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鈥溓罅硪桓黾邮€澥抗叵担佣范ń馓夥椒ǎ怀黾觳獾姆椒ā?/p>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16-715-5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鈥斀不娴哪谌荨H醚杂山岷希ナ龌婺谌荨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鈥溛颐嵌犹呓?个。鈥澱飧鎏跫杏寐穑?/p>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jab88.COM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鈥溩鲆蛔鲡€潯?/p>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编辑推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5)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5)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5)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例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页,练习五的第1、2、3题。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巩固20以内退位减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核心能力是分析数量关系,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数学问题。

2.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四)学习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

会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哪些是多余信息。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解决问题》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3-4=11-8=15-9=14-8=12-4=13-9=

17-9=14-5=12-5=16-8=11-9=17-9=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解决问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有多少筐没运走”怎样解答呢?

师:解答的正确吗?

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小结:要先认真阅读题目,找到题目的信息,根据问题想一想怎样解答,最后要细心检查,回顾与反思。今天,我们就运用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新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到热闹的主题图中寻找数学问题。瞧,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9位小朋友在踢球。

师:请你接着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呢?请你试着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预设:16-916-416-9-4

师:看来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一样,到底哪一种解决方案是正确的呢?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3.分析题意,辨别正误

预设1:16-9表示有16人来踢球是踢球人数的总数,现在来的9人是总数中的一部分,求还有几人没来就是求另外一部分,所以用16-9。

预设2:16-4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求还有几人没来?

预设3:16-9-4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求还有几人没来?、

师:这是你们的解题思路,

到底哪一种解题方案正确呢?

师:请大家对这三种思路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

交流达成共识:要求“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来踢球,还要知道已经来了多少人,与踢进了几个球这个信息没有关系。

师:对,一定要先理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找到与解决的问题有用的信息,把与解决问题无关的信息排除了,无关的信息也就是多余信息。

指导学生把有用的信息画一画,把多余信息圈起来,再次分析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答,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再次审题思考。初步感知解决的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选择有用信息,明确与问题无关的信息是多余条件。】

4.画图策略,建立表象支撑

师:我们通过认真审题,找到了解决问题有用信息,理清了解题思路。除了用文字表述,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把题意看得更清楚呢?

生:还可以画图表示。

师:你能把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吗?

独立画图,汇报:

预设1:

预设2:

老师巡视,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图,请学生在实物展台上给大家讲一讲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明确数量关系。

师: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非常直观形象。现在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还有困难吗?

列式解答,同桌之间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来辅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即直观又形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法的意义,同时为列式计算提供了表象支撑。】

5.回顾反思。

师:解答正确吗?怎么检查?

预设:还有7人没来,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是16人。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与之前学习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师:含有多余信息的问题在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还可以借助什么策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阅读与理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排除多余信息,还可以通过画图的策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最后,要回顾与反思,检查解题思路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理解题意,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画出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圈出多余信息排除,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2.课本第22页练习五第1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1:每人写15个大字,小男孩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预设2:每人写15个大字,小女孩还要写6个大字,她已经写了几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小结:“每人写15个大字”这个信息要使用两次,在两个问题中,这个信息都是有效信息。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都用减法计算。

3.课本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决,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这几道练习题都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思考,脱离直观画图与操作,从具体到抽象,掌握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时作业

1.看谁都能算对。

11-2=8+6=16-8=13-4=

9+7=13-7=11-6=15-7=

14-8=15-9=12-5=11-3=

12-4=14-6=17-9=4+8=

【知识点】通过口算,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巩固用想加算减法口算,要求都算对。

2.看图列式。

【知识点】图示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答案】11-5=6(只)12-4=8(个)

【解析】已知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解决问题。

草地上有13只小兔子,5只鸡。跑走了6只小兔子,还剩几只小兔子?

【知识点】图文结合,认真审题,找到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答案】13-6=7(只)

【解析】问题求“还剩几只小兔子”,与鸡的只数无关,所以“5只鸡”是多余信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例6)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练习五的第5、7、9题。本课仍是从单元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出发,解决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材中给出了借助摆一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因为学生之前对减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的层面上,而本节课是对减法的一次拓展,这是两部分的量进行比较,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对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难就难在对为什么用减法解决的道理不明白,所以本节课要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上是转化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来理解道理的。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学会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

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例6)》名师教学课件、《解决问题(例6)》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老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第一个游戏是套圈游戏。这是小华和小雪的游戏结果,瞧!观察图中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你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比的情况,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比多少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谁能把条件和第一个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生: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师:这道题中,谁套中的多?

师:猜猜多几个?

师:大家很有想法,那你能通过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让别人很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吗?请拿出作业纸,同桌两个共同完成。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并搜集典型的作品进行展示。(一种是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是没有注意到上下两种量对应的问题)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作业纸,你觉得哪一种好一些?好在哪儿?

师:是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进行摆和画比,能很容易地看出比的结果。

师: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好方法!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摆或画的?

师:请同桌互相看一看自己的摆或画,相互修正一下。

师: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摆的。

师:你能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5个吗?

师:这剩余的7个是指什么呢?

生: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

师:哦,原来小华的12个,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小华比小雪多的,一部分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小华的12个被分成了哪部分?分别代表什么?

师:你会列算式解决吗?

生:12-7=5(个)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12和7分别是指什么?

生:12个是小华套圈的数量,减去的7个是小雪的套圈数。

师:现在我们要结合直观图看看大家的想法:从小华的12个中去掉小雪的7个就能得到多出的5个,是吗?

师:教师动手移走小雪的7个,问:剩下的是小华比小雪多的5个吗?

生:不是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7除了表示小雪的7个,这个7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生: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

师:教师动手操作:从小华的12个当中去掉和小雪同样多的这7个,剩下的是小华比小雪多的5个吗?

生:是

师:哦,算式中的7看似是小雪的7个,其实还可以理解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如果这样理解,就转化成了从小华套圈的总数中去掉和小雪同样多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师:谁再来说说当两部分的数量在进行比较时为什么可以用减法计算?

生:从小华12个里去掉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出的5个。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生:5+7=12(个)

师:能具体说说5+7=12表示什么吗?

师:为了让我们的六一儿童节更加漂亮,小朋友吹了很多气球来装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是小朋友们吹出的气球,谁能来读一读题。

师:列式计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个难点,所以借用直观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算式12-7中的7表示什么意思时,教师采取拿走小雪的7个,让学生直观看到结果后,发生认知冲突,再次深入思考7的含义,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转化的思想,很好地理解了算理。】

4.对比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师小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都是把两个数比一比,看他们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我们回过头来还看套圈游戏,我们把这两个条件和第二个问题组合在一起,谁能完整地读一读这道题!

师:如何列式计算?

师:说得真好!不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其实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其实质都是求这两个数之间相差多少。

师: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巩固练习

1.选条件,提问题。

师:有一场激烈的运动比赛就要开始了,你们看,这些比赛项目有:踢球10人,跑步13人,跳绳4人。

请你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比多少的问题。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咦,这两个小朋友在讨论什么?谁能读给大家听?

师:你们能写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不能)还缺少什么?那好,老师给出三个条件,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3.抽牌游戏。

师:刚才我们都在看电脑中的游戏比赛,想不想来个真的游戏?我们来玩抽牌游戏。

出示规则:参赛两人各抽一张牌,谁的数字大,就获胜,谁的数字小,就接受惩罚。

惩罚项目:刮鼻子,两个数相差几,获胜方就刮失败方几下鼻子。

(四)谈收获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时作业

1.练习五第5题。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师:上午比下午多摘几箱还可以怎么问?

【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解决问题。

【答案】13-8=5(箱)

【解析】这是最基本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要会解决,而且还要会表达自己的思考。

2.练习五的第7题。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师:上午比下午多摘几箱还可以怎么问?

【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解决问题。

【答案】12-3=9(箱)

【解析】这也是最基本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要会解决,而且还要会表达自己的思考。

3.练习五第9题。

师:请学生独立解决。

师: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少几的解决问题。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题目,既能从多个信息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还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地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感知“进一法”的运用,发展应用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口算

28÷7=40÷8=11÷5=14÷4=23÷5=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个?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复习题,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3.出示主题图例5

(1)找同学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贴上)

4.按步骤开始学习探究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汇报中,帮助学生理解“最多”和“至少”两个词语。课件中把两个“词语”变成红色)

追问:“最多坐4人”用你的话说一说最多是什么意思?(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并且22个学生都上船)。

师: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形成

1.该怎样解答呢?谁会列式?

生:22÷4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2.那么22÷4的结果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条船呢,你们会算吗?(会)好,请同学们在答题卡上先圈一圈、再算一算,看看至少需要几条船。

3.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答题卡)

(1)先汇报怎么圈的。

(2)在汇报怎样算的。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呢,为什么是6条船而不是5条?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5.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我们解答正确吗?

学生讨论检验:4×5<224×6>22

小结: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看、想、说、算、展中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联想应用

1、有27个同学带了背包,为了减轻负担,我们要租几个储物柜,每个储物柜最多能放8个背包,至少需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需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2、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午餐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去买午餐吧!

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4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设计意图:变化练习,完善余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拓展练习:

游乐项目

过山车

海盗船

限承人数

每车最多

做6人

每船最多

坐8人

我们班级54人,如果都玩“过山车”,至少需要几辆车呢?

我们都玩“海盗船”,最多可以坐满几船?会有剩余的人吗?

设计意图: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0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的估测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

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4千克=()克200克+800克=()千克

7000克=()千克1500克-900克=()克

二、共学探究,解决疑难

出示例3(课件)

1、自学指导

(1)观察图片,提出关于“克与千克”的数学问题。

(2)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大约是多少千克。

(3)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还要知道什么?

2、先学

3、后教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千克

(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千克

(3)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4、检测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三、当堂训练

1、练习二十第8题,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2、练习二十第9题,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四、拓展延伸

练习二十第10题

五、板书:

克与千克

20÷4=()千克

20÷5=()千克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学习的是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这个内容不仅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同时还搭建了由加法到乘法过渡的桥梁,为今后学习乘法进行了铺垫。

例题是以文字配合辅助图的形式出现的,由于题目中只有两个条件,然而算式中要有3个加数。像以往那样将题目中的两个数直接相加显然不能解决此问题了,这对一年级的思维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2、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解读题目信息,掌握连加问题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热身运动:看图列算式(出示课件)

2、出示幸运星,创设情境:瞧!大头儿子一家也正在折星星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出示例4折星星图其中3个同学换成大头儿子一家)

3、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画图表述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板演

2、交流算法,归纳特点

(1)学生自主列式解决

(2)指名回答,并板书:6+6+6=18(个)

(3)追问:题中的“一家3口在折小星星”,算式“6+6+6”中怎么没有“3”呢?“3”到哪去了?

(4)交流:观察这三个加数,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小结:加数相同也可以称作同数连加。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3、丰富解题策略

(1)列表解答

出示不完整表格,提问:表格中的“1”表示的是什么?它下面的这个格你认为填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合作填表。

汇报,追问:12是怎么来的?18呢?

(2)画箭头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并指名板演

4、比较三种方法

5、检查答案,总结方法

(1)检查答案:这道题解答完了吗?说说你准备怎样检查呢?

(2)小结方法:回顾解题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分了几步?(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课件)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继续创设故事情境——大头儿子一家到农场采摘苹果

1、小头爸爸摘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2、大头儿子也摘了苹果,一袋有3个,另一袋有8个,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独立解答,指名汇报

3、观察对比

四、回顾整理,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大头儿子:我买了一套精品故事书,每本7元,有4本,一共花了多少钱?

一年级上册《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数”“画图”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数数以及初步理解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排队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方法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字接龙:老师指名,学生接数。

2.填空:

出示:在12,15,10,20,19,11这些数中,

(1)从左边数起,19在第()个。

(2)从右边数,第2个数是()。

(3)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最小数是()。

(4)把从左数的3个数圈起来。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在情境图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出示例6主题图。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组织交流,指导读图。

教师:请你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

教师: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谁来讲讲?

小结:之间就是在小丽和小宇中间的同学,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4)指导学生完整复述此题。

教师:先说我们知道了什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按老师的要求说说此题吗?

2.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1)提出研讨问题,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你有什么想法?能否在纸上自己写一写,画一画?

(2)教师观察捕捉学生想法,展示学生解题方法。

教师下面巡视,搜集不同的解题方法。

预设:点子图、叉子图、实物图等等和数数的方法。

(3)组织研讨,解读解题方法。

①画图法交流。

教师:你能看懂这位同学的图吗?讲一讲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小丽和小宇上打×呢?说说你的想法。

②数数法交流。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不数10和15呢?

(4)巩固解题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数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还能借助身边的东西,再讲讲这道题吗?

教师提供尺子、纸张等学具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讲解解题思路。

(5)方法小结,提升认识。

教师:刚刚我们使用了画图法、数数法找解决了问题,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身边的学具寻求到了答案,你们真聪明!今后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了。

3.指导学生检查。

(1)提出要求。

教师:我们刚才找到了答案是4人,到底对不对呢?用你的方法检查一下。

(2)组织研讨。

学生说说自己检查的方法。如:从10往后数了4个数,看看第5个数是不是15。

(3)小结:经过检查我们可以对这道题的答案更有把握了,今后我们做题时一定要像今天一样认真检查,养成好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验证自查的解题全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题,从而体会到策略多样性、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7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题,全班订正。

2.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方法。

教师:这道题不是求两个数中间有几个数,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刚才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此题最后一个数是17,这个数一定要数上。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习题模式的发散训练培养学生对今天所学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

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图、数一数的方法,将比较隐蔽的条件直观表示出来,明晰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应知应会: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整体;整体—部分=部分)。

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

要求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能根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2、解题要求: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3、基本形式练习形式:

(1)纯图题

提示:一图四式确定部分与整体,切勿将左右两部分割裂看图,四个算式是一个角度。

提示:划去、箭头指向外面、用虚线围起来都表示去掉,竖虚线整体减左或右,必须用减法。

实线圈表示合起来,必须用加法解决。

(2)大括线图

提示:找到问号并弄清求部分还是求整体,再确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束后,把得数写在问号的地方,看是否符合题意。

(3)图文结合

提示:对于文字中没有给出的信息,要学会到图中寻找,并把条件补充完成。

(4)表格

提示:表格题中要注意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5)综合

4、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

①不能确定的题目及时与老师联系,避免误导学生。

②让孩子给您讲讲解决问题的想法,以了解孩子思路。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教案


第三届长兴杯决赛

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本70-71页的习题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文结合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及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找出有用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想不想去动物园观看动物呢?(想)我们一起坐车出发吧。在车上有点无聊,我们一起来闯两个数学大关,好不好?(好)那就来吧!

2,第一关:口算,抢答。

5+2=9-5=3+6=8-3=6-2=4+3=

8-6=2+6=10-4-2=3+0+6=9-7+3=4+4-7=

小朋友真不错。口算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数字和符号,在连加连减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接下来请看第二关是什么呢?

第二关:看图列式

写出四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各数字各代表的意义也不相同。

二,综合练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很快就到目的地喽。老师先带大家到草地上休息。咦,这里有很多蝴蝶和蜗牛呢。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书本71页的第3题

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①?在大括号下面:把上面的5只和下面的3只蝴蝶合起来用加法。

②?在左边:一共有9只蜗牛,走了2只蜗牛,草丛里还剩几只蜗牛?

③?在右边:一共有9只蜗牛,草丛里剩下7只蜗牛,走了几只蜗牛?

小结:在看到有大括号和问号的题时,要知道问号的位置在哪,找到要求的问题,求部分时用减法,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

注意大括号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都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小动物很感谢大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邀请大家一起去看长颈鹿表演喝牛奶比赛。

3,书本71页的第5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还有小猴子的划船比赛

交流后把算式写在书本上。小动物在比赛,这边还有大熊猫在吃竹子呢。看,

出示书本70页的第4题

说说要解决的问题,找出信息并解答。

为什么不选择3只小鸟,提醒学生要选择与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

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注意图和文字结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

4,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小朋友也玩累了,我们一起来分食物吃吧。大家把带的东西都拿出来一起分享。有很多好吃的食物。出示:一共有9个桔子,一人2个,一人3个,剩下几个?

吃完东西后,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有很多空的矿泉水瓶,我们一起来捡吧。

2人各捡3个,一人捡了2个,一共捡了几个?

希望小朋友在外出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学生。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一起坐车吧。

现在车上有几人?

小朋友们真厉害,在观看动物园的过程运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家玩的开不开心,还想不想玩?

5,

你能在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三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有没有要提醒的地方?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①提取数学信息,提问

②列式解答

③检查

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P77及相关练习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上教材的内容与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学生已基本掌握连加的计算,本部分内容创设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现实情境,学生在学会连加算式的基础上用同数连加来解决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同时为今后的乘法计算作铺垫。经过近一年的小学生活,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独立分析题意,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示意图,但题目中只有两个条件,算式中却要有3个加数,这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觉得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画图操作活动中找出有效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用同数连加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根据加法含义,会用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含义。

2、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所感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几个几相加。

难点: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

课件、草稿纸。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探索新知

1、教师拍手学生听次数。

【连接词】同学们,今天上课前,周老师先和大家来玩一个游戏。我拍手,你猜猜我到底拍了几下,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的耳朵最尖。

(分别拍3+3+39下,5+5+515下2+2+2+28下中间间隔拍,比如拍三下停1秒,再拍3下类推)

【设问】你从老师的拍手中,你发现我是怎么拍的?

【预设】有间隔

【总结】是的,你们听的可真仔细,周老师有间隔的拍,但每次拍的手次数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相同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拍手游戏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拍手游戏让学生感受连加的实际问题并为新课学生独立画图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连接词】六一儿童节就要快到了,小朋友们正折星星布置教室呢!(出示例4图片)

1、仔细观察,说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3、那你能用图来表示这一道题目吗?

4、汇报画图结果

【预设】

5、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个题目,现在,我们根据图,又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6+6+6=

6、请你独立解答这个算式。

预设一:6+6+6=18(个)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3)观察这三个加数,你发现什么特点?

(4)题中“3个同学在折小星星”算式“6+6+6”中怎么没有“3”呢?“3”表示什么?

预设二:

如果前面学生没有想到列表的方法解答,由教师在这里介绍。出示表格。让学生填空。

人数123

星星数61218

分析:(1)12表示什么?(2个人折的星星数)

(2)18呢,是怎么算出来的?(3个6相加)

(3)如果(每人折6个星星)4个人折星星折了多少个星星,表示几个6相加?(每人折6个星星)5个人呢

7、现在,我们一起回顾反思解答的正确吗?

第一步(1)看信息(2)想方法(3)查结果

预设三: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乘法算式:3×6

是的,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这两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区别?这个3是什么意思?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一、专项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2、动手摆一摆

(1)摆3组小棒,每组4个(2)摆4组小棒,每组5个

二、对比练习

1、师兄弟每个人摘了7个桃子,他们3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独立完成)

2、猪八戒摘了7个桃子,师傅摘了3个桃子,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设问】观察1、2题进行对比。

3、每个人吃了3个,师徒4人一共吃了多少个桃子?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今天的内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页。(课堂中完成)

八、板书设计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条件: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问题: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怎样解答?

6+6+6=18(个)表示3个6相加

解答正确吗?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18个小星星。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方法指导:

引导法,提示法,学会观察,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具 体 内 容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对将近10个小时不停消耗能量却没有补充的身体来说,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唤醒了身体,开启了身体高效的新陈代谢;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给到大脑,以便让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学习。不吃早餐,不仅会营养失衡、引起胃肠疾病,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容易衰老、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所以,要想学习好,早餐要吃好哦!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深入理解,体会方法

(1)一共要考(90 )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54)个没有烤,每次烤9个,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图示中,把要考的90个看做一个整体,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两部分,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数量除以每次烤的数量9个,就是要烤的( 次数 )。

(3)尝试解决,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师精讲,再次理清题意。

2.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四、精讲点拨

(约5分钟)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五、测评总结(约15分钟)

1.达标测试。

(1)

问题

① 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④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③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④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⑤解答正确吗?

2.课堂总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3.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解决“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很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

2.玩一玩

教师演示游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游戏。

3.回顾与反思

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

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对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展开,构建方法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p98例6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

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板书:领走7个)。

②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1: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预设2: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

(总之,不少于7个)

③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

商店还剩下5个,(板书:剩下5个)。

④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板书)

⑤由同学完整地叙述题意。(可以边指图边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2.画图理解,自主探究

(1)用画图方式表达你对题目的理解。

(2)独立思考后独立画图,组内交流

(3)展示学生作品,分享解读。

预设可能出现的作品:

(4)寻找不同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大家画的图虽然不一样,但是都画出了拿走的口哨个数与剩下的口哨个数。

3.列式解答,构建方法

(1)怎样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呢?

列式是:7+5=12(个)

(2)明明是拿走了其中的7个口哨,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决呢?

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是整体,拿走的口哨是其中的部分,剩下的口哨是另一部分,把它们合并起来,就可以求出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4.回顾反思,提升方法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谁能说说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回顾:读题(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画图(把数学信息转化成好理解的直观图)、分享交流大家画图的作品(在分享中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列式解答(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思考)、找到用加法的道理(用数量关系说明这样解决问题的道理)。

总结:求原来一共的个数,就把拿走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合并起来。用到数量关系是“整体=部分+部分”。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解析交流不同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题意,掌握解答方法。注重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对比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建议:读题后,先画一画示意图,再解答。解答后,全班交流。

(1)

由学生介绍思考过程并出处算式。

(2)

师:题目中都有吃了8个鸡蛋这条信息,为什么两个题目用到的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

小结:第1题是已知原有鸡蛋的个数这个整体,因此要从整体中减去吃了的这一部分,就得到剩下的部分。而第二小题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就要将吃去的一部分与剩下的一部分,合并起来。两个题目虽然都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第一题求部分就要用减法,而第二题求整体就要用加法。因此在练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看到吃掉或去掉就用减法来解答,而是要根据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

2.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0页第6题。

①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样多的呢?

②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③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这样解答的理由。

(2)游戏提升。

①拿出上课伊始游戏中的魔法盒子,盒子中放了一些彩色的小球,两人一组,一边玩摸球游戏,一边解答下面问题。

②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③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又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我们明明从盒子里往外拿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在解决这样问题中还有什么困难?遇到困难大家有好办法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56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