了解

五、作业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

狂澜()浊流()屏障()哺育()

流泻()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

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

4、“黄河”这一概念已深入地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

5、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⑴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赞美,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

⑵找出一例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⑶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6、阅读理解:

哦,大海

黄河长江的雄伟壮丽,我惊叹过;峨嵋庐山的俏拔清奇,我赞美过;洞庭九嶷,泰岱三孔,秦晋魏赵,苏杭维扬……祖国大地上的灿烂明珠啊!我骄傲,我神往,我豪情不止。哦大海!你是什么?你是我心中从未熄灭的灯,我向往,追求的那种雄浑、深沉、广阔、宽厚、生动、和谐的境界,只有你才能完美的体验吧!

跨过多少湍急的河流,翻过多少险峻的大山,走过多少静僻的村落,穿过多少苍茫的荒原,我终于走到了大海的面前。我迎着初升的太阳,披着昨夜跋涉的泥土和黎明的露珠,站在大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大海无与伦比的美。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陆地称雄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到底有多大容量?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⑴选文与

②委婉含蓄类:何其芳

五、4、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入海流/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

5、⑴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团结奋进,充满信心……

⑵“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劈成南北两半”,通过对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描绘,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竞雄气概。……

⑶从结构上看,它把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看,对黄河进行歌颂,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⑴大海具有雄浑广阔、宽厚深沉、自由奔放的特点。

⑵目的是以祖国的明川大山等景物来衬托大海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精神。

以上就是《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系列》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黄河颂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934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