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学】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把握两点
1、汉字:①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②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脉络演变发展。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艺术:①两个阶段:魏晋前基本为自发阶段。魏晋后,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②主要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主要特点及其代表。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把握七点
1、原始绘画艺术:①主要在陶器上绘制图案。②代表作:《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绘画:①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②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3、秦汉绘画艺术: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绘画艺术: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②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5、隋唐五代绘画艺术:①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②追求“画中有诗”,文人画从此兴起。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①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7、元明清绘画艺术:①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②代表作品: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黄甲图》《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把握两点
1、中国戏剧发展:①春秋战国:“优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②元朝: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③明代:出现昆曲。
2、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
【整合拓展】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⑴形成完整体系:商朝;⑵脉络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⑶总趋势:由繁到简。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①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保证汉字使用的畅通;②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③自身的成熟与完美。
★有关字体:①三国钟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②草、楷日本字。③契丹、西夏文字:契丹偏旁夏楷书。
2、书法:⑴艺术阶段:①自发阶段:魏晋以前;②自觉阶段:魏晋开始;⑵特点:①楷书(又称正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②草书(艺术性最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唐朝的草书大家有张旭?(“草圣”)、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顶峰),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①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②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主流:⑴宗教画为主、山水画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山水花鸟画为主:隋唐时期;⑶风俗画:两宋时期;⑷文人画:元明清时期。
3、代表:⑴东晋顾恺之: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①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②《女史箴图》:“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⑵隋唐:①隋展子虔:被誉为唐画之祖;②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子”指释伽牟尼)。
⑶北宋:①宫廷画院兴起;②《清明上河图》: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⑷元明清文人画:①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②王冕《墨梅图》: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为此花别开生面”。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艺术:①推向成熟:元杂剧;②昆曲:明清江苏昆山一带。
★元杂剧:将诗词、对唱、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2、京剧:①形成过程:乾隆末年(1790年80寿辰),徽班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走向成熟。②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③角色:生(男性)、旦(女性)、净(年纪大的男性)。
★脸谱通用色彩的含义:①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例如关公等。②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③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④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⑤黄色:勇猛而暴躁。⑥金色:神仙高人。⑦银色:神仙、妖怪。⑧绿色:勇猛,莽撞。⑨蓝色 刚强阴险。
★①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国画、中国中医。②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1924年,梅兰芳应美国文化界人士邀请,率团赴美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东方舞台艺术第一次在西方出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电影大师卓别林、黑人歌唱家罗伯特与梅兰芳结为好友。1935年,梅兰芳应邀到苏联访问演出,与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萧伯纳、布莱希特等世界文学艺术大师会面,受到了高度的赞扬。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备课教案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4、书法艺术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件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王羲之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远古的绘画艺术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京剧的形成
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3、京剧走向世界
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4、京剧表演特色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小结:运用知识网络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拓展:
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戏曲欣赏
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选取中国各地著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53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