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jaB88.cOM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相关知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年(365d6h9m10s)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诸子百家

老子、庄子

儒家

孔子、、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历史影响

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

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

“仁”,即爱人,待人宽容。

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

教育思想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代表作:“六经”

孟子

(战国中期)

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战国后期)

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

(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

(3)兴办 ,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

太学

建立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_____弟子,一律由儒家__________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

影响

太学的创建,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

第3课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__________、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北宋

代表

、兄弟

思想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提出“ 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把知识、_____和天理联系起来。

南宋

代表

 (理学集大成者)

著述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思想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评价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____”学派。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___统治。

陆王心学

南宋时期,理学家中又出现了“心学”一派

南宋

代表

 

思想

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就可得到天理。

明中期后

代表

 (心学集大成者)

背景

明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思想

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更多吸取了佛教思想,宣扬“心外无物”“____________”的命题。认识论上提出“ ”和“知行合一”学说。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朝后期

李贽

背景:明朝后期,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李贽目睹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

的不羁性格。思想:自称异端,指出______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_____变化而变化,反对以 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 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 ,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明清之际

黄宗羲

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尖锐地揭露_____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__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_______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这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顾炎武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_____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_____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写成巨著《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王夫之

继承并发展了古代思想家的___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___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智者学派

背景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 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__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_”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___学派。

特点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提出“”的著名观点,认为人的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的 主义的本质。

苏格拉底

背景

雅典民主政治从顶峰走向衰落时期。

思想主张

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比智者学派更重视人的道德,倡导“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提出“美德即 ”的思想。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___,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___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 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评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_________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__”的学问。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性质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_________文化的旗号,掀起的一场运动。他们不是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__________思想。

核心

人文主义,即:(1)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2)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______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______精神,崇尚______和科学,追求知识。

代表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

(2)但丁的长诗《》。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一起被誉为“”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改革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_________,引起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他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著名的“_____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主要思想:

(1)认为只要有虔诚的______,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________》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_____。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_____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_________统治和______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________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______、自由和_______。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是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伏尔泰

__________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观点:(1)猛烈抨击;(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____________制;

(3)提倡“”,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4)在_____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孟德斯鸠

观点:(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了“___________”学说。

(2)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______的体现。作用:否定了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代表作是《》。

卢梭

观点:“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代表作是《》。

康德

德意志哲学家,著有《》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观点:(1)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_______判断。

(2)相信主权属于人民,和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3)自由和平等只能在______范围之内。

启蒙运动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___________统治。

在启蒙运动影响下,____国最终爆发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______和______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_______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______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造纸术经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____,__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 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______”,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____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_____印刷术。宋代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发明了胶泥______印刷术,是印刷业一大革新。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

运动和 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文学体裁

代表人及代表作

特点、地位

春秋末年《诗经》

《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

战国时期楚辞

屈原:抒情长诗《_______》。楚辞又称“骚体”。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汉赋

西汉

 

《子虚赋》、《上林赋》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东汉

 《二京赋》

唐诗

初唐

王勃、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 

盛唐

诗:高适、岑参诗:孟浩然、王维“诗仙” 浪漫主义

“诗圣” 现实主义

中唐

白居易讽喻诗

宋词

派柳永、李清照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豪放派苏轼、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明清小说

长篇小说:《》《》《》《》

文言短篇小说集:《》

讽刺小说:《》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的

演变

起源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

成熟

至___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______、隶书、______的脉络演变发展,

特点

演变总趋势是由___到___。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中国书法兼具______功能与______功能。

楷书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______、_________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草书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_______、_______,唐朝的_____、______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

东晋_______、唐朝______、北宋______、元朝_______、明朝_______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的喜爱。

京剧的

产生

形成

清朝前期,在北京,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___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______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____剧。

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1)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 运动状态的原因。

(2)通过实验发现了 定律等物理学定律。意义:伽利略开创了以___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______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一书,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定律。他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__的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 为基础、以 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意义: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___星等。相对论的创立

背景

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无关,存在着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但到了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内容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 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 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 和 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 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意义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项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

(2)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__________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过程

(1)由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意义

量子论使人类对 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它与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 世界和 

世界方面的不足。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859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内容

发展进化

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_____,由简单到_____的发展过程。

自然选择

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_________”的结果。________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

物竞天择

生物必须适应周边______,和其他种类生物以及本种类生物进行______。

适者生存

能够适应_____而发生_____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_____说。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_____”。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瓦特改良蒸汽机

成果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结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_______运动。

瓦特研制的蒸汽机可用作各种机器的动力,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时代。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______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电气革命的出现

成果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发电机和_____机的发明和使用,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力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意义

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革命。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和世界形势,_____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______组织的形成。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___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互联网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______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网。积极影响:

(1)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_______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_____化的步伐。

(3)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4)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的第一人。

魏源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说实的专著。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_____、养兵练兵之法。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_____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

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_____的外衣,否定君主_____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

发表《____________》,抨击___________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________、__________、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

主张国家属于____,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翻译《天演论》,用西方进化论思想宣传维新理论。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推动了戊戌变法。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_____的作用,促进了______的觉醒。

(3)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诞生

背景

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资产阶级要求实行_____制度,但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却梦想复辟帝制,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经济

一战期间,中国__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

思想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却掀起一股的逆流。

兴起

标志

1915年,_______在上海创办《》,后改名《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______等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大(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主要内容

前期

提倡与,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反对旧,有人甚至提出“____________”的口号。提倡新,反对旧。(胡适、陈独秀、鲁迅)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猛烈地冲击了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_______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____与_____的洗礼;

也为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

运动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主张学习___国,改造中国,号召知识分子到____________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___________旗帜。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_______________》,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期中,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_____”等。(3)陈独秀、

、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________》和《劳动音》等。(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_____________诞生。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

提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同盟会纲领“”。后又在《 ·发刊词》上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内容

 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主义:创立民国(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评价

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___________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__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______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

反的民主革命任务。

实践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建立了_________,推翻了清朝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临时约法

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_____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

新三民主义

背景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 和 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内容

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__________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主义: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意义

新三民主义尽管在内容上仍属于__________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__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________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和_____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_____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

、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以及“、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

主义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_______

_____》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_________革命,第二步是__________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_______

__________的科学概念,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到抗战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945年中共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及

主要论著

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一文,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____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建立_________制度的许多重要问题,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毛泽东发表了《

》和《》,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精髓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深远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___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____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伟大转折

1978年底,中共全会召开,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主要内容

1982年,中共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国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_________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这个根本问题,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概括,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1992年,中共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体制。1997年中共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_章程》。

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建设的伟大旗帜。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的根本利益。

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成果

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号”,成为世界上第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6年,“神舟”6号)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成果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2号。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作用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___________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____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的同时也是_________方针。

成果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_________》,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

__》,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

“科教兴国”

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兴国”发展战略。

“三个面向”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义务教育法》

大力普及__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____教育的责任。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19世纪欧洲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代表作《______________》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是《_》。海涅:德意志诗人,代表作是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以后法国:巴尔扎克的《》,堪称资本主义的“”。英国:_________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其他: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美国:马克·吐温。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西方文学

现实主义

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

现代主义

美国:海明威,代表作是《》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苏联文学

20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小说《》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亚洲和

拉美文学

20世纪,亚洲和拉美文学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印度的______、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19世纪以来的美术作品

浪漫主义

19世纪前期,法国画家的《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法国:米勒,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

俄国:列宾,代表作是《》。

印象画派

19世纪后半期,早期印象派。

代表: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印象画派因此而得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期印象派。

荷兰的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

法国画家______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现代主义

西班牙画家_________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

代表作《》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本课注意观看课本上的图画)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19世纪欧洲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连接和音乐的桥梁。被誉为“乐圣”。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代表作《》。

歌剧

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的《_________》,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法国歌剧家______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

必修1自然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2.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a)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a)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7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b)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西北风寒冷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东北风温暖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全年盛行西风。分布于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补充:在高气压,信风和极地风带控制下,干旱;在低气压和盛行西风带控制下,湿润
3.常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a)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b)冷锋和暖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例如: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运动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下沉,多晴朗、干燥天气
4.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以河谷为例)b)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a)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2)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呈纬向带状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基础,呈经向带状分布。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III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III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水质

较好

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5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