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精选。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1)

本组的导语、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各个部分都与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在导语中,教材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要求,这是为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作准备。

课文

25、太阳是大家的

26、一面五星红旗

27、卖木雕的少年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5、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6、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20恐龙(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千奇百怪。

2、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看看哪一个同学了解得多。知道他们的名字就马上站起来大声地说出来。(出示恐龙图片,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得真多。是呀,恐龙这种强大的爬行动物生活在两亿年以前,那时(出示第一小节)

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那时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自由读,读后你有什么感觉)(齐读)

两亿年以前,特别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恐龙这种强大的爬行动物主宰了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课件出示)

二、引导探究,认识恐龙

1、从这一段录象中,你看到了哪些恐龙?

教师总结,出示: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指名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类多

形态奇

2、是呀,恐龙除了种类繁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的,这么多种恐龙,他们各自怪在哪里?让我们大声读读课文第第2自然段。用○圈出恐龙的名称,用划出他们的特点。

3、学生自学。

4、交流,师总结并板书:雷龙庞然大物

梁龙身体很长

剑龙有剑板和尾刺

三角龙有三只大角

在这些恐龙中,雷龙是这时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

▲雷龙:

1、学习雷龙

(1)书中哪个词最能概括雷龙的特点?(出示: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怎样的事物才能称为是庞然大物?

谁来读好这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3)文章是怎样来写雷龙庞然大物的呢?(出示)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从哪里可以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我们来看,这里是把雷龙和谁在比?这种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

和几头大象比?六头,用了一个数字来说明,这是列数字(板书)

老师告诉你:一头大象大约5吨,雷龙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到底有多重,你们来算算,可见它真是个庞然大物。

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听过打雷的声音吗?那是什么感觉?课文把它的踏步声比作雷鸣一般,再一次说明它是个庞然大物。这句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板书)

(4)也难怪人们给它取名雷龙哪个同学还愿意来读?你们听雷龙向我们走来了(课件:雷鸣声)

(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吗?齐读雷龙的句子。

2、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雷龙这个朋友,知道课文用作比较、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庞然大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梁龙、剑龙和三角龙也都各具特色,请同学们分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来研究研究。再读一读,向同桌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有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我研究的恐龙的名字叫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作者的介绍方法是:__________。

把你最感兴趣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梁龙:

a、说特点:梁龙的特点是(很长)怎么长?你从哪儿读出了它的长?二十多米有多长呢?我们的一间教室有7-8米,那么20多米大约有(三)个教室那么长。

b、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把梁龙的长写具体的?(列数据)

c、这么长的身体在走路,真象一座移动的吊桥。喜欢梁龙的站起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长。

老师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架移动的吊桥。读得真棒!谁也来试试?让我们一起把梁龙的长给读出来。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象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你还想介绍哪种恐龙呢?

▲剑龙: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A:剑龙的特点是:剑龙象利剑一样威武。两排三角形是告诉我们剑板的(数量和形状)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打比方)说明尾刺怎么样?(锋利)你能把它的锋利读出来吗?剑龙外形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呀,它的性格特别温驯呢!

B:喜欢这种剑龙的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这一段中还有一种恐龙,谁要来介绍的?

▲三角龙: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A:一看见三角龙你就有什么感觉?(害怕)书上用了什么词?(望而生畏)课文用望而生畏概括出了三角龙的特点。

B:看图,它的每只角都有1米长,1米有多长?一看到三角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它的脸上有这样长的三只角,你们看到这样的脸有什么感觉?是呀!三只这么长的大角,长在脸上,让人不害怕才怪呢!所以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望而生畏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它的形态特点的?(列数据)

C:你能把这可怕的脸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每个听的人都感受望而生畏的感觉吗?谁来试试?

小结:你们看,雷龙的身体那么大,剑龙呢,身上有剑板和尾刺,梁龙的身体那么长,三角龙呢,脸那么可怕,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让我们拿起书本,再好好地认识这些不同种类、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认识了这几种恐龙,我们还要来认识恐龙的亲戚,(出示图片)这是(鱼龙和翼龙)

课文是怎样来介绍鱼龙和翼龙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学生自由读)

3、鱼龙最突出的特点是()?翼龙最突出的特点是()?

4、小结:鱼龙是水中的霸主,而翼龙是空中的霸主,想看看它们吗?

(播放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龙及飞翔在空中的翼龙,它们属于恐龙的亲戚。男生把鱼龙介绍给大家,女生把翼龙介绍给大家。(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

三、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1.海陆空到处有恐龙的身影,那这么多的恐龙*吃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快快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生答)是的,如果按照它们吃的食物来分的话,恐龙可以分为植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在这里,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呀?

⑴请你把描写霸王龙的语句读一读。。

⑵你觉得霸王龙怎么样呢?(生:它很凶猛,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像锋利的匕首)你们看,这满嘴的牙齿尖尖的,这就是(锋利无比)(读好词语)

从这锋利无比的牙齿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霸王龙撕咬其他动物的时候真是残忍,所以它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⑶谁能读出它的凶猛。

2.读得真好,那恐龙是如何出生的呢?(板书:卵生)

4.理解卵生、破壳而出。请看图片。(出示恐龙蛋的化石及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图片)这只可爱的小恐龙正在破壳而出!

5、拓展,练习说话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恐龙朋友,(看板书小结)它们有()()()(),还有恐龙的亲戚()和(),肉食动恐龙()。我们还了解了恐龙是卵生的。那你最喜欢什么恐龙呢?能向大家来介绍介绍吗?(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自己搜集到的)

(五)猜解灭绝之谜,激发科学热情。

1.恐龙真是神奇。那我们现在还有恐龙吗?

(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大家说了这么多,到底是哪一种?(师稍等片刻)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总结深化课文,抒发真情感受。

1.学完了课文,我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问题,那还可以深入地去研究研究,去获取更多的有关恐龙这方面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只能研究到这里了,最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作业。

(出示)

作业超市:根据收集的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为自己喜欢的恐龙制作名片;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4)

一、内容的介绍

七八单元的课文包括:《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这几篇。题材从知识性短文、优美散文、到说理故事,涉及面很广。

二、具体分析

、现代散文

散文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它的背后站着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厚的生活体验,丰赡的审美情怀。国标本三语上选编的现代散文,讲究弹性,具有鲜活美;讲究密度,有灵秀美;讲究质料,具有睿智美。

所谓讲究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字数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如《槐乡五月》中:槐乡地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这充满灵秀的美文,嚼之口香,闻之耳净。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美不胜收。

所谓弹性,是指选文的文体和语气变化多姿、鲜活美丽。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像维吾尔族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地小辫。这些语句活泼、新颖,鲜活亮丽,让人拍手叫绝。

、寓言传说

寓言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解答。国标本三语下第七八单元选编的《日月潭的传说》,体会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救百姓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品质;《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争论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这些课文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享受自由精神的过程。

、知识性短文

《恐龙》这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文中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做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地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海底世界》则选取了典型的动物植物,抓住特点进行介绍,并配有栩栩如生的海底生物图,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剪枝的学问》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活泼轻松的笔调娓娓道来,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道理。这些虽说是知识性的文章,但句子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通俗易懂,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三、教学建议

一、注重情感陶冶、获取精神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就这两单元的课文来看,我们应该关注教材中的精神元素,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对儿童的教育不能采用钢性楔入的方法,而应注重熏陶感染。《日月潭的传说》一课,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讲述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拯救日月的经过,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等重点词句,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地精神。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假想来到了神秘的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各类海洋动物植物时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想到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海底真是隔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三、拓宽教学空间,共度智性时光

课堂要成为一种真正鲜活的生活,使教学过程成为启人心智、怡人心境的精神漫游,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充满张力。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真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立体地亲历所学的课文。如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我们可以创设在五月的一天乘车去槐乡的情境,结合插图、课文说说来到槐树林边看到的景象、闻到的花香,说说看到槐乡的孩子到槐树林里都干了些什么。让学生想象身在槐树林里,看到周围这么多的槐花想干什么再启发学生想象来到农家小院,在农家品尝槐花饭,最后与槐乡孩子告别时的情形。在这样一个连续的游槐乡的情境中学习课文,学生玩并学习着,学并快乐着,可以充分享受情境化的语文教学带给他们的欢乐。

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是开放的,不能定格在课文中。教《争论的故事》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又有一只大雁从天空飞过,兄弟俩会怎样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心智在更大的时空中得到舒展。

三、触摸语言肌肤,感受母语魅力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揠苗助长》中的巴望一词时,可以先问学生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人巴不得禾苗一下子长大的心情,引出巴望一词,再让学生想象并演示他焦急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5)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2课时。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

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

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①自学生字词。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

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九、布置作业

写生字新词;预习第2、3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如果……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假设关系,前者假设的情况,后者是假设情况的结果。前后要一致。教师举例,学生仿教师造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行。)

4.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学生用“仍然”造句。

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教师:科利亚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学生用“果然”造句。

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

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总结分段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篇6)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287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