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锋面系统》教学案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锋面系统》教学案例”,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锋面系统》教学案例

--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其结果截然不同

温州二十一中学王玮丽325000

一、背景描述

2003、2004年我连续担任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对于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五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我两次采取的教学思路基本相似: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感知这几天天气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来分析锋面系统(包括冷锋和暖锋),最后得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不同的天气情况。但是对于"锋面系统"这一知识点的两次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却截然不同,其教学效果也相差很大。我们怎样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才能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的两次教学过程分别用案例A和案例B来表示。

精选阅读

高一地理《锋面系统与天气》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锋面系统与天气》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和锋的概念与分类;能判断出冷锋和暖锋。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的原因。
(2)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课前预习
1气团
(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等物理属性-----------的-----------空气。
(2)锋面系统学案分类依据: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的----------
类型:暖气团与------------
2锋面

(1)冷暖气团的--------叫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
(2)锋面自地面向高空2-----------一侧倾斜,其上部一定是1----------。
(3)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3锋面的分类
(1)冷锋:-------主动向----------推进的锋。
(2)暖锋:-------主动向-----------推进的锋。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锋面来回-------------,锋面移动速度---------。或受地形阻挡,锋面缓慢移动。
课堂探究
锋面系统学案
思考:1气团为什么要指明对流层水平方向物理性质均匀的大团空气?
2锋面的特征?锋面两侧为什么天气变化剧烈?
3锋面系统的判别锋面系统学案
探究二
分类
冷锋
暖锋
锋面符号
暖气团上升状况
降水位置
探究三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
大气状况
天气状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典型的天气现象
冷锋
大气状况
天气状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探究四冷锋暖锋的判断方法
1------------------------------------------------------------------------------------------------------------------------------
2-------------------------------------------------------------------------------------------------------------------------------------
3--------------------------------------------------------------------------------------------------------------------------------------
4---------------------------------------------------------------------------------------------------------------------------------------
5------------------------------------------------------------------------------------------------------------------------------------------------------------------------------
探究五列举准静止锋以及出现的天气
1------------------------------------------------------------------------------------------------------------------------------
2-------------------------------------------------------------------------------------------------------------------------------------
活动六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五月------------六月-----------,七八---------------雨茫茫;
九月撤到------------,十月大陆--------------------。
活动七:试做天气预报员
来自西伯利亚的____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的_____一带,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_____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将出现_____天气,气温也将明显____。

课后巩固练习
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1~2题。

1、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锋面的位置应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2、若该锋面附近为快速移动的冷锋,带来雨雪天气,则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⑤
3、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雨、雾天气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4、读“北京至乌兰巴托地区之间的冬春季节某日的锋面活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锋面,其冷气团的源地在。
(2)在这类锋面影响下,冬季常有 等灾害。
(3)如此时为北京时间12点的状况,且锋面平均时速为60千米,则锋面到达北京的时间约为几时?请预报未来24小时内北京的基本天气情况。

2011届高三地理锋面系统05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1届高三地理锋面系统05”,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必修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大气》

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一课时“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新授课

一课时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能说出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学生能区分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3)学生能解释冷锋、暖锋形成的原因,以及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4)学生能识别锋面系统,并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易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阅读和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提高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了解天气系统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通过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增强学科学、爱科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生产,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1、锋面系统的识别;

2、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天气的关系。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天气预报视频剪辑)主要用来展示图片、视频、音频文件,为学生创设情景,演示动态变化过程;板书主要用于归纳总结知识点,展示知识体系。

本课时教学运用的方法有:视频直观演示法、发现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解及讨论法、归纳法、角色扮演法等。

1、直观发现教学法:本课锋面系统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通过电教手段摸拟演示,提出探究问题,边演示边启发。使学生接触客观事物,把具体感受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展能力,增强兴趣。

2、比较法:由于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异同点,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重要途径,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石。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通过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3、读图分析法:本课时教学用图很多,有的显示结构,有的显示过程,读图分析,从图象中发现信息是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组讨论法:主要在学习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时使用,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归纳总结,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理解。

5、角色扮演法:主要用于“试做天气预报员”活动环节,通过天气形势预报帮助学生阅读天气形势图。

6、归纳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做阶段知识小结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有助于知识体系化。

1.(3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讲述典故: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谴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作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到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了病。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而所谓的“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的天气反常现象,古代诸葛亮掌握气候的规律,借助天气帮助东吴打败了曹军。

过渡:古代的战争需要关注天气,今天的人们同样关心着变化多端的天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天气变化有关的问题。

视频:播放近期中央台播出的天气预报,提醒学生注意天气形势预报信息。

总结承转:我们注意到在天气预报时,除了城市的阴晴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信息,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那么,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对天气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5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2.(29分钟)

第一部分:气团

教师:(引出)在学习锋面系统之前,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个与锋密切相关的概念——气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2页,阅读小字部分,找出气团的概念。

教师:(板书)(一)气团: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读出气团的概念。

教师:(讲述)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物理性质均匀、大团空气两个基本条件。

(板书)1、定义:物性均匀大团空气

(提问)我们又知道,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那么,冷气团和暖气团除了温度差异,还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思考,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PPT)

2、气团分类及性质对比:

温度湿度气压密度

冷气团

暖气团

师生:互动完成表格

教师:对于在完成上表时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适当讲解,如:湿度差异。

第二部分:锋

教师:(承接)我们学习了冷暖气团,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差异,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冷暖气团要是相遇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动画。

(动画)Flash课件演示冷暖气团相遇的情况。

(承转)冷暖气团的相遇就形成了锋,什么是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找到锋面、锋线的概念,并思考:什么是锋前?什么是锋后?我们再来看一次动画。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教师:(动画)再次播放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的动画。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

教师:(提问)什么是锋线?什么是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拳头代表冷暖气团,桌面代表下垫面,给我们演示一下?

学生:根据老师要求演示锋的形成。

教师:指导学生演示,结合学生活动总结出锋面、锋线、锋前、锋后的概念

(板书)(二)锋:1、基本概念:

锋面:

锋线:

锋前:

锋后:

学生:在课本上图2.19上相应位置上标出这几个概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19、2.20,找出,锋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带着问题读图

教师:(板书)2、锋的特点:

(1)结构特点:

学生: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教师:(启发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前面学习了气团是温度、湿度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根据气团温度的差异,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启发提问)一上一下两个气团能稳定存在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气压差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水汽含量较大的暖气团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下降,成云致雨,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板书)(2)天气特点:

(引导)我们再来观看两个冷暖气团相遇的动画,请同学们注意,这两个动画有什么不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看完动画后小组讨论、回答。

(PPT)A.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B.降水分别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降水有什么不同?

(动画)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

学生:观看动画、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两个动画展示的就是冷暖气团相遇的两种不同情况。我们通常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将锋分为两种类型冷锋和暖锋。

(板书)3、锋的分类:

冷锋:

暖锋:

(结合课本图总结)冷锋,就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的锋面前面为暖气团,锋后为冷气团。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所以,冷锋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等现象。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转折过渡,启发提问)由此可见,冷锋和暖锋的形成、结构、对天气的影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它们究竟与天气变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4、冷锋、暖锋与天气:

(活动布置)我们先以冷锋为例分析,为了更清晰的看出冷锋对天气的影响,我们从三个阶段来观察记录,第一个阶段是:过境前,也就是冷气团没有来临之前天气状况;第二个阶段是:过境时,也就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时天气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过境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位置时候的天气状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画过程。

(动画)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变化演示。

学生:观看动画,分别记录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

教师:(PPT)

锋面类型天气状况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中冷锋部分。

(启发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气状况呢?(请同学们结合冷暖气团、冷暖锋的特点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冷锋过境前该地受暖气团控制,暖气团温度高、密度小、气压低、湿度大,出现高温、晴朗的天气,由于暖气团水汽含量较大,天空会有云朵。冷锋过境时,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凝结成云、雨,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的天气;暖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冷气团干冷、气压高,在它的控制下出现低温晴朗天气。

(转折过渡)我们一起分析了冷锋对天气的影响,那么暖锋对天气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动画,小组做好记录,根据我们分析冷锋的思路总结,完成表中暖锋部分内容。

(动画)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变化演示。

学生:观看动画,小组记录,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肯定,做出总结。

教师:我们刚才已经学习了锋的概念、特点以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完成一下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提问)我们学了这么多,如果给我们一个封面图我们能不能准确识别冷锋和暖锋呢?锋面的判读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PPT)

冷暖锋判断法:

1.侧视图判断法(图1、图2)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2.平面图判断法(图3)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三角形表示,暖锋用线条加半圆表示。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指向锋面,而暖气团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

教师:(承转过渡)学习了锋面系统知识,我们知道了冷锋、暖锋系统的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理解了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所联系,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些在锋面系统影响下的灾害性天气图片,请同学们思考,这些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灾害?

(板书)4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PPT)

(1)北方夏季的暴雨

 (2)冬季的寒潮

 (3)冬春季节的风沙天气

3、(2分钟)

教师:(PPT)展示知识体系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锋面系统的动态演变,冷锋、暖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锋面系统与我国降水和灾害性天气的关系,我们现在来做几道巩固练习题,看同学们掌握得如何。

4、(10分钟)

(1)试用锋面知识分析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地理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春雨:过去被暖气团控制,春雨过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秋雨:过去被冷气团控制,秋雨过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2)争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形势预报

教师:(PPT)展示天气形势预报图

学生:根据PPT展示图做天气形势预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指导,给出正确答案

(3)

学生:根据图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

5、(1分钟)

1、请同学们连续三天收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天气预报,做好天气形势预报记录,小组讨论交流。

2、收集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典型实例,包括文字和图片资料,下节课时我们找同学来给我们讲解。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一)气团:

1、定义: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

2、分类及性质比较:冷气团、暖气团

(二)锋面系统:

 1、基本概念:锋面:冷暖气团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下垫面的交界

2、锋的特点:

(1)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2)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天气

3、锋的分类

4、锋与天气

5、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北方夏季的暴雨

(2)冬季的寒潮

(3)冬春季节的风沙天气

《地震》教学案例


将时事融于地理教学

----《地震》教学案例

主题和背景

12月28日早晨我刚刚走进办公室,几个同学迎过来焦急的说:"老师快上网看看印度洋海啸的情况。"我赶快打开电脑,"啊!已经死亡4万人了,太可怕了"一个同学叫到。"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死了真么多人啊?""老师把图片打开看看"几个同学说。这时上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来不及看只好上课去了。上周日刚刚发生的印度洋海啸让人惊心动魄,这次天灾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但是由于学生住校,同学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少。所以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计划,今天先上《地质灾害》这一课,把这次灾难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

新课标提出教学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想通过把与地理教学有关新闻实事应用于地理课堂中,一方面让这些住校的学生及时的了解与地理知识有关新闻实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新闻时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进而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地震灾害,因此,我想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

案例描述:

导入:几天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了向东南亚,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使得这些度假圣地变成了人间地狱,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展示一组图片:海上漂浮的死尸、死亡的婴儿、被海水吞没的汽车及一些灾后的场景(教室里不断发出惊异的声音)。同学们对这个事件了解多少?(同学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一些有阅读报栏习惯的同学主动站起来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过秦论》教学案例


《过秦论》教学案例
一、缘起
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样迅速,那样悲惨,又是那样的神秘,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自古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在震惊之余,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灭亡的原因,以期从秦王朝的盛衰兴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贾谊的《过秦论》正是这些探索文章中颇具影响的一篇,也是多年来中学教材的传统篇目之一。
《过秦论》问世二千多年来,一直受到政治、历史、文学等各界人们的关注。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文章内容丰富,涵盖博大,较之一般的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再从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一下作者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优劣长短,自然又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难度。笔者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此向专家同好教正。
贾谊“仁义不施”一论,二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价秦王朝的准绳。直到今天,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暴”就成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诚然,秦王朝的统治是残暴的。但千百年来,残暴的统治岂止一秦!且不说揭竿而起的陈涉、推翻秦朝的刘项等,就说被后人称颂为英明君主的汉武帝、唐太宗、元始祖、明成祖、还有清代的康、雍、乾,请问,他们哪一个不残暴呢?然而,他们的“暴”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还获得了人们的交口赞誉!莫非真是“成则王侯败者寇”了吗?
于是,在疏通字词、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设疑问难、层层导引的方法,让同学们暂时先把前人的定论和权威的理论“放在一边”,而以课文本身的文字为“本”,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为“辅”,也来一个“过秦论”──讨论一下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二、过程
在讨论课之前,我先动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教材本身、图书报刊、网上浏览、走访专家)搜集与秦灭亡有关的资料典故,从中筛选信息,找出有用的材料,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展示问题,设疑问难,提供资料,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推理、判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大致过程如下:
问题一:作者认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地回答: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笔者先分析阐述了“攻守之势异也”的意思,然后针对“仁义不施”这一观点,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问题二:两千多年来,人们一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讨论十分热烈。
在五分钟的讨论中,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王朝和著名的帝王,例举最多的有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清康熙、乾隆等,但都遭到了另一部分同学的诘责,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最终也没能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
末了,笔者作了这样的小结:封建统治是专制统治,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独裁、神秘和随意。其最终、最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他自己和他家族的特权,因此,对于一切妨碍帝王特权的言论和行为,即使是父子之间,兄弟关系,哪怕只是“可能妨碍”,也必然会遭到严酷的镇压和无情地杀戮。所以,封建帝王的残暴,乃是专制体制的必然产物。
既然历代帝王虽然“残暴”但并不亡国,那么,“残暴”也就不一定是秦王朝亡国的原因了。如果再探究一下与秦同时的六国的治国策略,还会给人一些新的启迪。于是,课堂讨论又转入了对课文的分析:
问题三:找出作者对六国旧贵族(以四君子为代表)的评价,联系六国最终不免于灭亡这一历史事实,我们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启迪?
对于前一问,多数学生能很容易地找出来:“战国四君子”“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多数同学也能明确地认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仁义”之举。但对于“仁义”之举并不能挽救六国灭亡的命运这一问题,学生们就感到十分困惑了。
笔者把握并利用学生的这个“困惑”,进行适当地引导:六国旧贵族是否“仁义”,我们暂不作讨论。但是,由他们“仁义”同样亡国这一点,可以推出:国家之存亡,与国君是否仁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秦国之灭亡与“仁义不施”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问题四:从课文中筛选信息,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出秦王朝的“暴政”?
列举秦王朝的“暴政”,大多数同学都很容易筛选出来,课文罗列的主要有:
1、废先王之道;
2、焚百家之言;
3、隳名城,杀豪杰;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还有的同学补充了不少课外资料,主要有:
5、修筑万里长城;
6、兴建阿房宫。
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这节课师生重写“过秦论”的关键环节。因此,例举出上述“暴政”之后,屏幕上紧接着展示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五:逐条分析上述“暴政”,指出哪些历代王朝都共有的措施?哪些是治国安邦所必须的措施?哪些是秦王朝所独有的新措施?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暴政”的具体含义:
1、“废先王之道”,指秦王朝废除了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政策。
2、“焚百家之言”,要具体分析,焚书的主要对象是民间流传的儒家经典,而秦王朝的国家藏书馆中(即“博士官所职”)的儒家经典并不在焚烧之例。真正把许多图书典籍焚烧绝迹的罪魁不是秦始皇,而是项羽!项羽进关,杀秦子婴,火烧咸阳,大火三月不息,多少文化典籍与艺术精品付之一炬。
3、“隳名城,杀豪杰”,指的拆除六国原有的都城与军事设施,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一;杀戮六国的将士,以巩固新生的政权。
4、“收天下之兵”,收缴民间散落的兵器,防止人民起兵造反。
5、“修筑万里长城”,其实,在秦统一之前,燕、赵、秦早已修筑了各自的长城,统一后,秦所做的工作不是“修筑”而是“连接”,即将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这样的工程,其耗资耗力与当初燕、赵各自修筑长城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况且,这样的工作,对于巩固边防,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6、“兴建阿房宫”,王朝初立,大兴土木。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这些“暴政”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能力。经过辩论,相对统一的意见是:
历代王朝所共有的措施:2、“焚百家之言”;3、“隳名城,杀豪杰”;6、大兴土木;
治国安邦所必须的措施:4、“收天下之兵”;5、“修筑万里长城”;
秦王朝所独有的新措施:1、“废先王之道”。秦以后的二千多年,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制。故前人有“千古一秦”之说。
明白了上述“暴政”的真实情况,笔者不失时机地指出:焚书、毁城、杀人、弱民,这些严酷统治,一则是维护新兴的中央集权制所必须采取的过激措施,二则历代王朝都曾采用而并没亡国。这自然也不能成为秦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而“废先王之道”这一革故鼎新的举措,乃是唯秦独有!“废先王之道”──废除分封制而建立中央集权制,既毁灭了六国旧贵族的昔日的繁华,也毁灭了秦朝新贵族的封王美梦。
为了阐明这一点,笔者在屏幕上又展示一则资料:
问题六:读下面一则资料,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秦立国之初,始皇革除了领主分封制而实施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一政策破灭了新兴贵族封王立侯的美梦,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权贵们纷纷找老丞相王绾,为了敦促秦王恢复分封制,王绾煞费苦心地带着秦始皇的两个皇子上殿,历数皇子的功绩,要求给皇子加封。始皇洞察其奸,识破了他们借分封皇子而倒退复辟的阴谋,坚决地予以严词批驳。
有学生指出:秦朝的新兴贵族也不理解、甚至反对秦始皇的改革举措,由此可知,秦王朝建立新型的革命的中央集权制,任务是多么艰巨,阻力是多么强大!
为了加深印象,笔者又展示了下一个问题?
问题七:以上都是秦王朝的内部原因,从课文中找找,其灭亡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多数同学迅速指出:陈涉起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笔者又问:“山东豪俊”指的什么人?
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六国旧贵族。
问题八:把“废先王之道”和“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结合起来,你能得出什么推论?
同学们的讨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废先王之道”,不仅毁了六国旧贵族的家园,也毁了秦朝新贵族的美梦,因而激起了新老贵族的共愤。“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充分说明了六国旧贵族推翻秦王朝的迫切心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陈涉”乃是秦朝子民,而“山东豪俊”乃是被秦所灭的六国旧贵族。“陈涉”和“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也就是新、老革命勾结起来,共同扼杀了新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三、反思
经过一番讨论与探究,同学们认识到,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并不是、起码不仅仅是贾谊所说的“仁义不施”,而是因为秦的“废先王之道”这一超前的革新举措,是新老革命联合起来共同扼杀新生政权的结果。不过,我们作这一番探究,并不是为秦翻案,更不是批评贾谊,而是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一个新生的进步的事物,总是超前的──超越当时大多数人的认识水平,因而也不能即刻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中央集权制取代领主分封制是这样;资本主义取代封建集权制也是这样的。
2、秦王朝是灭亡了,但秦王朝的典章制度并没有灭亡,“汉承秦制”,“千古一秦”,充分说明了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在历史前进中重要意义。
3、贾谊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学派的知识分子,他的“仁义不施”的错误结论是由于历史和个人的认识局限所致。但他能够在两千多年前向当时的汉王朝提出“仁政爱民”的政治措施,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但是,在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如果仍然重弹古人的旧调,那可真是十分遗憾而又十分悲哀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551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