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会写正确书写"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3.通过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恒心、能坚持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师: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一起板书课题。)

师: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手指着课文中的字,听故事,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1、小老师带拼音领读生字:

猴 结 掰 扛 满 扔 摘 捧 瓜 抱 蹦 追

2.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边指,听得非常认真,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呢?请你在树上标画出来。

谁来交流一下?

生: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三、精讲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是什么样的玉米?

生:又大又多的玉米。贴玉米的版贴

师:【出示玉米图】你看,老师这里有三幅图片,你觉得哪一幅的玉米符合又大又多呢?

生:第三幅。

师:同时符合大、多两个特点,就叫又大又多。你还能从书中找到又……又……的词语吗?

生:桃子 又大又红 、 西瓜 又大又圆

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又大又甜。什么又大又甜?3-5人说。

……

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这么多的玉米,什么心情?

生:非常高兴。

师:那你来高兴的读一读吧!

师:我采访一下你,小猴子,你喜欢吃玉米吗?特别喜欢。那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要美美的吃一顿!

师:看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生:掰、扛。

师:大家来表演一下怎么掰?两手分开就是掰。你瞧,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人的动作来创造了掰这个字,让人一看这个字,就能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啦。

仔细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左中右结构。手+分+手组成了掰。

师:谁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两个手不一样。左边的手最后一笔变成了撇,右边的手最后一笔还是竖勾。

师:你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再仔细观察这三个部件,要写好,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部件要紧凑。右手最长,然后是左手,分最短。

师:请看老师示范书写:

学生当堂书写。

点评:一人。

师:小猴子掰下玉米,扛着往前走。(出示PPT:扛着往前走)

扛。(出示字卡)这个字就是扛。你看小猴子是怎么扛着玉米的?(找学生表演)

没错,用肩膀来承担物品,把东西放在肩膀上,就是扛。这么大的玉米,当然要扛着走啦!

来,高兴的小猴子,你来读一读吧!

生: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高兴地下山去了。它又到了哪里?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桃树下)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满树的桃子,说明什么呢?树上桃子结得很多,而且又大又红!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满这个字,你看,它是三点水旁,原来指的是水装满了容器。这里就是指树上结了很多很多桃子。

你还会说一说吗?

满树的()

满()的()

生:满树的苹果、满树的杏子、满树的叶子、满树的樱花……

生:满桌的好饭、满天的星星……

师:看到这满树的桃子,小猴子高兴坏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你能快速找到小猴子的动作吗?

生:扔 摘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提手旁。都表示一个动作。(表演动作)

3.自读3、4自然段。

师:接下来,小猴子又去了西瓜地和树林,它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请你自己大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看到了什么。用三角符号标出小猴子的动作。

(学生朗读)

师:首先,小猴子来到瓜田和树林,分别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到了满地的西瓜。

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兔子。

师:小猴子看到大西瓜和小兔子以后,都做了什么动作?把你标画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捧、扔、摘。抱、扔、追。

师: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会表示动作的词。

生:前面四个字都是提手旁。最后一个字是走之旁。

师:为什么追是走之旁,其他字是提手旁呢?

生:因为捧、扔、摘、抱都是用手做的动作。而追是用脚做的动作,所以偏旁不一样。

师:是呀,走之旁字大都和走有关。我们了解了造字的规律,就更容易记住这些字了。

师:大家看这两个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出示字卡)

捧、抱。

师:老师能不能把句子换一下?

小猴子抱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捧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捧在手里的东西都是小的。抱着的东西都是大的。

师:那你还可以说,捧着什么?

生:捧着糖果、捧着几个枣。

师:你还能说抱着什么?

生:抱着大南瓜。抱着大石头……

4.练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全部都掌握了吗?老师要考考你。

你能正确连线吗?(指名上台图文相连)

师:让我们把动作送回文本中,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三四自然段。

5.总结提升

师:捧着桃子的小猴,看到西瓜,就把桃子扔了(摘版帖),看到兔子又把大西瓜扔了。(摘版帖)最后,小猴子最后追到小兔子了吗?

生:没有。

出示最后一段。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齐读

师: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了呢?

生:因为他摘一个扔一个。看见新的就不喜欢旧的了。喜新厌旧、半途而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师:最后空手而归小猴子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懊悔、不高兴。

师:带着懊悔、沮丧的心情读一读吧!

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给他出出主意,怎么能最后不空手而归呢?

生:背着一个筐。

生:摘一样,拿回去一样,再回来摘。

生:只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拿,不拿那么多。

师:是呀!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四、拓展

过了一个星期,小猴子又下山了。这次,它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来编一个故事《小猴子下山》

小编推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 ",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

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

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

意。从而实现语文

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前准备
1.教师准备:(1)

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

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

字卡。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预习回馈,引入

1.板书

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

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

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

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

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

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

文。
(2)师生听读

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

()玉米地,再走到

()桃树下,接着走过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块糖

块饼干,这种东西

般有个平面,

块黑板

块玻璃。指导书写:

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

棵树,还有什么也说

棵?

棵向日葵

棵小苗苗

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

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

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

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

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

三笔是竖提,

四笔是点,

起描

描,写

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

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

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

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

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

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

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

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

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

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

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

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

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

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

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

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

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

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

)学习

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

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

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

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

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

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

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

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

自然段。
(二)学习

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

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

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

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

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

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

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

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

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

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

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

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

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

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

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

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

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

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导入

1.小猴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啊,我们也要来读

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和它有关,你能和它打打招呼吗?

2.读

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个关于它的童话故事。

二、字词检查

1.这是

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

94页,请你借助拼音,认认真真地读

读故事,捧起书本,开始读吧。

2.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词语宝宝也要和你见面了。

排,谁能来试着读读看?

排:扛着扔了捧着

二排: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三排:蹦蹦跳跳

难读的词语会读了,现在请你再来读

文,把它读通顺。

(1)读完了,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来说说,读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这么多,那小猴子下山,它都分别去了哪呢?

来,我们

起来读读这些词。你看,小猴子走了里那么多的地方呀。

三、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童话故事。Ppt,有

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

块玉米地里。谁接下去读?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

个,扛着往前走。”

1.指名读

2.“结得又大又多”

这个短语怎么读?

(1)是呀,我知道了这是大大的玉米呢。

(2)你来。哦,有许许多的玉米呢。

(3)男女生来读。

那这句话,谁再来读读。

3.“掰”

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你可真会观察,这里藏着两只手,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就是掰。

玉米又大又多,小猴子掰得可真用力呀。谁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原来,小猴子不仅使劲掰玉米,还使劲扛着玉米呢。你来读读这个字扛,请你来。

生活中,你见过谁扛过什么呢?(扛大米、扛木头……)

原来用手把东西放在肩膀上,来承担重量,我们就能用——扛。

是呀,小猴子扛着玉米,兴高采烈地往前走着。

现在,谁能把这

段话,给读好呢?

我们

起来读

读。齐读。

四、

二段

1、小猴子来到了

棵桃树下。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

二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谁来读

读这句话。

小猴子看见桃子——又大又红。你来读读这个词。

(1)这就是又大又红的桃子,多诱人呀,难怪小猴子给迷住了呢。

(2)你来读。味道肯定美极了。

2.小猴子看到这些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哦,小猴子太喜欢桃子了,他把玉米给扔了。

是呀,小猴子真想吃桃子呀,就连忙动手去摘了呢。

现在你能读好这个句子了吗?

五、书写“非、常”

小猴子还带来了今天要写的两个生字呢。你什么要提醒的吗?

非:先写左,再写右

常:什么结构?党字头,先写竖,再写

个扁扁口。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4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4”,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非常空着一片又大又圆
白兔真可爱小兔儿(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片,最后一笔“”,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可,最后一笔是(亅)。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西瓜小兔真可爱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故事。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部编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部编版)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与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

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

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

意。从而实现语文

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前准备
1.教师准备:(1)

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

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

字卡。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预习回馈,引入

1.板书

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

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

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

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

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

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

文。
(2)师生听读

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

()玉米地,再走到

()桃树下,接着走过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块糖”“

块饼干”,这种东西

般有个平面,“

块黑板”“

块玻璃”。指导书写:

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

棵树,还有什么也说“

棵”?

棵向日葵”“

棵小苗苗”“

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

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

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

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

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

三笔是竖提,

四笔是点,

起描

描,写

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

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

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

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

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

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

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

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

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

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

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

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

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

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

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

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

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

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

)学习

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

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

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

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

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

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

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

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

自然段。
(二)学习

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

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

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

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

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

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

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

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

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

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

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

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

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

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

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

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

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

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

年级下册

七单元的

篇文章。这是

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

只猴子下山,先掰了

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

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

样,要

意的道理。

、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

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

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

自然段中重点教学“又()又()”的词语,通过朗读“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灵活运用。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通过朗读,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这样由细节到整体学习

自然段,为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迁移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

个很好的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通过“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的句式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

个完整的故事做铺垫。在学习中,还不断总结、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续编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

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年级小学生内心充满想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抛出

个问题:“小猴子

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学生表现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学生创

能力,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教学机智缺乏。今后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

堂教学水平。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

时教案部编版

、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

文。

2.指导读好这些名词: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路线图: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排列图片。

3.练说量词。

4.自由读

自然段。思考: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是怎样的表情?

5.学生贴表情词语卡片(非常高兴)随机学习:掰、扛。

6.齐读

自然段。

7.自由读,找

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

圈。

8.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9.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10.师述: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

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我们千万不能像小猴子这样做事三心二意,应该

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2.

件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

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

编吧!(

件出示:小猴子

二次下山)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

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

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

意。从而实现语文

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前准备

1.教师准备:(1)

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

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

字卡。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预习回馈,引入

1.板书

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

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

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

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

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

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

文。

(2)师生听读

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

()玉米地,再走到

()桃树下,接着走过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块糖”“

块饼干”,这种东西

般有个平面,“

块黑板”“

块玻璃”。指导书写:

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教学:棵。

棵树,还有什么也说“

棵”?

棵向日葵”“

棵小苗苗”“

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

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

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

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

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学习“瓜”。注意

三笔是竖提,

四笔是点,

起描

描,写

写。

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学习“空”。多音字,

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

后反思(共两

时)”,再书写整个字。

学习“非”。把握两竖,

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

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

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

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

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编辑推荐: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部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

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

时]

教学过程

、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

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

堂上就来了

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

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

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

题:小猴子下山)读了

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

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

文,要求:读通

文,读准字音。

2.再读

文,

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

文,思考:

文讲了

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

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

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

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

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

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

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

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

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

文的

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

说小猴下山做的

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

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

文。4.照样子,说

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5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5”,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

时教案

教学过程达

检测

、谈话导入

同学们,

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

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

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二、利用学法学习

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

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读:把

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

做。

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板书。

3.根据

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三、学习

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

厌旧)

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

个成语来形容就是?(

无所获)

3.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

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3.你觉得这是

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习量词。

(1)出示

件,让学生找出

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

()玉米地,再走到

()桃树下,接着走过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

()小兔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

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

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

说它吗?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

句话。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玉米地

()玉米

()桃树

()瓜地

()小兔子8.选择几个词各说

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502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