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⑵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⑶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⑵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新时期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截止2007年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吗?深圳新闻网2008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披露,截止2007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数字啊,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目是17个,如今的数字正好是当年的整整10倍!那么,在五十多年的如歌岁月中,新中国的外交是如何打开局面,走过当年的艰难,创造今日的辉煌的?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1)三大政策: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拓展:“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冷战”时期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第一重要占领抉择。从理论上说,“一边倒”并不是必然的对外占领抉择,新中国至少可以有三种对外战略,来处理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也就是同美国友好,与苏联疏远;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保持中立;同苏联结盟,联苏抗美。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新中国难以选择其他两种战略。美国长期以来支持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内战,它始终没有放弃对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政府的承认,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以及阻挠新中国取代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及外交上独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向苏联“一边倒”,或者说联苏抗美,则被新中国领导人视为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同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信仰相一致的占领抉择。首先,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视美国为新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新中国的成立之后联合苏联对抗美国就自然成了其优先考虑的对外战略选择。其次,由于共同的意识形态纽带,中共一直把自己领导的中国革命视为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后,“一边倒”也是新中国领导人所采取的消除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建立和发展新中国和苏联友好关系的战略方针。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2)成就: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经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成立的最初10年,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基本上是同苏联协调一致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任何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各国之间平等交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和平共处的基础。互不侵犯是指国家之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使用武力去侵犯他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指任何国家不得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得组织和鼓励旨在推翻他国政权的颠覆或恐怖活动,它是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国家之间在各种交往中,彼此都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反对损人利己,弱肉强食。
(3)实践:
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在会上支持印度支那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0世纪50年代,远东的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尖锐复杂,即使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局势仍然紧张,为寻求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途径,在苏联的倡导下,主要国家召开了日内瓦会议。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万隆会议所表达的是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亚非各国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至今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仍有现实意义。关于万隆会议中国外交的成就,可以通过讲解《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为外国友人签字留念》的图片,帮助学生体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及中国代表团的影响和声望。
拓展:
求同存异:“同”是指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肩负共同的历史使命,即反殖、反帝和反霸,维护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异”主要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本准则。
拓展:和平共处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上的伟大创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拓展: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战后国际组织,主要由中、苏、美、英四国筹备。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有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总部设在纽约,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五个国家作为常任理事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有所降低。近年来,联合国在缓和国际冲突,促进国际交往和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原因
①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76票对35票压倒多数)
2.中美关系改善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随着美苏争霸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实际上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调整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另一方面随着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紧张,中国政府调整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也积极谋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总的来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中美双方利益的共同需要。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经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可以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表现: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美国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政府能够与美国建交的重要条件,也成为以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不得不公开承认的基本立场。至今台湾问题仍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问题的关键因素,3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起伏,都与台湾问题息息相关)
其中“乒乓外交”是讲中美建交前的民间外交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了解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缘由和意义,所谓“小球推动打球转”就是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②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与国际形势决定着外交关系的变化。
(1)原因:日本在美国改善对话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美国的“越顶外交”是从空间上指美国越过日本顶部直接与中国接触,也就是美国撇开了一直追随着它的日本直接同中国改善关系。)
(2)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引导学生阅读《中日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以及周总理在欢迎田中首相宴会上引用了“前人不忘,后事之师”,其目的就是教导中日两国人民要永远记取过去那场战争带来的惨痛损失,吸取教训,防止历史重演,保证两国今后世世代代友好相处,它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府在对日关系中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想。
4.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中国建交的热潮。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到1972年底,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三、新时期的外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苏联衰落解体,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欧日冲击,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国内形式:“文革”结束后,我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同更多的国家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针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二是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成就:
①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拓展:七十七国集团是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成立的,旨在推翻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世界性组织,现在其成员国已经达到一百多个。
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其总部在瑞士日内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95%。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如果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看做是中国在政治上崛起的话,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在经济上崛起的重要标志。
③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其全称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运转不是靠谈判和规则,而是靠倡导和协商,采取“自主参加,集体协商,共同承诺“的方式,它已经成为连接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的重要桥梁,是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进行协商,开展合作的重要论坛。自成立以来,APEC在推动亚太地区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动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于1967年在泰国曼谷成立,自成立后,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很快。
(3)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新时期国内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其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政策。中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感到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因此,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具体表现在积极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3)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2001年6月14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会晤。6月15日,六国元首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该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其基本任务是保障地区安全,发展经济合作,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4)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等积极开展“反恐”,维护世界和平。
现在,中国在联合国各项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中国的正义立场;2003年底伊朗发生地震,联合国开展了搜索与救援工作,中国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12月18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拓展: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原因是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3)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获得重大收获,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4)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不结盟政策。原因是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集团结盟,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
课堂小结:
新中国50多年的外交历程贯穿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50年代中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至今仍然实用。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使中国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推行和平外交政策,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板书设计:
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1)三大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2)内容(3)实践(4)意义
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2)恢复
2.中美关系改善
(1)原因(2)表现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2)过程
三、新时期的外交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2)成就(3)意义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课堂习题: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选C。本题容易误选B项,原因在于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新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这一政策具体体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另起炉灶”。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2.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辨析能力。“另起炉灶”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B、C、D三项结论错误。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声誉,但并没有许多欧洲国家与我国建交;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3.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段话最能说明的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枝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解析:选A。毛泽东此话意在突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4.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的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件事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1972年尼克松访华
D、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联合国历史”,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一直在美国的掌握之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5.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桥梁”指的是田中首相访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6.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建立
解析:选C。“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体现在外交上的重大方针是“求同存异”,这一方针的提出使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M.JaB88.Com

精选阅读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岳麓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岳麓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岳麓版)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应该掌握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和基本原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多角度分析恢复的原因;掌握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表现和历史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史实和影响以及中国为促进世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前提,同时高明的外交手段、正确的外交策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同时认识到现代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以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

一.我国五十年代外交成就 
1.原因:
(1)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2)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直接原因: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原则
2.方针、政策
①方针:奉行外交方针。
②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

2.成就:
(1)1949年10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底,签订《》,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请思考1: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原则与就中国有什么不同?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70年代,美国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上取得的成就,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上通过了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使中国外交的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会更大作用;表明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
 2.中美正式建交
(1)原因:
①美国: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守势;遏制中国破产。
②中国: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苏联威胁;台湾问题。
(2)过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在经历了多年的和后,终于重新走到了的起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发表《》,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背景: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
(2)过程: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华,签订中日《》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
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请思考2: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席位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四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并按照“、、、”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
2.表现:
①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合作关系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②2001年,正式加入;
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④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坚定不移的反对
(2)我国注意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与...等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3)维护地区(中亚)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六国在上海签订《》,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4)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
《》《》。
请思考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展外交工作遵循什么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家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1)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2)他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家争霸,争端的有效途径;
(3)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4)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有哪些?调整后的对外政策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1)原因: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平建设真正有了可能。
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变化:
①由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②奉行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⑤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例1.(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日内瓦会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在日内瓦会议的第二阶段,参加国家达成了协议,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这正是体现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与原则。
例2.(08年广东单科,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D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例3.(08江苏,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BA项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不符合2001年时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1950年时没有涉及,只能选B项。

一、单选题:
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与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D.推动达成了《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3.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B.日内瓦国际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议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因素是
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关系的改善D.中日邦交正常化
6.新中国外交史上下列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⑤中美签订上海公报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①②③⑤④
7.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8.2005年为某次会议召开50周年举行了纪念活动。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会议B.中共七大C.亚非万隆会D.遵义会议
9.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邦交正常化
C.同苏联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D.中美建交
10.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成就的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③中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盟区④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反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2.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①日内瓦会议②亚非国际会议③中美关系改善④中日邦交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13.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4.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对华关系
C.为了使美国的产品打入中国市场D.改变对华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遵循的原则有①平等互利②形式多样③互不侵犯④和平共处⑤讲求实效⑥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
16.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表现有
A.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B.2002年正式加入WTO
C.同东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1992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7.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中亚六国在上海签署成立
B.成立于2000年
C.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它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完善
18.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意识形态问题B.台湾问题C.人权问题D.贸易问题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
20.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①不结盟政策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③“一边倒”政策④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08四川延考)(32分)阅读材科,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策不大可能对中因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我国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有近三十个国家同我国发生外交纠纷,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国方面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这就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同他们进行友好的谈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不久中国就陆续派出一批批驻外使节,对过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极左行动而损害双边关系的事件,主动进行修复工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闻的来往中断了
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对华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1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过了哪些“共同努力”?(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1月2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三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6分)

(2)材料二“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如何理解?(6分)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DABCADCCB11-20.BCCDBCCBCD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是考查中美关系,是时政热点之一。本题以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主线展开的,第(1)问要求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敌视政策,甚至干涉中国内政;第(2)问分析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要注意从中方和美方两个方面回答,考虑要全面,并结合所给定的材料提示,有的放矢;第(3)问是回答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从乒乓球队来华到基辛格访华再到尼克松访华,才使得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第(4)问,在要求同学们站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角度,外交政策的变化是源于国家利益的,这一深刻认识。
参考答案:(32分)
(1)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中国:纠正“文革”初期在外交方面的极左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扩大和改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战略地位。
美国: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遏制中国政策失败;不得不承认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3)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4)国家利益。
22.
(1)新中国成立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提出驱除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美国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讨论新中国的提案。(6分)
(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污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卫中国。(6分)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等国家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少数西方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
受到动摇。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6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美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政策。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很快就得到了世界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10月2日,苏联首先与新中国建交。中苏两大国建交,带动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10个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与中国建交。此外,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相继与中国建交。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所需资金和技术。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家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还规定:“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按照这一原则,两国又签订了处理中苏遗留问题的协定,包括归还大连、旅顺及中国长春铁路,以及苏联援助中国3亿美元贷款等协定。在此以后,中国从东欧国家也争取到约7.3亿美元的贷款。这对亟待恢复国民经济的新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新中国外交的另一重要政策是“另起炉灶”。就是说,新中国不承认原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鉴于当时一些国家仍支持国民党集团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建交前必须进行谈判,对方必须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在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自己的席位,并将各该国管辖地区内属于中国的财产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就是不急于得到帝国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一下,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1.(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划分的三个世界的外交理论。材料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对立,故排除A、D两项。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项错。

2.(2012·福建高考)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答案:A

解析: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作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一超多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故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在1961年才正式形成,且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从两次会议的参加国及其内容可以排除D项。

3.(2011·江苏高考)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不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故C项不正确。

4.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答案:B

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

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因此A错误;B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高一历史新中国外交


高一历史新中国外交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试题
一、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请回答1~4题。
1.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由我国首次提出
②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④它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②③
3.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20世纪50年代初,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4.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回答5~10题。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与大批国家建交
6.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赔偿要求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国关系开始正常化4中朝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他国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原则是()
A.三大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10.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是()
A.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决定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
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回答11~12题。
11.阅读下列三幅图:
请回答:
(1)根据图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该图内容反映的是其中的哪一条?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三反映的事件的主要历史成就是什么?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以外交方面的成就加以说明。

13.阅读下列材料:
1994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麻省理工大学演讲时指出:“当前中美关系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是中美友好合作关系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乌云即将过去,而灿烂的阳光即将到来。”
请回答:
(1)建国以来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与发展状况如何?

(2)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及其内容。

14.在谈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问题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请思考: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说明毛泽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试分析中国能够加入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2.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状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以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在1953年首次提出。
3.D我国与苏联在1949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才提出,所以③不正确。
4.B④与题目不符。
5.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且是对世界有很大影响的国家,所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的转变很关键。
6.C日本在外交上紧跟美国。
7.A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朝建交应在70年代以前。
8.B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发生的时间。题干所提供的三个历史事件都是重点知识,中日建交于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9.D
10.DA、B、C三项均为中国在经济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表现,只有D项符合题目要求。
11.答案:(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一边倒”的政策。
(2)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会后,中国与许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12.答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在万隆会议上,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入世贸组织,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并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间的关系,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形成了面向2l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概括以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3.答案:(1)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政策,遏制中国;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包围中国,1953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终于重新走到合作的起点。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两国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前提。——可供参考)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总结归纳能力、记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涉及外交战线的胜利,我国对外政策和矛盾分析的、发展的观点。
14.答案:中国在加入联合国的过程中,得到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原因:中国本来就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
(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确定目标]
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
立地位。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师: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生:分组辩论:
师: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回答。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
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生:思考、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
师: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
生:答略。
师: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
(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生: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表演。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建国初期的外交风云变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和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学:讨论发言,整理主要观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了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师:(引导学生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请同学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39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