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及影响
(1)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
(2)在地图上:如果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画地区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比例尺越小,所画地区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画积越小。
(3)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
二、大洋的分界
一般把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作为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把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经146。经线作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把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南角西经67。经线作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
三、世界人种、宗教的分布
黄种入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5.1世界地理概况 2”,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只占一少部分。地表的总面积约51,0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约36,000万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的70.8%;陆地面积约14,900万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的29.2%。也就是说地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地表的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许多块,通常人们把海洋所包围的大面积陆地叫做大陆,小块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洲。这样,地表的陆地共分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地表的海洋是相互沟通的,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大洋。根据海陆分布形势,可把世界海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通常以水下的海岭或某条经线为分界的。
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
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五分之一,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是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
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其间岛屿众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只有南极大陆例外。
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一连串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侧为一系列深海沟。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成弧形排列,较大的岛屿也少,唯一例外的是不列颠群岛。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概况32》,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部分第一章世界地理
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
月均温在20℃以上可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③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
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 ④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四季气候类型分布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
延伸;本图仅仅是从四季类型方面来划分的,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明显不一致。
答案:B
2.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地的四季类型是全年皆冬,而同纬度其他地区长冬无
夏、春秋相连,说明两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判
断是受寒流的影响。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洋上
B.“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陆地上
C.“四季分明”型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内陆
D.“全年皆冬”型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极地
解析:“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在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积也很大;“四季分
明”型的地区在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全年皆冬”型的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
纬60°附近。
答案:A
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分析并回答4~6题。
4.作为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A.AB.BC.CD.D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分界线。60°E经线穿过乌拉尔山,为亚
欧两洲的分界线。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东西两侧地形不同,主要矿产的种类相同
B.B点附近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大河注入海洋
C.自C点向南北两侧分布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D.D点东西两侧降水量大致相同
解析:首先需要判断出四点的大致位置。A点位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山,B点位于美国
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新奥尔良附近,C点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金)境内,D点位于
智利和阿根廷交界处的安第斯山。乌拉尔山东西两侧的矿产不同,东部主要有石油,
西部有金属矿。B点附近有北美的密西西比河。C点为刚果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热带
雨林区,从此点向南北两侧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D点为安第斯山,西侧受西风影响,降水多,东侧为阿根廷的巴塔哥尼
亚高原,处于背风坡的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
答案:B
6.关于四个点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A.A点、B点所在国地广人稀
B.B点、D点所在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C点所在国金刚石矿丰富
D.A、B、D点所在国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
解析:俄罗斯由于农业生产不稳定,不能大量出口小麦。
答案:D
(2010北京崇文)下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
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四条河流中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
8.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①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②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 ③入海
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以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是一组知识综合性较强的
能力型试题,难度中等。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亚马孙河、黄河、密西西比河和
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大,同时流域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是
四条河流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在四条河流中,尼罗河流经多个国家。河流入海口
的航运价值是形成城市的重要优势,而甲、乙两河入海口航运价值都不大;乙河入海
口为温带季风气候,过于湿热不是其气候特征。
答案:7.D 8.B
读海陆位置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P地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P地为30°N~40°N大陆西岸。
答案:C
10.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P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P地位于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
答案:B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国界线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C.丙位于俄罗斯地形分界线上
D.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
解析:依据图示山脉走向及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甲为乌拉尔山脉,乙为安第斯山
脉,丙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丁是横断山脉。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
分界线上。
答案:D
12.四幅图中()
A.a、b两地相距约2200千米
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g地和h地内力作用强烈
解析:g地和h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内力作用强
烈。
答案:D
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港口依次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
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
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
C.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
D.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定①为大西洋,②为太平洋,③为印度洋,④为北冰洋。鹿
特丹濒临大西洋,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
答案:B
14.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解析:马六甲海峡是连接②太平洋与③印度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
答案:C
15.海运最为繁忙和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经济发达,它们之间海运最为繁忙;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
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
答案:A
二、综合题
16.根据下图中地理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
例。
(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
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解析:第(1)题,依据1月气温图例,可以很容易看出西部气温比东部高。60°N和海
陆轮廓及图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可以帮助判断。A图为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该地区
自西向东地形依次为西欧平原、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区西部
濒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
及盛行西风的影响,其气候的海洋性较强;而东部地区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的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第(2)题,类似于上题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由气候
的海洋性、大陆性差异而造成的。如西部的气温年较差较东部小、西部的降水变化
较东部小、西部的河流结冰期较东部短、西部的1月海平面气压较东部小等。第(3)
题,20°S和海陆轮廓及图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如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可以帮助判
断。B图为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地区。该国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南回归线横穿该
国的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干旱少雨,形成了热带
荒漠;东部沿海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加上大分水岭对暖湿气
流的抬升作用,东部发育了湿润的热带森林;随着向内陆的深入,水分逐渐减少,
形成了较干燥的热带森林、草原、荒漠。第(4)题,A图中所示的畜牧业区,在澳大
利亚的东南部、西南部特别是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最为典型。
答案:(1)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西部气温
比东部高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4)东南部;西南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世界地理必背知识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555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