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分享]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篇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2~10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小数
1、故事导入
讲以前张三读了很多书,给没读过书的小王借100个大洋,并写了借条,还钱时只还了1个大洋,张三却赢了官司的故事导入课题。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新知。)
2、逛商店
师生一同走进国家超市一角(出示课件:整合例1例2商品图及价格,同时出示一排用整数表示价格。)
你认识哪些商品的价格?
其实,商品的单价都不用整数表示,(出示正确表示方法)像这些表示商品价格的数,都是小数。
二、区别小数和整数
1、出示一排小数,一排整数,问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多一个点。
师板书并说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学生齐读并记住。
2、结合12.68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6角表示十分之六元,8分表示一百分之八元,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个位、十位等
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等
3、引导读12.68,认识小数点的后面有两位小数。
三、认识小数、读小数
1、出示例1: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并读小数。
2、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读小数?
汇报,评议。
出示,齐读,记住读小数的方法。
3、出示例2:指名读小数并说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引导小结:表示商品单价的数都是小数,并且是两位小数。
四、书写读小数、写小数
1、书写读小数与写小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同桌交流后汇报,评议,小结:一个小数读作什么要书写成大写,反之书写成小写但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与写法。
2、出示几个小数,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读法,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集体订正。
3、出示几个小数的读法,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小数,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集体订正。
4、同桌互说小数,要求对方写出小数并书写读法。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评)
2、课前老师讲的故事,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借条100——1.00)
3、小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请小朋友们课后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收藏」《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写作示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作为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角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而且教材的设计完整地呈现了角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过程、角的特征、角的变化、角的画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就是一个很好地自学材料,所以这节课我就放手直接交给学生自主进行了。
课堂一开始我就直接点明本节课利用10分钟自己阅读课本,然后我来提问,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听特别兴奋,还没试过这种完全放手的学习方法呢,一个个认真地阅读起来。我开始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什么是角?2。角有什么特征?3。怎么画角?4。你能利用手中的物品做一个角吗?
学生们独立学习完成,一个个地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并且说出从课本那句话找到的答案。很快我们就总结出了角的特征:1个顶点2条边。在画角环节,选取学生上台展示,边演示边说过程,重点一起分析了先画什么,为什么强调必须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为什么必须是笔直的线,学生们认真阅读教材后都能回答到点子上,而且因为是自己的发现,成就感颇高。
最后再让学生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因为明确了角的特征,孩子们你一嘴我一嘴地说起来,异常兴奋。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总是害怕学生学不会、学不透,有的时候真的是我们太过忧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总能给你惊喜。
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方法交给学生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主观能动性越强,学生的学习力就越强,而学习力正是我们目前所缺的技能。所以不放在课堂上放放手,你少讲点,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毕竟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我们就不用讲了,在备课时一定要善于甄别那些课程内容能够放手交给学生,如果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课时,你这样放手,那效果可就差了,说不定还会打消学习积极性呢。所以该放手就放手,不该放手千万不要放手,度要把握住。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打印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师:(出示三小校门照片-主题图)走进我们整洁美丽的校园,隐藏着好多好多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长方形的匾额……这么多的图形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你能找到角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请拿出红卡第一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4.折角(出示学习指南卡)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折的角?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2组上台汇报,展示一组奇形角)是角吗?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反思小结:到这里,我们和小精灵的旅程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和角有关的哪些知识?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模板】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 数学 张晓华
(一) 激趣导课,以旧引新。
1. 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数:如小明身高1.5米,体重为
36.5公斤……像1.5米、36.5公斤这些是什么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先复习一些有关的知识。
2.复习。
① P117的复习题。
②1米=( )分米 1元=( )角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 ,就是 米;3份是1米的
就是 米。
这一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巧妙地引入旧知识的复习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二) 加强直观,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先投影1米长的尺,并标出各个分米的点。引导学生识图并回答: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几分米?1分米以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分米是 米)。然向学生说明:1分米作单位时,除用 米表示外,还可写成0.1米(板书)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写法,读作零点一米。
(2)启发引导学生看图说出3分米是 米,还可写成0.3米,并依次说出6分米和9分米用分数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3)引导小结:米可以写与0.1米,米可以写成0.3米,米可以写成0.6米, 米可以写成0.9米。十分之几都不够1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4)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讨论,反馈,教师小结:4分米写成0.4米,1米是整米数,先成1,然后在1的右下角点个圆点,最后写4,合起来就是1.4米,读作一点四米。
这部分练习,目的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加强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联系,使学生写与的小数有“根基”,进一步准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3.教学例2。
(1)提出1元是几角?(板书1元有10角)
(2)由学生尝试完成:
1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2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5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全班反馈、订证。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十分几元,不够1元,也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3)提出:小强有1元3角钱,以元作单位,可以写成( )元。
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例1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迁移法类推出 元, 元,元还可以写成0.1元,0.2元,0.5元,深化理解了任何十进分数,都可用一位小数表示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类推出迁移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抽象概括并揭示课题。
①教师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像0,1,2,3,……,都是整数。像 ,, ……都是什么数?(分数)
我们现在学的一种新数,像0.1,0.2,1.3,1.4,……都是小数(分行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②提问:我们今天是把什么样的分数写成小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零点几的小数,反过来零点几的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
教学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与分数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表达能力。
5.小数的读写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指出小数中的小圆点“.”叫小数点,读作“点”。
(2)由学生自学P118小数的读写法。
启发提问:a.写小数时,整米、整元的数写在哪里?十分之几米、十分之几元的数写
在哪里?
b.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怎样读?
(3)形成性练习:P118“做一做”2、3。
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获取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小数的读写法。
6.看书质疑。
(三) 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新知,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使知识与能力和谐提高。为此,本课设计以下练习内容:
1. 对应性练习: P118 “做一做”1。
2. 综合性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7分米=( )米 1米4分米=( )米 6厘米=( )分米
6角=( )米 7元6角=( )元 7分=( )角
(2)在0.1,0.7,0.4,4,10.1,7.4,16中:
整数的是:___________;小数的有:___________。
(3)找出下面各数的正确读写法,并连上线。
0.6 三点七 八点九 0.3
3.7 十点五 零点三 12.4
10.5 零点六 十二点四 8.9
3.提高性练习: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数可以写成( ),也可以写成( )。
(2)0.3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10个0.1是多少?
以上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力求做到有坡度,有深度,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练习效率。
(四) 课堂总结:
1.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的数,叫什么?(小数)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零
点的小数。
2. 还学习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是怎样的?
(五) 布置作业: P119 第3题,P120 第7题。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怎么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老师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岗位,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你知道如何起草一份教案吗?以下是88教案网的编辑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平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平均分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上午好好!我是自由路小学的王瑞霞。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安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三个活动”。意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中学习、体验、感受数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情况的思考,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猜一猜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三张
2、学具:不同形状的手工制、彩笔、尺子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教师
(组织 引导 合作)
创 (创设情境)
↓
导 (设疑导入)
↓
动 (动手操作)
↓
悟 (体验感悟)
【学法】“
学生
(主体)
感知(观察生疑)
↓
理解 (自主操作)
↓
探索 (合作发现)
↓
应用 (巩固提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结合九九重阳节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两人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探索新知
1、认识
设疑: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另一份呢?(也是它的 ) 它指的是谁?
2、加深理解
(1)折纸游戏:让学生动手折各种图形来表示出 ,体验不同折法。
(2)、展示作品:追问: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 相同吗?为什么?
(3)、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分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丰富 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4)、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很巧妙的引出 】
3、 深入探究分数
(1)、认识
①折一折正方形纸的
②画一画正方形纸的
③说一说 的含义
④写一写 这个分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 的含义,并通过辨析明白:为什么图形相同,折法不同,每份都用表示 ,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2)猜一猜
我们认识了 和 ,猜一猜还可能有几分之一?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在猜测验证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像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分数也能比大小,谁能任意选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再认识中比较分数,在比较中巩固分数的认识”,体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小。】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认识了分数 。相信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1、加深认识: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书93页第1题)
(2)填>、
2、体验创新
(1)、你能看到几分之一
(2)、水天一色,能感觉到几分之一
(3)
3、拓展延伸 魔法箱(课件)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刚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4、欣赏短片,谈谈感想。(课件)
【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生是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又将带着生活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启迪。】
六、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把4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2块。
师:把2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1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生:每份是一半。
师: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出示月饼图,并让同学们说说其他图形一半用分数表示方法。
()()()()
生:用分数表示上图红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师: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
(设计意图:具体数学的一半同学们能说清楚是多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拓展
师:请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表示
三、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吗?并涂上颜色吗?
生:动手操作。
师:出示示范图。
()()
师: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呢?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每一份都相同。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请说明理由。
()()()()
四、比一比
师:折(画)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画一画),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生:同学们折(画)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画)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
1>1
2 4
1>1
4 6
通过课件演示(意图: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于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区”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生活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分同样大小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干的事情,将知识蕴于动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3、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4、是5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几个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6、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比较分子都为一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事前都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两个图形纸片.毛线一根
教学过程:
基能加油站
除法口算题小组开火车练习
情景导入
帮兔妈妈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一:四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怎么分?每只分几个?
【强调平均分及算式的意义】
问题二:二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每只分几个?
问题三:一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每只分几个?
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找到一个数来表示半个。
探究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小组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试着利用数字表示“半个”。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会利用分数表示半个。让其讲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老师板书。
强调分数的写法、读法。
3、让学生说一说“2”表示的意思、“1”表示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二分之一的意义。
【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平均分”】
4、利用手中学具,想办法表示二分之一。
(二)认识四分之一
要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应该怎样分?每份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认识四分之一。
并指出,像1/21/4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三)除了刚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
展示、评价。
练习巩固
两个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意义。
比较大小
出示情景,比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大小。
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同一件事物,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
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知道《西游记》中谁最爱吃吗?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苹果园,“哇,好大的苹果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苹果吗?”唐僧说:“吃苹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想了一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出示课件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观察,一定会找到更有趣的分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留心去找的,对吗?如果我们把一张A4纸,两次对折后,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问题四: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板书:1.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百分数只表示分率,不能带单位,而分数可以带单位。
3.百分数分子可以是小数。
4.百分数不必化简。
三、共同概括,应用拓展
现在回顾梳理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同学的发现,讨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今天这节课用三个字叫“百分数”,如果用两个字叫“分率”。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很想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如何?请你用百分数告诉大家这三种情绪在整堂课中所占的比率。
愉快( )% 紧张( )% 遗憾( )%
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打开了百分数的大门,百分数的王国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去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热搜: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大全5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1) 课件出示:书包4500元 油笔320元 铅笔40元 橡皮25元师:你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合适吗?不改变原有数字,你能试着调整价格吗?
(2)汇报:
板书:45.00、3.20 、0.40、 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认识小数点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3、小数的写法
(1) 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 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 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 )分米. 0.7米是( )分米 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同学互说
(2) 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 )米?0.72米是( )厘米?
(3) 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 )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5) 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说一说
(1)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2)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3)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 )元.
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2) 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 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五课时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小刀
1.5元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生:都有个小圆点。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新课讲授】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6分米呢8分米呢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并提问:这又是多少长呢(1厘米长)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学生回答: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18厘米你会转化么(18/100米,0.18米)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课堂作业】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1厘米=1/100米=0。01米3厘米=3/100米=0。03米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小数;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指导】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小数(1)1课时
认识小数(2)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1课时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那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你不妨看看负数认识教学反思(系列6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因此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又和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了让学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们乐学、善学。
1、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节课我力求处理好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16摄氏度记做+16℃,零下16摄氏度记做—16℃”,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加强对负数的认识,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生分别举例,畅所欲言…….)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负数的教学是结合正数而言的,它们是相反意义的量。在教学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负”的含义,然后在开始认识负数的教学,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加深学生触类旁通的意识。
一、借助字典查字义教学。
课前我布置了预习,在检查预习情况环节,我让学生查字典,先从字面意义让学生了解负的含义,学生汇报说: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这样学生对负数就有了最初的认识,知道了负数小于零,和正数是意义相反的量。
二、生活实例教学,强化新知。
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负数,练习中呈现大量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气温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体温,存折上的存入和支出的写法。
三、在尽经历中体验新知。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一开始就抛出思维价值高的问题:叙述生活中常见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动手记录数据,让学生实践,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在比较正负数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观点交锋,最终得出“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最具有趣味性,最简洁,最科学。”深刻体会负数的优越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掌握理解了负数的意义,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生成长的很快。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以上就是《[教案系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568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