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参考]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处理文档是常有的事,网上有大量的范文提供参考。范文对于我们日常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下面的内容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1)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写作要求,调动生活得积累,拓展思路,把自己最想学得内容写下来。
2,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学习重,难点
1,拓展写作思路.懂得再学习,生活中选材。
2,运用写作办法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三,教学过程
{一}激题导入
1,误语
2,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原文}。
{二}品题明确目的
1,自由读题,边读边想:
本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
2汇报,师生共评。
学生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三}开启思路
1,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魄力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却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再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果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的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四,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五}试写初稿
学生初写,教师监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六}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
2,请一两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七}赏析优秀片断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断,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八}修改习作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静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创
驾(惊喜而自豪)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4)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寻找同类题材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1、会认本课8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认识本课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
2课时。
①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②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地哭地看地笑
地说地想地摸
(2)背一背,写一写
好多事民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玲、狗、糟、楼。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3)全班交流。
4、自学检测
多种形式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义,选自己喜欢的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1)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3、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第二节课学习。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玲、狗、糟、楼”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玲、狗、糟、楼”。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需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变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脑、筋、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新词,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1、自学提示: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快来和大家交流吧!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原来空空荡荡的楼梯,现在增加了活生生的小生命,变得那样有生气,玲玲能不满意吗?)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肯动脑筋)
(指导目标: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脑、筋、肯”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脑、筋、肯”。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课后自学
A、日积月累: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B、阅读课外书中“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如:《花的学校》中的《爱动脑筋的岳柱》
六、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变好事
肯动脑筋
26、蜜蜂引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以“找”字为线索,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第4自然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小山—()房子一()火车一()草地
—()园子一()蜜蜂一()飞机一()绢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里有许多()。他仔细(),
只见那些()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个()里,()旁边有一所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全文,学习第一到三自然段。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蜂、引”等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课
1、板书:蜜蜂。范写蜂字,你还知道什么蜂?
2、板书:引路。引路什么意思?引是生字,范写。给“引”找朋友。
3、设疑:蜜蜂给谁引路?蜜蜂真的会给人们引路吗?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检测:
认读:常常、往常、惊讶、谈天、附近、敲门、列宁
注意:字音难点是“斯、谈”。
组词:给“谈、列”找朋友。
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一节。
3、蜜蜂给谁带路呢?
出示列宁的雕塑。介绍列宁的身份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宁是伟大的领袖,出生在俄国。他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天工作二十几个小时,由于革命工作的艰苦、繁忙,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922年,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列宁到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去疗养。病中的列宁仍然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在疗养期间找养蜂人谈天,向养蜂人学习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重点段第三段。
1、自学提示:蜜蜂是怎样引路的?默读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1)小组交流,完成贴画。指名交流,在黑板上贴画。
(2)看图连起来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怎样找到养蜂人?
(1)读第三段,想列宁所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可以从列宁的观察和思考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想:跟着蜜蜂一定能找到养蜂人。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里想:蜜蜂飞进园子,房子一定就在这园子附近。当他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里想:房子里住的一定是养蜂的人。
3、列宁的观察和思考的对不对呢?读句子证明。哪个词语说明列宁想的和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果然)给果然换个词语?(果真、真的)
4、朗读背诵这段话,练习排列句子的顺序。
5、讨论: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6、过渡:养蜂人和列宁的会面又是怎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呢?下节课再学。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蜂、敲、派”。特别是“敲、派”的`右边写法。
“谈”强调一个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笔。
五、板书:
蜜蜂引路(板画、贴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听写:蜜蜂、引路、派人、谈天、附近、敲门、惊讶、列宁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全文。
3、想象说话训练。
一、复习导入
1、选词填空:常常往常
列宁()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给这两个词语分别找一个近义词,代进去读读看。(经常、平常)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4、列宁又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齐读第三段。
二、学习第四段
过渡:在蜜蜂的指引下,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1、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指名读第四段。
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谁是列宁,谁是养蜂的人?从表情看,养蜂人怎么想?
3、那他们会怎么说呢?用浪线划出他们的对话语言。
同桌互读对话——指名表演读——评读: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伟大领袖来看普通养蜂人;不知道他的家也来了)——师生分角色读。
4、结合理解“向导”,蜜蜂真的能当向导吗?列宁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
5、总结:对了,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后要飞回蜂窝的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这就告诉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续编故事。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带着对列宁的敬畏齐读全文。
2、齐读全文。总结全文。
从疗养并没有使病情转好。1924年,在病魔无情地折磨下,列宁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心中永存。他的名言却在人民口中传诵。
3、交流列宁的名言。深情地朗读。
四、课后自学
1、摘录列宁的名言数条进行积累
2、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五、板书:
蜜蜂引路
常常(经常)
往常(平常)
续编故事:怎么说?怎么做?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5)
本组的导语、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各个部分都与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在导语中,教材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要求,这是为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作准备。
课文
25、太阳是大家的
26、一面五星红旗
27、卖木雕的少年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5、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6、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6)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合作教学法
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用“____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
(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
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
4.教师相机小结。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
(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
(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
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
(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
(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
(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
(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
4.课件展示对话。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1-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
五、实践作业
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
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
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陶罐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连影子也没见到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
(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爸爸妈妈有趣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铁罐优点:坚固无影无踪
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陶罐缺点:易碎安然无恙
优点:宽容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7)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2课时。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
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
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①自学生字词。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
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九、布置作业
写生字新词;预习第2、3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如果……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假设关系,前者假设的情况,后者是假设情况的结果。前后要一致。教师举例,学生仿教师造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行。)
4.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学生用“仍然”造句。
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教师:科利亚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学生用“果然”造句。
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
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总结分段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字。
2、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放歌曲。指名回答。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二)教学互动: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方法可多样化,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肯定交流学习的好办法。(方法有: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荆炎车轮读者;或男女生互问互读者等等。)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A:1:小雨点落到哪棵小草上?
指名学生试连,当学生连对后,小草可摇动叶子说:“谢谢你给的小雨点,真甜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B:2:出示“三个生字娃娃”:“映、轻、唱”说:我们的名字有太好
读者,你们发现读时要注意什么?
(应轻唱:翘舌音,)
当学生说对三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后,课件在生字娃娃一起说:“看来,我们的小秘密躲不过小朋友聪明的眼睛哟!”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刚才我们认了字,又读了词,可真能干!把他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那咱们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的同学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读准了没有。
3、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和谐发展:
1、朗读课文。
2、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定向导入
复习旧知,认读生字及词语。
(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同桌合作交流,读懂了些什么?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体会“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可采取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等到形式。)
(七)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八)指导背诵(多种形式:同桌、小组、男女生)
《[参考]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2884.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精选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0恐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03-31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一、看拼音写词语。 jǐnzhāngjìngōngmáodùndǒngdéqiānxū ()()()()() nǎonùchǎojiàpǔsùgǎnshòusuíb...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03-08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04-08
最新更新
更多- 现在开始教学反思精选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那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现在开始教学反思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从现在开始》虽然是一则童话,但其生动形象的动物形象,源自生活的内容情节,...
- 小学三年级语文述职报告10篇 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又到了写岗位述职报告的时候了。述职报告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岗位述职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可以显得专业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述职报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述职报告 04-23
- [收藏]幼儿园舞蹈小班教案大全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舞蹈小班教案大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 04-23
- 精选笑脸娃娃小班教案1000字系列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精选笑脸娃娃小班教案1000字系列,不妨参考... 小班教案 04-23
- 好玩大班教案模板 88教案网主题阅读推荐:“大班教案”。辛勤付出育栋梁,播撒知识做贡献,教师们都会提前做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目标明确,可以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那么你有对写教案感到苦恼过吗?经过整理,88教案网的编辑为你呈上好玩大班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大班教案 04-23
-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简短 有请阅读“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简短”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每一位优秀学子都是需要优秀的老师悉心灌溉的,一般来说教案的水平也体现了老师教学的水平。教案可以让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04-23
- 找妈妈小班教案8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妈妈小班教案8篇 ”,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找妈妈小班教案 04-23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精选 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教学内容应当是被学生所理解的。教师应当在课堂伊始就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写教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写好一份教案的前提是什么呢?栏目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简短》,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04-23
- 中班语言游戏教案通用 教师要通过一切环境和活动来教育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教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您知道怎样才能让教案具有指导作用吗?88教案网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中班语言游戏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游戏教案 04-23
- 静物一家教学反思模板3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静物一家教学反思模板3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四年级下册美术第六课《静物一家》,本课属造型表... 静物一家教学反思 04-23
- 《乌塔》读后感_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览欧洲,我被乌塔那善良、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的心里折起了巨浪,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能独立自主呢?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能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的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 五年级语文读后感作文 09-20
热门推荐
- [参考]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案2500字合集
-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精选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推荐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数学教案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
-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期中知识点汇总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精品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汇总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及练习
- 《生日礼物》教案之一
-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三
- 《热闹的菜地》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 小学语文《世界多美呀》教案
- 《四个太阳》第二课时教案版本2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三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