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班级:高一()班姓名: 学号:成绩:
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学海导航】1.碳酸钠的性质
2.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比较
3.侯制碱法
【主干知识】一.碳酸钠的性质
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
【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按图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4】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碳酸钠被称为“纯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
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应用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组成
俗名
晶体色态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与BaCl2
水溶液碱性
主要用途

三.侯氏制碱法原理
工业上以_____________为原料生产纯碱
将__________通入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降温后副产品氯化铵晶体析出.

【巩固练习】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下列物质热稳定性最好的是
A.石灰石B.小苏打C.纯碱D.碳铵
2、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Na2O2(Na2O)B.NaHCO3(Na2CO3)
C.Na2O(NaOH)D.NaOH(Na2CO3)
3、一般情况下,将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B.NaOHC.Na2CO3D.Na2O

4、质量相等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物共有a克,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b克,当NaHCO3完全分解时,b值为
A.53a/168B.137a/168C.53a/84D.159a/190

5、在甲,乙两坩埚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NaHCO3固体,将甲坩埚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盐酸,乙不经加热也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完全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比为
A、1∶1.5B、1∶1C、1∶2D、2∶1
6、可用于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8、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靜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A、等于1.06gB、等于2.86g
C、大于1.06g而小于2.86gD、大于2.86g
※9、下列实验操作最终可得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过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D、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
※10、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乙溶液,沉淀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再加入丙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依次是
A.CaCl2、稀HNO3、BaCl2三种溶液B.CaCl2、稀Na2SO4、K2SO4三种溶液
C.BaCl2、稀HNO3、Na2SO4三种溶液D.CaCl2、稀HCl、Ba(NO3)2三种溶液
11、通常用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混杂在CO2中的HCl气体,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不允许采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也不允许采用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2、把Ag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变为Bg。求: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和生成的Na2CO3的质量。
(2)当B为多少时,表明NaHCO3完全分解。
M.Jab88.cOm

13、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0.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1)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关推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溶解度较碳酸钠小,溶液呈碱性
与盐酸反应
与NaOH反应
与Ca(OH)2反应
足量:
不足:-
与BaCl2反应
相互
转化
用途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
(2)NaOH+NaHCO3===Na2CO3+H2O可用H++OH-===H2O表示
(3)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CO+H2O??HCO+OH-
(4)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CO2↑+H2O
(5)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2H+―→CO2↑+H2O
2.将CO2气体通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什么?
3.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用什么方法除杂?
题组一 Na2CO3、NaHCO3的鉴别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1.下列几种试剂能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鉴别开的是__________。
(1)CaCl2溶液 (2)澄清石灰水 (3)稀盐酸 (4)pH试纸
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题组二 有关Na2CO3、NaHCO3的定量计算
3.(1)①纯净的Na2CO3ag ②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ag ③纯净的NaHCO3ag,按要求回答问题:
A.分别与盐酸完全反应时,耗酸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B.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放出CO2气体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C.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分别配成等体积的溶液,c(Na+)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将a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其质量变为bg,则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若将问题(1)中的等质量改为等物质的量,回答上述A、B、C、D四问。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4.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题组三 有关碳酸钠的制取
5.Na2CO3的制取方法及综合实验探究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①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氨碱法),而不先通CO2再通NH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生产流程图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写出沉淀池中、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用CO2和50mL2mol·L-1NaOH溶液制取50mL1mol·L-1Na2CO3溶液?
①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教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教学设计


一、使用教材

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二、实验器材

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

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

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1)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2)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水的体积。

七、实验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际问题,引发思考。

往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会析出固体碳酸氢钠(因Na2CO3+H2O+CO2=2NaHCO3),有三方面的原因:反应后溶剂水的质量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质质量增加,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像这种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我们能否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结论?

图1

环节二:实验方案设计

问题:设计怎样的实验来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差异?

思考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溶质、溶剂、温度。

思考2:多变量影响实验结果时,怎样设计能较好地进行研究?

控制变量法。

共同讨论实验方案。

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水的体积。

环节三: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一、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第一步:用托盘天平分别称取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于离心试管中。

第二步:同时加入4mL水,溶解、振荡。

第三步:将离心试管置于离心机中,打开开关,3分钟后取出离心试管,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

实验二、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水的体积。

第一步:用托盘天平分别称取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于锥形瓶中。

第二步:用滴定管往锥形瓶中滴加蒸馏水,振荡。

第三步:滴加至固体完全溶解,记录所用蒸馏水的体积。

环节四: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从相同质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固体质量来分析,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相同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消耗的水的体积来分析,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与资料上20OC时的溶解度作对比。

图2

环节五:回归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在Na2CO3+H2O+CO2=2NaHCO3反应中,一是溶剂水减少,二是溶质NaHCO3质量增加,三是NaHCO3溶解度相对更小,上述三个原因都有利于碳酸氢钠的析出。侯氏制碱原理中析出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的原因就是因为同温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更小。

结束:实证研究中要注意方案的严密性。上述实验是基于两种物质溶解速率都比较快的模型下设计的比较粗略的实验方案。从定性到半定量还可以进行定量的研究。这样的实验研究真实地解决了我们想当然的问题,正是化学学科的本质所在。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实验设计原理。在苏教版化学1教材中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差异的比较,有的课堂实验呈现是取等质量固体加等量的水,比较溶解情况;有的是借助于往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会析出碳酸氢钠。这个反应有这三方面的原因来分析碳酸氢钠的析出:反应后溶剂水的质量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质质量增加,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那么既然有三个因素引起碳酸氢钠的析出,是否能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碳酸氢钠溶解度更小?教材突出比较了两者的性质,所以溶解性的差异又会被提及,所以设置这样的实验探究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清晰的认识到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易溶于水,甚至对他们的溶解度也有所认识。通过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差异,为今后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之间的溶解性差异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增强了感性的认识,并为“侯氏制碱”原理的理解奠定基础。

2.科学知识的本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在水溶性方面的差异性与微观溶解过程中引起的焓变、熵变以及分子内氢键有关,也体现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取决于其微观结构的特点。碳酸(氢)盐溶解性不仅和氢键有关,也和离子键的强度有关,离子键越强越难溶解。对于CaCO3和Ca(HCO3)2等物质,其阳离子价态较高,正电场强,和CO3 2-的吸引力较大,而和HCO3-的吸引力较小,此时离子键强度起主导作用,酸式盐的溶解性好于正盐。而碱金属只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此时氢键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使溶解性逆转。而对于很多过渡金属元素,其电子构型(主要是d电子的影响)造成极化能力增强,和CO32-的键有较多共价成分,而难以溶解。

3.探究实验设计模型构建。在问题背景的引导下,学生体验了科学的探究过程,认识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也感受到化学思维的严密性与辩证性。通过探究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量和溶解相同质量的固体所需水的体积,初步建立了这种辩证思维的模型,有利于以后解决类似的问题。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实验过程,用实践实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原理获得需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定性结论获得真实体验,控制变量比较方案设计,实践研究导向科学原理。

高一化学必修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知识点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知识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知识点

高一新学期大家要学习很多化学知识点,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化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因此在课下多进行复习巩固,下面xx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一化学知识有帮助。
Na2CO3碳酸钠: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
溶解性:易溶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与NaOH反应:不反应
与BaCl2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
与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与Ca(OH)2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碳酸氢钠:
颜色状态: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易溶(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CO2↑+H2O
与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BaCl2反应:不反应
与CO2的反应:不反应
与Ca(OH)2的反应:2NaHCO3+Ca(OH)2==Na2CO3+2H2O+CaCO3↓
以上就是xx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希望我们能够好好掌握化学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取的好的化学成绩。

醛的性质与应用


课题18学案:醛的性质与应用(P78-81)
【思考】:醇类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是什么?

一、醛基和醛
1、醛基:1
附:醛基的空间构型:醛基是平面型结构,即羰基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问】甲醛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2
2、醛的定义: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3
3、常见的醛:
【注意】:甲醛的相关内容如状态、俗名、作用;乙醛的物理性质等

二、乙醛的分子结构
(从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官能团等方面自主学习)
【思考】:分析醛基的结构,推测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断裂方式?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氢气的加成)

4
强调:C=O双键的加成不如C=C容易,通常情况下C=O双键与溴、水、HX等很难加成
【思考】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5原子或失去6原子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7原子或失去8原子的反应。
(2)氧化反应
a、催化氧化:9;
b、燃烧:CH3CHO+O210;
c、被弱氧化剂氧化
Ⅰ、银镜反应
操作:银氨溶液的配制:11
12;
实验现象:13;
反应方程式14;
【注意】①、碱性环境下,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后又与NH3反应生成乙酸铵;
②、1mol–CHO被氧化,就应有2molAg被还原;
③必须水浴;
④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⑤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
⑥乙醛用量不可太多;
⑦可用稀HNO3清洗试管内壁的银镜。
应用:检验醛基的存在;测定醛基的数目;工业上用来制瓶胆和镜子
Ⅱ、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操作:Cu(OH)2的配制:15;
实验现象:16;
反应方程式:17;
注意:氢氧化铜溶液一定要新制;碱一定要过量
应用:检验醛基的存在;医学上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d.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练习】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19
思考:1mol甲醛最多可以还原得到多少molAg?20
小结:醛基或醛类物质的性质:21
四、扩展:与苯酚缩聚反应(制酚醛树脂)

n+nHCHO22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54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