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1分米的两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教师板书出来: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师: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做单位量一量它的边长,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一想,如果用厘米做单位,边长是多少厘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指出:这个正方形是以厘米做单位就是100平方厘米,以分米做单位就是1平方分米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个平方厘米。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用上面的方法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总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你们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教师板书:进率100。

4、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的大小可以用线段来表示,而面积单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提问:折合25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板书: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要求25平方分米折合多少平方厘米,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面积单位哪个大?

1平方分米里有几个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里有100个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500平方厘米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2、做练习三十的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1、2问,让学生独立做。第三问,可以引导学生想:要求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十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间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解答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十的第11题。让学生做在书上。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2题。

这题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做题前,让学生分清面积单位还是长度单位。

㈠500厘米=()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㈡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㈢为什么500厘米=50分米,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三十的第1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计算面积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粉刷这面墙壁,实际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②这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的第15题。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画,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画法板书出来。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2】

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3】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七、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培养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

3.揭示面积概念。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6.认识面积单位。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请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想想在你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下图的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下列哪句话是对的?

(1)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2)甲和乙的面积相等。(3)甲的周长比乙的周长短。(4)甲和乙的周长相等。

四、课堂小结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71-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准备

1、学具:两人小组准备边长1厘米正方形纸片50个

边长1分米正方形纸片2个

长方形:3厘米脳5厘米、2厘米脳7厘米

2、教具:边长1厘米正方形纸片若干

边长1分米正方形纸片若干

边长1米正方形纸1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1、课件出示黑板面和电视机屏幕,教师提问:黑板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哪个大?(初步感知面的大小)

2、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你的课桌面,数学书封面,作业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表面)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面积

1、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封闭和不封闭(如图)

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封闭?

2、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比较长方形的大小

A、重叠法比较:

B、观察法比较:

发现问题:有些情况下利用以上两种办法是无法比较大小的引出矛盾

3、同桌合作

在7厘米2厘米和3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4、课件出示摆一摆的不同方法如:小圆片、小长方形、小正方形,比较出哪一种方法更好。

5、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遮住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将较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较大的分成4分,学生会从数量上判断9份较大,由此引出结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课件演示: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质疑:1平方厘米会有多大呢?

2、1平方厘米

A、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B、展示图片:纽扣、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C、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邮票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D、小活动:拿出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感知其大小。

3、1平方分米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B、展示图片:电灯开关、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C、测量一般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手帕面积,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D、拿出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

4、1平方米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B、展示图片:方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C、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操场面积,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D、小活动:展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感知1平方米有多大

5、活动:

试一试,1平方米的图形内能站下几个同学?

几平方米的图形内我们全班同学都能站下?

三、知识小结:

今天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智慧岛:课堂演练

(一)、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6()。

2、教室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3、冬冬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8()。

4、你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

5、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20()。

6、学校操场大约1200()。

7、一元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二)请你当回小法官

1、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

2、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4、小明的身高是134平方厘米。()

(三)下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

(四)、实践活动:

我们教室的地板刚好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数一数、估一估我们的教室面积有多大?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6】

第六单元

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6页和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7】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积大小。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以鼻子为分界线摸摸你左右脸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生:两边一样大小。(板书:大小)

二、合作交流,归纳概念

师:再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找出两个物体,摸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让其他学生一起来摸摸学生所回答的面)再比一比它们的面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的?你可以跟你的同桌说说。

(同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得出:通过刚才我们比较不同的物体的表面,知道了物体表面(板书)是有大小的。

师:现在我们把刚才摸的面任选一个,画出来并涂上阴影,再摸摸它的大小,和同桌比比它们的大小。(投影)

得出:我们描的面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它也有大小的。

师:一般地,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追问:它有面积吗?(在黑板上随手画出这个图形)

教师说明:它只是一条曲线,不是面,也就没有面积。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我们拿出这两张长方形纸,比比它们的面积,哪个大?你先估计一下。

生1:上面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3:一样大。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们想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提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可能会帮你的忙。(小组合作)

师: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摆法?

(选取几个不同摆法展示)

通过摆小正方形我们发现了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师:那好,下面就让我们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做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教师同时将两张同样的纸片拿给台上的同学看,他们各自大声报出各纸片上的正方形数(2个和9个)后,将纸片藏在身后,班上其他同学听到报数后各自猜纸的大小。(都说:9个的纸更大)

师:我们睁开眼睛,看看你猜对了没有?(两位同学:分别亮出纸片并将纸片重叠再分开)

学生:(惊讶、疑问、叹息)咦?

师:为什么会猜错呢?

生:两张纸片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

师:对,这种方法虽好,但如果用大小不一样的小正方形去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仍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一问题呢?

生:必须统一规定的大小。

师:对你们真聪明!我们必须有统一的规定,这个就是面积单位(师板书,生齐读)。你听说过面积单位吗?(板书)你在哪儿见过的?你想先了解哪个面积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课堂上临时调整下面的教学内容)

四、感知单位,建立表象

(1)请同学们拿出那个黄色的小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板书边长1厘米)我们来摸摸它的面,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生活中你能找出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食指指甲)

猜一猜你的橡皮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跟你的同桌先说说,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投影)

你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你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

你还能测出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对,这样太麻烦了,所以我们来学习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

(2)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中取出那张红色的正方形纸板。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1分米),用手再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分米面积的大小。(板书:1平方分米)(贴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用手再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把你手中1平方分米的红色正方形用最快的速度放回学具袋里。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该多大,能想出来吗?我们伸出手来同桌之间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师:刚才你已经摸过了,想过了,比化过了,现在请你拿出白纸,折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不要拿出袋里的红正方形纸板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不到一分钟,学生们就都折出了他们心中的1平方分米,有几个同学还把自己的作品高高地举了起来,看得出他们很得意。

师:请大家拿出那张红正方形纸板与你折的比一比,自己评评折得怎样?

(学生都忙着进行比较)

师:你能在这基础上改改吗?

现在你能找找我们身边那样物体表面的面积也大约是1平方分米吗?(粉笔盒面等)

下面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巡回指导,长和宽方向上各摆一排的学生向大家说明这样的道理是什么?(宽4个,长11长,这共44个,所以是44平方分米)

假如老师要知道我们这个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或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还是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方米。

(3)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你能比化一下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吗?(学生比化)教师再拿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教具(贴出来)

请你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站多少人?学生体验我们来试试到底嫩能够站多少人?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餐桌、)想不出来,我们课后留心去找找好吗?

用1平方米纸可以测量教室里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学生动手)

五、归纳小结,巩固拓展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延伸拓展

用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各自周长与面积。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9】

[教材简析]

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的冲突激发认知的欲望,引出对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且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②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行,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复习

1、考考眼力

⑴想一想那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

课件比较快的演示(1)一个圆里面包含一个三角行,三角形里面包含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一个正方形。(2)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移动,小的都被一个大的覆盖住。定格2秒后隐去。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哪个大,怎样判断的?

生:只要能说出例如:因为三角形在圆里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盖住了其他的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类似的观察结果就可以。

⑵学生交流出判断结果后,课件演示确认!

2、找一找,比一比

学生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上的一个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生:自由活动,相互演示,师巡视。

[评:本节课是这一个单元的第二教时,要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处于低年龄阶段,创设有趣的生动的导入手段是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

二、设疑导入

1、创设疑问,诱导探究

⑴在学生的自主比较前提下提问底大多少呢?例如课桌面到底有多大,你的橡皮一个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学生知识冲突,有疑问。

⑵追问:想知道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准备怎样告诉老师?

2、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

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估计情况:①用数学书、文具盒等去比划,说出有几本书大小或者几个文具盒大小。用课件演示静止画面:两种大小不一样的书(文具盒)在进行测量。②用尺在量两条边的长短。③用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的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一个一个摆。(故意设置的,但不做提示,以培养学生主动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④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可能会想到画格子的方法。

3、讨论几种情况:

⑴通过静止画面的提示:大小不一样不能准确表示。

⑵学生可能说到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师明确要解决的是面的大小,非长宽的长度?

⑶①有可能选长方形或正方行的摆,追问,为什么不选圆的?

②想:选长方形、正方形都可以,那么这个桌面的大小就出现两种情况,有7个长方形大或者8个正方形大,利用课件演示模拟画面,加强学生的判断表象,从而否定。

③在学生的争论中,会提出大小一样,才可以比!追问:要让所有的人都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去测定那么改怎么办?

4、师揭示:为了正确测量或计算面积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作为面积单位去测量。

[评:当学生用不同的物体的面在比较大小后,会发现学生有争执的意想,此时是学生接受探索新知的最佳时机,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针对学生探索的结果,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筛取,选择最佳方案,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完全是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知识的探究。]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平方分米

⑴请一个学生选一个你认为比较合适的,大家都可以一样用的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作为面积单位。估计情况:有可能不同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形。

⑵学生测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讨论确定选取边长为1分米的一个正方形,师明确这是我们大家都统一的一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⑶用1平方分米,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告诉老师现在统一的课桌面大小可以怎么说了。为什么?

⑷比一比,身上哪个部位的大小比较接近1平方分米。

估计情况:一个手掌心的大小;面颊的大小

看一看教室里什么东西的面大小接近1平方分米

⑸用1平方分米测量你身边的物体一个面大小。

学生操作活动,师搜集学生活动信息,以便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评:有效的操作,合理的指导,清晰的展示知识点。]

过渡:搜集到有学生用1平方分米测量文具盒的面或者橡皮的一个面,或者没有孩子去测量较小的面的面积,提问:A为什么不去测量较小面的面积大小;B你觉得用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合理吗?你想怎么办?引导学生考虑要用到一个比1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

([评:根据实际的需要产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

2、认识1平方厘米

⑴尝试作出1平方厘米的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你想怎么样做?

生:从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可以知道边长师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是1平方厘米。

每个学生自己在纸片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

⑵剪的那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厘米)每个孩子用红色涂一涂。加强感知。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

⑶找一找身边大小和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学生边叙说边用1平方厘米去比划,再次加深这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强化1平方厘米的感知。

估计情况: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一个电源按钮的大小;

⑷想:下面的两个长方形都是有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⑸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身边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小。

[评: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不仅能是每个孩子体会到知识的迁移是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好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是体现了做数学这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知识直接指导运用于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3、认识1平方米

⑴猜想:还可能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样想?

⑵回答要点比较小的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用1平方厘米,那么大的面积应该有大的面积单位去测量,1平方米!⑶也请做一个1平方米面积单位。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行,太大了,作不了的!追问:到底有多大呢?

⑷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比划1平方米的大小。

⑸出示1平方米大小的一张纸,展示给学生看,放在地上让学生站一站,看能站几个人?追问1平方分米能站人吗?加深两者之间的感观区别。

⑹用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估计教室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注意合理选择测量的对象。如黑板,地面,窗户

[评:数学学习的过程是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这种过程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孩子们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建构的过程,再次基础上的新知识的产生是润物洗无声的,是丰满的!在这个环节中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是老师提供,学生根据实际选择的,1平方厘米是自己做出来的,1平方米是学生在上两个知识的基础上猜想后得到验证得到的,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层次性与策略性。]

四、巩固练习

1、在上面一个层次的练习上,师要求学生回答教室里其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应该选择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理,为什么?

2、想想做做2,P81页

⑴提示:哪位同学想提醒大家点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提示要点:第一个是封面的长,应该些长度单位,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

⑵你是怎样解决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这个问题的?学生能多方面的表述自己的解题策略。例如:填写200平方米是不可能的,200平方分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200平方厘米或许还有其他的策略。

3、填空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3、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2()。

4、一条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5、教室地面大约是40()。

6、小明的身高比小华多5()。

[评: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民主化的提问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开放性的交流体现了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

[评:非为总结而总结,必须提供学生一个反思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的时机,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奠定基础]

[总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点的呈现次序上先组织认识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小表象,在相互的比较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编辑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2、正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2页例8,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有什么想法?你的思路是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2、我的做法是:

3、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哪种方法好?

三、自我挑战

1.一张黑板长18分米,宽12分米,黑板报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在黑板的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 分米。

2、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砖?

3、在一条长90米,宽6米的人行道上铺边长是是3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共需要多少块砖?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我的表现 。我学到了是: 。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新课讲授】

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

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课后作业】

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板书: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1、初建概念过程不够完美。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再现概念时方式单一,欠缺多元化。

再现概念时,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学生体验了面积的意义,单形式还是有一些单一。

3、内化概念时,临时起意。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分析

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

(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 面 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2)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怎样检验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咱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三、知识运用,形成技能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设计

【 内容】

教材第61~62页的例1、例2,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 目标】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单位面积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要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一幅画。

师:这里有一幅画,要给它加上框,求它所用框的长度,是求它的什么呢?再给它配上玻璃,求所用玻璃的多少,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二、探究新知,引导建构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师: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是什么呢?(国旗的面积)

(2)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讲台、书本、课桌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

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国旗的面积大。

(3)师: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掌面积大。你们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手大小比较接近,可以重叠在一起比较大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

师:同学们想想、试试,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大小来吗?(不能)怎么办呢?

(2)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长方形学具,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师:大家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大小,怎么办?

(3)分组活动: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4)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组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自己看看书本或小组内寻求帮助。

(5)学生操作。

(6)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一)观察法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测:老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如果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老师要提供怎样的学具比较合适?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现困难)。在这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形状不同,无法比较。

②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形状相同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较。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最好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认识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认识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测、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迎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赶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开心!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察法物体表面

重叠法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封闭图形

测量法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六、教学方法

1、自主探索式学习。

2、小组合作式学习

3、实践活动式学习

七、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 p74页做一做第1题。

(2) 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九、教学结束:

要求学生课下小组复习本节课内容。

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

1.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

例1.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2.推导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新课中通过例题说明公顷在实际中应用,计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计算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占地面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圆的面积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提供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课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接触并更能理解极限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化学习,激发学生应用网络环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

五、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感知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大一小的圆)

师: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板书:由半径决定)

2、感知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选择两个面积不同的圆)

师:大家看,这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说明: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想办法表示圆的面积和比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以及区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途径,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合作探索,交流操作经验

1、初步感悟:

(1)课件出示:书103 例7图。

师:图中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么?

原来我们数方格的时候,不满一格算半格,这里有两格特别接近满格,(课件闪烁)我们数的时候安满格计算。

通过数 圆的面积,得到整圆的面积,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填表、计算,汇报

小结: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想知道圆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看来还需要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操作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找出求圆面积的方法。

3、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电脑课件的演示,达到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思想方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由直线图形过度到曲线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开始新的学习。为学生开展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师: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以前我们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寻找用半径求圆面积的方法,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师:请大家把各自的拼图展示给大家(鼓励不同的拼法),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成的是什么图形,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 (学生可能出现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长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引导发挥联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不仅会知法,而且会选法,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课件演示,呈现经验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误差比较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显:把圆16等份、32等份的剪拼过程,用省略号表示继续往下分,最后圆可以拼成长方形。渗透极限思想)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圆可以转化成近似长方形。

设计意图: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既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又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圆能转化为近似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圆和这个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出示讨论题:

(1)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鼓励组内互相交流,试着写出后面的推导过程。

把学生写的进行展示,让学生议论哪种推导是正确的,并把正确的推导过程板书。

3、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面积计算公式怎么写?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到明理,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七、教学结束:

回去复习本课知识点,下节课抽查学生,是否都掌握了。

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环形,学会环形的制作方法,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形成环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辅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半径为6厘米和2厘米的两套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光盘。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半径为6厘米和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欣赏图片:美妙的圆

思考:圆的面积怎样计算?请同学们拿出半径10厘米的圆片,谁能告诉大家,你会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吗?(引导学生说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画一画。你能在这个圆内画一个小圆吗?试试看?(学生画圆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算一算。你能算出小圆形的面积吗?说一说。

猜一猜,剪一剪。如果用剪刀剪去小圆,可能会得到什么图形?象图几呢?把剪出的图形举高,让大家欣赏一下。揭题板书:环形

思考:图1和图3为什么不是环形?(环形有两个同心圆)并粘贴图片。

强调: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小同心圆就得到了环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环形?学生举例,课件演示。

数一数:环形有什么几个圆?环的宽度叫什么?

认识环形的特点:有两个同心圆,环宽相同。

环形的组成:小圆、大圆、小圆半径、大圆半径。

(课件演示)

环形的面积。由圆的面积引出环形的面积。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手中环形的面积。讨论:怎样才能算出手中这个环形的面积呢?4人一组讨论。(小黑板出示)

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先板演,再探究谁的计算方法最简便。

师:演示从一个大圆面积里去掉小同心圆的面积就是环形的面积。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还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环形面积的简便算法,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思考: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1.实践。判断。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得到一个圆环。( )

(2)一个环形,外圆半径是4厘米,内圆半径是2厘米,计算这个环形的面积列式为: 3.14×4 -3.14×2 ( )

一个铁环。它的内圆半径是10厘米,外圆半径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你能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半个环形:R=10厘米,r= 6厘米)

2、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它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在一个直径是4米的圆形花坛周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动手操作:5人一组,团结协作,制作五环。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 第4题。

板书设计:

环 形 的 面 积

大圆面积 — 小同心圆面积 = 环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97-98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计算方法并推导面积公式—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公式推导、验证结果等,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和桥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运行课件一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请看屏幕: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师:下面请听一段童话故事。操作:(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草地,为了谁的面积多而争吵起来。)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个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飞机场的面积、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于是聪明的人类在数面积单位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可真多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勤于动手、动脑,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测量出答题卡上长方形的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呢?长、宽所含厘米数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请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关系,讨论一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找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老师把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藏在第2个信封里,请各组把它们找出来,用学过的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验证。 &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的草地的面积,你们能用所学知识重新解答吗?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猫的一家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想请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要进入它们的新房子之前,还必须闯过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总结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不但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还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科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然后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操场平面图,谈话: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

2、谈话:刚才我们实际是用体育器材室的地面做单位估计了一下操场有多大,篮球场有多大,下面,请你们利用桌上的材料(书本、文具盒、练习本、正方形纸等)估计或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

分小组活动,交流操作结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它们的边长。

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徒手):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估一估:一张普通的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大?橡皮上面的面积有多大?

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

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谈话:请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做单位去测量怎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呢?怎样规定它的大小呢?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纸,初步感知大小。

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在1平方米的范围里能站多少个同学?验证,实地站一站。

三、巩固应用

1、学生独立填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205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