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第 1单元 分数乘法

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17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jab88.cOM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四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观察P17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练习四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17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练习四第5题。

编辑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6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7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小组讨论: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

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百分数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1、先判断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

平山绿茶的单价是太湖碧螺春单价的60%

种一批茶树,已种了80%

太湖碧螺春的面积比平山绿茶的面积少20%

茶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茶价比去年提高了20%

某商品打八折出售

数学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实际节约了15%

今年比去年增产25%

归纳总结: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

2、分类归纳,集中比较。

(1)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2)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鸡比鸭少百分之几?

(3)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比鸡多百分之几?

(4)饲养场有鸡500只,鸭是鸡的120%,鸭有多少只?

(5)某公司2002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12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15%缴纳消费税, 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6)我校今天学生的缺勤率是2%,有420人到校上课。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7)一种商品,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是160元。原价是多少元?

(8)王大妈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她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先列式,然后思考:

(1)这些应用题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2)每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完成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3、完成第4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学过后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7、8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7课时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8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补充训练

(一)根据信息,先提出问题,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

(1)某水果种植专业户今年秋季收水果50000千克,十月份卖出了45% ,十一月份卖出了30%,_______?

(2)中大附小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十月份用电450度,比九月份节约了10%,?

先由学生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又全班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做法

(二)一组基本应用题。

1、菜籽的出油率是42%。榨制出200千克菜油,需多少千克菜籽?

用450千克菜籽能榨制多少千克菜油?

2、我校本月用电1200度,比计划用电节约200度。节约百分之几?

3、学校科技组有20人,舞蹈组人数是科技组的20%,又是田径组的30%。田径组有多少人?

4、某服装厂一月份计划生产5000套童装,实际生产了5800套,实际比计划超产了百分之几?

5、一台电脑原价4500元,现在降价9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6、一套家具降价400元后以36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评讲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0、11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2、完成第12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第14题。

(1)理解题意。

(2)布置任务。

2、指导完成第15、16题。

让学生课后分组调查必要的数据填写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9、13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5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 表示求的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4、对于任意数 ,它的倒数为;非零整数 的倒数为;分数的倒数是;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分数乘法的意义

2.分数乘法的计算

3.利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1.进一步厘清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二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只是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区别。例如,如果脱离情境,在抽象的层面上讨论“5×3”,它既可以表示5个3相加,用“倍”的语言来描述就是“3的5倍”;也可以表示3个5相加,同样可以说成“5的3倍”。类似地,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讨论“3×”,它既可以表示3个相加,即“的3倍”;也可以表示“3的”。从表面上看,“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种全新的表述,但实际上,它只是省略了“3的倍”中的“倍”字,把“一个数的几倍”扩展到“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从另一个角度看,“3的”和“个3” 表示的意思完全相同,例如,一根绳子长3 m,“它的长多少米”和“根绳子长多少米”说的是一个意思。因此,不管是整数乘法还是分数乘法,其意义都可以归结为“几个几”,只不过,这里的两个“几”都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根据这样的思路,教材编排了三道例题来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例1,让学生计算3个 m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转化成连加进行计算。例2,是例3的铺垫,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中的数量关系“单位量×数量=总量”列出“1桶水12L,桶是多少升”的算式是12×,然后结合直观图和分数的意义,发现12×在这儿表示的就是12L的,进而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把“桶水”变成“1桶水的”,实现了从“量”到“率”的有效转换。有了例2的基础,例3中求“公顷的”,算式列成×就“有据可依”了。

这样编排,有几个好处。一是在单元之始就把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不同表述方式都呈现出来,使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二是编排逻辑更加清晰,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如何列式”,再解决“如何计算”。三是突破了过去教材中到“问题解决”部分才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限制,大大拓宽了本单元其他内容的素材选择范围。例如,既可以出现“蜂鸟的飞行速度是千米/分,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题材(分数是一种具体量,带单位),也可以出现“一头鲸长28 m,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这个人身高是多少米”的练习题(分数是一种“率”,不带单位)。

2.增加分、小数相乘的内容。

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分、小数相乘的情况,例如,解决“按1:5的比配制一杯1.2 L的稀释液,需要多少升浓缩液”的问题时,需要计算形如1.2×的算式。如果学生不会直接约分,计算的繁琐程度和出错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教材新编了例5,让学生分别计算2.1×和2.4×,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能直接约分的尽量直接约分。教学时,要使学生通过2.4×=24×0.1×=×0.1×=0.6×的推导过程理解“为什么能直接约分”的原理。

3.调整了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

如前所述,学生已经在“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中解决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数量关系的掌握对于解决更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至关重要。

此次修订增加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一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延续,已知量和所求的量之间的关系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一个“中间量”搭建起二者之间的“桥梁”。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需要学生把复杂的问题化归为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并抓住这一基本数量关系中的几个关键要素:单位“1”是谁?所求的量是谁?二者之间是几分之几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单位“1”与几分之几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减轻了例题的份量,在例题中只出现不同量的情况(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对于同一量的情况(嗓音降低),则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巩固掌握。

4.把“倒数”的内容移至“分数除法”单元。

倒数是联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纽带。在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时,要用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这一结论,因此,把“倒数”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更能体现出学习倒数的必要性。

(二)具体编排

1.例1。

直接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引入分数乘法,使学生理解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和几个相同整数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并通过将分数乘法转化为分数加法来探究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从吃蛋糕的实际问题引入,借助圆形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究计算方法。这一直观图延续了三年级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时所用的直观图,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索。此例中的分数带单位,是一个“量”,学生对于求几个相同量之和的数量关系非常熟悉。先呈现加法计算,然后直接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两个乘法算式,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整数乘法的意义同样适用。

计算时,先将分数乘法转化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使学生明白分母不变、分子相乘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指出有时可以先约分再相乘的简便算法。

2.例2。

让学生利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数量关系进行类推,列出分数乘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的列式依据。

教材呈现了三幅图,都是已知1桶水的体积,分别要求3桶水、桶水、桶水的体积。在这里,列式所依据的数量关系都是“每桶水的体积×桶数=水的体积”,只是桶数可以由整数扩展到分数。接下来,结合情境,说明求桶水、桶水的体积就是求12L的和12L的分别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可以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例3。

本例是在学生会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之后,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利用两个小题,由简单到复杂,结合直观操作,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要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其根本在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在这里,有些分数是带单位的“量”,有些分数是不带单位的“率”,事实上,“量”与“率”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公顷,实际上就是1公顷的;公顷的,就是1公顷的,即公顷。

4.例4。

本例是学习分数乘法的简便方法。学生在前面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教学重点转入寻求便捷的算法。

在设计情境时,教材特意把两个小题设计成需要运用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不同形式进行列式的情形,旨在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其中,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2)小题既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式,也可以根据“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列式。

在数据处理上,本例中既包含分数与分数相乘,又包含分数与整数相乘。学生可以通过此例,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一般性算法。

5.例5。

本例是教学分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问题。分、小数混合运算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未来的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形,因此,根据分、小数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策略,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为此,教材在修订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分数和小数相乘,可把分数化成小数相乘(如果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也可把小数化成分数相乘。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而当小数与分数的分母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可以直接“约分”。这种约分虽然与以前学过的约分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6.例6。

从“做一个长方形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的实际问题引入,利用长方形画框的周长计算引出分数混合运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除了教材上的两种方法,还有可能用四条边相加的)计算,很自然地呈现各种形式的算式,有两级运算的,有带小括号的。教材直接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让学生自主解决。

教材特意用两道有关联的算式教学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接下来正式教学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观察、计算,归纳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的结论。

7.例7。

教材结合具体计算,说明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分数混合运算更加简便。

8.例8。

本例是让学生在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这里,由于研究的是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描述其中某两个量的数量关系时,单位“1”是在动态变化的。

教材按“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到了高年级,随着问题复杂度提高,对于信息的搜集、题意的理解以及整个问题解答过程以及结果合理性的回顾与讨论,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一方面,通过折纸或画图等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画图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既可以先求出萝卜地的面积,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也可以先求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不同解题思路的呈现,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回顾与反思”让学生自己完成。检验的角度很多,比如,看看直观图画得是否符合题意,看看列式是否符合图意,看看计算是否正确。检验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可以看到萝卜地的面积是红萝卜地的4倍,而大棚面积是萝卜地的2倍。用红萝卜地的60m2乘4,得到萝卜地是240 m2,再乘2,是480m2,与题中的信息相符。也可以看看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否占整块萝卜地的。

9.例9。

本例是让学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虽然还是研究两个量间的关系,但由于没有直接给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需要先求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的具体数量或者先求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教材通过线段图直观地表示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的意思,对于学生理解题意、选择解决方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材体现了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可以先计算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这就需要先解决“75次的是多少次”的问题。还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这就需要先解决“比一个数多的数是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回顾与反思”部分,使学生通过回顾解题的过程,充分认识到画线段图这一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列举了一种检验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检验。

四、教学建议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

2.通过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单元知识,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与策略,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综合性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分数除法的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单元知识点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独立整理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猜一句名言,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的,意思是温习原来学得知识,总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这句名言的原句是什么呢?

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分数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来感悟这句名言的魅力好不好?(同时板书课题)生:好。

师:那第三单元的知识已经学完,我们先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罗列知识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学了这么多,老师课前又布置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独立进行梳理,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比赛的方式对分数除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温故而知新。请看比赛要求(课件内容:每队人员每答对一次在方格中前进一步,答错本队队员有一次补充机会,最后获胜组全组成员均可获得老师表扬信一张,课后兑换奖品。整个大赛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秩序、扰乱大赛会场一次,本组退后一格。)

(设计意图:事先提出要求,使学生在紧张、活泼、严谨的教学情景下完成本单元的知识整理思维模式。)

二、交流、查漏补缺

(一)介绍大赛流程

师:下面我作为本次活动举办方代表宣布大赛流程:

第一环节:团结合作。(各小组内交流本单元整理内容)

第二环节:风采展示。(男女代表队推荐本队最佳整理作品上台展示交流)

第三环节:百花齐放。(必答题)

第四环节:眼疾手快。(抢答题)

师: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并通过团结合作、必答、抢答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班级集体观念。)

(二)交流合作、汇报展示

1.请各小组先交流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情况,看哪个小组交流最激烈最有效。(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老师小结小组交流情况。

2.男队女队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每队介绍完自己小队的整理思路过程以后,可以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看看同学们再有没有对该队的补充。如果有就及时补充精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本单元学习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练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铺垫,并且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3.精讲提升、巩固深化。(老师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提炼,且在交流结束后及时总结和给予评价。)

4.教师对交流做全面总结(用板书形式展示本单元知识框架内容。)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百花齐放,必答题。)

1.计算课件出示

先做分步,后列成综合算式。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此总结分数的混合运算依然遵循整数混合运算的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交流、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2.只列式不计算

从以上四道题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步骤 。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3.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引导一题多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引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分析、思考过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感受一题多解的灵活性,在解题交流过程中,激活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4. 思维发散

(设计意图: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 、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抓住这些特点进行训练和培训,且展示学生补充的不同条件,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发现能力,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三、全课总结

(一)通过今天的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和新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反思单元知识及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老师对学生的回顾反思给与肯定和评价。

(设计意图:在复习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收获中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

(二)现在咋们来揭晓今天的获胜队是xx队,祝贺你们!xx队虽然输了,但我想告诉大家,一次小小的失败并不能打败你们,一次小小的失败并不代表你们的真实水平,人生总会有挫折,关键是要有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有自信才有希望。老师期待你们下次精彩的表现!

如果两队持平,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性评价。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六)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六)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习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习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77-7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 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形餐桌,它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1) 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

(2) 小组内交流.

(3) 整理知识点: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圆是平面上的( )线图形。(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教材79页的6题。

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解决问题:

(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10m

(2)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1m的圆。

(3)79页的10题:

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

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 )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的1、2、3、5题

小组内评价。

3.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整理与复习,练习六1~5题,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视频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

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意义、互化、解决问题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

(1)独立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教师: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教师: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的整理情况提出你的看法或者建议。

学生展示汇报。注意对学生整理知识的评价,突出教师评、师生评和生生评。

学生1: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3:解决求生活中的百分率,如合格率、出勤率等问题;解决百分数问题(成数、折扣、纳税、利息、贷款等)。

……

3.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教师:同学们,大家的整理和汇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百分数这一单元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的过程。那么,这些知识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1)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谁来举一个例子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合格率98%表示合格的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9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教师: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实例中我们知道了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区别,但它们本质的区别还是在于: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从这里可以看出:百分数和分数,当它们同时表示倍数关系的时候,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下面各题。

一本书看了80%,还有20%页没有看。(  )

一吨煤,运走310吨后,还剩70%吨。(  )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75%,也就是完成了这项工程的34。( )

六年级有学生98人,今天全部到校,出勤率是98%。( )

教师:请打开数学书第23页,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反馈。

教师:完成数学书第24页练习六第3题。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

学生:……

教师:请打开数学书第24页,完成第2题。

(3)解决问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关键又是什么呢?

板书:依据、关键

学生:解决百分数问题的依据是百分数的意义,关键是找准单位“1”。

板书:应用、确定“1”

教师:能不能说一说解决百分数问题的具体方法?

学生:找出百分率的句子,确定好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对应列式或用方程解决问题,检验和书写答语。

学生:储蓄存款需按利息的5%缴纳利息税,国债不缴税。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解决百分数问题的依据和关键,请打开数学书第23页,完成算一算。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反馈。

教师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865×(1-80%)÷90

(865-865×80%)÷90

865÷90×(1-80%)

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

1.教科书第24页第4题

反馈:由一个学生到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教科书第25页第5题

反馈:说一说上座率是什么意思,再汇报结果。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5页第7~8题

反馈:增收一成表示什么意义?再介绍“几成”的意义与应用。

四、再现知识,总结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四)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四)”,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四)

一、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第37页例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找准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2)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3/5。

(3)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等量关系。

2.小明的体重是35 kg,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小明的体重×4/5。

(2)点名学生口头列式计算,并说一说属于哪一类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引出新课。

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法我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7页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4)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得信息。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4页“阅读与理解”部分填空。(集体订正)

【分析与解答】

(1)确定单位“1”。

师:根据“阅读与理解”的信息,要求小明的体重,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说出应把“小明的体重”看作单位“1”。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①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小明的体重”,即单位“1”(边说边画),怎样表示与小明体重有关的“水分占体重的4/5”“28 kg”呢?动手画一画。(点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思考应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又应取其中的几份?

②教师完善线段图。

引导学生得出:小明体重的4/5是28 kg。

③师:根据分数乘法问题,可以列出怎样的关系式?

学生小组讨论,点名学生汇报,根据回答,板书: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解决问题。

①师:这道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②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方法一:方程法。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③启发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师: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还可以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回答,板书:

方法二:算术法。

28÷4/5=28×5/4=35(kg)

【回顾与反思】

师:怎样检验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是否等于28 kg?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35×4/5是否等于28 kg进行检验。

师: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得出: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没有关系。

2.归纳总结。

师: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可采用什么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点名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可用方程法顺着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课件出示解题方法)

(1)方程法:找出单位“1”,设单位“1”的量为x→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

(2)算术法:找出单位“1”→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1~3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第1题:解:设南北相距x km。

52/55x=5200 x=5500

第2题:解:设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x g 钙质。

3/8x=3/10 x=4/5

第3题:解:设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是x千米/秒。

40/57x=8 x=57/5

四、课堂小结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题的解法,你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是通过“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信息,画出线段图,筛选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一些多余的条件,需要学生通过审题、分析加以识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图书室有文艺书12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3/4,又是故事书的1/3,故事书有多少本?

分析:画线段图如下:

由图可知:文艺书的本数的3/4是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的1/3是科技书的本数,则文艺书的本数×3/4=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1/3。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解答:设故事书有x本。

1/3x=120×3/4

1/3x=90

x=270

答:故事书有270本。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先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求解问题。

相关知识阅读

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思路--画线段图

掌握一个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实践证明,线段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学会画线段图来分析数学应用题,学生们更能得心应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大大的提高。画线段图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读题,全面理解题意,所画的图要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

(2)图中线段的长短要和数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要出现长的线段标出小的数据,而短的线段标出大的数据。图要尽量画得美观、大方、合理。

(3)要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在图上标明条件。对于双线段并列图和多线段并列图,一定要分清先画和后画的顺序,要找准时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七)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七)

一、教学内容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教材第41~42页例6)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课件出示题目)

(1)一袋面粉的3/4重15千克。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火车速度的1/4。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两种类型,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种。(板书课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1~42页例6。

(课件出示教材第41~42页例6)

【阅读与理解】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分析与解答】

(1)理解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师: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语句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①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

②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

师:上、下半场得分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2)解决问题。

师: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试着解答一下。

教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一)解:设上半场得x分。

x+1/2x=42

(1+1/2)x= 42

3/2x= 42

x= 42÷3/2

x= 42×2/3

x= 28

28×12=14(分)

(方法二)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 42

x= 42÷3

x= 14

42-14=28(分)

(3)拓展。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根据回答,板书:

①42÷1+12=28(分)

28×12=14(分)

②42÷(2+1)=14(分)

14×2=28(分)

【回顾与反思】

师:这道题目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呢?如何检验呢?

引导学生从“上、下半场得分之和是否等于全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是否是上半场的一半”两方面进行检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2题。(点名学生板演,并说出等量关系)

第1题:解:设下半年的产量是x万台,则上半年的产量是4/5x万台。

x+4/5x=108 x=60

上半年的产量:60×4/5=48(万台)或108-60=48(万台)

第2题:解:设上衣的价钱是x元,则裤子的价钱是2/3x元。

x+2/3x=300 x=180

裤子的价钱:180×2/3=120(元)或300-180=120(元)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找“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

板书设计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例6:

①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

解:设上半场得x分。

x+1/2x=42

(1+1/2)x= 42

32x= 42

x= 42÷3/2

x= 42×2/3

x= 28

28×1/2=14(分)

算术法:

①42÷1+1/2=28(分)

28×1/2=14(分)

②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 42

x= 42÷3

x= 14

42-14=28(分)

②42÷(2+1)=14(分)

14×2=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教学反思

1.教材借助参加课外活动的场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这类分数除法问题。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幅情境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准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仍是一个难点,要加强引导。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个两位数,已知它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5,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位置,那么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27,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5”,可知十位数字=个位数字×2/5。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x,则十位数字为2/5x,这个两位数是2/5x×10+x,交换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位置后,新数是10x+2/5x。根据“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27”列方程解答。

解答:解: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x。

10x+2/5x-2/5x×10+x=27

x=5

十位数字:5×2/5=2

答:这个两位数是25。

解法归纳:一个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则这个两位数是(10a+b);若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则这个两位数就变成了(10b+a)。

相关知识阅读

和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差倍问题

1.和倍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如下:

(1)和÷(倍数+1)=较小数(1倍数)

(2)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几倍数)

(3)和-较小数=较大数

2.和差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如下:

(1)①(和+差)÷2=较大数

②和-较大数=较小数

③较大数-差=较小数

(2)①(和-差)÷2=较小数

②和-较小数=较大数

③较小数+差=较大数

3.差倍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如下:

(1)差÷(倍数-1)=较小数(1倍数)

(2)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几倍数)

(3)较小数+差=较大数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八)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八)

一、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教材第42~43页例7)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难点: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理解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修一条长1400 m的道路,第一小队每天能修150 m,第二小队每天能修200 m。如果两队合修,几天能修完?(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引出新课。

师:有这种数量关系(指着数量关系)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中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2~43页例7。

(课件出示教材第42~43页例7)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我们知道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师:要求合修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说出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分析与解答】

(1)探究解题方法。

师:这里的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假设公路的长度解决问题。

(2)探究具体长度的合修天数。

①师:很好。我们可以假设知道这条道路有多长,然后根据假设的长度求出两队每天能修多少米,再进行计算。那你们说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

注意引导学生用m或 km作单位。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假设全长18 km、900 m、240 m等。

②师:用这三种长度进行计算看看,完成填空,最后列出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填空)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8÷(18÷12+18÷18)=(天)

0.9÷(0.9÷12+0.9÷18)=(天)

0.24÷(0.24÷12+0.24÷18)=(天)

(3)探究单位“1”长度的合修天数。

①师:还可以假设长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将道路看作单位“1”,将长度假设为1。

师:如果假设长度是1,那么两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应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两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分别是1/12和1/18。

②师:按照刚才的方法,列综合算式计算一下。

③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1/12+1/18)

=1÷5/36

=(天)

【回顾与反思】

(1)回顾。

师:怎样知道我们的解决方法和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根据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检验。

(2)反思。

师:我们假设的道路长度不同,但合修天数怎么样?学生齐答:都是天

师:在道路长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队每天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变,所以合修时间相同。(用前面的数据验证)

教师小结:两个队单独修的时间一定,无论假设道路长度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全长的1/12和1/18,也就是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不会变。

师: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更简便?

引导学生发现将道路设为单位“1”,用分数的方法来计算比较简便。

2.归纳总结。

师:思考刚才解决的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解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在解决工程问题时,我们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表示工作效率,然后再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进行计算。(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1/6+1/3)=2(次)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6题。(点名学生板演)

1÷(1/20+1/30)=12(天)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教学反思

1.完整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出现信息,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找信息,找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在学生思考解决方法,说一说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解题的过程。从分析和思考中,归纳或感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不足之处。

多让孩子体验失败。在让学生动手解一解之前,我引导学生假设了较为方便的数据。这样的“越俎代庖”实际上会滋长孩子懒惰的学习习惯。不妨就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假设数据进行解题,然后再择优选择数据,说理由,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某工程,甲、乙合做1天可完成全工程的5/24,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13/24。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析:根据“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13/24”,把13/24看作甲、乙合做2天再由乙单独做1天的工作量,先求出甲、乙合做2天的工作量,进而求出乙单独做1天的工作量,求出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最后求出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

解答:乙的工作效率:13/24-5/24×2=1/8

乙单独做需要:1÷1/8=8(天)

甲的工作效率:5/24-1/8=1/12

甲单独做需要:1÷1/12=12(天)

答: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2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8天。

相关知识阅读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本质上是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即用对应分率表示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可称作是一种“工程习惯”。

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运用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表示出各个工程队或组合在同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效率。

1.基本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基本特点。

设工作总量为“1”,工作效率=1/时间。

3.基本方法。

算术法、比例法、方程法。

4.基本思想

分做合想、合做分想。

5.表现形式。

修路筑桥、开挖河渠等。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

一、教学内容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第38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难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根据题意,看图填空。

苹果有x 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1/4。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点名学生回答,并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小明的体重是35 kg,爸爸的体重比他的体重重8/7,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点名学生说出属于哪一类分数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中与这类问题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8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5)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得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8页“阅读与理解”部分填空。(集体订正)

【分析与解答】

(1)抓住关键句,弄清单位“1”。

师:要求爸爸的体重,应该抓住哪句话?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句:他(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

师:根据关键句,单位“1”是什么?8/15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明白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也就是说小明比爸爸轻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8/15。

(2)画线段图。

师:应画几条线段来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爸爸的体重和小明的体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画两条线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线段图。

点名学生汇报画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画线段图如下:

(3)分析数量关系。

师:观察线段图,小明的体重和爸爸的体重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②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4)解决问题。

师:单位“1”是未知的还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点名学生板演)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点评学生板演情况,并板书规范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①(1-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②x-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师:根据等量关系①,你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可用算术法解答。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5÷(1-8/15)=75(kg)

【回顾与反思】

师:如何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8/15?

引导学生将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与爸爸的体重作比较。

2.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这是“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的问题。首先先弄清单位“1”,然后用解方程或算术法解答。(课件出示解题方法)

(1)方程法:找出单位“1”,设单位“1”的量为x→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2)算术法:找出单位“1”→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6题。(先说一说属于哪一类题,再解答)

(3000+2500)×(1-3/5)=2200(元)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7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解:设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x页。

x-2/7x=35 x=49

四、课堂小结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5:画线段图:

等量关系:

①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②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1)方程法: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①(1-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②x-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2)算术法: 35÷(1-8/15(=75(kg)

(3)检验: (75-35)÷75=8/15

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 kg。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线段图,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得到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因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件衣服,先提价1/10,再降价1/10后是99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

分析:把原价看成单位“1”。先提价1/10,则提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1/10,再降价1/10,则降价后是原价的1+1/10×1-110,即99元是原价的1+1/10×1-1/10。

解答: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是x元。

1+1/10×1-1/10x=99

99/100x=99

x=100

答:这件衣服的原价是100元。

解法归纳:解决商品的价格问题,关键是把原价看成单位“1”,根据价格变化的占比求出最终的价格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相关知识阅读

解答分数应用题常见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变率法。题目中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可先统一单位“1”的量,然后变换分率,寻找已知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

2.常量法。题目中有的数量前后都发生了变化,而有的数量不变,这是常量,解决时可把常量看作单位“1”。

3.联系法。某些题目中几个数量都与一个数量有关系,把这个数量作为“桥梁”,解题思路就顺畅了。

4.转换法。将复杂问题中的某些条件进行转化,变成简单的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解决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三)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以及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构建知识点、形成网络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知识网络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课题)

师:分数除法第三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生: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2.展示网络知识图,交流评价

师:课前,老师布置的知识网络图,大家整理好了吗“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整理的网络图。看看他们是怎么整理的?

① 展示学生构建的网络图 (展示不同的整理格式)

师:他们是用什么格式整理的?

② 学生交流与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具体内容有哪些?看了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整理单元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格式,整理时知识点要做到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整理与交流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回顾、梳理知识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引导生回顾、各部分知识重难点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最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① 倒数的认识:(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谁来说说这部分内容你学到哪些知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生: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整数、小数呢?

生:……

② 回顾分数除法计算的内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过渡语:学了”倒数的认识“ 有什么用处 ?(为分数除法计算作准备)

师:(板书:分数除法计算)

师:分数除法计算的法则是什么?

师:在分数除法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是怎样?

(混合运算除了按顺序计算,有些题可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③回顾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师:学了分数除法计算又为谁做准备呢?(板书:解决问题)

应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分为哪几类?

生:简单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合作的工程问题

师:在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时要做到哪几步呢?

师:在解决问题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呢?(找出等量关系式)现在我们也来找一找。

④我会说:按要求补充完整

“一桶油,用去2/7”,把( )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式:

“梨重量的3/4与桃一样多”,把( )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式: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把( )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式:

师: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和差问题关键是什么?工程问题呢?

【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深化本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了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 查缺补漏 综合应用

师:我们对本单元进行了回顾与整理,大家都很积极,踊跃发言,老师要为你们点个赞;下面老师综合本单元的知识检查一下你们的收获情况,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一)基础练习

1. 判断题:(说明原因)

课本47页第1题理解

2.对比练习

(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只数的2/5,养了多少只鸭?

(2)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3/5,养了多少只鸭?

(3)张大爷养了500只鸭,鹅的只数比鸭少3/5,鹅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针对平时易错题型,设计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深化对题型的理解】

拓展练习

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离中点还有15千米,求甲地到乙地长多少千米?

2.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拓展练习,深化知识间的联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三) 提高练习:

1. 课本47页第5题

2.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8小时可以运完;乙车单独运12小时可以运完。现在由甲车先运2小时,然后与乙车合运,需要多少小时运完?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 布置作业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20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