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

【考纲扫描】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离子团的含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了解化学键的定义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3、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高考预测】[《学海导航》p16 例1、2 3 ]

从历年广东高考来看,该部分知识的考察的主要方式有:通过某些元素来考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关计算;以及对同位素、元素、核素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相对结构的考查结合元素的质子数以及相应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或者拓展至该元素对应的酸或者碱的化学性质的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应的元素对应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的考查。

广东近几年一般有2道选择题,一为简单送分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二为“位构性”的选择型小推断。由于2010年高考改革为理科综合,本部分的考查可能会继续考选择型小推断,也有可能借鉴全国理科综合的一般考法,出一道与本部分相关的推断大道,这样可能提高试卷的覆盖面和容量,复习训练时要注意此类习题。

【学法导航】

解决这部分习题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认真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以及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能够与对应的实例相对应进行理解记忆。解题时常用“概念对比法”或者“反例否定法”。2、对元素的表达方式、以及元素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书之间的计算关系多做练习,特别注意题目中对该元素的表达方式。3、理解记忆前20号元素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对应的原子序数及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更要对于与这20种元素同主族的元素的符号、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递变规律。4、熟练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的递变规律;以及同电子离子之间的半径大小比较。5、熟练记忆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以及他们的部分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6、这部分知识通常以元素推断题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采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提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断范围,大胆尝试、猜测、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典例精析】

1.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项、B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项错。

2.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映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 Z B 氢化物的沸点:

C.离子的还原性: D 原子及离子半径: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根据题设条件推知W为Cl、X为F、Y为Al、Z为Na。选项A,Al、Na 同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递变规律,Na的金属性大于Al。选项B,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HCl。选项C,Cl―的还原性大于F―。选项D,Cl―的半径大于Na+、Al3+。答案B。

【随堂训练】[1-6为单选,7-8为双选]

1.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钙离子的电子式 Ca2+ B. 甲基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D.NH4I的电子式:

2.我国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药物碘131I美妥昔单抗, 2007年正式在上海、广州两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使用,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下列关于碘131I说法正确的是

A.131I是一种新元素

B.131I的摩尔质量为131g

C.该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2

D.这里所涉及到的碘,指的是碘元素的一种新单质

3. 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原子序数和为32, Y、Z在同一周期但不相邻,Z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两元素能形成化合物Y2X、Y2X2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Y、Z所在周期的所有元素中Y的金属性最强

D.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可能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4.几种短周期元素部分性质的数据见下表:

元素性质 元素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最高正化合价 无 +2 +1 +5 +7 +1 +5

最低负化合价 -2 无 无 -3 -1 无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⑥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⑤的单质(M)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 2H2O= 2MOH + H2↑

C.⑥是该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D.①、⑥号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白色化合物

5.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6.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7,X、Y在同一周期,X+与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

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7.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

B.A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

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D.高温下,A单质能置换出C单质

8. A、B、C、D、E、F为短周期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同主族且能形成离子化合物EA,B与F同主族,E与F同周期。D的核电荷数是B的最外层电子数2倍,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F与D形成的化合物熔点高,可以与某种酸反应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F>C>D

D.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D

9. X、Y、W、Q都是短周期元素,已知Y、X、W、Q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X、Y同周期,X、W同主族,W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X、Y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W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Q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1)写出X、Y、W、Q所代表元素的符号。

X、 Y、 W、 Q

(2)W元素的单质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制备该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Y元素的某种单质通入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同时生成Y元素的另一种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Y、W 、Q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盐,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10.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A、C同主族,只有C是金属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化合物C2B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化合物CDB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水溶液显碱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该化合物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

(4)A单质、B单质和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液可以设计成一种燃料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往CD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碘化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1.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的名称为 ;

(2)若C→D为化合反应,则此时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③的电极方程式:阳极 ; 阴极 。

(5)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①②③反应中属于△H>0的反应是_______。(填序号)

12.A物质的微粒是由四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中共有22个电子,A可溶解在水中;由A分解所得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C为常见的气态单质;甲、乙为金属单质,常温下乙不能溶解在H的浓溶液中;G、I的溶液均呈碱性。一定条件下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1)单质C的电子式 。

(2)A极不稳定,受撞击时立即发生分解反应且放出大量热而爆炸;A的水溶液呈弱酸性。

①从反应热的角度分析,通常状况下能否由B、C化合成A

;

②写出Zn与A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④中每消耗1molF,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 。

13.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第三周期半径最小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为 ,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

当有0.3 mol电子转移时,生成G的物质的量为 。

(4)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5)G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腐蚀,写出其发生腐蚀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惰性电极电解C的稀溶液时,阴极产生标况下的气体11.2L时,阳极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阳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化合物D与KNO3、KOH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

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__ 。

14.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位于同一周期。

(1)W的单质是一种_________色晶体。

(2)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已知A、B、C、D四种物质存在如下反应关系:A + B → C + D

①若A是Y和Z常见价态的化合物,B是X的氢化物,D是Y的氢化物,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A是Z的单质,B为红色固体,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高温下发生该反应,C的化学式是 。D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用烧碱溶液吸收该气体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盐可用作防腐剂,烧碱溶液吸收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

【课后训练】 《学海导航》p85-86

学案5参考答案:

选择题:A、C、D、A、B、B、AD、BC

9.⑴ B ,O,Al,Na。⑵2Al2O3 4Al + 3O2 ⑶2I- + O3 + 2H+ I2 + H2O + O2⑷c(Na+) >c(AlO2-) >c(OH-)> c(H+)

10.(1) (2)1:2;离子键、共价键(3)ClO-+H2O HClO+OH-

(4)H2+2OH—2e-=2H2O(5)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AgCl+I—=AgI+Cl—

11.(1)铁(2)2FeCl2+Cl2=2FeCl3 (3)2Al+2OH-+2H2O=2AlO2-+3H2↑

(4)阳极:6O2--12e-=3O2↑;阴极:4Al3++12e-=4Al (5)③

12.⑴ ⑵ ①因为HN3的分解反应是大量放热的反应,则合成HN3的反应大量吸热,故在通常状况下H2、N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HN3 ②Zn+2HN3=Zn(N3)2+H2↑

⑶ 2/3 mol 2Al+2H2O+2OH— == 2AlO2—+3H2↑

13(1)SO2 (1分) (2)第四周期Ⅷ族

(3)2Al+Fe2O3 Al2O3+2Fe 0.1 mol (4) ③(5)2H2O+O2+4e- = 4OH-

(6) 0.25mol 4OH--4e- = 2H2O+O2↑(7)3Fe2++NO3- +4H+ = 3Fe3++NO↑+2H2O

(8) Fe2O3+3KNO3+4KOH 2K2FeO4+3KNO2+2H2O

14.(1)黄(2)HCl > H2S > SiH4(3)① 3SiCl4 + 4NH3=== Si3N4 + 12HCl

②SiO2 2NO2 + 2OH- === NO2- + NO3- + H2O

相关推荐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最低负价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最高正价数=8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五.能综合应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及其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主族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六.能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B.3C.5D.6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D-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

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C>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Na、Mg、C、O。

2MgO+C。?点燃?(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Mg+CO2Mg(OH)2

(2)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Na>Mg>C>O。

Na2BeO2+2H2O。?BeSO4+2H2O;Be(OH)2+2NaOH?6.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铍元素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是两性氢氧化物,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Be(OH)2+H2SO4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CF4(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B.H3O+C.NaH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事实能证明其金属性比钾强的是

A.其单质跟冷水反应,发生剧烈爆炸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

C.其单质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D.其氢氧化物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且X呈最高价态,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5B.n+3C.n-3D.n-11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与周期表中A、B、C、D四种元素上下左右紧密相邻,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

A.4xB.4x+6C.4x+10D.4x+14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B.XY2C.XY3D.X2Y3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8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半径:Na+>Mg2+>Al3+>B.碱性:KOH-F>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HCl>H2S>PH3>AsH3D.酸性:H3AlO3

9.已知X、Y、Z、T四种非金属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是Y>X;氢化物稳定性是HX>HT;原子序数T>Z,其稳定结构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而其离子半径是Z>T。四种元素的非金属型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TB.Y、X、Z、TC.X、Y、T、ZD.Y、X、T、Z

10.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Tl)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B.铊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D.Tl(OH)3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1.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请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

A.18B.32C.50D.64

1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质子数总和为32,价电子数总和为18,其中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通常为液态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邻,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mol该化合物含有42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式写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学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左上访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锂与镁都能与氮气反应、铍与铝的氢氧化物均有两性等,这称为对角线规则。请回答:

(1)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跟过量O2反应生成Li2O2B.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遇浓H2SO4不发生钝化D.Li2CO3加热时,分解成Li2O和CO2

(2)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铍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证明这一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Al4C3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4ˉ2Be(OH)2??(4)若已知Be2C+4H2O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①②⑨③

3④⑤⑥⑦⑧

(1)表中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碱)性比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_______(填强、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1个,该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元素与元素⑨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⑨显_____价。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元素⑦与⑧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本章知识体系
考题回顾
【例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例2】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molC—O键
【例3】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负电荷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符号LiBeBCOFNaAlSiPSCl
x值0.981.572.042.553.443.980.931.611.902.192.58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N、Mg的x值范围:
_______________x(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N)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短周期元素的x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3)某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其中S—N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谁?_______(写原子名称)。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差值(Δx),当Δx1.7时,一般为离子键,当Δx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小的元素位置:______________(放射性元素除外)。
【例4】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E(砷)>E(硒)②E(砷)<E(硒) ③E(溴)>E(硒)④E(溴)<E(硒)
(3)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_______<E<_______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

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从容说课

本章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以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掌握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讲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哪种粒子决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由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接上

板 书: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师]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粒子决定?

[生] 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接上

板 书:

决定元素种类

[师] 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粒子决定?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接上

板 书:

质量数A=Z+N

[师] 同位素与核素(即原子种类)与哪种粒子密切相关?

[生] 与核内中子数。

接上

板 书: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师]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什么粒子决定?

[生] 由原子核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师]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师]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由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决定。

[师] 原子是否带电取决于什么?怎样确定?

[生] 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若两者数目相等,原子呈电中性;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负电,为阴离子;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师] 原子结构的有关问题可以看下表。

多媒体展示: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粒子之间的关系

中性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来源:Zxxk.Com]

质子数

+[来源:Zxxk.Com]

中子数

阳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来源:学科网ZXXK]

阴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代表符号KLMNOPQ

最多电子数281832507298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

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

注意事项

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原子结构示

意图和离子

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义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

电子式

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

[师] 元素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其电子层结构将趋向于何种变化?

[生]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师] 原子和原子相遇发生反应时,必形成化学键。

板 书:

二、化学键

[师] 那么,原子和原子通常通过什么方式趋向于稳定结构呢?

[生] 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

[师] 原子得失电子以后可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可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化合物,这种静电作用我们又把它叫做什么?举出几种粒子间存在这种作用的物质。

[生] 阴、阳离子之间的这种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如Na2O2、NaOH、NaCl中均含有离子键。

[师] 那么,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物质的这种作用又叫什么呢?举例说明。

[生] 叫共价键。如H2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氢原子之间,HCl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都形成共价键。

[师]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它们属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板 书:

化学键

化学键

定义

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

强烈的体

现形式

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振动。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

离子键

定义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本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

和原因

稳定的阳离子

稳定的阴离子

形成过程

表示方法

影响强度的

因素及对物

质的影响

1.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多,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形成条件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本质

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

1.电子式:

2.结构式:H—Cl 

形成过程

分类

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

特点: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A—A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例:Cl2、H2O2、Na2O2

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偏向得电子能力强的原子的一方

特点:存在于不同种原子之间B—A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极性键

[师] 举出一种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生] H2O2

[师] 写出其电子式。

找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

[师] 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多媒体展示:

[练习]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干冰发生物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

B.使干冰发生化学变化主要是破坏共价键

C.使氯化钠晶体发生化学反应需破坏离子键

D.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 干冰是由CO2分子组成的,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当发生物理变化时,仅仅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即原子参加反应,需要克服碳氧键的作用,即破坏共价键。所以,A、B均正确。

C项的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间存在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因此,发生化学反应时需克服离子键。

D项化学键应是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它不存在于分子之间,所以D项错。

答案:D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希望同学们能在搞清这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具体来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a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具准备: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o1/L盐酸,1m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o1/LMgC12溶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2、置换反应。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一)Na、Mg、Al和水的反应
NaMgAl
与冷H2O反应
与沸H2O反应现象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与冷水反应缓慢,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与水不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
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
实验二.Mg、Al和盐酸的反应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Al
现象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H2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
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
结论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实验三: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1/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三)Mg(OH)2的性质
现象加入NaOH加入稀盐酸
反应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结论沉淀不溶解沉淀溶解
Mg(OH)2不能溶于氢氧化钠Mg(OH)2能溶于盐酸
实验四:Al(OH)3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1mo1/LAlCl3溶液,加入3mo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o1/L稀盐酸和6mo1/LNaOH溶液,观察现象。
[多媒体播放表格]表(四):Al(OH)3的性质
加入NaOH,加入稀盐酸
现象沉淀溶解沉淀溶解
反应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
结论Al(OH)3既能溶于,也能溶于稀盐酸
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Na、Mg、Al与H2O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了NaOH、Mg(OH)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
表(五)
NaMgAl
单质与水(酸)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与酸剧烈反应放出氢气与酸迅速反应放出氢气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NaOHMg(OH)2Al(OH)3
碱性强弱比较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Na>Mg>Al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3.元素周期律
从NaC1从左右(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质:核外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展示出:元素非金属判断依据]请同学们看教材P15、3资料,之后完成下表:
SPSCl
气态氧化物化学式SiH4PH3
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H2能反应加热
对应水化物合或最高价氧化物H2SiO3HClO4
酸性强弱弱酸中强酸最强含氧酸
结论
师:从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分析、比较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内容]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例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只有④B.只有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答案:C。
【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A正确,因为,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正确,Sr是第ⅡA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Ca、Ba,SrSO4与BaSO4相似,难溶于水。【答案】BD。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预习下节,并完成预习导学案。
[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P18T6
2.写出Al2O3、Al(OH)3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模仿本书附录,画一张元素周期表,下节课上课时带上。(不用写外围电子构型)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一.元素周期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3.元素周期律
从NaC1从左右(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质:核外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活动与探究Al(OH)3性质探究
现象解释或方程式
1、通入
2、加入KOH溶液
3、加入Ba(OH)2
4、加入稀H2SO4
5、加入稀HNO3
结论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因为有演示实验,也是本章的第一次实验,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授此课并不会显得十分枯燥,但本节内容的目的是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的。若教师引导不好,往往易使实验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其既动手练习,又动脑思考,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认识上升到认知的高度,并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推理能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7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